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方法、手段也随之发生的变化:以往的教师“满堂灌”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新的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利用好教材文本,在数学教学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文本 有效性 反思 评价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利用好教材文本,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一是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二是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三是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二、数学教学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尤其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构成多元的开放情境。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静态的文本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四、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数学组织形式—小组学习,被广泛的引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合作。那么,如何让合作学习有效呢?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能有效的提高合作的效率。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综合。同时还要考虑到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由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教师如何有效教学,必须从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转移到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上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1 贵州省道真自治县河口乡中心学校2 贵州省道真自治县玉溪镇巴鱼小学)
编辑/李文亮
【关键词】文本 有效性 反思 评价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利用好教材文本,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一是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二是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三是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二、数学教学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尤其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构成多元的开放情境。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静态的文本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四、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数学组织形式—小组学习,被广泛的引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合作。那么,如何让合作学习有效呢?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能有效的提高合作的效率。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综合。同时还要考虑到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由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教师如何有效教学,必须从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转移到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上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1 贵州省道真自治县河口乡中心学校2 贵州省道真自治县玉溪镇巴鱼小学)
编辑/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