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路径研究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ton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定位,使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化专业教育,弱化人文教育,造成部分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精神人格”不够健全,对家庭、社会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因此,借助传统文化帮助大学生“精神成人”,将中华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结合起来,是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传统文化强化高职学生责任意识为视角,探讨如何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维度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学生;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110-02
  基金项目院本文为2019年度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教学方案的研究”(项目编号:XTZY19J0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领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学习者思想的广度和深度。高职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责任使命意识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提高高职学生责任意识至关重要,可以引导高职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培养其“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利国利民的家国理念。党的十九大以来,学习传承传统文化,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时代潮流,这无疑为以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当前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现状
  责任是指个体分内应做的事,又指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从社会学角度讲,责任是集多重社会角色于一身的个体,执行匹配其角色活动并承担其后果的内在要求。高职学生初涉人际社会,自我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融合对其承担的相应责任提出各种要求。加强高职学生责任教育,不仅关系高职学生健全人格重塑及职业生涯发展,更关涉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建设成效[1]。受经济全球化与价值观念多元化影响,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责任意识缺乏
  自我责任意识就是要求个人对自己的思想、言行负责,对自己的现在、将来负责。当前部分高职生自我责任意识薄弱,具体表现为:第一,学习目标丧失,对职业生涯及自我发展缺乏责任意识;第二,心智发展不够成熟,部分高职学生难以完成从被“保姆式呵护”到大学阶段“自我学习独立成长”的角色转变,导致其自我责任意识缺乏;第三,遇事缺乏责任担当。部分高职生处理问题习惯于找借口推脱责任,很少反省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家庭责任意识缺失
  当前高职在校生多为独生子女,自小备受呵护。家庭教育多注重对孩子的智力开发,而不重视人格启蒙,因此学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没有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部分同学无视家庭经济现状,吃穿用度追求名牌,“月光族”甚至“校园贷”时有发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有的高职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职业责任意识,随意怠工请假甚至旷工,造成不良影响;在求职就业时,有的高职生不顾自身实际,盲目追求薪资待遇,一旦受挫则脱离工作,并未意识到自身已步入成年,必须承担对父母家庭的责任义务。
  (三)社会责任意识薄弱
  社会责任意识即个体需树立对自己、他人、集体及国家的责任意识,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自觉维护他人利益。原生家庭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环境,彰显个性的时代潮流,导致部分高职生社会责任意识薄弱,注重个人私利,责任感呈现功利化倾向。在校学习期间,对于运动会、志愿者活动等公益性活动无动于衷;对于三好、优干、贫困补助评选则想方设法极力争取。毕业走向社会,个别同学当工作水平难以达到单位要求时,不是积极思考寻求攻克工作难关的有效途径,而是采用离职甚至轻生的极端手段解决问题,为家庭、学校带来恶劣的影响。
  二、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文化课程缺乏,难以满足责任意识提升需求
  高职教育是学生完成学业,完善精神人格的重要阶段。然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定位,使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中以专业课程优先,人文类基础课程不受重视甚至被边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发展,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仅仅把传统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在课程体系中占比有限,不能滿足学生深入获取传统文化营养完善精神人格,提升责任意识的需求[2]。
  (二)家庭教育中传统文化启蒙缺失,导致学生责任意识失去根基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高职学生日常行为模式大多源于家庭教育。当前绝大多数高职学生置身于关爱氛围浓郁的家庭以及“唯学业成绩论”的社会风气中,形成了只关注自我利益的习惯思维定式,责任意识缺失,处事任性妄为,缺乏自主生活的处世能力,在高职院校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容易盲目跟风迷失自我,难以形成健康积极的自我价值观,责任担当意识失去根基。
  (三)传统文化教育的缺乏,使学生难以抵制网络不良影响,阻碍责任意识培育
  高职院校学生面临就业和生存的双重压力,全方位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学生传统文化认知仅处于初级阶段。互联网及自媒体过度自由引发的某些过激言论,可能使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偏差。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优良传统,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更是难以践行。这些都成为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重大障碍。
  三、以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具体路径
  注重以爱与责任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以学生接受、感悟传统文化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及人文素养为育人目标,将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育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中,与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家庭教育、审美理念相融,实现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质性提升[3]。
  (一)以专业教育为依托,构建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育新模式   借助传统文化培育高职学生责任意识,是指学校既要重视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又要为学生提供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实践平台。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或兴趣爱好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体验中,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恰当发掘培育责任意识的传统文化内容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责任意识。技术专业学生,以将传统责任意识培育植入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于国际学院各专业学生,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传承文化的自我责任意识,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针对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传统文化理论教育必修课程,同时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建立正确职业责任理念的影响,引导其正确处理技术与文化的关系[4]。
  (二)以学生社会实践为阵地,助推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内化
  鉴于优秀传统文化责任担当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时有脱节,有效的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育教育应贯穿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中,凸显养成教育,使学校与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一方面,构建学生传统文化实践的“社会课堂”,通过开展参与优秀文化展览、传统文化产品制作、非遗文化调研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悟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担当传统。另一方面,依托学生社团创设传统责任意识培育“主体课堂”,通过自主领悟及反思式自我教育,重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
  (三)以传统文化营造优良家风,为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固本强基
  家庭教育是培育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源泉。在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育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父母需率先垂范。“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为人父母者,需厚积传统文化底蕴,引领家庭成员践行弘扬责任担当传统,在生活中做好示范,以责任观念约束自我,指导孩子,充分发掘体悟传统文化蕴含的责任担当精神,以此来激励和规范自我,营造富有责任担当的家风氛围,用良好的家风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他们能够践行自己的责任,为其责任意识的培育固本强基。
  (四)以“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为平台,实现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社会化效益
  新时代借助传统文化培育学生责任意识,需构建“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平台,推动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信息化网络课程建设。创建传统文化职教云在线课程,使传统文化爱好者集中交流探讨,开展不受时空限制的师生互动沟通,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
  依托QQ、微信等移动客户端以及各类社交软件App,设立传统文化公众号,以契合高职学生新媒体使用习惯,丰富传统责任意识教育内容,创新教育途径,拓展教育范围,最终提升责任意识教育实效[5]。高职院校借助新媒体途径建立传统文化交流平台,吸引学生的关注,依托传统文化知识普及传统责任意识理念;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传统责任意识教育相关资讯,建立传統文化专题传播圈。这种新媒体途径不仅可以扩大传统责任意识教育的辐射面,丰富传统责任意识教育内容,还可以将中华传统责任意识潜移默化地融入高职学生人格修养中。
  参考文献:
  [1]何晶晶,周超,雷文,等.中医药传统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专业责任感现状调查研究———以贵阳中医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18(05):20-21.
  [2]郑轶.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教育功能[J].新课程学习,2014(02):4-5.
  [3]陈桂梅.高职学生学习责任感培养策略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2(12).48-50.
  [4]彭媚娟.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理论月刊,2011(02):180-182.
  [5]欧阳娟.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析[J].高教论坛.2014(05):32-34.
  (责任编辑:陈华康)
其他文献
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信仰迷失问题愈发显著,使得信仰教育逐渐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时代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信仰教育密切相关,将其应用于大学生信仰教育中,能够消弭信仰教育所面临的种种缺陷,并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目标,并使其为实现人生理想而不懈努力。因此,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在关联,提出了几点可行的信仰教育策略,为大学生信仰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提供了参考。
教育部提出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改革,要求教师培养要重视文化传承,在此背景下,研究地域文化与师范生教育实践的融合,能丰富师范生教育实践内容,改革教育实践模式,符合人才培养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江苏省徐州地区徐州医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三所高校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源泉
摘 要: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互联网大环境影响之下,媒介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改变了广告传播的方式,这对于地方院校广告学专业研究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企业对于人才提出的高要求,地方院校广告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要进行不断革新。本文重点对地方院校广告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弊端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培养策略,
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适应新时代要求而提出的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理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强化实践养成,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高职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院校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思政教育具有相同目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完善高校思政教育。
摘要: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想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必然也要按照双一流建设方案的要求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是推动双一流建设的“第一资源”,而教师绩效考核是关系到教师队伍建设能否得到加强的关键点之一。民办本科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存在重量不重质,评价标准缺乏明确的定位导向、未能体现教师在本校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传承方面的贡献等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建议根据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的指引和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教育部为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而出台的一项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西安交通大学于2016年成立化学生物学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通过优化人才鉴选、注
高校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践活动,继续推进“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
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年代中华儿女劾力同心创造的伟大物质载体和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源头活水。陕西作为红色革命圣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传统,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全新的样貌,高校要利用好媒介力量,发挥融媒体传播优势,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载体,以课程思政、品牌活动等多元形式,促进红色文化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结合,衔接政府、高校、红色资源地区、社会等多方优势资源,不断发掘红色文化资源,落实新时代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