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日,山西省、市、县三级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已取得初步成果并进行公示,目前正稳步推进后续审批和省、市、县三级上下贯通的“一张图”建设。近年来,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积极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结合40个省级限制开发的农产品及生态功能县“双评价”成果,将省级限制开发区域中的重点开发城镇进行优化调整,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了转型项目落地难的问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山西省、市、县三级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已取得初步成果并进行公示,目前正稳步推进后续审批和省、市、县三级上下贯通的“一张图”建设。近年来,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积极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结合40个省级限制开发的农产品及生态功能县“双评价”成果,将省级限制开发区域中的重点开发城镇进行优化调整,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了转型项目落地难的问题。
其他文献
气刺短线采胶技术是1项省工高效的采胶技术,该项技术在我国海南、云南和广东三大植胶区进行了应用推广。本文对该技术在海南东方广坝地区的多年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从技术使用单位的应用规模、干胶含量和胶工收入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6年来该技术在广坝地区应用面积由2838亩增加到1.7万亩,应用单位由2014年的3个增加到2019年的11个,亩产平均增加8.3kg,年人均产量增加1.2吨(比常规割胶增加29.3%),年人均收入增加0.8万元(比常规割胶增加23.1%),6年共节约用工523人(比常规割胶减少42.9%
盆栽秋石斛兰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但目前盆栽秋石斛兰花的种植管理普遍粗放,成品率不高。本文从瓶苗炼苗、组培苗移栽、光照管理、温度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管理、收获等方面对盆栽秋石斛兰花的规模化育苗和种植技术进行了论述,以期为盆栽秋石斛兰花种植者提供参考。
为筛选出适宜百色市石山地区种植的百香果品种,在田阳区南部石山地区开展‘台农1号’‘紫香1号’‘钦蜜5号’‘钦蜜9号’等不同百香果品种引种试验,观测其候物期、植物学特征特性、抗逆性,测定其产量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台农1号’百香果田间综合性状表现最好,抗逆性好、产量高,果实外观漂亮、品质佳,经济效益好,适宜在百色市石山地区规模种植。
为探讨不同条件下澳洲坚果种植对广西喀斯特地区土壤养分及肥力的影响,选取前期种植条件不同的石漠化地区撂荒地(龙州)和桉树林(横县),通过2个地区澳洲坚果种植前后土壤养分和肥力变化特征,分析了广西不同喀斯特地区澳洲坚果种植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桉树种植使土壤养分含量及综合肥力系数下降,澳洲坚果种植对2个地区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差异较大,龙州县种植园土壤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在种植澳洲坚果后降低,而土壤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增加;横县种植园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在种植澳洲坚果后增加,而土壤速效磷和速
烤烟膜下小苗漂浮育苗是工厂化育苗的一种形式。在人工建造的温室或塑料棚内,通过营造适宜幼苗萌发、生长和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控制幼苗生长速度和形态,培育出整齐、一致和健壮的幼苗,以保证适时、集中移栽。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1套芒市烤烟膜下小苗漂浮育苗技术,包括育苗材料准备、苗床位置选择及制作、育苗基质及专用肥配制、播种、苗池施肥和苗床管理等,为芒市烤烟从业者等提供参考。
热带作物产业是我国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中热作种业的贡献功不可没。本文总结了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良种培育和繁育、交流合作和管理工作取得的进展情况,系统梳理了热作种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品种保护难度大、体制机制不健全、种业龙头企业发展不足等突出问题,并从增投入、夯基础、促创新、强龙头、优服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以‘黔茶1号’及‘福鼎大毫’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创新工艺研制技术制作白茶,检测分析了2者的感官品质、内含物成分和香气成分差异。黔茶1号白茶在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感官评审分项得分和综合得分均高于福鼎大毫白茶。在内含物方面,黔茶1号白茶和福鼎大毫白茶游离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差异不明显,但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均高于福鼎大毫白茶。在香气成分方面,黔茶1号白茶、福鼎大毫白茶共检测出48种香气成分(匹配度≥80%),其中醇类16种、碳氢化合物类7种、醛类5种、酮类4种、酸类2种、酯类1种、杂氧化合物4种、
为了抑制‘台农1号’芒幼树开花,在不同时期对其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酸溶液,对比分析各处理对幼树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赤霉酸对‘台农1号’芒幼树成花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花芽分化前期对‘台农1号’芒幼树每隔10d喷1次200mg/L的赤霉酸溶液,连续喷3次,可有效抑制‘台农1号’芒幼树成花,减少因开花而导致树体养分消耗,有利于幼龄树尽快扩大树冠,早日投产获取良好经济效益。
自从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研究者们就一直迫切关注一个问题:与不使用技术相比,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究竟是否提高了教育质量,改善了学习效果?这个看上去似乎不证自明的问题却给研究者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因为,从近百年来技术应用效果研究的结果来看,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技术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这就是所谓的“非显著性差异现象”。很显然,如果不能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将动摇我们开展技术与教育融合实践的信心。也难怪有学者称:“‘非显著性差异现象’就像一朵乌云,笼罩着时下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这一美丽而晴朗的天空
为了探明咖啡适宜的施肥量,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白腊河咖啡基地开展了3年的施肥试验,设5个施肥水平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量的25%(T1)和常规施肥量的50%(T2)、当地常规施肥(T3)、常规施肥量的150%(T4)和常规施肥量的175%(T5)。结果表明,除2020年T3产量稍低于T2外,随施肥量的增加,从T1到T4产量呈增加趋势,但T2、T5产量与T3差异不显著;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咖啡植株叶片氮平衡指数、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株高、冠幅、茎粗T5高于T1。枯枝率、死亡率最高的为T1;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