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脑干出血20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20例平均年龄64岁,既往有高血压17例,死亡2例(25%)。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病因。脑干出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严重。
关键词:发性脑干出血;临床表;CT;预后
脑干出血是神经科的急重症。发病急、临床症状复杂、预后差、病死率高。随着CT和MRI的临床应用,脑干出血的诊断率和治疗水平明显提高。现将我院2006年3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20例脑干出血患者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0~85岁,平均64岁;有高血压病史14例,发病时血压升高18例。
1.2临床症状和体征:入院时有意识障碍者16例,其中昏睡6例,昏迷10例。眩晕、头痛15例,呕吐10例。中枢性高热6例。双瞳孔缩小6例,不等大2例,眼球固定1例,单眼外展不能及双眼一侧凝视各2例,霍纳氏征1例。构音障碍8例。偏瘫15例,四肢瘫6例。交叉瘫2例。感觉障碍6例。脑膜刺激征7例。病理征阳性者11例。呼吸衰竭5例。并发肺部感染10例,尿路感染1例,肾功能不全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阻塞性脑积水1例。
1.3影像学检查:均于入院当天行头颅CT检查,入院1周内至少行1次头颅CT复查,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境界比较清楚的高密度影,CT值45~71Hu,平均为59.6Hu。①中脑出血为主4例,出血灶直径0.5~2.8cm,出血量0.7~8ml,平均3.12ml。其中血肿仅累及脑干单侧者1例,血肿累及脑干双侧者2例。其中1例血肿破入脑室。②脑桥出血为主10例,出血灶直径0.6~3.4cm,出血量0.5~10ml,平均3.46ml。其中血肿仅累及脑干单侧者3例,血肿累及脑干双侧者6例。其中4例血肿破入脑室。③全脑干出血(波及中脑及脑桥大部)2例,出血灶直径1.6~3.3cm,出血量3.2~11.5ml,平均5.37ml。其中血肿仅累及脑干单侧者1例,血肿累及脑干双侧者1例。其中1例血肿破入脑室。
1.4本组患者均给予保守治疗,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对症治疗和伴随疾病的相关药物治疗。
2结 果
5例治愈,10例好转,3例恶化,2例死亡。本组死亡2例,病死率(25%)。中脑出血死亡1例,,中脑合并脑桥出血死亡1例。小灶局限型预后较好,关于出血量与预后关系,小灶局限型预后较好,关于出血量与预后关系,多数作者认为血肿量<5ml存活率高,预后良好。本组死亡14例中,有3例<5ml 死亡组出血量0.98~11.5ml,均值4.96ml;存活组出血量0.5~4.02ml,均值2.04ml。
3讨论
病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占75%,也有为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淀粉样变和动脉炎症等。本组均未做头颅MRI检查,可能会遗漏一部分脑干出血病例。
临床表现:依据出血量多少,脑干出血临床表现不同。出血量大小与死亡率密切相关,与文献报道一致[1]。眼部体征在这些患者中多有表现,与脑干内部诸多支配眼的神经核受损有关。运动障碍多表现典型交叉性瘫痪。脑干出血常表现为体温升高,系由于血肿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
影像学:CT是诊断脑干出血的最佳选择;对CT正常、症状不典型病例,应考虑行头颅MRI检查。治疗与预后:目前脑干出血主要是保守治疗。脑干出血多不主张开颅,主要由于脑干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如有损害将加重脑干功能损害。脑干出血预后差,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高龄、出血量>5ml,早期出现高热、昏迷、呼吸频率及节律改变,提示预后不良。预防脑干出血的关键是极积防治高血压,做好高血压病1级和2级预防。
参考文献:
[1]曾昭新,曾倩,王东.桥脑出血24例[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5(4):235. 2 王新德.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
[2]王新德.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
[3]冯学问,雷盛钦,胡水婷,鲍贤俊.原发性脑干出血42例临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1):2644.
[4]高娜,王伟忠,毕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干出血的体会.当代医学,2010,14:129.
关键词:发性脑干出血;临床表;CT;预后
脑干出血是神经科的急重症。发病急、临床症状复杂、预后差、病死率高。随着CT和MRI的临床应用,脑干出血的诊断率和治疗水平明显提高。现将我院2006年3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20例脑干出血患者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0~85岁,平均64岁;有高血压病史14例,发病时血压升高18例。
1.2临床症状和体征:入院时有意识障碍者16例,其中昏睡6例,昏迷10例。眩晕、头痛15例,呕吐10例。中枢性高热6例。双瞳孔缩小6例,不等大2例,眼球固定1例,单眼外展不能及双眼一侧凝视各2例,霍纳氏征1例。构音障碍8例。偏瘫15例,四肢瘫6例。交叉瘫2例。感觉障碍6例。脑膜刺激征7例。病理征阳性者11例。呼吸衰竭5例。并发肺部感染10例,尿路感染1例,肾功能不全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阻塞性脑积水1例。
1.3影像学检查:均于入院当天行头颅CT检查,入院1周内至少行1次头颅CT复查,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境界比较清楚的高密度影,CT值45~71Hu,平均为59.6Hu。①中脑出血为主4例,出血灶直径0.5~2.8cm,出血量0.7~8ml,平均3.12ml。其中血肿仅累及脑干单侧者1例,血肿累及脑干双侧者2例。其中1例血肿破入脑室。②脑桥出血为主10例,出血灶直径0.6~3.4cm,出血量0.5~10ml,平均3.46ml。其中血肿仅累及脑干单侧者3例,血肿累及脑干双侧者6例。其中4例血肿破入脑室。③全脑干出血(波及中脑及脑桥大部)2例,出血灶直径1.6~3.3cm,出血量3.2~11.5ml,平均5.37ml。其中血肿仅累及脑干单侧者1例,血肿累及脑干双侧者1例。其中1例血肿破入脑室。
1.4本组患者均给予保守治疗,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对症治疗和伴随疾病的相关药物治疗。
2结 果
5例治愈,10例好转,3例恶化,2例死亡。本组死亡2例,病死率(25%)。中脑出血死亡1例,,中脑合并脑桥出血死亡1例。小灶局限型预后较好,关于出血量与预后关系,小灶局限型预后较好,关于出血量与预后关系,多数作者认为血肿量<5ml存活率高,预后良好。本组死亡14例中,有3例<5ml 死亡组出血量0.98~11.5ml,均值4.96ml;存活组出血量0.5~4.02ml,均值2.04ml。
3讨论
病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占75%,也有为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淀粉样变和动脉炎症等。本组均未做头颅MRI检查,可能会遗漏一部分脑干出血病例。
临床表现:依据出血量多少,脑干出血临床表现不同。出血量大小与死亡率密切相关,与文献报道一致[1]。眼部体征在这些患者中多有表现,与脑干内部诸多支配眼的神经核受损有关。运动障碍多表现典型交叉性瘫痪。脑干出血常表现为体温升高,系由于血肿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
影像学:CT是诊断脑干出血的最佳选择;对CT正常、症状不典型病例,应考虑行头颅MRI检查。治疗与预后:目前脑干出血主要是保守治疗。脑干出血多不主张开颅,主要由于脑干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如有损害将加重脑干功能损害。脑干出血预后差,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高龄、出血量>5ml,早期出现高热、昏迷、呼吸频率及节律改变,提示预后不良。预防脑干出血的关键是极积防治高血压,做好高血压病1级和2级预防。
参考文献:
[1]曾昭新,曾倩,王东.桥脑出血24例[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5(4):235. 2 王新德.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
[2]王新德.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
[3]冯学问,雷盛钦,胡水婷,鲍贤俊.原发性脑干出血42例临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1):2644.
[4]高娜,王伟忠,毕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干出血的体会.当代医学,2010,1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