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范围内的过盈联接压装分析

来源 :内燃机与配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rll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验证有限元法在弹塑性范围内对过盈联接进行应力分析所得结果比理论计算结果更准确,本文分别利用有限元法和理论算法对不同过盈量的过盈联接进行应力分析,其中理论算法经过推导可用于两种不同材料的过盈联接。通过比较二者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有限元法得到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Abstract: Certification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the elasto-plastic stress analysis of press-fit connections gives more complete and accurate results than the analytical method. In this research, stress analyses of press-fit connections for different interference values were implemented by analytical method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analytical method was extended to valid for two different material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finite element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practical situation by comparing finite element results with analytical results.
  关键词: 理论算法;过盈联接;有限元法
  Key words: analytical method;press-fit assembly;finite element method
   中圖分类号:[O24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8-0089-03
  0  引言
  由于对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机械零件的几何公差的选取向着逐渐减小的方向发展。为了避免过盈联接组件内部的过度挤压或配合零件间的自由移动,希望在零件之间有一个小且非零的过盈量。常温压装通常是这种过盈联接的更简单快速的组装方式。压装组件的接触表面承受接触压力和摩擦力,这是所有接触问题的共同特征。由于非线性条件的存在,即便是最简单形状的压装组件,解析解与实际情况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偏差。随着高性能计算机和有限元等高效计算技术的出现,复杂几何形状的压装组件也可以得到精度适当的分析。
  基于厚壁圆筒理论的压装分析通常是指具有相同轴对称形状的轴孔过盈联接。通常这种分析都是基于拉Lame方程[1,2],对于假定的轴和孔都处于平面应力状态的厚壁圆筒。在轴与孔轴向长度相同的条件下,可以计算出整个接触面的理论接触应力;反之,如果轴的长度超过孔的,则在孔的边界区域存在应力集中,这种情况可通过仿真分析来评估。在弹性范围内,已知的平衡公式和协调公式可以确定接触面上的应力分布。耦合的完全应力状态由径向和切向两个主应力[3]表示,只有通过平衡条件才能确定。
  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人员对不同情况下的过盈联接压装进行了研究。F.Ozturk[4]研究了相同材料和不同材料的过盈配合,结果表明,不同过盈量或不同材料可以获得相同接触压力。但是该研究没有考虑塑性。T.N.Chakherlou和B.Abazadeh[5]研究了过盈配合螺栓2024-T3铝合金双剪切搭接接头中螺栓夹紧力的变化,并将有限元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静载荷长度的增加,夹紧力的初始减小量增加。O.Eyercioglu等[6]通过理论算法、有限元法和实验法,分析了精密齿轮锻造模具的过盈配合设计方法。结果表明,该研究结果可以安全地用于精密齿轮锻模的过盈配合设计。M.A.Kutuk等[7]研究了过盈配合精密齿轮锻造模具的设计。在无齿区,理论算法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有限元法预测的应力比解析法高得多。这些高应力是通过优化参数减小的,如模具和配件之间的过盈量减小。然而,对压装组件的弹塑性应力分析却很少。另外,关于压装组件直径/过盈量比分析的研究较少。
  本文的目的是将解析计算推广到两种材料的过盈配合。一旦边界条件和过盈配合的径向过盈量已知,就可以通过对方程组的顺序求解来实现解析计算。通常接触对可以由两种不同的材料制成。在假定存在轴对称几何形状的情况下,推导出了整体解。此外,本文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证明有限元分析结果在弹塑性范围内是符合实际的。
  1  过盈联接的理论算法
  在工程实际中,空心圆柱通常分为薄壁和厚壁两种。如果圆柱体的厚度大于圆柱体内径的10%左右,则称其为厚壁圆筒。受内外压力作用的厚壁圆筒,如图1所示。其径向位移为u。假定圆筒的末端是敞开的、不受约束的。因此,该圆筒处于平面应力状态。
  (7)
  两种材料过盈联接理论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内筒外径的径向收缩量与外筒内径的径向扩张量之和等于过盈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ZR=u1+u2(8)
  式中的u1代表内筒外径收缩量,u2代表外筒内径扩张量。双厚壁圆筒过盈联接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   把P1=0和P2=P代入方程(7),u1計算结果如下:
  (12)
  通过上式可方便地计算过盈配合面上的接触压力,但内筒并不总是中空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内筒是实体的,此时,利用上述方程计算反而更加容易。
  2  过盈联接的有限元分析
  2.1 接触模型的建立
  本文研究的过盈联接是承受内外压力的单层厚壁圆筒过盈联接。之所以选择此种过盈联接进行分析,是因为与其他形式的过盈联接相比,它的使用最广泛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对它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两种不同材料的过盈联接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以获得两种结果之间的偏差。最终目的是证明有限元法在过盈联接压装分析中比理论算法更真实、准确。
  组件结构尺寸如图3所示。两零件的材料分别是中碳钢和Cr12MoV,它们的力学性能如表1所示。由于在接触边缘存在塑性变形区域,因此该接触模型是一个双线性等向强化的考虑塑性的有限元模型。模型中碳钢的切线模量是1407MPa,而Cr12MoV的切线模量是1308MPa。
  2.2 分析设置
  边界条件的设置和载荷的施加如图4所示。由于组件本身是轴对称的,因此取1/4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图中的A和B代表在模型断面施加的对称约束,C代表在圆筒件台阶面施加的固定约束,D代表在轴的上表面施加的压装位移。(表2)
  3  结果与讨论
  通过理论算法对配合接触应力进行计算,具体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有限元法对配合接触应力进行计算,具体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将两种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在弹性范围内,二者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这个现象证明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在塑性范围内,二者的计算结果差别很大,理论算法结果仍然按线性规律变化,而有限元算法考虑到在塑性范围内,超过屈服极限的应力会以塑性变形的方式显现出来,因此接触应力不会再有太大变化,这就说明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比理论算法所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V. Kovan. Separation frequency analysis of interference-fitted hollow shaft hub connections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2011, 42:644-648.
  [2]K. Subramanian,E.P. Morse.Assembly Analysis of Interference Fits in Elastic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10, 315:41-49.
  [3]D. Croccolo, N. Vincenzi. A generalized theory for shaft hub coupling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2009, 223:2231-2239.
  [4]F. Ozturk. Finite-element modelling of two-disc shrink fit assembly and an evaluation of material pairs of disc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0, 225:263-273.
  [5]T.N. Chakherlou, B. Abazadeh. Investigating clamping force variations in Al2024-T3 interference fitted bolted joints under static and cyclic loading. Materials and Design. 2012, 37:128-136.
  [6]O. Eyercioglu, M.A. Kutuk, N.F. Yilmaz. Shrink fitt design for precision gear forging die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9, 209:2186-2194.
  [7]M.A. Kutuk, O. Eyercioglu, N. Yildirim and A. Akpola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 cylindrical approach for Shrink-fit precision gear forging dies.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3, 217:677-686.
其他文献
摘要:发动机正时链传动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着曲轴端和凸轮轴端,影响着凸轮轴所关联的气门机构、高压油泵系统能否稳定的工作。本论文主要从正时链传动系统的设计角度出发,分别从正时链系统的选型、layout布局、3D数模设计、2D图纸以及模拟仿真等方面进行阐述,初步描述整个系统的设计步骤。  Abstract: The engine timing chain transmission sys
以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为例,结合传统火力发电行业技术监督工作经验,从光热技术监督体系建设、典型设备系统(太阳镜场集热系统、导热油热传输系统、蒸汽发生系统、储热系统)技术监督、光热节能监督、技术监督告警制度等方面,探讨光热技术监督工作内容。针对当前光热技术监督存在体系不健全、经验积累少等问题,拟构建光热技术监督规范化工作模式,为从事太阳能热发电站光热技术监督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摘要:本文针对某型船用中速柴油机在启动或低负荷工况加载荷时尾气排放质量差,黑烟明显问题,利用尾气颗粒物在高温环境中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原理,提出了一种降低在该工况黑烟排放的反应器装置技术方案设计,并进行了几何建模与仿真计算,结果显示能够适用减排需求。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the problem of poor exhaust emission and
摘要:针对新能源汽车振动与噪声问题,采用在板材上周期贴敷压电片并连接分流电路的方法构建了智能超材料板。仿真结果表明,电阻分流电路可以有效抑制模态振动峰值;电感分流电路和电阻-电感分流电路都可以形成局域共振带隙,带隙内相应频率振动可以得到有效抑制,且带隙位置可方便的通过调节电感值实现。构建的智能超材料板具有附加质量低及智能化调节优点,可有效减轻新能源汽车车身振动。  Abstract: Aiming
摘要: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第378条规定:井下使用矿用防爆柴油机动力装置,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尾气排放应当符合有关规定,排放标准达到非道路国Ⅲ及以上。为满足该要求,在本公司现有发动机基础上,公司联合某矿用机械公司开发国内首款高压共轨柴油煤矿用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最大扭矩260N·m,满足《MT220-2006 防爆柴油机通用技术条件》设计要求,防爆发动机整机表温低于15
摘要:为提高无人机推进系统的驱动能力和效率,实现螺旋桨与发动机整体系统优化,采用试验方法测量不同风速、不同油门、不同转速下螺旋桨推力、驱动功率等以研究桨发匹配规律。研究表明,风速对螺旋桨转速拓展影响显著;高油门状态匹配高转速2500rpm,中油门状态匹配中转速2200rpm可一定程度提高推力;滑油溫度高于65℃,风速接近40m/s,可大幅提高风车启动的成功几率。上述结论对后续该动力装置的装机应用具
摘要:随着现代化技術以及信息化手段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经全面进入到了科技时代当中,而气缸套作为发动机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发动机的经济性、排放性以及机动性方面有着重要影响,但由于气缸套所处的工作环境过于恶劣,这就会在潜移默化之间对整体发动机的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在气缸套内表面采用激光造型珩磨工艺。因此,文章首先对气缸套的表面结构分析加以明确;其次,对激光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展开深
对220 kV典型杆塔结构窗口间隙进行分析,并对输电线路进入等电位的绝缘梯法、绝缘斗臂车法、吊篮法等方法进行了对比,以实际运行经验为参考,提出采用垂直吊篮法进入220 kV输电线路电场。对220 kV输电线路不同塔型垂直吊篮法进入电场的路径及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现场实际应用,验证了220 kV输电线路部分杆塔通过垂直吊篮法进入电场进行等电位作业的可行性。
摘要:针对管式EGR冷却器性能难以预测的问题,基于Fluent对EGR冷却器进行性能分析,得出出气温度、气侧背压、换热功率、各冷却管流量、冷却芯体温度分析、气侧流线等数据,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基于Fluent的管式EGR冷却器分析可有效预测冷动器的各项性能,可为管式EGR冷却器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Abstract: Aiming at the unpredictable prob
为确定输电导线脱冰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提高输电线路脱冰时的安全性,基于输电导线的Beam单元简化模型和三维实体精细有限元模型,以JL/G1A-400/35型导线为例,采用ABAQUS计算分析了典型覆冰导线脱冰过程中的动力响应。研究发现:在只考虑钢、铝材料弹性的情况下,覆冰厚度25 mm时,导线脱冰过程中铝的应力会超过其屈服极限。在脱冰研究时,Beam单元简化模型会低估导线的应力,若需精确获取导线的应力分布,应采用三维实体精细化模型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