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前三分钟”为例的语文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in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前三分钟的课堂形式,对于学生阅读学业成就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阅读文本的,在阅读中如何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在阅读中,对于以课前三分钟为活动形式的语文课堂更强调的是学生在阅读知识技能上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这种长远的发展也决定了对于学生阅读学业成就评价不仅仅停留于一个结果,更多是关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语文阅读学业成就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所以,课前三分钟作为语文课堂的新形式可以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去获知语言文字的魅力,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参与文本的阅读,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则发挥主导的作用。同时这种活动形式较为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学生阅读学业成就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作为对学生学业评价,无论在功能和价值上,还是在学科内容、呈现方式以及对考试结果的处理上,都要力争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和工作思路,形成适合学校实际的学习评价内容、形式、手段,以利于新课程的深入实施。
  而课前三分钟恰恰关注的是学生阅读的过程。课前三分钟的课堂形式,对于学生阅读学业成就评价更多关注的学生如何阅读文本的,在阅读中如何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在阅读中,对于以课前三分钟为活动形式的语文课堂更强调的是学生在阅读知识技能上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这种长远的发展也决定了对于学生阅读学业成就评价不仅仅停留于一个结果,更多是关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主要形式
  (一)“以小见大”的课前三分钟
  通过每日一句的课前三分钟,让一个同学能在每日向大家介绍一句文学经典的演讲中表明句子的出处,句子是在什么样子的语境下说出,以及自己对句子的理解,以及从文字内到文字外的联系,鼓励学生在每日一句的积累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阅读法,从一个句子怎样来品读一篇文章或者一部作品,从一个句子如何从作品的语境以及背景来理解句子。实质上,这是一种以课前三分钟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的精读的指导。
  (二)“读完一本书”的课前三分钟
  通过全班共读“一本书”,在大家都对这本书熟悉的情况下,由一个同学对这本书的某一个片段或者是某一个人物进行点评和解读,并由其他同学对发言的同学提出三个问题,共同讨论文章的内容,在讨论的过程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二、课前三分钟对学生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研究作用以及评价的主体问题
  通过课前三分钟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同时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例如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背景相关知识的了解,通过课前三分钟这个活动中评价学生是否熟悉文本已经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评价学生在对文本归类整理的能力,评价学生辨别文本主次的能力。
  通过课前三分钟的形式不仅仅是一次演讲,也是一个学生对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感受分享,而这种感受分享包括对文中人物的分析,对情节的梳理,对主题的深入解读,通过学生的分享,我们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到学生对人物解读的层次,对主题把握的深度。课前三分钟可以让老师更立体地了解学生在阅读时的思考起点,并且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评价,而这种对阅读的评价更能在阅读的精度上帮助学生如何深入文本。
  通过课前三分钟的形式可以通过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对文中人物的褒贬分析,表现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老师通过课前三分钟能从旁引导学生如何看待人物,从原来对学生表面化的阅读考试成就评价到深入了解和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从而在阅读学业成就评价上教师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走向。评价的目的不是判断谁的情感态度更正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理性、更客观、更多维度地看待世界。
  三、结合具体案例:以《水浒传》为专题的课前三分钟
  以《水浒传》为专题的课前三分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性”的课前三分钟
  1.活动目标:让一名学生通过制定关于情节知识竞答的题目促进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熟悉。
  2.活动重点及难点: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情节竞答题目的设定对情节熟悉,并且对重点情节进行复述式回答。
  3.活动的过程:首先,由发言的学生把重要的情节的主要人物、主要时间、主要事件、主要背景作为出题的主要内容。其次,再由该名学生编辑成竞赛的题目,组织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答。最后,由同学对该名同学所编写的知识竞答的题目进行点评,哪些是关系到小说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在出题的言辞上是否严谨。
  4.活动的形式:知识竞答。
  5.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的主体:学生和老师。
  6.活动对学生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研究的影响:这个阶段的活动主要是从知识水平这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阅读学业成就,通过知识竞答的课堂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水浒传》这部小说的熟悉程度。
  第二个阶段:“熏陶性”的课前三分钟
  1.活动目标:让学生对《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深入地了解,并且能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活动重点及难点:让学生能从精读文本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的解读。
  3.活动形式:演讲,提问。
  4.活动的过程:首先,由发言的同学把主要的人物制作成人物名片的形式,把人物的名字、外号、性格、外貌,以及相关的故事章节总结在PPT上;其次,让学生在逐个讲解的过程中结合章节分析人物的性格;再者,谈谈自己最为欣赏的人物和理由;最后,再由老师和其他的同学对该名同学的演讲提出两个问题,并对同学在阅读文本的精细化、阅读背景的结合等方面进行评价。
  5.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的主体:学生和老师。
  6.活动对学生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研究的影响:这个阶段主要是从阅读分析文本能力这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阅读学业成就,通过向发言者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水浒传》人物的理解,同时对学生精读文本的能力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这种评价能更精准化,将笼统地用一个分数定位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转变成一种对学生阅读能力有指导意义的评价。
  第三个阶段是“话题性”课前三分钟
  1.活动目标:让学生通过小说人物的比较阅读来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2.活动重点及难点:让学生对比小说人物的性格从而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3.活动形式:演讲,写作,点评作文。
  4.活动过程:首先,让发言的同学选择两个人物进行对比(例如鲁智深与李逵,宋江与林冲),对比的内容包括出生背景、人物关系、社会地位、人物命运、人物性格。其次,探讨作者为何这样安排这样的人物命运,这个人物的命运是如何成就的,你是否认同他们的人生选择。再者,在课后让同学们写一篇小短文。最后,作文可以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不仅仅是写一个分数,还要标明点评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5.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的主体:学生和老师。
  6.活动对学生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研究的影响:这个阶段主要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阅读学业成就,通过点评作文的方式能了解学生对文本中人物情感态度取向,并且在点评的过程中能给予指导,我们的学业成就评价从单一方向的给结论到双向的交流沟通。
  总而言之,课前三分钟这种形式灵活自由的课堂形式让学业成就评价更关注学生如何精读文本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享受了阅读的乐趣这一要点,也让我们意识到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需要更加精细化、全面化、多层次、多维度地展开。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坤崇.教学评估:多种评价工具的设计及应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李琴.“课前三分钟”让语文课活起来[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
其他文献
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十分普遍,这种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盲目进行实践,出现了
在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运用传统式单一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传统式小学语文写作形式存在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学生并不能够对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完全理解.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泛在学习的理念近些年逐渐冲击教学活动,给中职语文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学需要对泛在学习这一理念形成认识,明确其对中
期刊
互联网时代下自媒体资源以其交互性、实时性、便捷性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各类群体的关注.学生群体作为新时代最前沿、最具活力的群体有更多机会深入地接触各级各类自媒体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基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文本拓展、情境创设,从学生的角度构建问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生本教育;语文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教育的
期刊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初中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文体意识是比较薄弱的,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