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煤结构机械破断产生的CO(S-CO)为对象,利用煤结构机械破断S-CO测试系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S-CO的生成规律和产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氛围和煤样质量相同条件下,S-CO
【机 构】
: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煤结构机械破断产生的CO(S-CO)为对象,利用煤结构机械破断S-CO测试系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S-CO的生成规律和产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氛围和煤样质量相同条件下,S-CO的产生速率和体积分数均随电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在实验工况下,S-CO的体积分数变化呈现3个阶段:无S-CO阶段、线性增长阶段、类指数增长阶段。基于煤化学和红外光谱分析理论,分析了实验煤样在机械破断过程中煤结构的变化情况。根据煤中含氧基团及相应解离能,阐明了煤机械破断产生S-CO的多步反应机理,补充了前人关于"S-CO是煤中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语言教学重视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如果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意识的去使用学习策略,他们
为寻找甘薯收获机薯土分离机构的最佳设计及运动参数,基于对4GS-1500型链杆式升运器薯土分离机构损伤机理的研究及薯土混合物料和链杆式升运器的运动特点,将薯土混合物视为颗
新课程倡导的“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是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的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作为参照物,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以学论教”不仅仅是促进学生成长、
以2000年Landsat TM图像和2004年中巴资源2号卫星遥感图像为基本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鲁北地区盐碱地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分析了鲁北地区盐碱地时空变化特征,为区域盐碱地开发利用与改良提供了全新翔实的基础信息。监测结果表明,2004年鲁北地区盐碱地面积为14.69万hm2,以东营、滨州和德州3城市分布最为集中。2000-2004年间鲁北地区盐碱地面积减少了14 967.5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护士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护理培训模式。方法:通过对传统培训模式进行改进,调整人员架构,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合理的培训形式及有层次的考核。结果:新模式能减轻
为建立煤粉碎过程中比表面积增长与CO生成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以阐释粉碎后煤体发生低温氧化对CO生成量的影响规律,利用全封闭式煤样粉碎测试仪、气相色谱仪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