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也是淹不死人的湖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_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海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之前对一张图片印象深刻,一个人躺在死海的海面上惬意地看书。这个画面让我联想到,在阳光灿烂的海边,当你被丢入海中,却根本不需要和风浪搏斗,颇有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海本身是疯狂的,但是死海却只有安静和惬意。
  我去死海的时候,是2008年的春节,恰逢中国南方雪灾,那时的天气已然十分寒冷,我去了约旦、叙利亚,在阿联酋中转。
  当我从叙利亚赶到约旦,一直行至死海岸边的时候,才发现,死海跟我想象中还是不一样的。它不像我印象中传统的海域那样一望无垠,站在岸边,我能清楚看到它的边界,它虽名海,但的的确确只是一个巨大的湖,而且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其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点。
  我站在约旦的岸边,远远望过去就是以色列,因为死海位于约旦和以色列的交界,而且在进入死海区域的时候,那气氛其实挺让人紧张的,并不是我之前看图片时感受到的和平安宁。快要进到死海时,遇到了一个个关口,有坦克,有士兵,这些士兵严密把守着通往死海海滩的路,让人不由得想起了以色列和约旦之间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改变了观感,死海绝对不是我想象中惬意的湖,而是一个威严的湖,这种威严让你想到一种冷酷。
  在死海,岸边都被酒店买断了,要先进入酒店,在更衣室换好衣服才能来到湖边的沙滩。在酒店时,就有当地人提醒我,因为适逢冬季,水温很低,只有十几度,所以是不适宜下海游泳的。我当时的想法简单而直接,既然我不远万里来看死海,如果连在死海中的漂浮都没有感受,岂不是白来一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坚持下海,不管多冷。
  在我的性格里有这样的东西,我在黑龙江的时候,冰刚刚融化,大家都不肯下水,我就是春天第一个跳进黑龙江游泳的人,虽然游不了多会儿,就跳上岸,但却有种满足感。
  到了死海的时候,我也在想,大不了会冻,但也不会冻死,因为毕竟当年在黑龙江有过一段类似的经历。我下去的时候海面上没有人,在我入水后紧跟着又跳下去两个人,是两位澳大利亚中年妇女,虽然也冻得不行,没一会儿便跑回岸上,裹着衣服哆嗦,但她们算是比较勇敢的。我十分佩服这两个女人,因为大多数的中国人肯定不敢也不会这样做,因为周围有不少游客,你只要下水就是镜头中的模特。
  中国人即便不怕冷,也会介意别人的目光。我下水时,工作人员提醒我,你要小心,千万不要游远,因为如果不小心,浪头一来,往里一卷,你就被卷入死海中心了,这样不仅死海会要了你的命,枪子儿也会要了你的命,因为对面就是以色列站岗的士兵,他会认为你要偷渡。就在三五天前,有一个人游泳游到了中间,就被对方射杀了,因为过了中间的线,就是以色列的范围了。
  所以,那个时候我在湖面上就想了很多,这个叫死海的大湖的确有很多和生死有关的地方。虽然死海盐分很高,是淹不死人的,会托起你的生命,但死海两边的士兵,却张开了一张一触即发的死亡之网,一个不小心便会扼杀你的生命。
  我在死海上上下下两三次,游的过程中也颠覆了之前图片中透露出的安逸。虽然不担心被淹死,但依旧是个艰难的过程。艰难不在于你是否游得动或者游不动,或者两边看不到的黑洞洞的枪口,而是来自于大自然给你的咸。那种咸我在别处从来没有体会过,像刀子一样割着你,我被呛了一口,鼻腔和口腔如同有万千银针在扎。几乎所有游过死海的人都被呛过,一方面,它把你从一个危险的境地托上来,另一方面,又让你真切地感受到它的严酷。游了一趟死海,尝到了在其他海洋或湖泊中所体会不到的酸咸苦辣,而且这个味道就是要命的味道。众生皆有大智慧,这或许就是生命吧。
  我自己曾經经历了一场大病,面对了一次生死的考验,于是开始行走世界,拓展生命的宽度,我坚信生命是顽强的,但在死海我又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不过,虽然生命中有各种各样的境遇,会激励你,会打击你,但是如果能敞开心境,就会迈过人生旅途中很多难以越过的坎儿,战胜原本命运所带给你的种种挫折。
  之所以现在有很多人不快乐,是因为他们大半觉得自己的处境不好,悲观情绪时隐时现,如影随形,其实处境在于心境,置之死地都能后生,连死海都是淹不死人的,还有什么可怕?
  生与死是相对的概念,死海本身并不可怕,让人畏惧困扰的总是些身外的东西。
  (摘自文汇出版社《中国人你为什么不快乐》 作者:行走40国)
其他文献
尘埃是肉眼能见的事物当中很小的一种。与这茫茫宇宙相比,它们太过微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它们却能够创造令人瞠目结舌的奇迹。尘埃汇集,既可以筑成千年古堡,也可以成为万年堤坝。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处都有它们的影迹。  尘埃的价值,呈现在它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它们在沉默中证明着纵使再渺小的事物,也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人都拥有无穷的潜能,只是需要去挖掘而已。所以,不要去忌妒
期刊
卢沟桥事变前两年,蔡元培的身体状况已现衰老颓势,病魔开始与他纠缠不休,但这位中国学界领袖,仍为民族的救亡与复兴奔走呼号。  据他的学生、先后任清华、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回忆,有一次蔡元培到南京,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的汪精卫闻讯后设宴招待。席前,蔡元培极为真诚恳切地苦劝汪精卫改变亲日的立场和行为,严正态度,以推进抗战和民族复兴的国策。当时在座的罗家伦等人看见,蔡元培说到激动伤心处,眼泪一
期刊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而我的故鄉却只是在我的梦里。  插队的时候,我的故乡理所当然地被看作了上海。我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上海有我童年的天真梦想和少年的动荡忧伤。然而上海并不是我的根之所在,正如大多数上海城里人的原籍在中国的四面八方一样。我真正的故乡应该是安徽北部一个很贫穷的叫做许大庄的地方。  这个地方实际上是我父亲的故乡。60年代我曾经和父亲千里奔波回去过一次。记忆里,那里天是土褐色的;地是土褐
期刊
2011年4月底,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选择国内现在最长的直达运输线路之一广东、辽宁线路,跟随货车司机进行了3天2夜的体验。调查结果发现,运费至少1/3被高昂的过路过桥费吸走。数据显示,路桥业暴利远超石油、证券、房地产、金融等行业。    2800公里路桥费近9000元  4月27日,记者在广东结识了长途货车司机吴忠耀,36岁的吴忠耀家住东北,现在常年跑广东到辽宁的专线,这也是目前国内直达运输
期刊
引言 你以为你在玩微博,事实上微博在玩你。    每个人的骨子里似乎都有一种寂天寞地的狂狷,于是我们开始一边隐藏,一边炫耀。打开微博,总是急吼吼地看看有谁@我,有谁评论我,还有谁是新增的“粉丝”。网友小胡也不例外。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微博,这天,他发现一夜之间,“粉丝”竟多了20人。点开名单,是一溜的“糗事大全”、“××冷笑话”、“××搞笑排行榜”……  类似的遭遇,最近我们都遇到过,TA们是谁?
期刊
引言 “浮名”是李肇星竭力远离的东西。老老实实说话,实实在在做事,是他内心最深处的信条。    平民情结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透露,他在政治逆境中曾怯懦过,生活拮据时曾刻意低头看地,渴望捡到一两枚别人丢下的硬币。大人物也有不大之处,正是这一点,令李肇星觉得更爱这位北大老师兼山东老乡了。   李肇星坦言自己年轻时也曾有过至今悔恨不已的事情。“中学时代,有一次娘提着饭菜来学校看我,但我不懂事,怕在同学面
期刊
引言 2003年,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当屠夫,引发了人们关于人才浪费的大讨论。现在,这个话题又放到了大家眼前。一位2006年毕业的大学生,近日在某网站的论坛中称:“我毕业于师范院校,我考过研,但名落孙山;我找过工作,但屡屡碰壁。现在我在下沙收废品,年收入近百万。我干着别人看不上的职业,却拥有让大多数人羡慕的收入。”短短几小时,该帖的点击量就超过25万人次,网友们戏称其为“垃圾哥”。    “垃圾哥
期刊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在其所写的《狄公案》中这样称赞狄仁杰:“父母官,天子臣。朱笔直,乌纱正。冰心千古昭日月,铁面无私惊鬼神。”也正因为他的著作,使得“JUDGE DEE”(狄公)成为欧洲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西方人心目中“中国的福尔摩斯”。  狄仁杰,字怀英,于公元607年(一说生于630年)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早年的狄仁杰并没什么出众之处,他以明经
期刊
引言 疯狂的“房车族”会把汽车像救生艇一样搭在房车上,拖着在美国旅行。  很多意大利人认为,真正的美国假日就是租一辆房车,像卡车司机那样一个月行驶1万公里,只做短暂的停留,足迹踏遍全美各州。房车也被美国人称作RV或休旅车。要考察这个面积相当于一块大陆的国家,又要尽量避开那些只会英语、对博洛尼亚来的一家子缺乏兴趣的酒店门童、服务员和前台,理想的旅行方式就是租房车了。  我非常清楚自己在说什么。美国的
期刊
初到清华大学,天生丽质的杨绛发现这里的女学生都很洋气,相形之下,自己不免显得朴素。但没有过多久,女同学便开始对她刮目相看了。  当时清华大学里男生多,女生少,所以女生一般都有“美貌”之名,不愁无人追求。  1929年,20岁的钱钟书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中、英文考分极佳,只是数学考了15分。校长罗家伦爱才,破格录取他。入学后学业甚好,读书很多,在校园内名气很大,写起文章纵横捭阖,臧否人物口没遮拦。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