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国家或民族要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拥有优势,更要下大力气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增强公众对现代科学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把科学思想、科学理念植根于民族精神,转化为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具有良好科技素养的创新人才队伍和劳动者大军,是现代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任,也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出发点。
关键词:科学教育;兴趣;实践;科学素质
我国于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法普及法》第十四条也明文规定:“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因此,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何为科学素养?我们认为个人的科学素养一般包括通过学习所习得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在探究与实践中总结积累的科学方法和能力;面对世界时所表现的科学观念、精神、态度;长期生活中逐渐养成的科学行为和习惯。
在学校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积极开展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激发科学兴趣,创设科学氛围
(1)激发兴趣,在实践中培养科学素质, 激发科学兴趣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没有实践活动,谈不上对某事物,活动感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制作活动,研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兴趣的最佳方法。学校科技工作以小学生好玩的天性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過动手动脑,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青少年在轻松有趣的氛围里,学到平时被忽略的现象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2)评价鼓励,品尝成功的喜悦,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起着决定的作用,学生的作品和研究成果,得到教师的及时肯定,会大大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学习的兴趣才能产生。即使学生做得较差,教师也应该肯定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帮助他们改进作品,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3)环境熏陶,创设科学氛围,学校每学期的科技活动安排都向学生进行公示,让学生了解活动内容,选择合适自己的活动项目,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学校还注重环境建设对陶冶青少年的情操、科学素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教学楼内设立了科普知识长廊、科技活动内容介绍、科技活动之星等宣传栏目;在校园的围墙上画了获奖同学的科学幻想画。学校设立科技节,每年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废弃物开展科技小制作,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有所创新。
2鼓励想象探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未成年人在小学阶段是一生中长知识、长智慧、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1)善于动手,勤于实践,智慧不是仅来自于书本,更有赖于运用书本的理论知识来反映在实践。对于小学生来说,科技活动是一条培养他们兴趣的极好途径。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发明家。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对于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
鼓励学生创新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否成功,就体现在他们的创新意识是否被激发、调动起来。通过科技制作活动就可以大大锻炼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现在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中提供更多更丰富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具,让孩子充分动手操作,激发他们内在的创造力。
(2)善于想象,勇于探索,科学成果衍生于思考,想象又是最有价值的创造因素,因为它能激励人们勇敢地探索科学奥秘,作出新的科学发现。可以说,人类在科学上的一切创造发明都与思想和想象有着密切关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确实是这样,没有艰苦的思考,就要创造发明是不可能的。在科技活动中,有些项目开始会有不明白的地方,但通过老师的讲解,会逐渐明白。鼓励学生多去想想,多想出智慧,这个想可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3以学校为主阵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1)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科学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单元是课堂,课堂也就成了学生科学素质提高的基本场所之一。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是否具有科学性,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影响至关重要。在课堂中,教师的言行要具有科学性,做到不说无根据的话,凡事讲求证据,这样,逐渐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同时,在科学课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并得到科学情感方面的体验。对于学生要注意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鼓励探索求异,注重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在所有课堂中,都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的新颖的想法都给与相应的支持,并注重支持学生将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2)利用学校的绿化和植物资源进行科学教育,在学校,有较为完善的绿化,这些绿化基本是成完善生态布置的,在进行科普教育和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时,将学生带入学校的绿化场所,让学生观察学校的植物及其生态环境,了解植物的特点,生长繁殖的过程,所需的基本生存环境等基本科学知识,学会观察、记录、分析等科学方法。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整个的探究过程,在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有较大的收获,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并珍惜生命。
参考文献
[1]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 青少年的课外科技活动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科学教育;兴趣;实践;科学素质
我国于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法普及法》第十四条也明文规定:“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因此,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何为科学素养?我们认为个人的科学素养一般包括通过学习所习得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在探究与实践中总结积累的科学方法和能力;面对世界时所表现的科学观念、精神、态度;长期生活中逐渐养成的科学行为和习惯。
在学校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积极开展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激发科学兴趣,创设科学氛围
(1)激发兴趣,在实践中培养科学素质, 激发科学兴趣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没有实践活动,谈不上对某事物,活动感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制作活动,研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兴趣的最佳方法。学校科技工作以小学生好玩的天性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過动手动脑,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青少年在轻松有趣的氛围里,学到平时被忽略的现象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2)评价鼓励,品尝成功的喜悦,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起着决定的作用,学生的作品和研究成果,得到教师的及时肯定,会大大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学习的兴趣才能产生。即使学生做得较差,教师也应该肯定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帮助他们改进作品,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3)环境熏陶,创设科学氛围,学校每学期的科技活动安排都向学生进行公示,让学生了解活动内容,选择合适自己的活动项目,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学校还注重环境建设对陶冶青少年的情操、科学素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教学楼内设立了科普知识长廊、科技活动内容介绍、科技活动之星等宣传栏目;在校园的围墙上画了获奖同学的科学幻想画。学校设立科技节,每年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废弃物开展科技小制作,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有所创新。
2鼓励想象探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未成年人在小学阶段是一生中长知识、长智慧、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1)善于动手,勤于实践,智慧不是仅来自于书本,更有赖于运用书本的理论知识来反映在实践。对于小学生来说,科技活动是一条培养他们兴趣的极好途径。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发明家。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对于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
鼓励学生创新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否成功,就体现在他们的创新意识是否被激发、调动起来。通过科技制作活动就可以大大锻炼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现在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中提供更多更丰富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具,让孩子充分动手操作,激发他们内在的创造力。
(2)善于想象,勇于探索,科学成果衍生于思考,想象又是最有价值的创造因素,因为它能激励人们勇敢地探索科学奥秘,作出新的科学发现。可以说,人类在科学上的一切创造发明都与思想和想象有着密切关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确实是这样,没有艰苦的思考,就要创造发明是不可能的。在科技活动中,有些项目开始会有不明白的地方,但通过老师的讲解,会逐渐明白。鼓励学生多去想想,多想出智慧,这个想可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3以学校为主阵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1)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科学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单元是课堂,课堂也就成了学生科学素质提高的基本场所之一。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是否具有科学性,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影响至关重要。在课堂中,教师的言行要具有科学性,做到不说无根据的话,凡事讲求证据,这样,逐渐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同时,在科学课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并得到科学情感方面的体验。对于学生要注意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鼓励探索求异,注重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在所有课堂中,都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的新颖的想法都给与相应的支持,并注重支持学生将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2)利用学校的绿化和植物资源进行科学教育,在学校,有较为完善的绿化,这些绿化基本是成完善生态布置的,在进行科普教育和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时,将学生带入学校的绿化场所,让学生观察学校的植物及其生态环境,了解植物的特点,生长繁殖的过程,所需的基本生存环境等基本科学知识,学会观察、记录、分析等科学方法。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整个的探究过程,在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有较大的收获,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并珍惜生命。
参考文献
[1]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 青少年的课外科技活动的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