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三季度CPI涨幅相对温和,核心CPI保持基本稳定
前三季度,在经济增速实现企稳回升的同时,CPI同比上涨2.5%,其走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CPI冲高回落后缓步上行,核心CPI保持基本稳定。今年前两个月,CPI同比涨幅由2%攀升至3.2%;3月份以后,CPI同比在波动中逐步上行,9月份达到3.1%。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前九个月核心CPI同比上涨1.7%,各月同比、环比涨幅并未出现大的波动。
二是菜、肉价格起伏引领CPI波动。前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4%,拉动CPI上涨超过1.4个百分点。在异常天气、自然灾害及节假日的扰动下,菜价同比涨幅波动明显。同时,牛羊肉价格受到繁育周期长、成本高、消费替代效应弱等影响,涨幅较大。此外,在国家连续实施冻肉收储的干预下,猪肉价格同比从6月份开始由负转正、逐步反弹。
三是部分服务项目价格涨幅较大。前三季度,服务项目价格同比涨中趋稳,但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了0.9个百分点。其中,部分劳动用工密集型的服务价格涨幅有所上升;自有住房、租房价格同比涨幅持续高位运行,各月环比涨幅也始终保持着正增长。
二、预计四季度CPI走势总体平稳,不会出现持续大幅反弹
从宏观层面看,消费需求微幅回暖,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CPI温和上涨。另外,要素成本特别是土地价格同比上涨较快,对CPI上行的成本压力不小。而货币因素及输入性因素,近几个月而言,会保持平稳态势,很难支撑CPI涨幅持续走高。
从重点商品来看,年内猪肉价格仍属温和回升,不会对CPI上涨构成大的压力。这是因为,目前的生猪、能繁母猪总存栏还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特别是能繁母猪保持高存栏量,有利于缩短生猪供给周期。另外,9月底全国千家养殖企业的大猪存栏量环比增长0.6%,中小猪、仔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2%和0.7%,这预示在消费需求平稳的情况下,未来短期内猪肉价格涨幅相对有限。反倒是菜价的季节性波动很可能增大CPI短期上涨压力。
综合考虑经济潜在增长率下移的趋势性影响以及影响物价的各方面因素,预计四季度CPI走势将会稳步上行,个别月份CPI同比还会略高于3%,但从全年来看,CPI同比上涨2.7%左右。
三、物价调控重在长短期结合,着力稳定好通胀预期
在积极推动体制改革释放发展活力的同时,应努力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上有新的作为。一是灵活运用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等工具调节流动性方向和力度,创造稳定的货币条件;二是建立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完善更为市场化的价格调控机制;三是在深化资源价格改革中,重视从需求端入手,采取财政补贴、阶梯价格等方式减轻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的影响;四是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密切跟踪美联储QE削减预期变化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做好应对预案。
(本刊编辑部摘编)
前三季度,在经济增速实现企稳回升的同时,CPI同比上涨2.5%,其走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CPI冲高回落后缓步上行,核心CPI保持基本稳定。今年前两个月,CPI同比涨幅由2%攀升至3.2%;3月份以后,CPI同比在波动中逐步上行,9月份达到3.1%。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前九个月核心CPI同比上涨1.7%,各月同比、环比涨幅并未出现大的波动。
二是菜、肉价格起伏引领CPI波动。前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4%,拉动CPI上涨超过1.4个百分点。在异常天气、自然灾害及节假日的扰动下,菜价同比涨幅波动明显。同时,牛羊肉价格受到繁育周期长、成本高、消费替代效应弱等影响,涨幅较大。此外,在国家连续实施冻肉收储的干预下,猪肉价格同比从6月份开始由负转正、逐步反弹。
三是部分服务项目价格涨幅较大。前三季度,服务项目价格同比涨中趋稳,但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了0.9个百分点。其中,部分劳动用工密集型的服务价格涨幅有所上升;自有住房、租房价格同比涨幅持续高位运行,各月环比涨幅也始终保持着正增长。
二、预计四季度CPI走势总体平稳,不会出现持续大幅反弹
从宏观层面看,消费需求微幅回暖,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CPI温和上涨。另外,要素成本特别是土地价格同比上涨较快,对CPI上行的成本压力不小。而货币因素及输入性因素,近几个月而言,会保持平稳态势,很难支撑CPI涨幅持续走高。
从重点商品来看,年内猪肉价格仍属温和回升,不会对CPI上涨构成大的压力。这是因为,目前的生猪、能繁母猪总存栏还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特别是能繁母猪保持高存栏量,有利于缩短生猪供给周期。另外,9月底全国千家养殖企业的大猪存栏量环比增长0.6%,中小猪、仔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2%和0.7%,这预示在消费需求平稳的情况下,未来短期内猪肉价格涨幅相对有限。反倒是菜价的季节性波动很可能增大CPI短期上涨压力。
综合考虑经济潜在增长率下移的趋势性影响以及影响物价的各方面因素,预计四季度CPI走势将会稳步上行,个别月份CPI同比还会略高于3%,但从全年来看,CPI同比上涨2.7%左右。
三、物价调控重在长短期结合,着力稳定好通胀预期
在积极推动体制改革释放发展活力的同时,应努力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上有新的作为。一是灵活运用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等工具调节流动性方向和力度,创造稳定的货币条件;二是建立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完善更为市场化的价格调控机制;三是在深化资源价格改革中,重视从需求端入手,采取财政补贴、阶梯价格等方式减轻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的影响;四是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密切跟踪美联储QE削减预期变化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做好应对预案。
(本刊编辑部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