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新课标,把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从而带动了历史课堂教学革命性的变革。作为历史教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定位,才能使新课标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理念得以实现呢?
1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第一参考,如何正确处理教学的关系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定位,不管怎么变革,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课堂教学的基本矛盾都没有改变。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都需要围绕着如何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如何更好的促进学生心智的最大发展而展开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更好的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历史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历史最好的动力。历史本身丰富的人文科学营养,生动多彩的事件人物,历史长河中闪烁的智慧浪花,都是历史教师可以撷取的教学塑材。例如:课堂上情感、思维的共鸣,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感受到历史学习对于人生、学习、成长之必要,“鉴历史之兴衰,催今朝我奋进”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历史打下情感的基础。
其次,改革教学方法。在历史课堂中贯穿趣味教学是其中的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乐于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我觉得趣味教学必不可少,它应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特意总结了以下几条,①自编口诀的形式,有效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记忆历史史实。如在讲到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时,可以用自编顺口溜的形式来引出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丞相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和行政制度。在讲皇帝制度的建立及废止时用一句话总结“秦皇设孙文废,统治华夏两千载”;丞相制度的建立及废止时用一句话总结“秦建朱废,皇强相弱,”;选官制度的变化用一句话总结‘“世”“察”“科”,破门第,依才情,是进步’;行政制度的演变用一句话总结“周分封,秦郡县,元行省,传至今”;②自设情景的形式。如讲到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时,曾用“不列颠人推开了门,美利坚人撞倒了墙,法兰西人则扒了房”,学生很容易明白《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危害大小顺序为:《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③利用诗词的形式。慈禧太后无疑是晚清最大的卖国贼,她腐朽的统治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百年的屈辱,讲述这段历史时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章炳麟的求荣的一生,又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再次,传授学习方法。历史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和准确记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渗透学习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主要贯彻以下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①趣味记忆法。《心理学》把兴趣称为集中注意力的源泉。那些容易记忆的史实,往往都具有新奇、生动和趣味性强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在不脱离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适当的拓展和加深,恰到好处的增加一些“作料”,就是补充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具体透彻地理解教材。②归纳记忆法。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在于组织。这里所说的组织,就包含有对所有识记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的意思。实践证明:将繁杂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理出一条条线索,有助于学生的记忆。③比较记忆法。历史教学中的比较,大体说来,可分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大类。纵向比较是对先后出现的同类事件、人物进行比较。横向比较,通常是同时代、同类性质的人物事件的比较,也可以是典章制度等有关内容的比较。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程标准》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是一门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学科,如果我们只注重了它深刻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丰富多采的一面,只注重了它严肃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生动活泼的一面,则往往会使学生对历史产生退缩、畏难、回避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而创设学习历史的情境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必要手段。通过课堂讨论和参与,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激发求知的热情和自信心,形成了“兴趣——参与——用功——提高”的良性循环。
2.1 敢于撒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式要多样化、新鲜化。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的教学和学习中,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撒手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行探究、自主、合作性学习。发挥学生活泼好动、求新好奇的特点。比如:讲《外交关系的突破》总理亲切握手和交谈场景。学生都有表现欲,参与度极高。敢于撒手,给学生一个展现的空间,并适时收网结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2 重视实践、立足三维目标的培养,学习历史。历史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源于历史,以史为鉴,用于实践,服务社会。学习历史要加强爱国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情感教育。唐王李世民之所以有流芳百世的贞观之治,就是善于用人、敢于纳谏、虚怀若谷。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最好的三观教育的材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而扬起三观教育的激情。学习历史要与现实相结合,做到社会化实用化。经世致用为现实服务,学习历史关注社会,既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又关注高考热点难点问题。
2.3 巧妙设疑、轻微点破,掌握历史。讲解历史知识的手段可以戏剧化、生活化。比如;讲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滥发纸币,造成货币大量贬值。其危害性有多大?我就想到了一个脑筋急转弯:贝贝走在大街上,看见一根骨头和十元钱,贝贝要了骨头而没有要钱,为什么?有的同学马上就想到了:贝贝是条狗。非常好,这是转弯想到的,但答案不是唯一的,那么我要求同学还有呢?肯定钱是没有用的,有了,民国时期滥发纸币,民国卷一钱不值。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搜刮民脂民膏,人民身在水深火热之中。历史知识有机的和日常生活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同学们兴趣怏然,大胆的,积极的思考,效果非常的好。
1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第一参考,如何正确处理教学的关系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定位,不管怎么变革,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课堂教学的基本矛盾都没有改变。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都需要围绕着如何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如何更好的促进学生心智的最大发展而展开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更好的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历史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历史最好的动力。历史本身丰富的人文科学营养,生动多彩的事件人物,历史长河中闪烁的智慧浪花,都是历史教师可以撷取的教学塑材。例如:课堂上情感、思维的共鸣,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感受到历史学习对于人生、学习、成长之必要,“鉴历史之兴衰,催今朝我奋进”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历史打下情感的基础。
其次,改革教学方法。在历史课堂中贯穿趣味教学是其中的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乐于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我觉得趣味教学必不可少,它应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特意总结了以下几条,①自编口诀的形式,有效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记忆历史史实。如在讲到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时,可以用自编顺口溜的形式来引出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丞相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和行政制度。在讲皇帝制度的建立及废止时用一句话总结“秦皇设孙文废,统治华夏两千载”;丞相制度的建立及废止时用一句话总结“秦建朱废,皇强相弱,”;选官制度的变化用一句话总结‘“世”“察”“科”,破门第,依才情,是进步’;行政制度的演变用一句话总结“周分封,秦郡县,元行省,传至今”;②自设情景的形式。如讲到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时,曾用“不列颠人推开了门,美利坚人撞倒了墙,法兰西人则扒了房”,学生很容易明白《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危害大小顺序为:《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③利用诗词的形式。慈禧太后无疑是晚清最大的卖国贼,她腐朽的统治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百年的屈辱,讲述这段历史时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章炳麟的求荣的一生,又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再次,传授学习方法。历史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和准确记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渗透学习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主要贯彻以下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①趣味记忆法。《心理学》把兴趣称为集中注意力的源泉。那些容易记忆的史实,往往都具有新奇、生动和趣味性强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在不脱离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适当的拓展和加深,恰到好处的增加一些“作料”,就是补充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具体透彻地理解教材。②归纳记忆法。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在于组织。这里所说的组织,就包含有对所有识记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的意思。实践证明:将繁杂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理出一条条线索,有助于学生的记忆。③比较记忆法。历史教学中的比较,大体说来,可分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大类。纵向比较是对先后出现的同类事件、人物进行比较。横向比较,通常是同时代、同类性质的人物事件的比较,也可以是典章制度等有关内容的比较。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程标准》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是一门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学科,如果我们只注重了它深刻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丰富多采的一面,只注重了它严肃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生动活泼的一面,则往往会使学生对历史产生退缩、畏难、回避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而创设学习历史的情境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必要手段。通过课堂讨论和参与,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激发求知的热情和自信心,形成了“兴趣——参与——用功——提高”的良性循环。
2.1 敢于撒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式要多样化、新鲜化。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的教学和学习中,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撒手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行探究、自主、合作性学习。发挥学生活泼好动、求新好奇的特点。比如:讲《外交关系的突破》总理亲切握手和交谈场景。学生都有表现欲,参与度极高。敢于撒手,给学生一个展现的空间,并适时收网结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2 重视实践、立足三维目标的培养,学习历史。历史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源于历史,以史为鉴,用于实践,服务社会。学习历史要加强爱国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情感教育。唐王李世民之所以有流芳百世的贞观之治,就是善于用人、敢于纳谏、虚怀若谷。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最好的三观教育的材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而扬起三观教育的激情。学习历史要与现实相结合,做到社会化实用化。经世致用为现实服务,学习历史关注社会,既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又关注高考热点难点问题。
2.3 巧妙设疑、轻微点破,掌握历史。讲解历史知识的手段可以戏剧化、生活化。比如;讲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滥发纸币,造成货币大量贬值。其危害性有多大?我就想到了一个脑筋急转弯:贝贝走在大街上,看见一根骨头和十元钱,贝贝要了骨头而没有要钱,为什么?有的同学马上就想到了:贝贝是条狗。非常好,这是转弯想到的,但答案不是唯一的,那么我要求同学还有呢?肯定钱是没有用的,有了,民国时期滥发纸币,民国卷一钱不值。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搜刮民脂民膏,人民身在水深火热之中。历史知识有机的和日常生活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同学们兴趣怏然,大胆的,积极的思考,效果非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