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多措并举,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阅读的兴趣呢?
一是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孩子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我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
二是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我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三是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計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四是展示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成就感。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时,他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同样,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此往复,学生便在自我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构建起了自己的认知体系。
二、注重方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是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二是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三是速读法。对有些书我们不需要读的有多么细,只知其大概,了解其主要内容即可,就可采用“浏览法”“略读法”“跳读法”等。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四是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三、培养习惯,形成小学生课外阅读长效
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稳定特点的自动化的思维或行动方式。因此,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显得尤为重要。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是阅读从培养朗读习惯开始。绝大部分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都会受到方言的影响,要注意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诵读的好习惯。无论是读课文,还是读课外书都自觉地使用普通话,这样有利于将来的交流。
二是注重默读习惯的逐步养成。生活中人们阅读的常见形式是默读,默读比朗读更便于集中精力思考,过去所说的“一边读一边想”,主要指的是默读。默读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如果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就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少小如天成,习惯成自然”。
三是养成“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的习惯。“喜欢图书、爱护图书”不仅仅只是一种阅读习惯,它还可以理解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种勤俭的作风,一种美好的情操和健康人格的体现。尊重作者、编者的劳动。
四是积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开展读书比赛活动、读书小明星评选、读书笔记展示等途径,积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除了教师以外,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家长应坚持每日亲子阅读半小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会更加浓郁,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人的一生。学之有道,则能事半功倍。合理地阅读,正确地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提高其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让我们通过阅读,畅游书海;让我们的语文阅读闪动灵光,绚丽多姿!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多措并举,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阅读的兴趣呢?
一是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孩子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我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
二是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我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三是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計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四是展示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成就感。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时,他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同样,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此往复,学生便在自我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构建起了自己的认知体系。
二、注重方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是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二是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三是速读法。对有些书我们不需要读的有多么细,只知其大概,了解其主要内容即可,就可采用“浏览法”“略读法”“跳读法”等。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四是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三、培养习惯,形成小学生课外阅读长效
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稳定特点的自动化的思维或行动方式。因此,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显得尤为重要。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是阅读从培养朗读习惯开始。绝大部分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都会受到方言的影响,要注意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诵读的好习惯。无论是读课文,还是读课外书都自觉地使用普通话,这样有利于将来的交流。
二是注重默读习惯的逐步养成。生活中人们阅读的常见形式是默读,默读比朗读更便于集中精力思考,过去所说的“一边读一边想”,主要指的是默读。默读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如果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就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少小如天成,习惯成自然”。
三是养成“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的习惯。“喜欢图书、爱护图书”不仅仅只是一种阅读习惯,它还可以理解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种勤俭的作风,一种美好的情操和健康人格的体现。尊重作者、编者的劳动。
四是积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开展读书比赛活动、读书小明星评选、读书笔记展示等途径,积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除了教师以外,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家长应坚持每日亲子阅读半小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会更加浓郁,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人的一生。学之有道,则能事半功倍。合理地阅读,正确地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提高其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让我们通过阅读,畅游书海;让我们的语文阅读闪动灵光,绚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