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参与者,要给学生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算理,以及数学知识的运用。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学生存在着“师云我云”的现象,这样会禁锢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要把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创新才智,使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小组合作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种很好的模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既能发挥个人内在的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结的合作精神。
一、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
组建合作小组时,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成若干异质小组,还应尊重学生自愿为原则,家庭小组还要注意所居地的远近进行搭配。人数通常以4~6人为主,由1人担任小组长,小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造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平衡、便于公平竞争。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注重平等;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心。
讨论时,教师要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巡查、及时掌握情况,以便适时指导点拨,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要注意小组长的培养和指导,要根据题目内容调定好时间,过长学生厌倦、无所事事,影响正常教学;过短,学生不能充公表达意见,起不到讨论的作用。
二、让合作小组参与课前预习。
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是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是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感到吃力,通过一学期的反复训练和有心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
例如,在叫“圆的周长”前,我先布置预习,让学生通过预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问题不理解?”并试做几道题,发现疑难问题可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有时鉴于小学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预习前,再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思考题,独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讨论解决,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好,谁是表现最好得人。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的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让小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性情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的合作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以往都是先认识圆,再画圆,我尝试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通过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个组想出的办法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竟然想出了:利用钉子、线、铅笔画圆;用两支笔互相支撑画圆;用量角器画圆等多种方法。通过画圆的过程,学生掌握了画圆的原理;通过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利弊,最后选出用圆规画圆。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创造性的使用手中现有的材料,学会了画圆,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其他知识,学生对自己的杰作更感兴趣了,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合作讨论,尝试乐趣。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合作的乐趣。
例如,教学“工程问题”时,当教师创设情境、创造性的结合周围实际出示例题时,让学生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解法最多最好,并写下来,以便小组交流。这时学生的热情很高,通过探讨,学生想出了以下几种方法:1)30÷(30÷10 30÷12);2)1÷(1÷10 1÷12);3)1÷(1/10 1/12)。并说出了自己如此列式的理由。我及时表扬了他们真会动脑子,使他们尝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也将难点巧妙的突破,主动权完全在学生,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3.培养小组合作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教学“圆面积的推导”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及推导方法,以及曲线转化为近似直线的过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剪、拼、摆等方法推出圆的面积,接着小组讨论,并向全班汇报。学生把圆平均分成8份或16份,拼成了近似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这样就可以利用一学过的面积公式,求出圆的面积。
显然,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看、想、说、做的条件,可以使学生多角度灵活思维,学的更为生动活泼。
4.开展评比,增强意识。
1)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于教师的更有效果。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拟定几个题目,通过抽签方式,让学生进行测试,然后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位学生打分,再按小组总分进行评比。成绩好的同学感到他们只为自己的学习是不够的,成绩差的同学感到影响了本组,有了压力,这样使变成集体和个人的动力。评比后小组里的学困生,每天都有同学的督促和帮助,学习成绩就会有较明显的提高。
因此,适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有利于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通过小组合作,在复习期间,一改往日师讲生和,重复性实行知识再现的过程,而是让学生互补互助,将所学内容进行创造性整理,形成自己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全班交流比赛,选出最佳小组,并引导其他小组查漏补缺。整个过程中,既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做到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此一来,符合了学生的求知的渠道,对意义性知识易于掌握,从而可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四、延续课堂,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不能单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要授学生以“渔”。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体验感悟所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可以充分发挥课外活动小组的优势,可以围绕数学课本知识的内容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活动等。如“百分数的应用(二)”中已编入了利息和成数,为使因应用题数学更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后设计一道实践题,即“利息税的计算”,要求学生到附近银行调查了解当前各种期限存款的利率,帮助爸妈算一算存款所得利息和应交税是多少。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初步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从小要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这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常鼓励学生阅读适量的课外书籍,如《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教程》、《小学数学大世界》等,可小组共同阅读探索,也可独立阅读后,碰到难题,再拿到小组里合作解决,从而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团队观念、交往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面对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争辩、交流,给学生以极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的自我表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思维的检索率,使思维异常活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同学间互助互动互补,使思维开阔,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学生存在着“师云我云”的现象,这样会禁锢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要把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创新才智,使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小组合作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种很好的模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既能发挥个人内在的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结的合作精神。
一、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
组建合作小组时,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成若干异质小组,还应尊重学生自愿为原则,家庭小组还要注意所居地的远近进行搭配。人数通常以4~6人为主,由1人担任小组长,小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造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平衡、便于公平竞争。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注重平等;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心。
讨论时,教师要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巡查、及时掌握情况,以便适时指导点拨,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要注意小组长的培养和指导,要根据题目内容调定好时间,过长学生厌倦、无所事事,影响正常教学;过短,学生不能充公表达意见,起不到讨论的作用。
二、让合作小组参与课前预习。
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是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是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感到吃力,通过一学期的反复训练和有心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
例如,在叫“圆的周长”前,我先布置预习,让学生通过预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问题不理解?”并试做几道题,发现疑难问题可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有时鉴于小学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预习前,再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思考题,独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讨论解决,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好,谁是表现最好得人。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的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让小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性情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的合作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以往都是先认识圆,再画圆,我尝试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通过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个组想出的办法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竟然想出了:利用钉子、线、铅笔画圆;用两支笔互相支撑画圆;用量角器画圆等多种方法。通过画圆的过程,学生掌握了画圆的原理;通过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利弊,最后选出用圆规画圆。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创造性的使用手中现有的材料,学会了画圆,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其他知识,学生对自己的杰作更感兴趣了,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合作讨论,尝试乐趣。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合作的乐趣。
例如,教学“工程问题”时,当教师创设情境、创造性的结合周围实际出示例题时,让学生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解法最多最好,并写下来,以便小组交流。这时学生的热情很高,通过探讨,学生想出了以下几种方法:1)30÷(30÷10 30÷12);2)1÷(1÷10 1÷12);3)1÷(1/10 1/12)。并说出了自己如此列式的理由。我及时表扬了他们真会动脑子,使他们尝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也将难点巧妙的突破,主动权完全在学生,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3.培养小组合作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教学“圆面积的推导”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及推导方法,以及曲线转化为近似直线的过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剪、拼、摆等方法推出圆的面积,接着小组讨论,并向全班汇报。学生把圆平均分成8份或16份,拼成了近似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这样就可以利用一学过的面积公式,求出圆的面积。
显然,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看、想、说、做的条件,可以使学生多角度灵活思维,学的更为生动活泼。
4.开展评比,增强意识。
1)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于教师的更有效果。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拟定几个题目,通过抽签方式,让学生进行测试,然后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位学生打分,再按小组总分进行评比。成绩好的同学感到他们只为自己的学习是不够的,成绩差的同学感到影响了本组,有了压力,这样使变成集体和个人的动力。评比后小组里的学困生,每天都有同学的督促和帮助,学习成绩就会有较明显的提高。
因此,适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有利于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通过小组合作,在复习期间,一改往日师讲生和,重复性实行知识再现的过程,而是让学生互补互助,将所学内容进行创造性整理,形成自己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全班交流比赛,选出最佳小组,并引导其他小组查漏补缺。整个过程中,既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做到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此一来,符合了学生的求知的渠道,对意义性知识易于掌握,从而可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四、延续课堂,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不能单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要授学生以“渔”。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体验感悟所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可以充分发挥课外活动小组的优势,可以围绕数学课本知识的内容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活动等。如“百分数的应用(二)”中已编入了利息和成数,为使因应用题数学更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后设计一道实践题,即“利息税的计算”,要求学生到附近银行调查了解当前各种期限存款的利率,帮助爸妈算一算存款所得利息和应交税是多少。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初步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从小要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这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常鼓励学生阅读适量的课外书籍,如《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教程》、《小学数学大世界》等,可小组共同阅读探索,也可独立阅读后,碰到难题,再拿到小组里合作解决,从而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团队观念、交往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面对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争辩、交流,给学生以极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的自我表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思维的检索率,使思维异常活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同学间互助互动互补,使思维开阔,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