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建军的工作室挂满了字画,书案正上方的一幅尤为显眼。那是他的书法老师颜家龙老先生很多年前写给他的一首《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刘建军说,这四句话成了他多年来在困境中奋力前行的动力,也是改变他人生轨迹的箴言。“命运很微妙。”他淡然一笑。
从一个普通矿工到如今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刘建军靠的就是这份勤奋与坚守。“人生能走多远,靠的不是双脚,是志向。鸿鹄志在苍宇,燕雀心系檐下,你的胸怀装得下世界,世界就容得下你。”
“这条路我一定要走下去”
和很多艺术家一样,刘建军也经历了“学而优则艺、艺而优则商、商而优转艺”的曲折过程。
1991年,大学毕业后,刘建军被分配到郴州某矿区工作,但一心想要从事艺术工作的他并不甘心一辈子留在这个山窝里平淡度日。“可能山里出生的人,骨子里都带点野性。”两年后,他辞职下海。离开单位时,刘建军什么都没带走,除了满屋子他平日里练习写的毛笔字。
20来岁,正是爱玩的年龄,他带着800块钱就上路了,到海口时,口袋里已经只剩下60块。为了省钱,刘建军花8块钱住在一个车站的候车室里,铺了一张草席就将就着睡了下来。
那十几年里,刘建军当过工人,做过生意,开过书法培训班。“但我感觉,这都不是我想要的生活。”2002年,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向全国征稿,当时的刘建军还只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但他还是鼓起勇气,向这个业内最高级别的大展寄去了自己的书法作品。
不久,《书法报》上公布了入展名单,刘建军的名字赫然在目,很多人,甚至包括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他打电话到省书协办公室求证时,对方在得知他只有32岁时说:“应该不是你吧?”他又将电话打到中国书协办公室求证,几番核实,果真就是他。
这次经历,不仅是对他几十年来书法成绩的肯定,更给了他信心,认准未来应该走的就是这条路。一方面是家庭的重担,一方面是自己的梦想,一番权衡之后,刘建军给妻儿留下一封“遗书”,交代了家事,就只身来到长沙。
举目无亲,也没有人脉关系,他就依靠在清水塘一个小店面里卖字为生,那段日子异常艰苦,“后来之所以我抄佛经,也是这个原因。人在压力之下必须要有精神寄托,抄经可以平复心情,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让人的意志更坚强。我对自己说,这条路或许很艰难,但我一定要走下去。”
“写书法是我的本能”
眼前的刘建军,略微发福,慈眉善目,不紧不慢地喝着茶,脸上总带着笑,很显然,他放手一搏的选择是对的。在艺术这条路上,他已经步入正轨,并渐入佳境,书法成了他的生存之道,也是生活之乐。
“是什么让我坚持?我没有坚持,人只有对勉强去做的事才需要坚持,书法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是种本能。”
他一心想将这种本能保持在最原始最真实的状态,可现实又让他不得不低头,“很多人说,艺术一旦和商业扯上关系,就造作了。但我是个普通人,要吃饭,要养家,我得靠卖字来生存。”
这么多年,他一直没开字画店,就是怕自己变被物质世界套牢。“艺术家要把精力放在作品上,而不是追求名利。更何况,好的艺术作品不是拿来卖的,而是要懂欣赏的人来求。酒香不怕巷子深,作品好,不怕没有知音人!”
刘建军工作室也选择在闹市中一处不起眼的旧民宅里,闹中取静,静中求真。他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寻找一种“慢”的感觉,“我坚决不买车,走路,坐公交、地铁,看人生百态。古人云,君子不器。从佛家来说,买车就是买个很大的东西把你框住,把你束缚,你就会为物所累,逐物意移。”
刘建军也很少用手机,所有时间几乎都用在临帖和进修上,除了偶尔参加一些艺术家文化交流活动,他极少应酬,“这是一个好时代,你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应酬,想去就有,不想去就没有。手机关掉,别人找不到你,不就行了。一天只有24小时,必须有选择性,尤其是到了我这个年纪,再不出点成绩,就难有作为了。搞艺术就像马拉松,坚守到最后就赢了!”
“以正合,以奇胜”
今年上半年,刘建军在河南焦作陈家沟待了一个月,那里是陈氏太极拳发祥地。“学太极,收获很大,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还有内心的修行。”
回来之后,他的生活变得更加健康有序。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练一小时太极,然后洗漱,练字,朗读国学经典。这些年,他用小楷抄写“儒释道”的经典国学作品,以此锤炼自己的书法技艺和心智。2008年,他创作完成了长达16米的道家经典《道德经》;经过两年的酝酿和思索,他又创作完成了5000多字的释家经典《金刚经》,总共长达20余米。“这部作品,我总共写了5稿,写坏了数支毛笔。每一稿,都至少要花费十几天的时间。”
抄经,让刘建军悟出了很多道理,也让他的心智更加沉稳平静。“《金刚经》说,善护念。人每时每刻有无数念头飞过,哪些是你要的,你得丢掉妄念,静下心来,才能抓住。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静下心来与自己对话,整个思绪都顺畅很多。”
刘建军说,有的人爬山,会先将路线摸清、路边的障碍清除再走,但他就会一鼓作气先跑到顶,站在山顶看全局,回途慢慢整理。“所以我练书法,起初什么字体都尝试,最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小楷。小楷是种很有灵性的字体,我能从中找到趣味,它们好像在法度之中,又在法度之外。就如《孙子兵法》说的,以正合,以奇胜。”
学无止境。2009年,他开始到中国美院进修山水画。同样,他尝试各种画风,“山水、人物、花鸟,总有一个适合我。”他还计划去北京拜师学古汉语,他觉得:“书法家如果只会写字,没有更深的修养,就只是一个字匠,不可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刘建军笑呵呵地给我看他最近正在抄的《金刚经》,这些内容不知道已经写了多少遍,但每一遍,于他都有不同的意义。他说,接下来的目标是一万八千多字的《论语》。“那是个大工程,也是个有意义的工程。传统文化被现代人忽略太久了,我们得重新捡起来,回归传统,才是正道!”
刘建军说,这四句话成了他多年来在困境中奋力前行的动力,也是改变他人生轨迹的箴言。“命运很微妙。”他淡然一笑。
从一个普通矿工到如今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刘建军靠的就是这份勤奋与坚守。“人生能走多远,靠的不是双脚,是志向。鸿鹄志在苍宇,燕雀心系檐下,你的胸怀装得下世界,世界就容得下你。”
“这条路我一定要走下去”
和很多艺术家一样,刘建军也经历了“学而优则艺、艺而优则商、商而优转艺”的曲折过程。
1991年,大学毕业后,刘建军被分配到郴州某矿区工作,但一心想要从事艺术工作的他并不甘心一辈子留在这个山窝里平淡度日。“可能山里出生的人,骨子里都带点野性。”两年后,他辞职下海。离开单位时,刘建军什么都没带走,除了满屋子他平日里练习写的毛笔字。
20来岁,正是爱玩的年龄,他带着800块钱就上路了,到海口时,口袋里已经只剩下60块。为了省钱,刘建军花8块钱住在一个车站的候车室里,铺了一张草席就将就着睡了下来。
那十几年里,刘建军当过工人,做过生意,开过书法培训班。“但我感觉,这都不是我想要的生活。”2002年,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向全国征稿,当时的刘建军还只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但他还是鼓起勇气,向这个业内最高级别的大展寄去了自己的书法作品。
不久,《书法报》上公布了入展名单,刘建军的名字赫然在目,很多人,甚至包括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他打电话到省书协办公室求证时,对方在得知他只有32岁时说:“应该不是你吧?”他又将电话打到中国书协办公室求证,几番核实,果真就是他。
这次经历,不仅是对他几十年来书法成绩的肯定,更给了他信心,认准未来应该走的就是这条路。一方面是家庭的重担,一方面是自己的梦想,一番权衡之后,刘建军给妻儿留下一封“遗书”,交代了家事,就只身来到长沙。
举目无亲,也没有人脉关系,他就依靠在清水塘一个小店面里卖字为生,那段日子异常艰苦,“后来之所以我抄佛经,也是这个原因。人在压力之下必须要有精神寄托,抄经可以平复心情,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让人的意志更坚强。我对自己说,这条路或许很艰难,但我一定要走下去。”
“写书法是我的本能”
眼前的刘建军,略微发福,慈眉善目,不紧不慢地喝着茶,脸上总带着笑,很显然,他放手一搏的选择是对的。在艺术这条路上,他已经步入正轨,并渐入佳境,书法成了他的生存之道,也是生活之乐。
“是什么让我坚持?我没有坚持,人只有对勉强去做的事才需要坚持,书法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是种本能。”
他一心想将这种本能保持在最原始最真实的状态,可现实又让他不得不低头,“很多人说,艺术一旦和商业扯上关系,就造作了。但我是个普通人,要吃饭,要养家,我得靠卖字来生存。”
这么多年,他一直没开字画店,就是怕自己变被物质世界套牢。“艺术家要把精力放在作品上,而不是追求名利。更何况,好的艺术作品不是拿来卖的,而是要懂欣赏的人来求。酒香不怕巷子深,作品好,不怕没有知音人!”
刘建军工作室也选择在闹市中一处不起眼的旧民宅里,闹中取静,静中求真。他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寻找一种“慢”的感觉,“我坚决不买车,走路,坐公交、地铁,看人生百态。古人云,君子不器。从佛家来说,买车就是买个很大的东西把你框住,把你束缚,你就会为物所累,逐物意移。”
刘建军也很少用手机,所有时间几乎都用在临帖和进修上,除了偶尔参加一些艺术家文化交流活动,他极少应酬,“这是一个好时代,你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应酬,想去就有,不想去就没有。手机关掉,别人找不到你,不就行了。一天只有24小时,必须有选择性,尤其是到了我这个年纪,再不出点成绩,就难有作为了。搞艺术就像马拉松,坚守到最后就赢了!”
“以正合,以奇胜”
今年上半年,刘建军在河南焦作陈家沟待了一个月,那里是陈氏太极拳发祥地。“学太极,收获很大,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还有内心的修行。”
回来之后,他的生活变得更加健康有序。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练一小时太极,然后洗漱,练字,朗读国学经典。这些年,他用小楷抄写“儒释道”的经典国学作品,以此锤炼自己的书法技艺和心智。2008年,他创作完成了长达16米的道家经典《道德经》;经过两年的酝酿和思索,他又创作完成了5000多字的释家经典《金刚经》,总共长达20余米。“这部作品,我总共写了5稿,写坏了数支毛笔。每一稿,都至少要花费十几天的时间。”
抄经,让刘建军悟出了很多道理,也让他的心智更加沉稳平静。“《金刚经》说,善护念。人每时每刻有无数念头飞过,哪些是你要的,你得丢掉妄念,静下心来,才能抓住。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静下心来与自己对话,整个思绪都顺畅很多。”
刘建军说,有的人爬山,会先将路线摸清、路边的障碍清除再走,但他就会一鼓作气先跑到顶,站在山顶看全局,回途慢慢整理。“所以我练书法,起初什么字体都尝试,最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小楷。小楷是种很有灵性的字体,我能从中找到趣味,它们好像在法度之中,又在法度之外。就如《孙子兵法》说的,以正合,以奇胜。”
学无止境。2009年,他开始到中国美院进修山水画。同样,他尝试各种画风,“山水、人物、花鸟,总有一个适合我。”他还计划去北京拜师学古汉语,他觉得:“书法家如果只会写字,没有更深的修养,就只是一个字匠,不可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刘建军笑呵呵地给我看他最近正在抄的《金刚经》,这些内容不知道已经写了多少遍,但每一遍,于他都有不同的意义。他说,接下来的目标是一万八千多字的《论语》。“那是个大工程,也是个有意义的工程。传统文化被现代人忽略太久了,我们得重新捡起来,回归传统,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