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就民族地区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课后反思、积极改错的习惯进行了探讨、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
關键词:习惯;听讲;阅读;审题;独立思考
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族地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认真听讲包含看、听、想、说、做五个方面,它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的看老师的演示、板书与动作,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专心想学习的内容、问题,主动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过程,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要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精神饱满、语言清晰、方法灵活、手段多样,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次,要求学生倾听别人发言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要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回答,想想是否正确,有没有补充的意见或问题。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应带头做到。和孩子交流时,教师要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是学生接收信息、汲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
二、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
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依据。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并作必要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阅读、课内新授后阅读、课后复习阅读等习惯。阅读时,教师要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努力借助于课堂阅读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要求学生数学阅读时要独立、认真细致,不能依赖教师或别人读题。对学生来说,学校的学习总是有一定期限的,因此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练习中很多错误就是由于没有认真审题所造成的。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审题,对需要解答的练习题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与思考,然后再确定解题的策略。对不同题型的练习,要有不同的审题方法。如判断题,要弄清题里每一个字、词、符号的含义,与已掌握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做选择题时,先要弄清楚题目的要求,在求出正确答案后直接进行选择,也可以用排除法间接进行选择。
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在教学中就要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认真审题的好处,积累审题经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四、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的一项任务,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体现能力的主要手段。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作业提出明确的规范与要求,书写要正确、整洁、规范、美观,并给予适度的评价。同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做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训练。凡是学生自我检查后订正的错题,教师要给以鼓励。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作业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学生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增强学生学习责任感。
五、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都要靠学生自己去主动获取与内化,这是谁也不能替代的。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到肯于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教师要为孩子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宽松的外部环境,留给孩子充分思考的时间和充分感悟的过程,即使学生所提的问题幼稚可笑或离题万里也无妨,重要的是学生独立思考了。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学会思考、分析并逐步能提出一些有质量、有价值的问题,同时让学生知道提出问题要比解答问题更有意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学生有了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愿意与伙伴交流,交流又会促进思考。这样,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产生了思考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这样有助于巩固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总之,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秘诀!是成才的基石!”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中,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保证数学课堂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何艳梅.在记录中成长——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J].班主任.2004年02期
[2]申仁洪.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生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
[3]孟瑜.教师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J].基础教育参考.2008年10期
[4]孙珲.谈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J].理论界.2006年05期
關键词:习惯;听讲;阅读;审题;独立思考
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族地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认真听讲包含看、听、想、说、做五个方面,它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的看老师的演示、板书与动作,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专心想学习的内容、问题,主动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过程,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要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精神饱满、语言清晰、方法灵活、手段多样,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次,要求学生倾听别人发言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要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回答,想想是否正确,有没有补充的意见或问题。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应带头做到。和孩子交流时,教师要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是学生接收信息、汲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
二、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
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依据。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并作必要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阅读、课内新授后阅读、课后复习阅读等习惯。阅读时,教师要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努力借助于课堂阅读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要求学生数学阅读时要独立、认真细致,不能依赖教师或别人读题。对学生来说,学校的学习总是有一定期限的,因此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练习中很多错误就是由于没有认真审题所造成的。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审题,对需要解答的练习题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与思考,然后再确定解题的策略。对不同题型的练习,要有不同的审题方法。如判断题,要弄清题里每一个字、词、符号的含义,与已掌握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做选择题时,先要弄清楚题目的要求,在求出正确答案后直接进行选择,也可以用排除法间接进行选择。
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在教学中就要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认真审题的好处,积累审题经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四、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的一项任务,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体现能力的主要手段。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作业提出明确的规范与要求,书写要正确、整洁、规范、美观,并给予适度的评价。同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做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训练。凡是学生自我检查后订正的错题,教师要给以鼓励。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作业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学生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增强学生学习责任感。
五、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都要靠学生自己去主动获取与内化,这是谁也不能替代的。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到肯于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教师要为孩子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宽松的外部环境,留给孩子充分思考的时间和充分感悟的过程,即使学生所提的问题幼稚可笑或离题万里也无妨,重要的是学生独立思考了。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学会思考、分析并逐步能提出一些有质量、有价值的问题,同时让学生知道提出问题要比解答问题更有意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学生有了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愿意与伙伴交流,交流又会促进思考。这样,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产生了思考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这样有助于巩固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总之,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秘诀!是成才的基石!”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中,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保证数学课堂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何艳梅.在记录中成长——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J].班主任.2004年02期
[2]申仁洪.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生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
[3]孟瑜.教师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J].基础教育参考.2008年10期
[4]孙珲.谈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J].理论界.2006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