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藏族舞蹈的教学训练的方法、规律、规范、目的等多个方面做了具体的阐述和说明。此外,还指出教师只有将所学所感与教学实践相融合,才能使藏族民间舞蹈得以发展、传承,才能够让人类的文明成果一脉相承。
关键词:主要动作 规律与规范 民间舞蹈 知识的积存 爱心的传递
我国各个民族的民间舞蹈的教学与教学法两者间具有紧密难分的联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还由此构建了一个统一体。简单来说,教学法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好的教学法让学生能够很快地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是教学法的承载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法无处不在,它在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指导,并将其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本文会以教学中的教学、教材两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一个切入点,用以说明民间舞蹈的教学法和教学两者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一、教学训练的目的
在进行民间舞蹈教学时,首先要明确训练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训练的主要动作。千万要记住,不能因要求学生迅速完成训练就忽视主要动作的培训。比如做屈伸训练时,就必须要抓准这个运动要训练的主要动作是膝盖的屈伸,其中每一个动作都为屈伸训练做辅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突出重点,以“屈伸”这一主要动作作为训练的主要目的并进行反复训练。在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并完成屈伸训练之后,整个训练就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见,舞蹈训练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主要动作才是训练的最终目的。清楚了这一点,在学习民间舞蹈时才不会本末倒置。此外,在教学时,老师还可以编排不同组合的舞蹈,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训练,但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帮助其领会主要动作。在每一个主要动作都可以准确完成时,其民族风格特点自然也就展现出来了。
二、教学的规律与规范
现如今,许多舞蹈教师的身上都存在浮躁的问题。他们期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忽略了教学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成效的。只有耐着性子,遵循内在规律和规范,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正如吃饭一样,牙都没长好,怎么能够嚼细吃好。教学也是如此,连起始动作都没学好,又怎能将整个舞蹈跳到最佳。就算是细微的动作,也一定要规范,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做好每一个动作,绝不能是部分学生完成了就好,更不是完成得差不多就行了。大多數学生的自主性较弱,主观上并不太重视每个动作的规范,但授课老师必须要认真对待,一定要用心,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这不只是舞蹈,也是做任何事情的必备品质。
三、民间舞蹈知识积累
民间舞蹈教学不只是动作和形体的学习,倘若能把民族基础知识,如服饰特色、风俗习惯等不同地区舞蹈风格差异提前做一个简明的概括,这有利于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内涵的理解。比如西藏地区和青海地区等的藏族民间舞蹈在风格特点、舞姿体态以及服装饰物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师需要更多地采风、借鉴,以积累更多的舞蹈知识。同时,加强训练自己用生动形象、简明扼要的教学语言传情达意的能力,帮助学生打开想象之门,让学生在感受舞蹈的同时学会借鉴和积累,借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爱心的传递
老师的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神奇钥匙,并且也可以在师生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教和学是相互的,若教师只是将学生看作知识的容量瓶,学生所展示的舞蹈将会是枯燥无味的。习舞者的舞姿要想打动人,舞者心中必然会充满爱,充满对舞蹈、对人生甚至对这个世界的爱。如果说教学解惑是教师的职责,那么将爱心传递给学生将会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核心。
笔者认为,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将教学与生活相接,激发学生兴趣。民间舞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并逐步发展成一种表演艺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更是中国舞蹈艺术的源泉。作为民族舞蹈教师,其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民间舞蹈的内涵、魅力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对舞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以此培育起他们了解和学习舞蹈的欲望。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就有了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教学自然也会变得高效起来。
中国地广物博,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不同的民族、地区都有各自特色各异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正因这些差异,才造就了中国民间舞蹈不同的样式、风格、内容。相同的是,无论如何,这些差异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都有中国民间舞蹈的共同目标。面对如此宽泛的舞蹈知识体系,作为民间舞蹈教师就需要尽可能地展示不同特色的舞蹈给学生,使他们觉得家乡的舞蹈就在眼前,这些特色各异的舞蹈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文明总是代代相传的,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努力,将自身的所学所感应用于教学实践,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知识永远地发扬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康婷.试论藏族舞蹈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训练价值[J].戏剧之家,2014(01).
[2]卢晓静.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以藏族课堂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
(作者简介:于欣令,女,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教学)
关键词:主要动作 规律与规范 民间舞蹈 知识的积存 爱心的传递
我国各个民族的民间舞蹈的教学与教学法两者间具有紧密难分的联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还由此构建了一个统一体。简单来说,教学法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好的教学法让学生能够很快地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是教学法的承载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法无处不在,它在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指导,并将其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本文会以教学中的教学、教材两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一个切入点,用以说明民间舞蹈的教学法和教学两者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一、教学训练的目的
在进行民间舞蹈教学时,首先要明确训练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训练的主要动作。千万要记住,不能因要求学生迅速完成训练就忽视主要动作的培训。比如做屈伸训练时,就必须要抓准这个运动要训练的主要动作是膝盖的屈伸,其中每一个动作都为屈伸训练做辅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突出重点,以“屈伸”这一主要动作作为训练的主要目的并进行反复训练。在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并完成屈伸训练之后,整个训练就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见,舞蹈训练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主要动作才是训练的最终目的。清楚了这一点,在学习民间舞蹈时才不会本末倒置。此外,在教学时,老师还可以编排不同组合的舞蹈,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训练,但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帮助其领会主要动作。在每一个主要动作都可以准确完成时,其民族风格特点自然也就展现出来了。
二、教学的规律与规范
现如今,许多舞蹈教师的身上都存在浮躁的问题。他们期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忽略了教学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成效的。只有耐着性子,遵循内在规律和规范,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正如吃饭一样,牙都没长好,怎么能够嚼细吃好。教学也是如此,连起始动作都没学好,又怎能将整个舞蹈跳到最佳。就算是细微的动作,也一定要规范,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做好每一个动作,绝不能是部分学生完成了就好,更不是完成得差不多就行了。大多數学生的自主性较弱,主观上并不太重视每个动作的规范,但授课老师必须要认真对待,一定要用心,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这不只是舞蹈,也是做任何事情的必备品质。
三、民间舞蹈知识积累
民间舞蹈教学不只是动作和形体的学习,倘若能把民族基础知识,如服饰特色、风俗习惯等不同地区舞蹈风格差异提前做一个简明的概括,这有利于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内涵的理解。比如西藏地区和青海地区等的藏族民间舞蹈在风格特点、舞姿体态以及服装饰物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师需要更多地采风、借鉴,以积累更多的舞蹈知识。同时,加强训练自己用生动形象、简明扼要的教学语言传情达意的能力,帮助学生打开想象之门,让学生在感受舞蹈的同时学会借鉴和积累,借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爱心的传递
老师的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神奇钥匙,并且也可以在师生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教和学是相互的,若教师只是将学生看作知识的容量瓶,学生所展示的舞蹈将会是枯燥无味的。习舞者的舞姿要想打动人,舞者心中必然会充满爱,充满对舞蹈、对人生甚至对这个世界的爱。如果说教学解惑是教师的职责,那么将爱心传递给学生将会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核心。
笔者认为,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将教学与生活相接,激发学生兴趣。民间舞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并逐步发展成一种表演艺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更是中国舞蹈艺术的源泉。作为民族舞蹈教师,其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民间舞蹈的内涵、魅力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对舞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以此培育起他们了解和学习舞蹈的欲望。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就有了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教学自然也会变得高效起来。
中国地广物博,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不同的民族、地区都有各自特色各异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正因这些差异,才造就了中国民间舞蹈不同的样式、风格、内容。相同的是,无论如何,这些差异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都有中国民间舞蹈的共同目标。面对如此宽泛的舞蹈知识体系,作为民间舞蹈教师就需要尽可能地展示不同特色的舞蹈给学生,使他们觉得家乡的舞蹈就在眼前,这些特色各异的舞蹈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文明总是代代相传的,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努力,将自身的所学所感应用于教学实践,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知识永远地发扬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康婷.试论藏族舞蹈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训练价值[J].戏剧之家,2014(01).
[2]卢晓静.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以藏族课堂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
(作者简介:于欣令,女,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