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都觉得数学比较枯燥,学习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去学习,而是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呢?
  
  一、诙谐幽默的语言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中不应总是严肃、呆板地讲授,而应经常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坦然开放的环境中轻松活泼地接受知识,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教师开场白:“我有一种法宝,有了它,我的法力无边,不用计算就能计算出两年后中国的人口数量,不接近敌人阵地却能算出敌我的距离,不进铁笼而知铁笼中鸡鸭的个数,也可知在轨道上奔驰的火车的速度,知开水管、放水管什么时间能把水池灌满、什么时间能把满水池的水放净。”学生肃然,教师接着诱导:“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的法宝是什么呀?”学生雀跃,教师接着说:“我的法宝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学生们大笑。教师利用这一时机将几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习题,配上有趣的实际内容让学生解答,学生做得很起劲,情绪异常高涨,这使本来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且有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巧妙设计的悬念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设计一些悬念,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会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如讲解二次函数的图像时,教师先让学生解方程“x2-2x-3=0”,学生感到很容易,解得x1=-1、x2=3。教师进行变式训练,将“=”改成“>”,即解不等式“x2-2x-3>0”,学生感到茫然,束手无策。一元二次不等式怎样解呢?教师指出:“我们直接来解x2-2x-3>0很困难,但是如果借助二次函数y=x2-2x-3的图像来解就很容易了。那么如何画出函数y=x2-2x-3的图像,又如何利用其图像来解x2-2x-3>0呢?”这样的解题悬念,使学生兴趣盎然,求知的情绪高涨,形成了热烈的教学气氛。
  
  三、故意设计的“陷阱”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单纯,既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时又希望有能力解决自己发现的一切问题。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考虑问题常常不够全面。为了克服学生的这一弱点,加深他们的印象,在教学中,教师应设置质疑情境,通过质疑、释疑来引发学生探索,从而达到教学高潮。例如:学校锅炉每月计划用煤a吨,每天平均耗煤b吨,假若每天少用x吨,那么,a吨煤可比原计划多用y天,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中x的取值范围。学生很快得到错解为x≠b,这时教师要及时地指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a/(b-x)-a/b,单纯就函数关系式而言,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b,但作为一个实际生活问题,自变量x必须满足生活实际,那么x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学生们于是茅塞顿开,x还要满足0<b-x<b,故0<x<b才有实际意义。所以y=a/(b-x)-a/b的取值范围是0<x<b。
  
  四、循循善诱的启发
  
  课堂教学高潮的“胜境”,往往是由教师的“引”而“入”的。如:已知关于x的方程x3-ax2-2ax+a2-1=0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教师先让学生思考,寻求解决的途径。大部分学生从方程的未知数x只有一解考虑,可是此方程又是三次的,所以觉得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启发:未知数的次数过高需要降幂来解决,在教学中有哪方面可以降幂呢?学生答:分解因式或换元。教师鼓励学生尝试,但由于学生始终从x的降幂来考虑,仍然无法解答。教师进一步引导:“既然从x入手困难,为什么不考虑以a为主元试试看呢?”话音刚落,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上形成了学习气氛热烈的局面。很快就有学生发现,如果按字母a来分解因式,得(a-x+1)(a-x2-x-1)2=0,从而得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帮助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
其他文献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上课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有的学生不敢举手是对自己没信心,怕自己回答错,有的是不想举手,看别人不举自己也没有什么必要举手,这样就造成了课堂上的冷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生也就越来越没有学习的兴趣。所以要调动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时想组织讨论来活跃课堂的气氛,但许多学生根本没有头绪,不知从何讨论起,而在那里进行着其他话题的讨论。这样
期刊
摘 要: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实验版中包括许多这样的可供利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类:勤奋向上的教育、谦虚谨慎的教育、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教育、增强意志力的教育、心理承受力的教育、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采取背景分析法、拓展法、比较法、辩证分析法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心理 教育 方法    高中学生心理正处于由稚嫩到成熟的转型时期,这
期刊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本身就是抽象的,这种抽象性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高度,同时也给中学生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教学中恰当地创设物理学习环境,可以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物理学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不仅反映在物理学习中有实验操作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还反映在要能运用物理知识去解释解决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是物理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来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   学游泳的人都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在岸上谈如何学会游泳,谈一会儿就会使人感到厌烦,但如果能亲自下水体验一下,并努力地去学着游,情况就不一样了,渐渐地会爱上这项运动。人一旦爱上某件事,即使不让他去做,他也非去做不可,兴趣就是在这一次
期刊
小学数学常见的解题方法有枚举法、模式识别、化归、从整体看问题、以退求进、正难则反等,下面具体谈谈这些方法的特点及运用。    一、枚举法    枚举法是一种基本且又重要的解题策略,其基本思想是解题根据问题所给的条件,把部分或全部可能的答案列举出来,通过这些例证逐个进行观察、分析,从中归纳出所求的规律性知识。小学数学中解决一些探求规律性的数学问题(例如一些计算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的学习等等)时常
期刊
笔者在近期《电路》的单元复习中,就“街上的路灯之间究竟是串联还是并联”这一话题,师生间展开了多次互问互答,使课堂教学进入了新的高潮,同学们跃跃欲试,使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描述:  师:街上的路灯之间究竟是串联还是并联?  生:是并联的(学生一起回答了)。  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了,于是我马上让他提问。  生:老师,我认为街上的路灯之间是串联。  这个学生错误的答案使
期刊
信息技术是人类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所积累起来的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经验、知识、技能和体现这些经验、知识、技能的劳动资料有目的的结合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人获取信息量最可取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
期刊
面对当今这个多变的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我们已无法用过去所学的教现在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世界,只靠传统的注入式教育已无法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我们要继承传统,更要推陈出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    一、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生物的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
期刊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让我们更自由。聋生由于受听觉的限制,导致语言障碍,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自由,有生理上的自由,也有心理上的自由。聋生要冲破这种束缚就只能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完善自己、解放自己,做自己的国王。可是聋生在学习知识时又存在很多局限性。一是依赖性。由于聋童生理上残疾,社会、家庭、学校时时处处都不能以同看健全儿童一样的眼光来看待聋哑儿童,而是过分地关照他们,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依赖
期刊
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作为非中考科目的地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