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机制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4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甘草酸对支气管哮喘(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机制。

方法

将70只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低、中、高浓度甘草酸组,每组14只。哮喘组、各甘草酸组分别给予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每次雾化前30 min,甘草酸组分别给予甘草酸(25、50、100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末次激发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离心后计数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数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BALF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2p70、IL–10、IL–4和干扰素(IFN)–γ水平。肺组织HE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CD11c树突细胞表面CD86、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MHC)–Ⅱ、CD40、OX40配体(OX40L)的表达水平。

结果

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4.3±39.7)×107/L、(26.3±17.3)×107/L比(55.3±22.8)×107/L、(0.6±0.4)×107/L],IL–10、IL–4水平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9±12)、(169±29)比(34±4)、(89±37)ng/L,而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2±56)ng/L、0.7±0.4比(89±37)ng/L、2.9±0.8] (均P<0.05)。哮喘组脾脏树突细胞上CD86、MHC–Ⅱ、CD40、OX40L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8.4±15.7)%、(90.4±3.4)%、(25.4±10.2)%、(29.6±9.9)%比(18.8±4.4)%、(73.1±11.3)%、(3.8±2.2)%、(5.0±1.6)%](均P<0.05)。高浓度甘草酸组BALF中细胞总数及Eos计数[(62.1±21.7)×107/L、(2.2±1.7)×107/L]均显著低于哮喘组,IL–12p70、IL–10、IFN–γ水平和IFN–γ/ IL–4比值[(44±14)、(132±13)、(207±66)ng/L和1.8±0.6]均显著高于哮喘组,IL–4水平[(122±38)ng/L]显著低于哮喘组,脾脏树突细胞上MHC–Ⅱ、CD40和OX40L表达[(75.8±15.9)%、(11.1±5.9)%、(11.8±3.4)%]显著低于哮喘组(均P<0.05)。哮喘组小鼠气道黏膜充血水肿,气道壁及管周有大量以Eos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各甘草酸组气道炎症反应较哮喘组轻,在中高浓度甘草酸组尤其明显。

结论

甘草酸可能通过影响树突细胞表型,抑制哮喘Th2极化反应,减轻哮喘气道炎症。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SAP患者88例,采用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4例.参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试验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指标复常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简明健康状态调查量表(SF-36)评分、并发症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研究发现,环状RNA(circRNA)与NAFLD关系密切,被认为是NAFLD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归纳了circRNA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指出cirRNA在NAFLD的发生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可能在NAFLD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细胞自噬是机体细胞组织的自我防御和自我修复的过程,在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和维持肝细胞内环境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自噬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自噬调节免疫信号传导和防止过度激活的先天免疫反应方面,总结自噬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认为从细胞自噬角度可能揭示AIH的作用机制,为AIH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代谢综合征(MS)的各个组分密切相关.归纳了近年来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显示NAFLD与结肠直肠腺瘤性息肉风险增加有关.其中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反应、脂肪细胞因子、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
目的 观察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同BRAF基因型晚期结直肠癌(CRC)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RC晚期接受PD-1/PD-L1单药免疫治疗患者5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分为BRAF突变组(29例)和BRAF野生组(28例).2组患者均予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ORR)与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肝炎
良性胆管狭窄(BBS)指由一系列非恶性肿瘤疾病引起的胆管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狭窄.其病因复杂多样,未充分治疗的BBS甚至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诊断方法有影像学、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超声内镜、胆道镜等,治疗上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手术治疗等措施.目前通过内镜下诊疗BBS成为首选方法,然而目前BBS尚无明确分型,需进一步探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重点对BBS内镜下诊断及按分型治疗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目的 观察黄芩汤合四逆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肠炎(肝郁脾虚夹湿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肠炎(肝郁脾虚夹湿热)患者6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芩汤合四逆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940,P=0.026)
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和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达格列净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餐后2 h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高血压三项(立位)、动态血压[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
N6-甲基腺嘌呤(m6A)是存在于多种RNAs中的化学修饰方式,最常见于mRNA.肝脏是机体重要的代谢和消化器官,m6 A甲基化在肝脏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简述了m6 A甲基化在肝脏生理和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以及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中的生物学作用及潜在应用价值,指出m6 A甲基化可调控相关因子,参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