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代叙事理论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他在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构出了自己的叙事理论。其理论渊源主要包括:索绪尔语言学、结构主义、俄国形式主义及新批评派等。
索绪尔将语言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组成此系统的各成分在性质和意义上都受制于该系统本身的一套规范。结构主义以索绪尔理论为基石,将文学视为一个基于其内在叙事语法规则的符号系统,重点关注其内部各成分间的关系。结构主义叙事学家托多洛夫参照语言学模式总结文学叙事的规则,建构起一套新的叙事结构模式。热奈特不仅受到了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更直接接受了托多洛夫从时间、语式、语态三个语法范畴出发来分析叙事问题的方法。
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的特性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如何写,文学叙事主要包括“故事”和“情节”,且“情节”决定“故事”。基于这种形式主义观念,普洛普在他的研究中将重心放到了作品的形式结构上。但他只注意到了故事表层的句法关系,后来的格雷马斯、列维·斯特劳斯、布雷蒙等对故事的深层与表层结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出了各式各样的故事语法模式,这些叙事结构模式虽显得大而空泛,却为热奈特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布鲁克斯和沃伦在《理解小说》中提出了小说中“谁说”的问题,由此引出了“叙事聚点”这一概念,为热奈特的“叙述聚焦”理论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叙事程式的研究上,热奈特明显受到了美国芝加哥学派韦恩·布斯的《小说修辞学》的影响,而布斯在叙事形式上的看法与新批评派则颇为类似。
博览众家之长的热奈特于1972年发表了《叙事话语》一书,详尽地阐述了他的叙事理论。其理论核心包括:
在对叙事本质的认识上,热奈特认为,叙事是以具体叙事话语为基础的。因此,他对叙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叙事话语上。在《叙事话语》中,他先指明了“叙事”包含的三层概念:“叙事”(即叙事话语,指陈述一个或一系列事件口头或书面的话语)、“故事”(叙事话语陈述的真实或虚构的事件)、“叙述”(讲述话语产生的叙述行为),然后以“叙事”为核心,重点研究了“叙事”和与其相关的另外两个层面——“故事”和“叙述”间的复杂关系。
在对叙事研究范围的看法上,热奈特与托多洛夫一样,将叙事问题分为三个语法范畴来理解:关于叙事和故事时间关系的时间范畴问题、关于叙述“表现”形态的语式范畴问题和关于叙述行为的语态范畴问题。在时间问题上,热奈特从顺序、速度、频率三方面分析了叙事话语和故事事件的不同,总结出了文学叙事在时间处理上的一套具体方法。
从顺序看,事件发生顺序与事件叙述顺序并不一致,既可把先发生的事放到后面,把后发生的事放到前面,用“倒叙”法讲述,也可将以后发生的事放到现在,用“预叙”法讲述,还可用叙事时间打乱故事事件时间,用“倒错”法讲述;
从速度看,由于“时距”不同,即故事时间可能小于、大于或等于叙事时间,可能多年的事用几句话就讲完了,也可能短时间发生的事用上百页来讲,从而导致了故事事件速度和叙事速度的不同步,产生了叙事速度快于故事速度的“概要”、“省略”情况,慢于故事速度的“停顿”情况和等于故事速度的“场景”情况。
“频率”问题指事件发生的次数与叙述此事件的次数间的关系。频率关系分为四种类型:讲述一次发生过一次的事,讲述N次发生过N次的事,讲述N次发生过一次的事和讲述一次发生过N次的事。事件节奏与叙事节奏并非完全相同,通过“反复”和“单一描述”等手法,叙事话语可在叙述中改变故事节奏。
在语式问题上,热奈特将叙事话语和叙述行为联系起来,归纳了叙事在表述与观察方式上的基本方法。他划分出了叙述信息调节的两种方式:“距离”和“投影”。“距离”即叙事对事件的模仿程度。热奈特根据模仿的程度把人物话语分成了“模仿”话语、“叙述化”话语和转换话语,并阐述了他们与直接叙述体、间接叙述体和自由间接叙述体的关系。“投影”即叙述视点的选择。热奈特用“聚焦”取代了前人的视点术语,并将聚焦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种。
在语态问题上,热奈特研究了叙述行为发生时间与事件发生时间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四种叙述类型:叙述者与事件保持距离的“事后叙述”、“事前叙述”、“插入叙述”和叙述者与事件保持同步的“同时叙述”。
另外,他还将叙述层分为外叙事层、内叙事层与元叙事层,将叙述者分为处于故事外的“异叙事叙述者”和处于故事中的“同叙事叙述者”,并讨论了叙述接收的相关问题。
后来,热奈特在1980 年发表的《新叙事话语》中又讨论了人称的分类、现在时的运用、语式与语态的相互关系、聚焦理论、叙述接收者等问题,从而进一步阐释和完善了自己的叙事理论。
热奈特的叙事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1、热奈特集法国结构主义叙事理论之大成,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叙事理论,奠定了当代叙事理论的基础,对后来的研究者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他之后,很多理论家以其叙事理论为出发点,抓住其中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发掘,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叙事理论。2、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是通过分析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的艺术技巧,从而总结建立起一整套叙事理论体系的,这为后来者提供了叙事理论批评的经典范式和方法工具,后来很多人正是运用他的叙事理论来解读具体作品并取得了成果。
当然,热奈特的叙事理论并非完美无缺。他虽对结构主义叙事理论进行了更为学源化、系统化、精致化的梳理,理论创新却不足。而且,他的叙事理论仅给人们提供了一些僵死的叙事方法和工具,按照这种机械抽象的方式方法,很难创作出具体生动的叙事作品。另外,他的叙事理论主要关注的是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层面,忽视了作品所包含的审美、价值内涵及心理、文化因素,割裂了文本与读者、社会语境的关联。这一致命的缺陷使得他的叙事理论常受到后来者的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热奈特叙事理论的优点与缺点,都成了后来者研究的重要起点。
参考文献:
[1]热拉尔·热奈特,王文融译.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沃伦,布鲁克斯.理解小说[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4.
[3]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M].华明,胡晓苏,周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学院)
索绪尔将语言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组成此系统的各成分在性质和意义上都受制于该系统本身的一套规范。结构主义以索绪尔理论为基石,将文学视为一个基于其内在叙事语法规则的符号系统,重点关注其内部各成分间的关系。结构主义叙事学家托多洛夫参照语言学模式总结文学叙事的规则,建构起一套新的叙事结构模式。热奈特不仅受到了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更直接接受了托多洛夫从时间、语式、语态三个语法范畴出发来分析叙事问题的方法。
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的特性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如何写,文学叙事主要包括“故事”和“情节”,且“情节”决定“故事”。基于这种形式主义观念,普洛普在他的研究中将重心放到了作品的形式结构上。但他只注意到了故事表层的句法关系,后来的格雷马斯、列维·斯特劳斯、布雷蒙等对故事的深层与表层结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出了各式各样的故事语法模式,这些叙事结构模式虽显得大而空泛,却为热奈特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布鲁克斯和沃伦在《理解小说》中提出了小说中“谁说”的问题,由此引出了“叙事聚点”这一概念,为热奈特的“叙述聚焦”理论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叙事程式的研究上,热奈特明显受到了美国芝加哥学派韦恩·布斯的《小说修辞学》的影响,而布斯在叙事形式上的看法与新批评派则颇为类似。
博览众家之长的热奈特于1972年发表了《叙事话语》一书,详尽地阐述了他的叙事理论。其理论核心包括:
在对叙事本质的认识上,热奈特认为,叙事是以具体叙事话语为基础的。因此,他对叙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叙事话语上。在《叙事话语》中,他先指明了“叙事”包含的三层概念:“叙事”(即叙事话语,指陈述一个或一系列事件口头或书面的话语)、“故事”(叙事话语陈述的真实或虚构的事件)、“叙述”(讲述话语产生的叙述行为),然后以“叙事”为核心,重点研究了“叙事”和与其相关的另外两个层面——“故事”和“叙述”间的复杂关系。
在对叙事研究范围的看法上,热奈特与托多洛夫一样,将叙事问题分为三个语法范畴来理解:关于叙事和故事时间关系的时间范畴问题、关于叙述“表现”形态的语式范畴问题和关于叙述行为的语态范畴问题。在时间问题上,热奈特从顺序、速度、频率三方面分析了叙事话语和故事事件的不同,总结出了文学叙事在时间处理上的一套具体方法。
从顺序看,事件发生顺序与事件叙述顺序并不一致,既可把先发生的事放到后面,把后发生的事放到前面,用“倒叙”法讲述,也可将以后发生的事放到现在,用“预叙”法讲述,还可用叙事时间打乱故事事件时间,用“倒错”法讲述;
从速度看,由于“时距”不同,即故事时间可能小于、大于或等于叙事时间,可能多年的事用几句话就讲完了,也可能短时间发生的事用上百页来讲,从而导致了故事事件速度和叙事速度的不同步,产生了叙事速度快于故事速度的“概要”、“省略”情况,慢于故事速度的“停顿”情况和等于故事速度的“场景”情况。
“频率”问题指事件发生的次数与叙述此事件的次数间的关系。频率关系分为四种类型:讲述一次发生过一次的事,讲述N次发生过N次的事,讲述N次发生过一次的事和讲述一次发生过N次的事。事件节奏与叙事节奏并非完全相同,通过“反复”和“单一描述”等手法,叙事话语可在叙述中改变故事节奏。
在语式问题上,热奈特将叙事话语和叙述行为联系起来,归纳了叙事在表述与观察方式上的基本方法。他划分出了叙述信息调节的两种方式:“距离”和“投影”。“距离”即叙事对事件的模仿程度。热奈特根据模仿的程度把人物话语分成了“模仿”话语、“叙述化”话语和转换话语,并阐述了他们与直接叙述体、间接叙述体和自由间接叙述体的关系。“投影”即叙述视点的选择。热奈特用“聚焦”取代了前人的视点术语,并将聚焦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种。
在语态问题上,热奈特研究了叙述行为发生时间与事件发生时间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四种叙述类型:叙述者与事件保持距离的“事后叙述”、“事前叙述”、“插入叙述”和叙述者与事件保持同步的“同时叙述”。
另外,他还将叙述层分为外叙事层、内叙事层与元叙事层,将叙述者分为处于故事外的“异叙事叙述者”和处于故事中的“同叙事叙述者”,并讨论了叙述接收的相关问题。
后来,热奈特在1980 年发表的《新叙事话语》中又讨论了人称的分类、现在时的运用、语式与语态的相互关系、聚焦理论、叙述接收者等问题,从而进一步阐释和完善了自己的叙事理论。
热奈特的叙事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1、热奈特集法国结构主义叙事理论之大成,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叙事理论,奠定了当代叙事理论的基础,对后来的研究者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他之后,很多理论家以其叙事理论为出发点,抓住其中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发掘,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叙事理论。2、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是通过分析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的艺术技巧,从而总结建立起一整套叙事理论体系的,这为后来者提供了叙事理论批评的经典范式和方法工具,后来很多人正是运用他的叙事理论来解读具体作品并取得了成果。
当然,热奈特的叙事理论并非完美无缺。他虽对结构主义叙事理论进行了更为学源化、系统化、精致化的梳理,理论创新却不足。而且,他的叙事理论仅给人们提供了一些僵死的叙事方法和工具,按照这种机械抽象的方式方法,很难创作出具体生动的叙事作品。另外,他的叙事理论主要关注的是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层面,忽视了作品所包含的审美、价值内涵及心理、文化因素,割裂了文本与读者、社会语境的关联。这一致命的缺陷使得他的叙事理论常受到后来者的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热奈特叙事理论的优点与缺点,都成了后来者研究的重要起点。
参考文献:
[1]热拉尔·热奈特,王文融译.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沃伦,布鲁克斯.理解小说[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4.
[3]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M].华明,胡晓苏,周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