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置于网络环境,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之要求,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更新传统教学环节,优化教学内容,以弥补传统教育教学之不足,力求凸现网络优势,体现语言文字的学科性质,进而提高整体性的教与学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的素质。在小语网教中,在发现学生特长后,如何去培养、展示学生的特长这一问师摆在了我们每一位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者的面前,当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也刻不容缓。
关键词:小语网教 准备 实践 思考
信息技术与学习关系的研究文献发现:如果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促进教师的学习。网络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创造了新的课程和新的教学活动。众所周知,目前学生只要在网上,他就不知道辛苦和劳累,整天上网也行,这是学生感兴趣的事,因此如果将学生的兴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其收效将如何呢?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并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阅读教学。”下面我就以我曾经尝试过的小语网络教学(人教版第四册《蓝鲸》)为例,谈谈构建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体会。
一、课前准备
网络课不同于一般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多媒体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而网络课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资源。因为这次上课的对象是二年级小学生,他们大多只能简单操作鼠标,不会自己上网搜索有关资料。基于这种情况,我事先通过国际互联网,搜索查寻相关蓝鲸的资料,根据教学要求做成相关网页,那样学生就可以在我做的虚拟网中了解有关蓝鲸的知识。我还把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网址提供给学生,如:鲸的种类、海洋生物、濒临物种等。让他们能带着任务有目的的上网查找有关信息。
二、课中实践
在揭示课题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同时我打开计算机,出现了我事先剪辑的大海的画面,再让学生睁开双眼,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我问:“你们知道大海里生活着最大的海洋动物是什么吗?”学生们都踊跃举手,一下子把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蓝鲸”拉到了学生身边。他们饶有兴趣地各自发表对蓝鲸的了解。从而对学习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学生听了老师范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就给学生定好学习目标,让学生上网进行课文内容的自学。自学分三步走:(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分好小节。并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蓝鲸的。我把一些词语做成几个网页,学生点击“生字词语”就可以进入自学生字部分,学完以后学生还可以自己检测生字的识记情况。这样由学生自己控制计算机来学习生字,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加快了学生学习生字的速度,因而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了整堂课的效率。(2)默读第二小节,想想这一节是怎样说明蓝鲸身体长和力气大的?这一部分我让学生结合课文来回答,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蓝鲸的主要特点和一些说明方法:列数字,做比较。(3)轻声读第三、四、五节,想想你知道了蓝鲸的哪些知识?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课文主要写了蓝鲸的吃食、力气以及浑身是宝。我在网上找了点这方面的资料,做成网页。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需要,轻松地阅读和课文有关的读物,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阅读效率也十分高。开放的网络环境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学习信息,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当学生学完课文主要内容时,我又设计了一个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搜索有关鲸类家族,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地开放给学生,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
在课文最后我利用网络的优势,向学生演示了鲸的一些动态,这样生动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然后我向学生提供一些说话方式,如:我是“海洋世界”蓝鲸馆的解说员,我向你介绍蓝鲸的……这么一来,不用老师多说,学生们已争先恐后地发言。这里的网络运用,实际上是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至一个高潮。整个课堂充满“人人有话说、人人争说话”的课堂气氛。
三、课后反思
上完这堂课后的感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正成为一个向学生输入知识的重要载体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有了网络环境的支持,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网络确实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教育资源。课堂教学再也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网络是为学生输送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网上互动能开放学习时空,促进学生多向协作交流,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在《蓝鲸》一课的教学中,我除了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做了一些网页以外,还链节了一些相关网站,如:鲸类家族的成员、海洋生物、濒临物种等。这个环节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时空的开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在平时上课是根本做不到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可以接受到如此大量的信息,因此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十分高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计算机充分自读、自悟,带着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疑难问题走向同伴,走近老师,相互合作,相互探讨。通过网络的交互、监看、广播、发送等多种功能,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习之间构成一个多维互动的交往空间,从而形成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网络能开放学生交流,加强学生口语交际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这堂课中,网络的运用,能引起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激起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打开学生滔滔不绝的话匣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可见,网络的合理运用,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听话、说话能力,辅助作文教学。小学生的时间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网络的运用便于系列化教学
二期课改有一个教学主题——“环保”。确实,环保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要,培养环保意识必须从小开始。“蓝鲸”这堂课是关于环保类的课文。在制作网页时,我通过互联网,搜集了濒临物种,制成网页,让学生了解哪些动物正濒临灭绝,就像蓝鲸一样,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正是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和环境的恶劣才造成它们数量骤减。一堂课下来,学生通过上网看鲸类的有关资料,已经喜欢上它们了,自然从心里排斥那些让蓝鲸不能生存的行为。基于学生的这种情绪,我马上向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环保的网址,让学生阅读(课堂中来不及可以回家上网看),还把二年来已经学过的关于环保的文章和学生一起串起来。网络的运用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能把学科教学更系列化。
实践证明,运用网络辅助教学,省时、快捷、高效,大大增加了课堂密度,扩大了信息量,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它可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优化组合,使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和生活化,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语网教 准备 实践 思考
信息技术与学习关系的研究文献发现:如果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促进教师的学习。网络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创造了新的课程和新的教学活动。众所周知,目前学生只要在网上,他就不知道辛苦和劳累,整天上网也行,这是学生感兴趣的事,因此如果将学生的兴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其收效将如何呢?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并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阅读教学。”下面我就以我曾经尝试过的小语网络教学(人教版第四册《蓝鲸》)为例,谈谈构建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体会。
一、课前准备
网络课不同于一般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多媒体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而网络课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资源。因为这次上课的对象是二年级小学生,他们大多只能简单操作鼠标,不会自己上网搜索有关资料。基于这种情况,我事先通过国际互联网,搜索查寻相关蓝鲸的资料,根据教学要求做成相关网页,那样学生就可以在我做的虚拟网中了解有关蓝鲸的知识。我还把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网址提供给学生,如:鲸的种类、海洋生物、濒临物种等。让他们能带着任务有目的的上网查找有关信息。
二、课中实践
在揭示课题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同时我打开计算机,出现了我事先剪辑的大海的画面,再让学生睁开双眼,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我问:“你们知道大海里生活着最大的海洋动物是什么吗?”学生们都踊跃举手,一下子把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蓝鲸”拉到了学生身边。他们饶有兴趣地各自发表对蓝鲸的了解。从而对学习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学生听了老师范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就给学生定好学习目标,让学生上网进行课文内容的自学。自学分三步走:(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分好小节。并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蓝鲸的。我把一些词语做成几个网页,学生点击“生字词语”就可以进入自学生字部分,学完以后学生还可以自己检测生字的识记情况。这样由学生自己控制计算机来学习生字,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加快了学生学习生字的速度,因而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了整堂课的效率。(2)默读第二小节,想想这一节是怎样说明蓝鲸身体长和力气大的?这一部分我让学生结合课文来回答,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蓝鲸的主要特点和一些说明方法:列数字,做比较。(3)轻声读第三、四、五节,想想你知道了蓝鲸的哪些知识?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课文主要写了蓝鲸的吃食、力气以及浑身是宝。我在网上找了点这方面的资料,做成网页。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需要,轻松地阅读和课文有关的读物,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阅读效率也十分高。开放的网络环境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学习信息,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当学生学完课文主要内容时,我又设计了一个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搜索有关鲸类家族,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地开放给学生,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
在课文最后我利用网络的优势,向学生演示了鲸的一些动态,这样生动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然后我向学生提供一些说话方式,如:我是“海洋世界”蓝鲸馆的解说员,我向你介绍蓝鲸的……这么一来,不用老师多说,学生们已争先恐后地发言。这里的网络运用,实际上是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至一个高潮。整个课堂充满“人人有话说、人人争说话”的课堂气氛。
三、课后反思
上完这堂课后的感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正成为一个向学生输入知识的重要载体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有了网络环境的支持,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网络确实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教育资源。课堂教学再也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网络是为学生输送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网上互动能开放学习时空,促进学生多向协作交流,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在《蓝鲸》一课的教学中,我除了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做了一些网页以外,还链节了一些相关网站,如:鲸类家族的成员、海洋生物、濒临物种等。这个环节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时空的开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在平时上课是根本做不到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可以接受到如此大量的信息,因此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十分高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计算机充分自读、自悟,带着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疑难问题走向同伴,走近老师,相互合作,相互探讨。通过网络的交互、监看、广播、发送等多种功能,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习之间构成一个多维互动的交往空间,从而形成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网络能开放学生交流,加强学生口语交际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这堂课中,网络的运用,能引起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激起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打开学生滔滔不绝的话匣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可见,网络的合理运用,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听话、说话能力,辅助作文教学。小学生的时间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网络的运用便于系列化教学
二期课改有一个教学主题——“环保”。确实,环保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要,培养环保意识必须从小开始。“蓝鲸”这堂课是关于环保类的课文。在制作网页时,我通过互联网,搜集了濒临物种,制成网页,让学生了解哪些动物正濒临灭绝,就像蓝鲸一样,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正是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和环境的恶劣才造成它们数量骤减。一堂课下来,学生通过上网看鲸类的有关资料,已经喜欢上它们了,自然从心里排斥那些让蓝鲸不能生存的行为。基于学生的这种情绪,我马上向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环保的网址,让学生阅读(课堂中来不及可以回家上网看),还把二年来已经学过的关于环保的文章和学生一起串起来。网络的运用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能把学科教学更系列化。
实践证明,运用网络辅助教学,省时、快捷、高效,大大增加了课堂密度,扩大了信息量,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它可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优化组合,使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和生活化,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