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进入2020,中美贸易战硝烟依旧,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停摆。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危机,全球经济正面临着需求供给双重冲击,任何经济体都难以独善其身。
面对来势汹汹的病魔,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采取了一系列防控和救治举措,经过五个月的艰苦奋战,如今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国际社会防范疫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有力支持。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有序复工复产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那么在后疫情时期,我国经济将会受到哪些影响?投资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作为改革主力军的中国企业家又将如何面对更加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商业文化》杂志专访广州金石智汇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生,与其深入探讨了相关问题。
商业文化:徐总您好!您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中国第一代投资人、企业家,您如何看待我国经济的发展?
徐文生:从1978年开始改革到2020年。43年的历史,中国经济延续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由当年3678.7亿人民币的小经济体,我记得当时大概是全世界第16位,经过40多年的艰苦耕耘,变成一个体量超过100万亿人民币的大经济体。这大约为14万亿美元,是目前美国经济规模的67%左右。这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成就。40多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解决了贫困问题,这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奇迹。这个奇迹是因为我们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整套正确思想路线。
商业文化:今年以来,特别是第一季度,我国经济极为罕见的出现了负增长,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徐文生:这其实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我先说第一个,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件事,一是中美贸易战,其影响超出人们的想象,它实际上是守成大国遏制新兴大国的战线;二是新冠病毒的全球蔓延,对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全球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增加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两件事情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希望在和平环境下发展经济,但有些事情难免事与愿违,有人总要制造一些障碍。
第二个问题,今年我国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是负的6.8%,去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总量是24万亿左右,今年不到21万亿,与去年相比我们很明显进入了负增长,所以现在网上 “中国经济衰退”的声音喧嚣一片。但这里大家必须要明白,这个负增长不是经济本身所引起的,而是因为新冠疫情企业停摆、工厂停工,如果等同去年的生产能力,今年受疫情影响,经济每停摆一天,损失GDP的总量就是2750多亿,一个月就是8万多亿。所以我说,所谓“中国经济衰退”的论点是不成立的,只要我们复产、复工、复业,情况就会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第一季度,虽然新冠疫情逼停了中国经济,但它没有改变我们经济的基本面,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是向好的。
商业文化:目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您认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文生:这个问题我可以给你一个标准答案,刚刚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的时候强调了五点。一是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虽然受到影响,但没有受到重大的影响;二是我们的市场需求仍然存在;三是工业化城市化的趋势没有停止,今年已经进入了都市圈的阶段;四是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改革红利始终存在。五是我国的人口红利依然存在,远没有衰竭。尽管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总体可控。由此可见,我国基本的经济面没有受到重大冲击,随着第二季度复产、复工、复业的不断推进,三、四季度经济的正增长已经完全可以预见,到2021年,中国经济将基本恢复常态。
商业文化:作为我国最早的一批投资人,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强的时候,您对投资领域有哪些判断?
徐文生:我觉得我们现在面对的不仅是经济下行压力的问题。我的朋友圈里企业家朋友们在疫情期间都有一些焦虑,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变革,国际上的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大家普遍都很迷惘,但我认为大可不必,因为我国拥有世界上全部的工业门类,从中央到地方,产业的发展逻辑是非常清晰的。我从事投资三十年,主要做两类产品,一是为政府进行投融资,也就是公共产品投资;第二是经营性投资,也就是企业投资,只针对经营性企业。所以投资领域的事情也要分两部分来看。
首先,公共产品投资。
这个领域的变化并不是很明显,我觉得只是受疫情影响,公共卫生建设这方面的投资被相对放大。其他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叫“铁公基”。这方面我国一直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我国现在对于一些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正不断加密,像深圳到广州还没实现地铁化,因此这种传统基础设施还有巨大的投资空间。
二是公司产品投资。例如国家正在倡导的“新基建”。新基建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信息类基础设施建设,例如5G的建设;二是混合类基础设施建设,用高新技術来改造传统基础设施,像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等;三是科创类基础设施建设,像大科学装置,实验室经济,科创中心等等。
三是都市圈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时候就提出了“加速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要求,比如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现在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落地实施,环海南都市圈的建设也会迅速提上日程。因此我认为,都市圈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在疫情后对我国整个投资领域造成巨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公共卫生领域的建设投资虽然特别火爆,但这是一个考验长效供给能力的行业,而且其供给能力不能刚好和需求相应,必须要有一部分闲置才行,不然一爆发疫情就没法应对。所以,疫情后公共卫生投资仍然是公共产品投资的重中之重。经受过这次疫情的检验,我国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必然需要大量资金的有力支持。
其次,企业投资。
从我多年的投资实践来看,疫情后的投资领域特别突出了民生的重要性。本世纪以来,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当年任务的分类占比可以管窥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阶段性目标和抓手的变迁。从绝对比重看,民生问题一直是两会最重要的关注焦点。相对比重看,十九大以来,民生、科技、金融三大领域任务总计占比均值明显高于2000年以来的历史均值,凸显出政策关切的进一步聚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暂停键”,民生关切再度强化,投资领域对“衣食住行”有了明显侧重。所以“保民生”是第一要点。 第二,现代化农业。疫情之下,不论美国、欧洲、日本还是咱们国家,恢复经济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农业。与工业和服务业相比,畜牧业、种植业受疫情直接影响较小,主要是受运输、餐饮、纺织等相关产业的间接影响,农业的“压舱石”作用毋庸置疑。因此,疫情后必然加大农业领域投资。
第三,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这两大产业在过去一直是我国的短板。对于现代制造业来说,航天器和航空器、高铁、核电、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数控机床、现代船舶和海洋装备,这6个仍然是中国现代制造业重点发展空间;对于战略新兴产业来说,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讲的8个要点: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术、下一代新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这8个要点空间仍然聚集大量的投资空间。
第四,互联网科技。技术创新、成本压力、新生代更替是驱动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的3个主要因素。共享赋能,工业化4.0,互联网上的企业运动造成了行业市场的巨大变化,颠覆了旧行业,诞生了新行业,因此,對互联网领域的投资是持续不断的。
商业文化:疫情后,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投资领域的新变化,您认为作为改革主力军的企业家应该怎样应对这些新情况?
徐文生:凡事都有当务之急,我认为疫情后我国的企业家务必须做好三件事。
首先,坚持防疫抗疫的长效机制,防止疫情反复。新冠病毒非常可怕,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牺牲、付出了那么多的汗水,将疫情控制住,那么接下来就更要加倍小心,在复工复产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防疫政策的各项要求,半点都不能松懈。
其次,发扬企业家精神,真正扛起企业社会责任。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商业文明,“良贾”、“义商”史不绝书,他们不论是热心公益、好善乐施,还是扶贫救灾、捐金纾难,都无一例外的彰显着中华民族优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在举国共抗时艰的伟大时刻,企业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必然要认清自己的社会属性,为国家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听党话,跟党走!相信自己!相信党和国家!改革开放四十三载,我们从贫穷落后走到如今,中国的企业家从无到有的创造了今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难道几句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就能让我们失去信念?难道某个超级大国打开胁迫工具箱就能让我们举手投降?面对讹诈,我们要做到“不听、不信、不转帐”,未来的世界绝不会是一座座孤岛,全人类的繁荣绝不是一国的霸权。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未来必然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面对来势汹汹的病魔,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采取了一系列防控和救治举措,经过五个月的艰苦奋战,如今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国际社会防范疫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有力支持。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有序复工复产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那么在后疫情时期,我国经济将会受到哪些影响?投资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作为改革主力军的中国企业家又将如何面对更加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商业文化》杂志专访广州金石智汇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生,与其深入探讨了相关问题。
商业文化:徐总您好!您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中国第一代投资人、企业家,您如何看待我国经济的发展?
徐文生:从1978年开始改革到2020年。43年的历史,中国经济延续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由当年3678.7亿人民币的小经济体,我记得当时大概是全世界第16位,经过40多年的艰苦耕耘,变成一个体量超过100万亿人民币的大经济体。这大约为14万亿美元,是目前美国经济规模的67%左右。这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成就。40多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解决了贫困问题,这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奇迹。这个奇迹是因为我们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整套正确思想路线。
商业文化:今年以来,特别是第一季度,我国经济极为罕见的出现了负增长,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徐文生:这其实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我先说第一个,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件事,一是中美贸易战,其影响超出人们的想象,它实际上是守成大国遏制新兴大国的战线;二是新冠病毒的全球蔓延,对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全球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增加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两件事情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希望在和平环境下发展经济,但有些事情难免事与愿违,有人总要制造一些障碍。
第二个问题,今年我国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是负的6.8%,去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总量是24万亿左右,今年不到21万亿,与去年相比我们很明显进入了负增长,所以现在网上 “中国经济衰退”的声音喧嚣一片。但这里大家必须要明白,这个负增长不是经济本身所引起的,而是因为新冠疫情企业停摆、工厂停工,如果等同去年的生产能力,今年受疫情影响,经济每停摆一天,损失GDP的总量就是2750多亿,一个月就是8万多亿。所以我说,所谓“中国经济衰退”的论点是不成立的,只要我们复产、复工、复业,情况就会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第一季度,虽然新冠疫情逼停了中国经济,但它没有改变我们经济的基本面,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是向好的。
商业文化:目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您认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文生:这个问题我可以给你一个标准答案,刚刚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的时候强调了五点。一是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虽然受到影响,但没有受到重大的影响;二是我们的市场需求仍然存在;三是工业化城市化的趋势没有停止,今年已经进入了都市圈的阶段;四是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改革红利始终存在。五是我国的人口红利依然存在,远没有衰竭。尽管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总体可控。由此可见,我国基本的经济面没有受到重大冲击,随着第二季度复产、复工、复业的不断推进,三、四季度经济的正增长已经完全可以预见,到2021年,中国经济将基本恢复常态。
商业文化:作为我国最早的一批投资人,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强的时候,您对投资领域有哪些判断?
徐文生:我觉得我们现在面对的不仅是经济下行压力的问题。我的朋友圈里企业家朋友们在疫情期间都有一些焦虑,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变革,国际上的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大家普遍都很迷惘,但我认为大可不必,因为我国拥有世界上全部的工业门类,从中央到地方,产业的发展逻辑是非常清晰的。我从事投资三十年,主要做两类产品,一是为政府进行投融资,也就是公共产品投资;第二是经营性投资,也就是企业投资,只针对经营性企业。所以投资领域的事情也要分两部分来看。
首先,公共产品投资。
这个领域的变化并不是很明显,我觉得只是受疫情影响,公共卫生建设这方面的投资被相对放大。其他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叫“铁公基”。这方面我国一直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我国现在对于一些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正不断加密,像深圳到广州还没实现地铁化,因此这种传统基础设施还有巨大的投资空间。
二是公司产品投资。例如国家正在倡导的“新基建”。新基建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信息类基础设施建设,例如5G的建设;二是混合类基础设施建设,用高新技術来改造传统基础设施,像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等;三是科创类基础设施建设,像大科学装置,实验室经济,科创中心等等。
三是都市圈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时候就提出了“加速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要求,比如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现在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落地实施,环海南都市圈的建设也会迅速提上日程。因此我认为,都市圈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在疫情后对我国整个投资领域造成巨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公共卫生领域的建设投资虽然特别火爆,但这是一个考验长效供给能力的行业,而且其供给能力不能刚好和需求相应,必须要有一部分闲置才行,不然一爆发疫情就没法应对。所以,疫情后公共卫生投资仍然是公共产品投资的重中之重。经受过这次疫情的检验,我国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必然需要大量资金的有力支持。
其次,企业投资。
从我多年的投资实践来看,疫情后的投资领域特别突出了民生的重要性。本世纪以来,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当年任务的分类占比可以管窥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阶段性目标和抓手的变迁。从绝对比重看,民生问题一直是两会最重要的关注焦点。相对比重看,十九大以来,民生、科技、金融三大领域任务总计占比均值明显高于2000年以来的历史均值,凸显出政策关切的进一步聚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暂停键”,民生关切再度强化,投资领域对“衣食住行”有了明显侧重。所以“保民生”是第一要点。 第二,现代化农业。疫情之下,不论美国、欧洲、日本还是咱们国家,恢复经济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农业。与工业和服务业相比,畜牧业、种植业受疫情直接影响较小,主要是受运输、餐饮、纺织等相关产业的间接影响,农业的“压舱石”作用毋庸置疑。因此,疫情后必然加大农业领域投资。
第三,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这两大产业在过去一直是我国的短板。对于现代制造业来说,航天器和航空器、高铁、核电、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数控机床、现代船舶和海洋装备,这6个仍然是中国现代制造业重点发展空间;对于战略新兴产业来说,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讲的8个要点: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术、下一代新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这8个要点空间仍然聚集大量的投资空间。
第四,互联网科技。技术创新、成本压力、新生代更替是驱动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的3个主要因素。共享赋能,工业化4.0,互联网上的企业运动造成了行业市场的巨大变化,颠覆了旧行业,诞生了新行业,因此,對互联网领域的投资是持续不断的。
商业文化:疫情后,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投资领域的新变化,您认为作为改革主力军的企业家应该怎样应对这些新情况?
徐文生:凡事都有当务之急,我认为疫情后我国的企业家务必须做好三件事。
首先,坚持防疫抗疫的长效机制,防止疫情反复。新冠病毒非常可怕,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牺牲、付出了那么多的汗水,将疫情控制住,那么接下来就更要加倍小心,在复工复产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防疫政策的各项要求,半点都不能松懈。
其次,发扬企业家精神,真正扛起企业社会责任。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商业文明,“良贾”、“义商”史不绝书,他们不论是热心公益、好善乐施,还是扶贫救灾、捐金纾难,都无一例外的彰显着中华民族优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在举国共抗时艰的伟大时刻,企业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必然要认清自己的社会属性,为国家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听党话,跟党走!相信自己!相信党和国家!改革开放四十三载,我们从贫穷落后走到如今,中国的企业家从无到有的创造了今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难道几句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就能让我们失去信念?难道某个超级大国打开胁迫工具箱就能让我们举手投降?面对讹诈,我们要做到“不听、不信、不转帐”,未来的世界绝不会是一座座孤岛,全人类的繁荣绝不是一国的霸权。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未来必然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