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重大历史时刻,都呼唤英雄的出现,在当下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人人都应具有英雄的情怀和实际行动。齐心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是我们共同的当务之急,为病区人民鼓气、为医护勇士讴歌、为中国加油,这是新时代文艺战士的责任担当。
时代呼唤英雄,时势造就英雄。作为正在经历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一线的人们,每天都在考验着无数国人的良知和担当。同舟共济,文艺战“疫",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应当感人民所感,痛人民所痛,用大爱吹响驱魔的号角,用真情鼓励人民群众打贏这场“抗疫”战役。
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民从来都会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在大是大非面前,文艺工作者从来都不会含糊,爱憎分明。目前,防疫战已至攻坚克难的严峻时刻,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奋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威胁,医护人员战斗在前沿阵地,各行各业齐力抗疫,人人参与防控感染。作为文艺评论队伍中的一员,我们该怎样投身这场“防疫”“战疫”?作为正在感同身受的大众,灾难会暴露人性的丑恶善良,会让人们更容易领悟生命的意义,给人们以生命的启迪。“灾难报道和评论应该说人话”,这应当成为有良知的文化人的共识。正能量不需要空洞无物的抒情、口号式的呐喊遮羞,需要找寻支撑和凝聚人心的力量,需要大情怀大悲悯。当书写者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失去了对灾难的真诚悲痛时,文字就成了一场消费公众情感的煽情表演。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战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红。因此,文艺评论家应该主动站出来,为文艺创作正确导航。
疫情就是命令。战时状态下,大家要有雷厉风行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行动。文艺战疫,艺评在行动。2020年2月1日,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响应广大文艺家、文艺评论家的心声,开展“艺评战疫”专题文艺评论征稿活动。庚即首发浙大林玮教授的文章《风险社会里的文艺创作》和川派评论家徐潋老师的《基层文艺评论家在行动(四川泸州篇)》;1月31日,湖北等地文艺工作者为抗击疫情谱写了《生命之歌》等动人音符;光明网发表张恩杰的《曲艺战疫:“快”字当先“网”不延误》。尤其是评论家胡一峰博士的《从“抗疫”文艺看“互联网 ”文艺的短板和前景一份基于个人微信朋友圈的观察》,更是及时引起评论家们的思考,对如何从事“艺评战疫”写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灾难面前,艺评不能缺席,它一定是在场者,亲力亲为者。希望更多的艺评家用手中的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恩和祝福为民行医、抗疫一线的英雄们。
从艺评角度看,灾难文学应当成为战时状态下的记录者、见证人。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站在国家、民族层面,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表达民众对自然灾难、民族苦难和生命价值的追索。灾难文学带给读者的影响是长远的,当我们阅读加缪的《鼠疫》或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时,苦难不仅仅成为个体记忆,它成了现实和公共生活的精神需求。2019年春夏之交,作家阿来奉献的长篇小说《云中记》,可以说让读者收获了惊喜。阿来重新审视了汶川大地震,用《云中记》表达了人类如何看待灾难的生命方式和美学态度,把灾难的书写推向了灵魂寄托和生命哲学之秘境。作为评论家,对于现实的灾难应该及时关注,关注所发生的一切,从普罗大众到英雄群体,用有温度的笔触抒写普适性的价值,真正让艺评发挥正能量,引领灾难文学创作具有人性的闪光和生命的诗意。当然,艺评战疫,需要哲学层面的文化反思,艺术评论不能一味迎合个体需求,满足于廉价的眼淚消费,要及时引领大众的“公众情绪”,成为公众阻击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一把“利器”。艺评家如何从当下和现实出发,做有态度有担当的批评,如何找回现场感,与时代同步,一定要把好脉,明职责,以文艺的方式抗击疫情的情怀,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坚定人们听从指挥、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任何重大历史时刻,都呼唤英雄的出现,在当下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疫中,人人都应具有英雄的情怀和实际行动。齐心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是我们共同的当务之息,为病区人民鼓气、为医护勇士讴歌、为中国加油,这是新时代文艺战士的责任担当。万众一心抗病毒,齐心协力战疫情,文艺评论家不会缺位。新时代呼唤优秀的“抗疫”题材文艺作品,也亟需优秀的文艺评论。勇士出征,艺评战“疫”,评论家们一定会谱写出一曲时代的最强音。
范良伟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安市作家协会理事、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广安日报.川东周末》“竹林夜读”专栏作家。
作品散见《四川作家报》《广安日报》《达州新报》》《广安文艺》《文化广安》《邻州文苑》《渠江潮》《龙女湖》《红杜鹃》等报刊。已在“光明网”“中国文艺评论网”“广安在线”“今日头条”《四川方志》《成都剧评》《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乡土作家》《天府散文》《川东周末》等平台发表原创评论、散文作品数篇。
时代呼唤英雄,时势造就英雄。作为正在经历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一线的人们,每天都在考验着无数国人的良知和担当。同舟共济,文艺战“疫",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应当感人民所感,痛人民所痛,用大爱吹响驱魔的号角,用真情鼓励人民群众打贏这场“抗疫”战役。
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民从来都会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在大是大非面前,文艺工作者从来都不会含糊,爱憎分明。目前,防疫战已至攻坚克难的严峻时刻,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奋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威胁,医护人员战斗在前沿阵地,各行各业齐力抗疫,人人参与防控感染。作为文艺评论队伍中的一员,我们该怎样投身这场“防疫”“战疫”?作为正在感同身受的大众,灾难会暴露人性的丑恶善良,会让人们更容易领悟生命的意义,给人们以生命的启迪。“灾难报道和评论应该说人话”,这应当成为有良知的文化人的共识。正能量不需要空洞无物的抒情、口号式的呐喊遮羞,需要找寻支撑和凝聚人心的力量,需要大情怀大悲悯。当书写者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失去了对灾难的真诚悲痛时,文字就成了一场消费公众情感的煽情表演。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战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红。因此,文艺评论家应该主动站出来,为文艺创作正确导航。
疫情就是命令。战时状态下,大家要有雷厉风行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行动。文艺战疫,艺评在行动。2020年2月1日,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响应广大文艺家、文艺评论家的心声,开展“艺评战疫”专题文艺评论征稿活动。庚即首发浙大林玮教授的文章《风险社会里的文艺创作》和川派评论家徐潋老师的《基层文艺评论家在行动(四川泸州篇)》;1月31日,湖北等地文艺工作者为抗击疫情谱写了《生命之歌》等动人音符;光明网发表张恩杰的《曲艺战疫:“快”字当先“网”不延误》。尤其是评论家胡一峰博士的《从“抗疫”文艺看“互联网 ”文艺的短板和前景一份基于个人微信朋友圈的观察》,更是及时引起评论家们的思考,对如何从事“艺评战疫”写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灾难面前,艺评不能缺席,它一定是在场者,亲力亲为者。希望更多的艺评家用手中的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恩和祝福为民行医、抗疫一线的英雄们。
从艺评角度看,灾难文学应当成为战时状态下的记录者、见证人。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站在国家、民族层面,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表达民众对自然灾难、民族苦难和生命价值的追索。灾难文学带给读者的影响是长远的,当我们阅读加缪的《鼠疫》或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时,苦难不仅仅成为个体记忆,它成了现实和公共生活的精神需求。2019年春夏之交,作家阿来奉献的长篇小说《云中记》,可以说让读者收获了惊喜。阿来重新审视了汶川大地震,用《云中记》表达了人类如何看待灾难的生命方式和美学态度,把灾难的书写推向了灵魂寄托和生命哲学之秘境。作为评论家,对于现实的灾难应该及时关注,关注所发生的一切,从普罗大众到英雄群体,用有温度的笔触抒写普适性的价值,真正让艺评发挥正能量,引领灾难文学创作具有人性的闪光和生命的诗意。当然,艺评战疫,需要哲学层面的文化反思,艺术评论不能一味迎合个体需求,满足于廉价的眼淚消费,要及时引领大众的“公众情绪”,成为公众阻击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一把“利器”。艺评家如何从当下和现实出发,做有态度有担当的批评,如何找回现场感,与时代同步,一定要把好脉,明职责,以文艺的方式抗击疫情的情怀,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坚定人们听从指挥、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任何重大历史时刻,都呼唤英雄的出现,在当下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疫中,人人都应具有英雄的情怀和实际行动。齐心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是我们共同的当务之息,为病区人民鼓气、为医护勇士讴歌、为中国加油,这是新时代文艺战士的责任担当。万众一心抗病毒,齐心协力战疫情,文艺评论家不会缺位。新时代呼唤优秀的“抗疫”题材文艺作品,也亟需优秀的文艺评论。勇士出征,艺评战“疫”,评论家们一定会谱写出一曲时代的最强音。
范良伟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安市作家协会理事、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广安日报.川东周末》“竹林夜读”专栏作家。
作品散见《四川作家报》《广安日报》《达州新报》》《广安文艺》《文化广安》《邻州文苑》《渠江潮》《龙女湖》《红杜鹃》等报刊。已在“光明网”“中国文艺评论网”“广安在线”“今日头条”《四川方志》《成都剧评》《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乡土作家》《天府散文》《川东周末》等平台发表原创评论、散文作品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