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神话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0407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中国人对山岳有一种神秘感,谈及山岳风光,必称“三山五岳”,“三山”乃是上古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五岳”则是中华大地五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除引人入胜的优美自然风光,五岳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五岳是国家疆域的象征、是帝王举行受命于天、拥有天下象征的封禅圣地,自然风光与人文内涵的相得益彰,使得五岳成为中国人膜拜的圣山。
  五岳原本只是中国众多名山中的几座著名山岳,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后,最终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山岳崇拜代表。
  殷人卜辞中已经出现了华山、嵩山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遵循“祭不越望”的原则,只祭祀本国境内的山川神秘,此时的五岳诸山作为区域性名山受到所在地人们的祭祀,影响也仅限于当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境内山川祭祀进行了一番整理,将五岳等众多山岳一并作为“名山川”纳入官方祭祀行列,此举标志着五岳由区域性名山转变为全国性名山。
  在古代,五岳信仰超越了阶级的界限,上自皇帝、大小官吏,下至普通百姓、僧道之徒,以各种不同方式表达对五岳的敬仰膜拜之情。
  中国古代帝王相信五岳不仅仅是五座名山,还与国家政权命运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赏封内名山者,通灵助化,位相亚也。故地动臣叛,名山崩,王道讫,川竭神去,国随已亡。”帝王满怀虔诚对五岳进行祭祀,目的就是为了保佑江山社稷万年永固。
  为了让五岳更好地“保佑”自己的政权,中国古代帝王在遵从国家礼制对五岳进行祭祀同时,从唐朝开始不断提高五岳的封爵。武则天垂拱四年七月,封嵩山神为神岳天中王。唐玄宗先天二年八月,封华岳为金天王。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天宝五年正月,诏中岳神封为中天王、南岳神封为司天王,北岳神封为安天王,至此,五岳均已封王。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五月,诏加五岳帝号,东岳为天齐仁圣帝、南岳为司天昭圣帝、西岳为金天顺圣帝、北岳为安天元圣帝、中岳为中天崇圣帝。五岳虽然加封帝号,帝王们仍然觉得不能充分表达自己对五岳的崇敬,至元二十八年二月,元世祖下诏加封东岳为天齐大生仁圣帝,南岳为司天大化昭圣帝,西岳为金天大利顺圣帝,北岳为安王大贞玄圣帝,中岳为中天大宁崇圣帝。从王号到帝号,五岳封爵达到顶点。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不满意五岳为帝,在洪武年问下诏削去五岳帝号,改为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虽然明朝官方削去了五岳帝号,但五岳大帝信仰已经深入人心,民间仍称五岳之神为五岳大帝。
  帝王们视五岳为政权保护神、封禅圣地,将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祭祀。对于广大普通民众来说,五岳诸神则是超越了地域界限的神灵。
  在民间,各地流传着很多关于五岳的神话传说,有关五岳神的来历、故事更是众说纷纭。东岳号称五岳之首,中国古人很早便认为泰山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地,泰山神是阴间鬼魂的最高主宰。总而言之,时代各异、身份各异、地域各异之人,对五岳诸神的来历均有不同说法。
  古代民众早期的五岳信仰,基本上不脱离传统山岳崇拜的范畴。随着佛教、道教的兴起,有意识的将中国古人传统的五岳崇拜纳入宗教信仰领域,五岳信仰逐渐增添了新的内容。如道教认为五岳均有一位岳神掌管,各自率领数万仙宫玉女治理其地。五岳之神拥有无边的神力,且各有分工:“泰山乃天地之孙,群灵之府,为五岳祖,主掌人间生死贵贱修短:衡岳主掌星象、分野、水族鱼龙:嵩岳主掌土地、山川、牛羊食嚼;华岳主掌金、银、铜、铁、飞走蠢动;恒岳主掌江河淮济、四足负荷等事”。
  五岳诸神原本只是作为山川之神为人们所崇拜、祭祀,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赋予其越来越多的情感因素,不同阶层的人们出于不同的需要对其进行加工、修饰,五岳诸神神谱日益庞大,其职能也日益增多。正是因为这种变化,五岳诸神信仰才适应了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心理需要,一直影响至今。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其他文献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孔子认为,人生的哲学,不在于荣华富贵,光宗耀祖,而在于实践“仁”的道德,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仁人君子”。他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他要求:“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他认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孔子不提倡“耻恶衣恶食”。其中“恶食”是与饮食上“食不厌杂”的现代营养学上的科学配膳、平衡配膳的理论是一致的。他还明确提出:“肉虽多,不能胜
期刊
老子的养生经    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指的就是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最无情的,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遵循自然法则。养生之道亦是如此。要想体魄健康,必须法则天地,随从阴阳,分别四时,这样才能健身全神。如果不按客观规律养生,就会伤神损体,得病成疾。一年四季,什么季节易
期刊
从一个画家的作品,大体可以看出他是从心所欲还是胡来,也可以看出他创作时是心如秋月还是躁动不安。  从心所欲不逾矩。  八大山人的用笔其实是并不狂肆的,他运用中锋,沉稳而准确地推移毫颖,画面每一笔都没有逃出他理智所控制的范围。那是一种至极的理性与至极的感悟的高度统一,在佛家称“无缘大悲”,这时,八大山人是“从心所欲”的,同时也是“不逾矩”的。在“从心所欲”的状态下所恪守的法度,那必然是遵循着自然规律
期刊
政府公职在早期基本上是被贵族垄断的,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情况就变了。列国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根本,是争夺人才。人才不一定完全在贵族阶级之中,民间也卧虎藏龙。这时候,各个国家都不计较什么家庭出身,用高规格高待遇选拔人才。而且不但国家选拔人才,连一些高级官员、贵族公子,都养着大量的人才。“毛遂自荐”的成语就出自这些食客中的一位叫做毛遂的食客。  毛遂自荐:东方朔写“求职信”当上官  当时读了
期刊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从他的文字中获得了智慧和超然。  哲学与人生关系究竟如何,中外智者一直在思索,历来众说纷纭,而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对此也颇多感悟,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周国平老师以一贯的深邃与平和,娓娓道来,与我们分享了他关于人生的一些心得。    哲学的“布道者”    记者:记得看过一期电视访谈,主持人
期刊
这首诗是写在广东端州郡守府第墙壁上的,又被称为包公《书郡斋壁》诗,这是包拯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是他为官、做人的准则。据说这是包拯流传下来的唯一的诗,可谓吉光片羽,却成为一生为官做人的光辉写照。  这首诗今译为:端正思想是吏治的根本,刚直的品性是修身的原则。优质的大树终成栋梁之材,柔韧的好钢也不愿枉道而行。仓廪丰实那些鼠雀兔狐之辈可高兴了,如果没什么好处那些贪官污吏就发愁。在这方面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的
期刊
有一天,佛陀刚刚用完午餐,一位商人走来请求佛陀为他除惑解疑,指点方向。佛陀将他带入一间静室中,十分耐心地听商人诉说自己的苦恼和疑惑。  商人诉说了很久,有对往事的追悔,也有对将来的担忧。最后,佛陀示意他停下来,问他:“你可吃过午餐?”  商人点头说:“已吃过。”  佛陀又问:“炊具和餐具可都收拾得干净完好了?”  商人忙说:“是啊,都已收拾得很完好了。”  接着商人急切地问佛陀:“您怎么只问我不相
期刊
水人们多么熟悉,又是多么依赖。然而,你了解水吗?你知道水的灵魂吗?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生可以无山,但不可无水。  人生如水。水,能自己活动,也能推动别人:能婉转自如,又能委曲求全:能寻找方向,更能不断延伸:能洗涤污垢,又能清净自己;能滋润万物,使其生机勃勃:能汇合百川,成就广大宽容。她清澈透明,洁身自好,纤尘不染;她坚韧不拔,不平则鸣;她润泽万物,有容乃大,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期刊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君王对于官员是十分宠信的,朝内有公、卿、大夫、士,在外则有公、侯、伯、子、男,其下是官师、小吏,等级分明,优荣有加。天子与王、侯、三公说话都是客客气气,以礼相待的。此外,“刑不上大夫”也是对官员的一种加恩律例,但是,“刑不上大夫”并不表示大夫以上的高官犯了大罪就不治罪了,而是采用另一种刑罚方式,即“盘水加剑”。  “盘水加剑”,是用一个盘,里面盛了清水,盘子上横放把利剑。汉代皇
期刊
许多人也许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中药店门前要挂一个葫芦,但是,提到“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句俗语,你就会知道这葫芦肯定与药有关。  葫芦,古代称作“壶”,俗称葫芦瓜。古今许多神话故事,几乎涉及药就有葫芦。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铁拐李,就常背一个装有“灵丹妙药”的葫芦,周游江湖,治病救人。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五回中说:“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老君)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