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楠的反躬自省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或许世界上很多故事,只有少数人才会知道,也迟早会被多数人所忘记。穿越浮云,只希望在指责和怀疑中,能留下对最需要我们同情与支持的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们,一点点或许不足为奇的经验教训。
  团购像座擂台,无论是留下来的还是出局者,都是上过擂台的大无畏实践者。出局的,虽然伤痕累累,都是硬汉;留下来的,面对的是更多的前所未有的挑战,等待他们的是人生的考验与升华。即便世人不屑于关注出局者的心得,或许这些体会,可以为留下来的人助威呐喊。
  第一、谨慎选择方向,仔细判断地利与天时,是一个创业者能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就像打德州扑克时选桌会影响一个人的胜算,创业者对行业和商业模式(产品)的选择对一个企业未来的命运至关重要,这是对“地利”的把握;对资本市场与商业市场大环境的准确认知,并随之及时调整战略打法,这是对“天时”的把握。对于创业者,地利与天时环环相扣;只埋头做事,缺乏对资本市场大环境的实时关注,导致企业扩张策略与大环境变化脱节,加之团购盈利困难,是24券失足的重要原因。
  24券对“地利”理解的不足,体现在没有及早意识到团购是一个“长期负债”的经营模式,没有及早意识到对“应付账款”的实时监控和评估,以及对“净利润”而不仅是现金流的依赖,对生存至关重要。24券对“天时”理解的不足,体现在没有充分意识到团购行业的“短线特征”。在销售管理上,24券在人员培训上持续进行“长线投入”却没有足够重视“短线”的淘汰与考核;24券规划的是“做101年企业”,打造“长线”的企业文化,却忽视了团购行业自身“短线优胜劣汰”与“短线资本驱动”的大市场氛围,从策略上与“天时”不相吻合。我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说到根本,是其核心团队解决问题的速度与质量;创业者必须处理好优先级,把“专家班底”的“选用育留”列为首要重点工作。职业经理人可以改造团队,但创始人需要从零打造团队;前者很难,后者更难,尤其在一个快速成长、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创业者无法也不该样样通、事事为,而应把重点放在对“专家班底”的选用育留上。
  创业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自然是如何给客户创造价值,但这一问题的背后,通常隐藏着10个大问题(如人事、财务、技术、市场、销售、呼叫中心等等),每个大问题背后各自还有10多个小问题。即便你学习能力再强,你也不可能是样样通的全才;高质量解决这100多个大大小小的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最快时间打造一个高质量、相得益彰的“专家班底”,并专人专事。
  这一过程,对于一个正常企业,是一个通常需要4到5年的过程,因为每一个岗位的高质量选拔、候选人对行业和企业的适应过程、以及候选人不胜任情况下的重新调整,都需要一个自然周期;而对于团购这一非常行业,这个周期被压缩到了一到两年。如果你是已经拥有“专家班底”的二次创业者,或许你的压力会相对好些;但如果你是第一次创业,又遇到了一个“不狂奔就死”的非理性市场环境,“十处着火一人救”可能会是你所面对的最大挑战。对于团购行业,时间才是最大的敌人;回头来看,或许所有团购从业者都会有同感。
  2012年,24券的财务总监更换频繁,工作压力、积累问题以及个人能力等原因皆有。这一局面造成公司关键财务专业岗位的长期缺失,导致24券的财务控制能力,不符合一个4500人、102个办事处规模的企业所应具备的标准。对关键岗位选用上的不及时、对不胜任岗位替换上的不及时,我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创业者要分清自己作为“父母”(创始人)和“教练”(职业经理人或CEO)的双重角色。不对孩子投入感情的“父母”,不是好父母;但作为“教练”,你的主要职责是对董事会和股东负责,高于员工、甚至高于客户,不能有过多的情感纠结。创始人作为“父母”,即便无法彻底放弃其亲子情感,仍需要对其“教练”的管理角色有足够成熟而客观的认识。如果作为“父母”不能克制感情,一旦生不逢时,父母与孩子的纽带,在被割断时,会很痛苦。而企业毕竟还是一个经济实体,生意终归还是生意。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创业早期一起和员工住过公司、打过地铺,经历过长时间2千块钱工资的生活,甚至连衣服鞋袜破了都不舍得买换的日子,相信很多创业者也会对这种“亲子情感”有同感(所以,创业者时而要对自己好一点,不能太狠)。但正是带着这种感情做“教练”,后续影响到我在人员调整上的力度,以及在24券后期与董事会与股东方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作为第一次创业者所不该犯下的错误,需要通过时间与实践的历练来打磨。
  第四、创业可能充满危机,在处理危机时,准确而持续的沟通是消除隔阂、确保众心归一的最佳途径。而确保各相关利益方群心群力,是一名职业CEO的天命。24券经历过许多这样的危机:2011年10月起,因为资本市场骤冷与资金短缺导致的4500到600人、历经仅4个月的大幅度裁员,那些日子,是与员工的持续沟通,延续了24券的生命,给予了公司继续还债和止损的机会;11年10月到12年4月的半年时间里,因为裁员补偿与累积债务偿还而导致的现金流吃紧,在账面现金连续半年持续亏空的状况下维持三四百人公司的正常运营,那些日子,是与员工和董事会的持续沟通,延续了24券的生命,给予了公司寻找希望与出路的机会。在2011年10月,2012年3月,与2012年6月三个时间点上,与股东的持续沟通延续了24券的生命,也给予了每一个24券人继续坚持的理由。24券的创始人与股东间的私人关系在2012年6月前仍旧十分亲密,然而,在这最后的一步中,感情超越了理性,我们没有走好。在这最后的危机前,“父母”却眼看着孩子死去。我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五、创业者要找好平衡,学习中庸之道;中庸不是放弃追求卓越,而是把握平衡。创业者在CEO这一艰难岗位上,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关系:股东,员工,客户,媒体大众。为此创业必须学会“快中有慢”和“坚中有韧”。我个人风格快人快语,学会“快中有慢”是对于我性格上的历练。
  所谓慢,是在选方向、选策略、选人上,更加谨慎;所谓快,是保持快的执行力。这些往往需要时间的积累:选方向上的“慢”基于对行业的熟悉、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和理解;选策略上的“慢”基于实战经验和战斗伤疤;选人上的“慢”基于长期积累的人脉基础和对核心岗位的把握和管理能力。
  学会“坚中有韧”即要学会坚持,因为创业是件低成功概率事件。就像投篮,往往不是一次命中;只有坚持和积累,才能一次次提升命中几率,一步步靠近成功。经历过风雨的船才是好船;经历过挫折的创业者,才是好创业者。“坚中有韧”也要学会灵活、学会示弱。永远提醒自己,万事有你看得到的得与失,也有你看不到的得与失;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
  第六、商业直觉和随之而来的创造力,是一名创业者最有价值,也是最不可取代的核心能力素质。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学习能力和商业直觉往往是核心决胜因素。学习能力考验的是创业者累积“强信号”的能力,比拼的是“知”与“不知”;而商业直觉考验的是创业者累积“弱信号”的能力,比拼的不是“知与不知”而是感觉。创业者与普通职业经理人的核心区别,是在于创业者需要有发现和捕捉机遇的直觉;从无中发现有,从而无中生有。在2009年底,中国或许没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GROUPON和团购;是商业直觉,给予了我这个刚从哈佛商学院回来、对国内商业环境一无所知的草根创业者,一个奋力一搏的机会。至今,我无悔。
  作为一名创业者,大到对市场环境、对客户需求、对人的直觉,小到每天大大小小管人理事的决策,都需要依赖于很多这种弱信号,依赖于一些灵感,一些直觉。正因为直觉是个性化的,创业也是个性化的。一件能完完全全用逻辑分析理解个透彻的市场机会,很可能早就被占据了;而如果创业者要开辟新机遇,他必须培养、学会使用和依赖这种商业直觉,在没有100%完整信息的时候,做出超越市场的果断判断。
  这是创业的本质,也是创业的魅力。
  祝天下每一位有心的创业者,一路走好。再会。

其他文献
不知道诸位可曾有这样的经历:发现自己不知从何时开始渐渐只跟那几个要好的朋友交往,只看那几个自己喜爱的作家的书,只听那几个歌手的歌曲,只去那几个每日都要浏览的网站?过去的经验或许会让你生活得稳稳当当,却也不知不觉地将你圈在了一个小小的安全区里,错过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你可要当心!  瑞典的一家机构提出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为了吸引年轻观众观看,瑞典最大的歌剧院之一的Gothenburg歌剧院想出一个绝
期刊
近几年来,一连串的黑天鹅事件被报道,极具破坏力的灾难令人防不胜防。从石油污染、汽车召回、生产延迟、金融崩盘到电话窃听丑闻,给卷入其中的公司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然而,从细节上去审视这些危机就会发现,它们一定程度上都属于自我引致的灾难:一个咄咄逼人的生产进度会导致员工忽视生产安全;内部员工可能会警告同事潜在的风险,但声音从未被传达给公司的高层;决策者可能忽视、误解甚至压制坏的消息,以致最终事与愿违。很
期刊
业务经理是化妆品企业销售环节不可或缺的营销职位。由于业务经理长期出差在市场上,为了监督和管理好业务经理团队,使之真实而有效地为其品牌的销售工作服务,很多企业都制定出了严密的监管制度:有的企业要求业务经理出差过程中,每天早上上班了就要用当地市场的固定电话给公司指定人员报一次岗;有的企业要求业务经理出差期间,每天晚上要用电子邮件给销售总监或主管发一份当日的工作总结报告等等,可以说是高招迭出。  笔者最
期刊
莎翁有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这个问题,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或许是:资深人士,招,还是不招,这是一个问题。资深人士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好处是能够加速公司的成长轨迹;而隐患在于,稍有不慎,不但会毁了公司的自有文化,公司甚至还会因此堕落至死。  著名的科技企业家Ben Horowitz在自己的博客上发文《Old People》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期刊
一名20多岁、表情诚恳的美国女性倚身进入镜头画面,声称她让自己的父母注册了Facebook账户,因为她读到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年长人士容易变得具有“反社会倾向”。镜头随后转向一辆驶过乡间的丰田(Toyota)威飒(Venza)轿车,车顶上还架着山地自行车,一对年长夫妇在车内欢笑聊天,显然他们就是片头年轻女性的父母。就在女儿不屑一顾地表示父母只有19位Facebook好友时,镜头切换至这对老夫妇把自行
期刊
与企业打交道多了,看到它们不同的发展历程,甚至亲身参与了一些企业的变革,常常不由得感慨不已:为什么这些企业的命运差异就这么大呢?其实客观来讲,可以说每家企业老板都盼望着某一天能够做大做强,成为业内领先的企业,并且无论在“利”还是“名”上都能有较大收获。尽管也有部分企业嘴巴上说着什么“不求大、只求好”,“不要老盯着那些大企业,而要埋头做好自己的事”,但实际上从他们时不时地对那些火速发展的企业所发出的
期刊
很多描述老牌企业如何通过创新实现业绩增长的案例,都将焦点集中在它们在某一个方面取得的成功上。这些做得好的企业—如依靠ING Direct网上银行模式赚取规模收益的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ep NV)、推出织物气味清洁剂纺必适(Febreze)和静电除尘拖把组速易洁(Swiffer)这种分类产品的宝洁——确实值得尊敬,让人羡慕。但是,大公司的经理人深知对于一个市场领导者来说,通过创新实现业绩增长
期刊
看看这三个故事:  ·当你去Enterprise Rent-A-Car租车公司取车时,会获得一瓶免费的冰水。这种行为不仅能取悦顾客,而且在过去20多年中,由于客户的忠诚度提高,公司每年业务增长了11%。  ·宜家“Bang牌”马克杯的最初设计成本是50美分,之后他们又重新设计了两次——现在一个托盘上能放以前三倍的杯子数量。这种做法使宜家的物流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最终降低了马克杯的价钱,即使在通货膨
期刊
热狗与香槟、足球和美酒,抑或是溢价时装品牌和快时尚品牌相结合,看上去似乎很不寻常——但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中,这种高端品牌和日常品牌混搭的新战略正在兴起。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譬如消费者对德国最大的连锁超市阿尔迪的喜爱,在经济困难时期为它带来很明显的积极效应。阿尔迪在营销运动中提出这样的口号:“只喜欢那些价格更便宜的品牌”。阿尔迪联合常务董事罗曼·埃尼说,通过这样的合作,可
期刊
2012年,是库克独自执掌苹果的第一年,是这家消费电子巨头的库克元年。这不是库克首次统领苹果,此前他曾数次出任临时CEO,以炫目的业绩与股价表现赢得了投资者信任。但这一次,库克的背后,已经没有了那座熟悉的高山。  站在巨人乔布斯的阴影下,统领着全球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不仅要有出色业绩推动股价,还要有创新维系苹果品牌,库克的压力可想而知。十多年前,也有人承接过相同的职位,面临着同样的挑战,那人就是微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