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再改进和再整合。打造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小学的师资优势及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构建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入与目标
遵循“与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的原则,从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学生熟知的语言描绘、形象具体的实物演示、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画面、音响、视频等手段创设出数学情境。激励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信息,发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提出问题。
二、自学与生成
课前利用小黑板将学习目标写在上面,然后根据学生在导入环节提出的数学问题,老师予以归纳总结,将课前老师确定的预设学习目标和学生在导入时发现的数学问题所生成的学习目标合二为一。同时明确要学习什么具体内容,要用多长时间完成任务,如何进行有效检测等,并指导给予学生自学的思路和方法。这一环节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的呈现,都要符合学生年龄认知的特征,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讨论与展示
1.学生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遇到的实际问题是: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学的能力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老师的引导和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老师提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看书思考”,还可以是“沿着教材提出的问题找答案”,也可以是“靠已有经验”,更可以是“疑难问题做批注”。这样不仅给了学生个体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坚实基础,而且可以让学生养成善思善学的良好习惯。
2.组内合作交流
在学生上一环节自学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内交流各自找出来的重点和不懂不会的问题,成员之间就自己的重点和遇到的问题互相质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简单问题说出来,复杂问题记下来。每个学习小组内要形成对学习问题的初步共识,并且得出结论。在执行小组内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教师要善于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各种情境,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让他们逐步形成动脑、动口、动笔的良好习惯,在小组合作中也敢想、敢做、敢说、敢错,与此同时要培养他们内部合理分工、密切合作的习惯。
3.小组汇报
每个学习小组派学习水平中等的代表或原位或上台向全班汇报组内学习的思维过程和得出的结论,老师鼓励学生提出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想法,引导学生尽可能发散思维。各小组通过互相聆听、互相争论、互相汇报,以达到把“小组的认知结果转化为全体共同的认知成果”的目的,以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梳理和理解,纠正小组及全班全局性的错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巩固与补缺
“精讲多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教学形式。“精讲”不言而喻,就是要少讲而要讲到点子上,不能面面俱到或事无巨细;“多练”不仅仅是对练习数量的要求,更多的是在质量上的要求。这里要强调说明的是:这一环节的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要扩大学生学习的参与面,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同时要考虑每个学习个体做题的正确率。这就势必要在平常的课堂练习上,采取同组内互相评改、互相订正、互相探讨、互相交流方法等形式;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而重要的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无论是任何时候学生出现的质疑、解疑的过程,都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基本练习,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巩固。
五、总结与评价
经过前面几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这一阶段再让学生去细读、研读教材,让学生做小结:“这一节课里知道了什么或懂得了什么或学会了什么或有什么收获”,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与积淀。有时候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还是能正确地概括,即便产生“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现象,只要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其次,这一阶段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或发表看法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说出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感觉从而有成就感。最后,老师要高度概括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学习方法,点评学生本堂課经过亲身体验而得来的结论,激励表扬课堂中表现较好或突出的学生。
六、检测与强化
当堂检测环节不可缺。检测既是对一节课的一次系统而完整的总结,又是对一节课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检查,也是老师对一节课教学效果的权衡。因此,检测题目的设计要紧扣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疑难点,要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要有很强的可检测性,从而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和基石。
总而言之,以上六个环节,在实际课堂教学操作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照抄照搬,老师应该根据自己平时教学的经验,教材内容的特点、学习目标的难易程度和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加以运用。
一、导入与目标
遵循“与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的原则,从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学生熟知的语言描绘、形象具体的实物演示、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画面、音响、视频等手段创设出数学情境。激励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信息,发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提出问题。
二、自学与生成
课前利用小黑板将学习目标写在上面,然后根据学生在导入环节提出的数学问题,老师予以归纳总结,将课前老师确定的预设学习目标和学生在导入时发现的数学问题所生成的学习目标合二为一。同时明确要学习什么具体内容,要用多长时间完成任务,如何进行有效检测等,并指导给予学生自学的思路和方法。这一环节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的呈现,都要符合学生年龄认知的特征,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讨论与展示
1.学生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遇到的实际问题是: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学的能力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老师的引导和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老师提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看书思考”,还可以是“沿着教材提出的问题找答案”,也可以是“靠已有经验”,更可以是“疑难问题做批注”。这样不仅给了学生个体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坚实基础,而且可以让学生养成善思善学的良好习惯。
2.组内合作交流
在学生上一环节自学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内交流各自找出来的重点和不懂不会的问题,成员之间就自己的重点和遇到的问题互相质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简单问题说出来,复杂问题记下来。每个学习小组内要形成对学习问题的初步共识,并且得出结论。在执行小组内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教师要善于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各种情境,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让他们逐步形成动脑、动口、动笔的良好习惯,在小组合作中也敢想、敢做、敢说、敢错,与此同时要培养他们内部合理分工、密切合作的习惯。
3.小组汇报
每个学习小组派学习水平中等的代表或原位或上台向全班汇报组内学习的思维过程和得出的结论,老师鼓励学生提出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想法,引导学生尽可能发散思维。各小组通过互相聆听、互相争论、互相汇报,以达到把“小组的认知结果转化为全体共同的认知成果”的目的,以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梳理和理解,纠正小组及全班全局性的错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巩固与补缺
“精讲多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教学形式。“精讲”不言而喻,就是要少讲而要讲到点子上,不能面面俱到或事无巨细;“多练”不仅仅是对练习数量的要求,更多的是在质量上的要求。这里要强调说明的是:这一环节的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要扩大学生学习的参与面,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同时要考虑每个学习个体做题的正确率。这就势必要在平常的课堂练习上,采取同组内互相评改、互相订正、互相探讨、互相交流方法等形式;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而重要的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无论是任何时候学生出现的质疑、解疑的过程,都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基本练习,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巩固。
五、总结与评价
经过前面几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这一阶段再让学生去细读、研读教材,让学生做小结:“这一节课里知道了什么或懂得了什么或学会了什么或有什么收获”,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与积淀。有时候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还是能正确地概括,即便产生“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现象,只要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其次,这一阶段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或发表看法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说出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感觉从而有成就感。最后,老师要高度概括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学习方法,点评学生本堂課经过亲身体验而得来的结论,激励表扬课堂中表现较好或突出的学生。
六、检测与强化
当堂检测环节不可缺。检测既是对一节课的一次系统而完整的总结,又是对一节课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检查,也是老师对一节课教学效果的权衡。因此,检测题目的设计要紧扣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疑难点,要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要有很强的可检测性,从而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和基石。
总而言之,以上六个环节,在实际课堂教学操作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照抄照搬,老师应该根据自己平时教学的经验,教材内容的特点、学习目标的难易程度和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