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强化开发区审计监督力度,从健全审计监督管理机制、设置审计目标、加强审计监督控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开发区的审计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开发区;审计监督;内部控制
开发区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是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毋庸置疑,开发区已成为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税收贡献、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主战场”。然而,笔者在开发区审计时发现,开发区在资产管理、土地利用、招商引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现结合某省级开发区审计,就如何完善开发区审计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一、健全开发区审计监督机制
(一)实现国家审计全面覆盖
开发区审计应着眼于体制机制的规范,清除审计监督的盲区。一方面,审计机关需要通过派驻的方式在开发区设置分局,用来专门负责监督开发区的财务收支情况;另一方面,在年度计划安排时,要注重将开发区的财务收支、土地利用情况、招商引资、资产管理、基础设施建设、防范经济风险、对外投资等方面的具体审计工作,要纳入到本级财政审计或专项审计范围内,力求做到全方位审计。对开发区的经济运行状况、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评估,并将审计结果列入到同级财政审计报告中,为推动开发区的经济转型升级,提高自我“造血”功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不断完善内部审计机制
开发区内部需要成立相关审计机构,如审计办公室。聘用专门的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并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一是对开发区管委会及下属国有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开展定期检查,并对国有企业进行业务监督指导与审计。二是对内部的审计人员开展能力培训,定期开展审计业务交流探讨。三是设置内部审计管理方案、操作程序,监督并检查内部审计质量,并将审计工作的实施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部分。
(三)充分发挥社会审计功能
强化开发区的审计监督功能,应当注重发挥社会审计的鉴证与咨询功能,健全审计监督机制。审计过程中,应当有效运用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优势,以节省审计成本,提升审计效率。社会审计在对开发区审计工作中要注重吸收国家审计成果,及先进工作经验与技术方法,以此提升职业水平与工作能力。努力做到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努力形成园区审计监督合力。
二、设置开发区审计规划目标
按照不同开发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审计部门应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明确审计工作的规划与目标,凸显重点内容,及时追踪园区产业聚集、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突出问题,有效分析开发区在工作体制、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及相关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与不足,据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与建设。
(一)注重发挥审计免疫功能
开发区资金运用密集,审计的重点应当放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使用、融资平台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第一,要关注资金的运行与管理情况,并对重大项目、重点融资平台与企业开展延伸审计,及时追踪资金的覆盖面、招商引资考核机制的建立、土地与税收等相关政策的落实、对外投资的运行与质量问题,确保资金安全稳定运行,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第二,要及时追踪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及时追踪宏观政策落实,大额资金存放和管理等情况,避免一边融资,一边资金闲置,甚至出现权力寻租等问题,据此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合理审计建议。第三,要关注奖励扶持政策的执行情况,应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制定优惠政策,严格招商准入条件,明确引进、退出机制。在招引项目质量和规模上下功夫,严把项目引进关,避免“饥不择食”式招商,甚至虚假招商,虚报招商成果。从体制机制层面揭示开发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为开发区发展保驾护航。
(二)持续优化审计监督方式
一要注重审计人员与审计任务相结合,努力缓解项目多、人员少的矛盾,充分利用审计资源;二要从事后审计拓展到事中监督,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改善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三要努力将单类项目转变成组合类项目,最大限度利用审计资源,实现预算执行审计、工程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努力做到“一审多果”、“一审多用”。
(三)提升审计工作重视程度
开发区审计部门应当将园区审计纳入全局审计项目计划,要以开发区经济发展为核心,设定相应的发展目标与年度工作计划。及时追踪经济领域中的热点、发展中的难点、实时动态以及发展趋势,选择审计的切入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与能力。
在审计立项方面,所选项目不但要抓住热点,沿着资金走向,还要按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关注资金绩效、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资源配置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在审计成果方面,应当增强精品理念,着力在审计建议上下功夫,力求所提建议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还要努力调动各个部门的力量,构建审计专报、情况通报、成果公开等成果转化渠道,做到成果转换与资源共享。
三、加强开发区审计监督控制
審计是“经济体检”,通过查找被审计单位现存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体制机制原因,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优化方法,以此推动经济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确保开发区的规范运营。为此,审计部门应当将监督工作融入到服务当中,积极开展审计关口前移工作。
(一)强化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首先,要注重对审计情况开展综合分析。要及时追踪经济指标、经济运行情况,遵循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从宏观层面分析研判体制机制的问题,提升监督服务水平。如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对入园企业的考核机制是否健全。笔者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部分开发区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虽与企业约定了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但实际未按照协议约定执行,导致部分企业未严格履行协议约定的纳税承诺,却享受了优惠的税收、土地及租金减免政策。 其次,要注重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及时追踪宏观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预防并消除风险,要以关键程序的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为出发点。如开发区下属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可行性,对外投资有无履行审核批复程序,有无向国资监管部门申报备案,对外投资的效果和绩效。要进一步促进园区下属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目前开发区下属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行政属性,公司章程虽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责,但国有企业“董监高”大多为非专业人员担任,甚至是临聘人员担任。议事规则、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形同虚设,重大事项由党工委、管委会主任办公会代替董事会议进行决策。内部制衡机制尚未形成,国资监管机构、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理顺。
最后,要注重审计机制优化。加强同有关管理部门与监督部门的交流合作,构建联动机制,做到信息共享。针对园区土地出让后闲置现象,移交给国土部门处理,强化行政执法与处罚力度,在保证审计结果公开的前提下,科学构建问责与问效机制。对于低效用地,亩均效益不达标的企业,建议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嫁接新的项目,或者是“腾笼换鸟”方式不断盘活资源。针对平台公司盈利能力薄弱,存在财政“输血”现象,建议园区提高下属企业资产的质量,防范经济发展风险隐患。
(二)加大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第一,开发区审计部门应当聘请具备高水平的专家与骨干人才,为审计人员开展业务能力提升讲座,对其审计法规知识与业务能力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具体的审计案例讲解分析,对违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二,要注重建立审计团队,并加强对其培训力度。在此过程中,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强化一线人员的业务能力,打造出一支具备专业能力、职业判断素养、计算机应用水平、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人才的审计团队。
(三)坚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第一,要注重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管理,对开发区党政领导人员与下属国有企业领导,要参考干部的管理权限按步骤、有计划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实现任中审计、离任审计以及专项审计有机结合,并将任中审计作为工作的重点。针对下属单位或部门、乡镇(街道)负责人,要构建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机制,整合内部的审计力量,据此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第二,针对部分管理较为规范、资金用量较少的单位领导,需要采取离任交接制度。注重对领导干部的离任交接管理,明确交接双方各自的责任与义务,从制度方面对其离任交接行为进行限制约束,促进领导干部强化责任观念与自律观念,有效解决责任不清的问题。将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交接制度结合,逐步完善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体系,强化领导干部的监督与管理效果,有效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四)准确把握审计工作定位
首先,要重点关注国有资源的运用情况、扶持奖励政策兑现情况以及环境保护情况。审查各类国有资源的开发、使用是否履行必经程序,依靠审计方式督促开发区进行科学决策、合理使用资源,以此提高发展持久力。
其次,要重点检查违法用地、低价出让土地或者“零地价”方式变相出让土地、低效用地、闲置用地等行为,督促开发区加大对低效用地企业及“僵尸企业”地块处置,通过招商引资嫁接新项目,盘活土地资源,以确保开发区资源能够得到合理、有效使用。
最后,要注重追踪环境保护问题,依靠审计方式来督促开发区加强对企业、大型排污设施等主要污染源的监控力度,避免发生污染事件,确保开发区能够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开发区加强审计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审计部门以及审计人员应当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根据开发区的实际运营情况,结合审计监督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科学合理地制定审计监督方式,提高审计监督效率,确保审计监督质量,推动开发区的经济建设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微.財务审计监督规范化建设路径分析[J].当代会计,2019(09):87-88.
[2]刘国常,宋曼丽.审计结果公告与审计治理效能研究——基于审计整改视角[J].财会通讯:上,2019(01):7-10.
[3]周维培.从“鉴证”到“问责”——全球视野下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路径分析[J].审计研究,2019(04):3-10.
[4]刘骅,朱鹏.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审计监督路径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9,7(02):43-49.
(作者单位:和县审计局)
关键词:开发区;审计监督;内部控制
开发区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是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毋庸置疑,开发区已成为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税收贡献、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主战场”。然而,笔者在开发区审计时发现,开发区在资产管理、土地利用、招商引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现结合某省级开发区审计,就如何完善开发区审计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一、健全开发区审计监督机制
(一)实现国家审计全面覆盖
开发区审计应着眼于体制机制的规范,清除审计监督的盲区。一方面,审计机关需要通过派驻的方式在开发区设置分局,用来专门负责监督开发区的财务收支情况;另一方面,在年度计划安排时,要注重将开发区的财务收支、土地利用情况、招商引资、资产管理、基础设施建设、防范经济风险、对外投资等方面的具体审计工作,要纳入到本级财政审计或专项审计范围内,力求做到全方位审计。对开发区的经济运行状况、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评估,并将审计结果列入到同级财政审计报告中,为推动开发区的经济转型升级,提高自我“造血”功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不断完善内部审计机制
开发区内部需要成立相关审计机构,如审计办公室。聘用专门的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并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一是对开发区管委会及下属国有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开展定期检查,并对国有企业进行业务监督指导与审计。二是对内部的审计人员开展能力培训,定期开展审计业务交流探讨。三是设置内部审计管理方案、操作程序,监督并检查内部审计质量,并将审计工作的实施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部分。
(三)充分发挥社会审计功能
强化开发区的审计监督功能,应当注重发挥社会审计的鉴证与咨询功能,健全审计监督机制。审计过程中,应当有效运用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优势,以节省审计成本,提升审计效率。社会审计在对开发区审计工作中要注重吸收国家审计成果,及先进工作经验与技术方法,以此提升职业水平与工作能力。努力做到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努力形成园区审计监督合力。
二、设置开发区审计规划目标
按照不同开发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审计部门应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明确审计工作的规划与目标,凸显重点内容,及时追踪园区产业聚集、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突出问题,有效分析开发区在工作体制、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及相关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与不足,据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与建设。
(一)注重发挥审计免疫功能
开发区资金运用密集,审计的重点应当放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使用、融资平台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第一,要关注资金的运行与管理情况,并对重大项目、重点融资平台与企业开展延伸审计,及时追踪资金的覆盖面、招商引资考核机制的建立、土地与税收等相关政策的落实、对外投资的运行与质量问题,确保资金安全稳定运行,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第二,要及时追踪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及时追踪宏观政策落实,大额资金存放和管理等情况,避免一边融资,一边资金闲置,甚至出现权力寻租等问题,据此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合理审计建议。第三,要关注奖励扶持政策的执行情况,应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制定优惠政策,严格招商准入条件,明确引进、退出机制。在招引项目质量和规模上下功夫,严把项目引进关,避免“饥不择食”式招商,甚至虚假招商,虚报招商成果。从体制机制层面揭示开发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为开发区发展保驾护航。
(二)持续优化审计监督方式
一要注重审计人员与审计任务相结合,努力缓解项目多、人员少的矛盾,充分利用审计资源;二要从事后审计拓展到事中监督,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改善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三要努力将单类项目转变成组合类项目,最大限度利用审计资源,实现预算执行审计、工程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努力做到“一审多果”、“一审多用”。
(三)提升审计工作重视程度
开发区审计部门应当将园区审计纳入全局审计项目计划,要以开发区经济发展为核心,设定相应的发展目标与年度工作计划。及时追踪经济领域中的热点、发展中的难点、实时动态以及发展趋势,选择审计的切入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与能力。
在审计立项方面,所选项目不但要抓住热点,沿着资金走向,还要按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关注资金绩效、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资源配置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在审计成果方面,应当增强精品理念,着力在审计建议上下功夫,力求所提建议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还要努力调动各个部门的力量,构建审计专报、情况通报、成果公开等成果转化渠道,做到成果转换与资源共享。
三、加强开发区审计监督控制
審计是“经济体检”,通过查找被审计单位现存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体制机制原因,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优化方法,以此推动经济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确保开发区的规范运营。为此,审计部门应当将监督工作融入到服务当中,积极开展审计关口前移工作。
(一)强化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首先,要注重对审计情况开展综合分析。要及时追踪经济指标、经济运行情况,遵循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从宏观层面分析研判体制机制的问题,提升监督服务水平。如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对入园企业的考核机制是否健全。笔者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部分开发区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虽与企业约定了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但实际未按照协议约定执行,导致部分企业未严格履行协议约定的纳税承诺,却享受了优惠的税收、土地及租金减免政策。 其次,要注重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及时追踪宏观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预防并消除风险,要以关键程序的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为出发点。如开发区下属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可行性,对外投资有无履行审核批复程序,有无向国资监管部门申报备案,对外投资的效果和绩效。要进一步促进园区下属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目前开发区下属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行政属性,公司章程虽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责,但国有企业“董监高”大多为非专业人员担任,甚至是临聘人员担任。议事规则、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形同虚设,重大事项由党工委、管委会主任办公会代替董事会议进行决策。内部制衡机制尚未形成,国资监管机构、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理顺。
最后,要注重审计机制优化。加强同有关管理部门与监督部门的交流合作,构建联动机制,做到信息共享。针对园区土地出让后闲置现象,移交给国土部门处理,强化行政执法与处罚力度,在保证审计结果公开的前提下,科学构建问责与问效机制。对于低效用地,亩均效益不达标的企业,建议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嫁接新的项目,或者是“腾笼换鸟”方式不断盘活资源。针对平台公司盈利能力薄弱,存在财政“输血”现象,建议园区提高下属企业资产的质量,防范经济发展风险隐患。
(二)加大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第一,开发区审计部门应当聘请具备高水平的专家与骨干人才,为审计人员开展业务能力提升讲座,对其审计法规知识与业务能力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具体的审计案例讲解分析,对违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二,要注重建立审计团队,并加强对其培训力度。在此过程中,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强化一线人员的业务能力,打造出一支具备专业能力、职业判断素养、计算机应用水平、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人才的审计团队。
(三)坚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第一,要注重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管理,对开发区党政领导人员与下属国有企业领导,要参考干部的管理权限按步骤、有计划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实现任中审计、离任审计以及专项审计有机结合,并将任中审计作为工作的重点。针对下属单位或部门、乡镇(街道)负责人,要构建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机制,整合内部的审计力量,据此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第二,针对部分管理较为规范、资金用量较少的单位领导,需要采取离任交接制度。注重对领导干部的离任交接管理,明确交接双方各自的责任与义务,从制度方面对其离任交接行为进行限制约束,促进领导干部强化责任观念与自律观念,有效解决责任不清的问题。将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交接制度结合,逐步完善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体系,强化领导干部的监督与管理效果,有效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四)准确把握审计工作定位
首先,要重点关注国有资源的运用情况、扶持奖励政策兑现情况以及环境保护情况。审查各类国有资源的开发、使用是否履行必经程序,依靠审计方式督促开发区进行科学决策、合理使用资源,以此提高发展持久力。
其次,要重点检查违法用地、低价出让土地或者“零地价”方式变相出让土地、低效用地、闲置用地等行为,督促开发区加大对低效用地企业及“僵尸企业”地块处置,通过招商引资嫁接新项目,盘活土地资源,以确保开发区资源能够得到合理、有效使用。
最后,要注重追踪环境保护问题,依靠审计方式来督促开发区加强对企业、大型排污设施等主要污染源的监控力度,避免发生污染事件,确保开发区能够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开发区加强审计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审计部门以及审计人员应当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根据开发区的实际运营情况,结合审计监督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科学合理地制定审计监督方式,提高审计监督效率,确保审计监督质量,推动开发区的经济建设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微.財务审计监督规范化建设路径分析[J].当代会计,2019(09):87-88.
[2]刘国常,宋曼丽.审计结果公告与审计治理效能研究——基于审计整改视角[J].财会通讯:上,2019(01):7-10.
[3]周维培.从“鉴证”到“问责”——全球视野下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路径分析[J].审计研究,2019(04):3-10.
[4]刘骅,朱鹏.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审计监督路径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9,7(02):43-49.
(作者单位:和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