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模式”与“教学个性”和谐融合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教学是有基本样式的,教学模式是教学的基本样式。教学模式不等于教学模式化,不排斥教学个性。教学模式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规定性,教学个性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教学模式与教学个性能够且必须实现和谐融合,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真正提升。
  摘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策略既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又体现教学的基本规律,对课堂教学有具体的规定,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又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教学个性得到充分的彰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教学模式”与“教学个性”和谐融合的产物。
  关键词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模式 教学个性 和谐融合
  2014年,洋思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被教育部评为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是课堂教学模式类的唯一一等奖。就在洋思教学模式得到充分肯定之时,另一种质疑的声音出现了:“教学需要模式吗?”“有了教学模式,如何凸显教学个性呢?”“教學模式是不是将教学变得僵化死板了呢?”以下是笔者关于“教学模式”的一孔之见。
  一、“教学模式”不等于“教学模式化”
  教学需要模式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什么是“模式”。模式就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显然,教学一定是有标准、有要求、有其规定性的,不然,教学就会无的放矢、无所适从。在这种标准、要求、规定之下,就需要有具体实施的过程、环节、步骤、内容、方法,需要科学安排,需要遵循教学的规律。所以,教学的样式,即“教学模式”其实都是有的。只不过教师不一样、学科不一样、学校不一样,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样式。特别是对于新教师的培养,对于落后地区,教学模式显得更为重要。
  但人们为何又否定“教学模式”呢?原来是理解进入了误区,把“教学模式”理解为了“教学模式化”。教学模式化就是机械地用一种教学模式去套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或者说是用一成不变的框架去指导鲜活的课堂教学实践。显然,“教学模式”不等于“教学模式化”,后者表现出机械性、僵化性、固定性等特点。正因为这“三性”的存在,课堂教学就显得死气沉沉,缺少灵动、变化、鲜活。这是与人的发展要求格格不入、完全相悖的。“教学模式化”一方面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否定“教学模式化”是正确的。
  优秀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是一种大的方向的规定与规范,是立足于教学实际,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作用的教学策略。即教学模式着眼于大处(方向、程序、环节等),具体的细节则需要教师个人合理处理。
  二、“教学模式”不排除“教学个性”
  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科学规律基础上的教学框架,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这种教学模式是先进的,值得普遍推广的。但是,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仍然会受到质疑,原因就在于质疑者对“教无定法”缺少正确的理解与把握。
  从本质上讲,“教无定法”是正确的。事物千变万化,学生各种各样,内容深浅不一,哪能采取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体现了事物的复杂性,教学的变化性,教师的能动性,是从实际、实效出发的一种教学理念。但同时,虽然事物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宗”者,即为事物的本质、内涵、规律。个体是不同的,但群体却有着共同点。这就是事物的共性,是同类事物都存在的、必须遵守的规律。只有遵循规律,人类才能更好地前进与发展。课堂教学亦如此,我们不能只看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就否定课堂教学的共性。
  事实上,“教无定法”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的一句。这三句话是一个整体。要正确理解“教无定法”,非得三句联系起来看;否则就是“望文生义”,不全面、不准确了。“教学有法”认为教学是有方法的,要讲究教学策略,要遵循教学规律。或者说,教学是有套路、有样式、有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式是以符合规律为前提,这种规律就是教法与学法。这是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教无定法”则强调对待方法的态度——方法不是死的,是活的。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从个人的教学风格出发,从学生的接受程度出发,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能动性、主动性,把“教学模式”变成为我所用的教学策略,而非固化不变的教学模板。“贵在得法”则强调选择方法的重要性。方法很多,但教师要选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学,要看最终的效果。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个性”的和谐融合
  课堂教学如同学习书法一样,必须入“格”,即合乎教学模式,体现教学规律、教学共性、教学规范;但又必须出“格”,即合乎教学个性,体现教学实际、教师风格、学生发展。只有两者和谐融合,教学才能既符合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又体现教学个性的能动要求,如此教学才能富有成效。洋思教学模式中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就是可以实现“教学模式”与“教学个性”和谐融合的教学策略。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策略的具体概念是:“先学”就是在课的一开始,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学生所进行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学习。“后教”就是在“先学”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科学引领下,学生所进行的共同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当堂训练”就是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在教师科学的组织下,学生所进行的又一次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学习。
  由概念可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策略规定了教学的几个基本要求。
  一是基本流程:先学,后教,再练。即,学在教前,教在学后,不学不教,教在测前,测在教后。这一程序不可随便颠倒。它一改传统的“先教后学,练在课后”的教学模式,体现了问题导向原则——先学,即先暴露问题;后教,即再分析解决问题;当堂训练,即反馈问题。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符合认识论、实践论。这一改变,绝非小打小闹,而是一种课堂教学的革命。因为它彻底地推翻了传统的“五段教学法”,让课堂教学更简单,更富有科学性,更能从问题出发,有的放矢,全面促进问题的解决与知识的掌握。   二是基本时间:在课堂上。先学,是学在课堂,不是学在课前,不等于课前预习;后教,是教在课堂,不是在课后进行辅导,更不是课上不解决,课后解决,进行所谓的“家教”;当堂训练,是练在课堂,不是练在课后,即课堂作业课内完成,不留课堂作业于课后。如此,将学习过程全部放在课堂之中,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之内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打细算,将每一分钟都用到刀刃上,精心设计教学,遵循教学规律,只教不会的,会的不教,从而使学生达到“当堂学,当堂会,当堂学会,当堂会学”的目标。
  三是基本对象:学生。在课堂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与主人——学生学,学生教,学生练。这里说的学生不是少数的“尖子生”,而是所有的学生。
  四是基本活动:实践,探究,学习。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在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实践、探究、感悟、体验,让学生参与整个活动,对活动有真切的感受,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无论先学,还是后教,还是当堂训练,都是学生在活动——学生活动贯穿了课堂的始终。这就充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改革不是说在嘴上,而是真正落实在了行动当中。
  五是基本保障:教师。尽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主人都是學生,但每一步都离不开其背后的人——教师的科学引领、引导和组织。教师虽然不是课堂的主角与主人,但整个课堂教学的成效如何,却与教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举足轻重的。教师的教关系到整个课堂的走向、学生的发展,关系到课堂是否真正高效。这就厘清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
  洋思教学模式的规定性比较强,但决不排斥教学个性——文本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只要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可以将其和谐地融合于教学模式之中。
  一是虽然洋思教学模式强调了学在课堂,教在课堂,练在课堂,但究竟多长时间学,多长时间教,多长时间练,却没有作任何的规定。换言之,时间由课堂的具体情况来定。再换言之,尽管课前有了时间的预设安排,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情作适当的延长或缩短,而不必拘泥于预设。
  二是虽然洋思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课堂活动表现在实践、探究、学习上,但其方式却是灵活的。先学,强调的是让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必须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不得“提示、暗示、揭示”,学生不得翻阅资料、交头接耳。后教,强调的是学生“共同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彼此合作的学习,通过“兵教兵”之方式开展研讨、互动、交流、争辩。当堂训练,强调的是学生“又一次”“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即与“先学”有所区别。该活动虽然也是独立性的,但它是在前面“先学后教”基础之上的独立学习。三次学习,三种形态,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与个性要求。
  三是虽然洋思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师的保障作用,但教师在三个环节中的具体作用却不是一样的。先学时,突出了教师之“引领”作用。要想“引领”好,教师就要充分钻研,科学提出符合本课时要求的学习目标与自学指导方法。后教时,突出了教师之“引导”作用。要想“引导”好,教师就要根据课堂实情,科学进行导问题、导方法、导方式、导结论。当堂训练时,突出了教师之“组织”作用。要想“组织”好,教师就要从“效”出发,科学保证训练学科化、层次化、全员化、时间化。而所有这些都是变化的,绝不是死板僵化的。
  (作者为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近期笔者有机会听某年轻教师的一节汇报课,教材上并没有相关的课例。该教师针对平面直角坐标系新授课之后,学生家庭作业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增设出一节习题课,精心选题,归类讲解了在
采用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TERS)研究了刻蚀电位对Au针尖刻蚀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刻蚀过程的机理.通过监控刻蚀过程中的振荡电流-时间曲线并与扫描电镜得到的结果比较,发现可以
要实现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提升人的科学素养是关键和重中之重。提升高中生的科学素养,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推进其对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也可以培养高中生针对相关知识
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近7万平方米,整体建筑造型融中西之长,呈简欧风格。学校现有近5000名学生,400余名教职工,其中中学正高级教师1人,特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样众所周知的结果,已不能给农夫带来多少惊喜。可是作为老师,有时候不经意播下的爱的种子,可能会带来意外的惊喜。今年的假期比较繁忙,有的学生考取
放大荧光共轭聚合物(AFPs,Amplifying fluorescentc onjugated polymers)。如PPE和PPV等,由于具有π-π^*共轭的分子导线结构,单个猝灭剂分子就足以引起聚合物荧光的超猝灭.这一性质
期刊
为了弥补部分学生校内学习的不足,满足其对教育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校外培训机构应注重开设素质类、前沿性的特色课程,学习方法类的课程,生涯规划类、升学指导类的课程,家
用子空间比较法研究由不同拓扑指数构成的块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变量选择的新方法.以530种烷烃的5大类拓扑指数为样本进行比较,得到了反映拓扑块变量间线性相关关系的
“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将传统学习优势和网络学习优势结合起来,改进了传统导学单的呈现方式、流程、形式、学法的指导,使导学过程将“线下”和“线上”进行整合,不受地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