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各公安院校承担了大量的外警培训任务,为加强外警培训中的汉语教学,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提高警务合作的效率,满足外警学习汉语的需求,增进他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是当前外警培训面临的迫切课题。外警培训基本以短训小班形式为主,层次多样化,参训学员多国别、多语种,存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语料库建设严重不足等特点和问题。本文依据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和跨文化教学论的原理,从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文化互动、提升教师素养四个方面提出加强外警培训中汉语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 外警培训 汉语教学 策略研究
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的,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是我国重要的外交战略。截至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有126个国家、29个国际组织加入建设,签订了174份合作文件,得到了联合国大会的高度认可,并写入了联合国决议,对我国及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促进“一带一路”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的国际刑警组织大会上宣布,5年内为发展中国家培训25000名执法人员。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各公安院校承担了大量的外警培训任务,围绕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服务公安中心工作、服务执法理念和技术标准三大任务,建构“培训、人脉、调研”三位一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外警培训工作体系,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强警务执法的合作交流,呈现出培训专业由单一向多领域拓展、受训人数和国别急剧增加等特点。为此,单纯依靠技术培训是难以完成的,还必须加强语言的普及和文化的交流,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提高警务合作效率,满足外警学习汉语的需求,增进他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加强外警培训中的汉语教学研究是当前各公安院校面临的迫切课题。
一、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与交流。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学科理论体系。另外,我国历来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在1987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及办公室;1989年国家教委公布了《关于印发〈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把对外汉语教学提升到“国家和民族事业”的高度;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要求“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2005年我国第一部以海外华语教学问题为对象的著作《华文教学概论》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选修课教材。虽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但关于“一带一路”外警培训的汉语教学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关于“一带一路”外警培训中汉语教学的文化传播研究,云南警官学院的王娇认为,汉语教学的选词原则是基本词汇与常用虚词的选择要充分而恰当。比如,对体现时代特色词汇的选择必须慎重而稳妥,要注重词汇的文化因素,有机地结合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慎重地选择带有地域特征的词语,并认为汉语及教学词汇的选择标准是科学控制词汇选择数量。昆明理工大学的李惠林认为,在外警培训中要注意语言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对中英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词语的选择。
(二) 国外研究述评
在文化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汉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已成为近年来文化融合的主流趋势,成为世界的强势语言,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过亿,有许多国家的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和国内相比,国外汉语教学的学术刊物比较少,许多关于汉语教学问题的讨论大多是通过学术会议、著作、论文集、报纸发表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汉语教学特点的研究。王爱平认为东南亚华裔学生与非华裔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有很大的不同,从发音、语感、书写到词汇学习、阅读理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二是关于汉语教学效果和测试的研究。吴英成认为用什么语言作为汉语教学的媒介语对教学的效果有重要影响,用什么教材对教学的效果同样有重要影响。周清海认为应选用共同的教材,测试才有信度,并认为地域变体、语音知识、语言能力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三是关于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比如,周清海认为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卢绍昌则从新加坡学生对华语学习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分析,在华语属性认识及教学上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独到见解。
另外,国外的研究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华裔多的东南亚国家,尤其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有针对性的研究不多。比如,对汉语本体方面的研究不多、对教材的研究不充分、对教学实证研究较少等问题,基本没有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教学进行研究。
二、“一带一路”外警培训中的汉语教学特点与难点
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是實现全球文化交流与交融的重要桥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趋深入,对外交流和对外汉语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汉语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和学习。“一带一路”外警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国际执法合作人才,在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间的警务合作交流、提高合作水平和执法能力、加深警务部门友谊、保护彼此的安全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顺应了文化传播和融合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为此,在外警培训中,既要注重对技能的培训,又要顺应“一带一路”的现实需要,注重汉语教学,注重对我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与学习,培养他们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为文化强国建设和世界文化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外警培训中的汉语教学虽是第二语言的教学,但它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是以短训小班形式为主,层次多样化。从培训班的形式看,基本上是20人左右,20天左右,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加上汉语教学又不是主课,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好汉语教学工作,提高汉语教学水平和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从培训班的层次看,主要有高级研修班、中级执法班、初级交流研讨班等,层次的区别导致各类培训班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类型培训班,参训学员的素质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性。在层次多样化、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如何因材施教就成了一大难题。
二是参训学员多国别、多语种。一期培训就是一个国家参与,一类语种,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基本上都有其官方语言,各公安院校每年要完成多则几十期,少则五六期的培训任务,问题是承办单位在外语人才储备方面不足,尤其是欠发达小国家的外语人才更为不足,对参训学员各国文化的学习了解等方面难以满足要求。
三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语料库建设严重不足,尤其是一些小国家的语料库基本上是空白,为实施汉语教学增添了极大的难度。如果单纯按照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或外语教学理论进行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选用什么语言进行汉语教学也是一大问题。
三、加强“一带一路”外警培训中的汉语教学研究
“一带一路”外警培訓中的汉语教学,既是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符合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基本原理,同时有其独特的要求。加强“一带一路”外警培训中的汉语教学策略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的最新实践,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沿革与现实问题、理论创新与教学实践、国内与国外等维度开展研究,将对外汉语教学纳入“一带一路”外警培训的分析框架中。从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布局的高度,分析外警培训中汉语教学的内在规律,依据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和跨文化教学论的原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汉语教学的国际交流沟通作用,提出加强“一带一路”外警培训的汉语教学策略,从而建构外警培训中的汉语教学体系。
(一)创新教学形式
虽然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但对外汉语教学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巨大差异,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学员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多采用一些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体验法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中国文化元素,让学员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够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例如,在情境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员创建生活场景,让学员扮演相关角色,在学习中感知中国文化内涵,加深学员对汉语知识与跨文化交际的认识,丰富学员的汉语知识与文化能力。再如,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可以借助眼下的热点活动、热点现象、热点事件等,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员去分析热点现象下的中国文化,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究交流,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汉语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内容
以参培学员的需求为导向,优化汉语教学内容。一是在“一带一路”沿线有许多以英语为主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融入一些英语语言文化,这也有利于学生使用母语来了解我国文化。例如,习近平主席曾经说“要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由于明显的文化差异,用汉语来讲解中国文化,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费力。对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中外不同语种文化的教材,让学员借助母语去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一些汉语文化的体验课。从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学员对汉语文化的了解主要来自课堂,根据学员需要,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开展学习。例如,开设书法、太极拳、中国武术、陶瓷文化、中国茶文化、中国礼仪文化、中国红色文化等学员喜闻乐见的课程,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文化互动
由于文化知识的缺乏,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员存在焦虑情绪,交流圈较小。为此,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员创建温馨、自由、开放的交流环境,在文化互动中提升汉语教学效果。比如,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国家的语言习惯、文化习俗等进行对比,让学员了解汉语文化与沿线国家文化的差异。采用自由交流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中的文化互动,教师可以为学员创设一些日常语境,让学员自主组织交流活动,也可以与教师沟通。或者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员直接深入周边环境之中,与社会进行亲密接触,这对学员了解中国文化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提升教师素养
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既要积极了解不同国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也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历史与价值观等,在自身文化素养过硬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引导学员去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行为模式。二是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差异较大,但是并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如果在教学中,过于强调中国文化,则容易引起学员的抵触心理。三是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教学中,要根据学员的汉语能力、已有文化水平等因材施教,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汉语语言基本要素,还要努力提升学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加强不同文化背景学员的“交流”与“共通”,以此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建勤.“一带一路”与汉语传播:历史思考、现实机遇与战略规划[J].语言战略研究,2016(2).
[2]王娇.短期外警培训中的汉语教学研究——以云南警官学院为例[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3(4).
[3]龙吟.“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以对非洲国家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9).
(作者单位:江西警察学院)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度项目《“一带一路”外警培训中的汉语教学研究》(编号:YY19102)。
关键词:“一带一路” 外警培训 汉语教学 策略研究
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的,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是我国重要的外交战略。截至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有126个国家、29个国际组织加入建设,签订了174份合作文件,得到了联合国大会的高度认可,并写入了联合国决议,对我国及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促进“一带一路”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的国际刑警组织大会上宣布,5年内为发展中国家培训25000名执法人员。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各公安院校承担了大量的外警培训任务,围绕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服务公安中心工作、服务执法理念和技术标准三大任务,建构“培训、人脉、调研”三位一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外警培训工作体系,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强警务执法的合作交流,呈现出培训专业由单一向多领域拓展、受训人数和国别急剧增加等特点。为此,单纯依靠技术培训是难以完成的,还必须加强语言的普及和文化的交流,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提高警务合作效率,满足外警学习汉语的需求,增进他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加强外警培训中的汉语教学研究是当前各公安院校面临的迫切课题。
一、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与交流。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学科理论体系。另外,我国历来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在1987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及办公室;1989年国家教委公布了《关于印发〈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把对外汉语教学提升到“国家和民族事业”的高度;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要求“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2005年我国第一部以海外华语教学问题为对象的著作《华文教学概论》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选修课教材。虽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但关于“一带一路”外警培训的汉语教学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关于“一带一路”外警培训中汉语教学的文化传播研究,云南警官学院的王娇认为,汉语教学的选词原则是基本词汇与常用虚词的选择要充分而恰当。比如,对体现时代特色词汇的选择必须慎重而稳妥,要注重词汇的文化因素,有机地结合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慎重地选择带有地域特征的词语,并认为汉语及教学词汇的选择标准是科学控制词汇选择数量。昆明理工大学的李惠林认为,在外警培训中要注意语言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对中英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词语的选择。
(二) 国外研究述评
在文化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汉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已成为近年来文化融合的主流趋势,成为世界的强势语言,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过亿,有许多国家的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和国内相比,国外汉语教学的学术刊物比较少,许多关于汉语教学问题的讨论大多是通过学术会议、著作、论文集、报纸发表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汉语教学特点的研究。王爱平认为东南亚华裔学生与非华裔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有很大的不同,从发音、语感、书写到词汇学习、阅读理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二是关于汉语教学效果和测试的研究。吴英成认为用什么语言作为汉语教学的媒介语对教学的效果有重要影响,用什么教材对教学的效果同样有重要影响。周清海认为应选用共同的教材,测试才有信度,并认为地域变体、语音知识、语言能力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三是关于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比如,周清海认为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卢绍昌则从新加坡学生对华语学习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分析,在华语属性认识及教学上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独到见解。
另外,国外的研究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华裔多的东南亚国家,尤其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有针对性的研究不多。比如,对汉语本体方面的研究不多、对教材的研究不充分、对教学实证研究较少等问题,基本没有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教学进行研究。
二、“一带一路”外警培训中的汉语教学特点与难点
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是實现全球文化交流与交融的重要桥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趋深入,对外交流和对外汉语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汉语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和学习。“一带一路”外警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国际执法合作人才,在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间的警务合作交流、提高合作水平和执法能力、加深警务部门友谊、保护彼此的安全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顺应了文化传播和融合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为此,在外警培训中,既要注重对技能的培训,又要顺应“一带一路”的现实需要,注重汉语教学,注重对我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与学习,培养他们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为文化强国建设和世界文化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外警培训中的汉语教学虽是第二语言的教学,但它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是以短训小班形式为主,层次多样化。从培训班的形式看,基本上是20人左右,20天左右,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加上汉语教学又不是主课,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好汉语教学工作,提高汉语教学水平和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从培训班的层次看,主要有高级研修班、中级执法班、初级交流研讨班等,层次的区别导致各类培训班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类型培训班,参训学员的素质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性。在层次多样化、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如何因材施教就成了一大难题。
二是参训学员多国别、多语种。一期培训就是一个国家参与,一类语种,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基本上都有其官方语言,各公安院校每年要完成多则几十期,少则五六期的培训任务,问题是承办单位在外语人才储备方面不足,尤其是欠发达小国家的外语人才更为不足,对参训学员各国文化的学习了解等方面难以满足要求。
三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语料库建设严重不足,尤其是一些小国家的语料库基本上是空白,为实施汉语教学增添了极大的难度。如果单纯按照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或外语教学理论进行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选用什么语言进行汉语教学也是一大问题。
三、加强“一带一路”外警培训中的汉语教学研究
“一带一路”外警培訓中的汉语教学,既是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符合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基本原理,同时有其独特的要求。加强“一带一路”外警培训中的汉语教学策略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的最新实践,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沿革与现实问题、理论创新与教学实践、国内与国外等维度开展研究,将对外汉语教学纳入“一带一路”外警培训的分析框架中。从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布局的高度,分析外警培训中汉语教学的内在规律,依据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和跨文化教学论的原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汉语教学的国际交流沟通作用,提出加强“一带一路”外警培训的汉语教学策略,从而建构外警培训中的汉语教学体系。
(一)创新教学形式
虽然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但对外汉语教学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巨大差异,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学员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多采用一些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体验法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中国文化元素,让学员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够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例如,在情境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员创建生活场景,让学员扮演相关角色,在学习中感知中国文化内涵,加深学员对汉语知识与跨文化交际的认识,丰富学员的汉语知识与文化能力。再如,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可以借助眼下的热点活动、热点现象、热点事件等,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员去分析热点现象下的中国文化,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究交流,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汉语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内容
以参培学员的需求为导向,优化汉语教学内容。一是在“一带一路”沿线有许多以英语为主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融入一些英语语言文化,这也有利于学生使用母语来了解我国文化。例如,习近平主席曾经说“要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由于明显的文化差异,用汉语来讲解中国文化,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费力。对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中外不同语种文化的教材,让学员借助母语去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一些汉语文化的体验课。从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学员对汉语文化的了解主要来自课堂,根据学员需要,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开展学习。例如,开设书法、太极拳、中国武术、陶瓷文化、中国茶文化、中国礼仪文化、中国红色文化等学员喜闻乐见的课程,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文化互动
由于文化知识的缺乏,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员存在焦虑情绪,交流圈较小。为此,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员创建温馨、自由、开放的交流环境,在文化互动中提升汉语教学效果。比如,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国家的语言习惯、文化习俗等进行对比,让学员了解汉语文化与沿线国家文化的差异。采用自由交流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中的文化互动,教师可以为学员创设一些日常语境,让学员自主组织交流活动,也可以与教师沟通。或者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员直接深入周边环境之中,与社会进行亲密接触,这对学员了解中国文化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提升教师素养
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既要积极了解不同国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也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历史与价值观等,在自身文化素养过硬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引导学员去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行为模式。二是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差异较大,但是并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如果在教学中,过于强调中国文化,则容易引起学员的抵触心理。三是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教学中,要根据学员的汉语能力、已有文化水平等因材施教,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汉语语言基本要素,还要努力提升学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加强不同文化背景学员的“交流”与“共通”,以此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建勤.“一带一路”与汉语传播:历史思考、现实机遇与战略规划[J].语言战略研究,2016(2).
[2]王娇.短期外警培训中的汉语教学研究——以云南警官学院为例[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3(4).
[3]龙吟.“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以对非洲国家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9).
(作者单位:江西警察学院)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度项目《“一带一路”外警培训中的汉语教学研究》(编号:YY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