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餐桌大课堂,看看国外的“餐桌教育”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2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学校食堂也是教育阵地
  日本的公立和国立小学都会向学生提供午餐,孩子们把和同学一起在教室吃午饭当作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在很多学校看来,营养午餐不仅是为了改善学生体质,孩子们一起就餐也是从小培养他们遵守秩序、关爱他人的好机会。
  斋藤君是板桥区常盘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天放学回家后,他高兴地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布袋,递给妈妈说,这周他要开始负责“午餐服务”了。他妈妈拿出来一看,是一套淡蓝色的“工作服”、一件长袍,外加一个小厨师帽。斋藤君还告诉妈妈,他每天中午都要穿上这套衣服,在他用完后,一定要洗干净,再传给下一个同学。
  和日本大多数小学一样,这所小学校里的“午餐服务”由学生们轮流负责。一般是2~3人一组,负责为全班同学搬运餐点并分餐。午餐要在教室里自己的座位上吃,值日的学生为其他同学盛饭、分菜,并摆好牛奶和面包等。这些午餐都是由专业营养师设计的,营养均衡,菜量适中。如果不够吃,同学可以举手要求加饭,但是绝对不允许剩饭和浪费食物,学校还会尽量要求同学们不要偏食。午餐后,同学们会主动把用过的餐具等送回,再由值日的同学统一送回食堂。这样的集体午餐对学生们来说,不仅很愉快,也培养了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感。
  为了让家长对学校的伙食放心,学校还在每个学年为家长安排“试食日”,想要了解午餐质量的家长填好申请表后交还给学校即可。然后家长们就可以在规定的日子里,亲自感受一下校园午餐的味道和质量了。这不仅让家长们安心,也起到了非常好的监督作用。一顿午餐在日本已经被融入到了品德教育之中,也不失为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渠道。
  英国人讲究进餐礼仪
  英国人对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孩子出生后,家长便把家庭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英国人对家教抓得很紧,可谓“无孔不入”,就连餐桌都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家庭课堂,而且形成了一种社会传统。“餐桌教育”内容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进餐礼仪,二是进餐习惯,三是环保意识。
  在英国,孩子从与大人一起上餐桌进餐时起,家长就开始向孩子传授进餐的礼仪:如何喝粥、如何吃西餐、如何与客人同桌进餐,先吃哪样菜、后吃哪道菜以及进餐时的穿着,如何与同桌客人交谈等。英国人一向以“绅士”著称,他们对“进餐礼仪”也非常看重。在他们看来,一个“无礼”的孩子,既是个人学养不够、家教缺乏的表现,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长大后更不会有所成就。有些家庭对孩子进行“餐桌教育”时,还特地请来当地有名的教师,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的教育。所以,英国的孩子从小就懂得了如何在餐桌上像“绅士”一样进餐,如何帮助家长摆放餐具,如何得体地与客人同桌进餐。餐桌礼仪教育,不仅锻炼了孩子本人,提高了孩子的个人修养,也给家长减轻了家务负担,同时也为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及未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进餐习惯。为此,英国的家长们把“进餐习惯”纳入了“餐桌教育”的内容。他们从孩子坐上餐桌的那天起,便鼓励孩子自己夹菜、进食。家长们认为,孩子“自食其力”有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这对于孩子将来走上社会能“独挡一面”、“自食其力”是一个不小的启蒙和帮助。很多孩子有偏食、挑食的习惯,英国的家长决不让孩子有这个坏习惯,他们不仅给孩子讲解每道菜的营养、味道,让他们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和摄入更多的营养,而且还“亲口”给孩子做进餐的示范,从而改变孩子任性、自私的习惯。
  英国的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把餐桌当成了环保教育的生活课堂。在餐桌上,家长们会教孩子区别哪些餐具是“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英国的家长和孩子一般都拒绝使用一次性的餐具,而且也拒絕购进那些带塑料包装的食品。厨房里产生的垃圾,孩子们也都按照家长的要求进行分类。另外,在餐桌上,家长也会对孩子进行节水、节能方面的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就养成爱节约的良好习惯。
  美国孩子就餐也需自立
  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做法,体现了美国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当孩子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父母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1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勺喝汤吃菜。绝大多数美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
  孩子吃饭,大都自己决定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饱了。如果明明没有吃饱,而是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过一会儿他就要挨饿,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必须自己承受后果,真正尝到苦处,下一次就不会重犯。美国人爱说,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儿童教育学对这一认识尤其重视。美国家长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孩子只能过自己独立的生活,所以必须尽早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摘自《科学生活》)
其他文献
七月的武汉,每一次雨过天晴都会开启新一轮的“烧烤模式。”男孩出现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服务员刚打开店门,他就进来了。他从手机里翻出一张图片,问:“这张桌子在哪儿?”服务员将他领到那张桌前坐定,他又翻出另一张图片,说:“我要这个。”  图片上是一碗馄饨,端上来他却只吃了两个。  “不好吃?”  “不好意思,我其实已经吃过饭了。”他过意不去,拿起勺子又喝了一点汤。  他是循着前女友的朋友圈找到这里的,他坐
你过你的,我过我的  第一次见到婆婆时,我就被雷倒了:她一头飘逸的长卷发,淡淡的妆容,身材保持得特别好,60岁的她看起来只有40多岁。那时我还是个素面朝天的青涩女孩,婆婆却手把手地教我化妆,还说要带我去买衣服,结婚时,我就发现婆婆骨子里不是那种为儿女鞠躬尽瘁的传统意义上的婆婆。她太新潮了,K歌、跳舞、上网,周末和朋友拿着相机去公园拍照,还经常半夜起来上网“偷菜”。  婆婆和我们的界限也划得很清楚。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史学入门,史记,三国演义,司南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17-0019-06  语文、数学、外语在初中都是学满三年的课程。如果有人说,初中毕业生语数外还没入门呢,大概老师和学生都不会认可。在高中选修课程中设置“史学入门”,这等于是说,初中学了三年历史,还没入门。如果存在这种状况,那一定是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的问题。传统的历史课
关键词 历史解释,水平划分,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19-0034-04  众所周知,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相比,《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创新,不仅仅在于从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方法的角度提出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五个历史核心素养,更在
“一日之计在于晨”,忙碌的清晨,可能是好状态的开始,也可能是糟糕的起点。就让一天的美丽从清晨开始,告诉你关于清早的12件小事,不用花太多时间,也无需太多精力,就能每天积累你的美丽指数。  洗脸水温细思量   想要强健肌肤,就用冷水洗脸;想要收细毛孔,就选择冷热水交替洗脸;但如果 清早肌肤出现过敏症状,就要选择温水洗脸,将肌肤刺激降到最低。   友情提示 低泡或者无泡的洗面奶刺激更小,过敏的日子
3年相亲689次,是怎样一个概念?  “平均一天半见一个。”张徐阳摸着脑袋笑。不信?他给记者摊开一本花名册,厚厚一叠,密密麻麻登记着对方的姓名、年龄、经济状况,还包括身材……全是他3年来见过的女孩。“基本上涵盖了中国所有行业,甚至还包括入殓师、鳄鱼养殖这样的偏门。”  这,或许也算一种成就。有人羞于提起,甚至不好意思地相亲,到他那儿俨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当相亲成为生活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不是我矫情,每次读龙应台这句话,心里总有些堵。   那天,我正读这本书,女儿来电话,和我说了句“妈,今天是感恩节”,然后就把话题转移了。我心里就笑,笑她也学会了含蓄,笑她知我懂她,知我明白她那话背后还没有说出口的语言。我一直没打断她说话,直到电话快结束时,忍不住还是煽情一把,说:“我也
在此写下“忘掉实用”这几个字,我是要冒风险的。 “实用”,我一直在对我的客户和读者提这两个字。  但每次买衣服时都想着实用,都想着宜搭配指数有多高,想着跟衣橱里至少3件衣服搭调,是否符合我现在的生活方式等等,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有时会提醒自己,规则是有用的,但规则又不是随时随地都要使用的,否则生活会像拼图一样,看起来繁花似锦,到最后却都是一个结果和答案。  所有搭配书籍都在告诉你该怎么做,不该怎
我找工作主要有2条路径:一是找朋友问有没有相关信息;二是在网上投简历。在发出简历的1周内,接到了8个通知面试的电话,包括2个朋友的介绍,共获得了10个面试机会,全是咨询顾问的工作岗位。因为曾从事过很多招聘和管理咨询工作,外在的职业形象和行为对我来讲是很简单的。但我细想起来,除专业知识外,每一次面试真正打动主考官的地方都不一样。   第1家 做了详实的准备,并在接到电话的时候问了一下对方主要想了解我
如果将家居的整体比喻成时装,那么收纳就应该是时装的口袋,你需要的时候它会是最好的储物空间,你不需要的时候它会成为家中的诸多亮点。  1.请确保自己不是一个思想保守的人,将电视柜的抽屉有层次感的一一拉开到一定长度,合理地使用书籍的颜色来创造出美化的“方格”,生活工具也不例外,留条缝隙让工具露出它的色彩与抽屉的颜色相呼应,你简单地摆放就为抽屉们添加了许多个性。  2.在墙上布置一些开放式的储物空间,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