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有效”?适合的教育最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是最有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首先意味着教师“目中有人”。课堂有效的学习活动应以学生为本,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采用适合学生的、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下面几个教学小例子体现了教师“目中有人”,是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在长文短读中自乐
初读环节对有些学生来说是枯燥的,按部就班的逐节朗读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和疲惫感。尤其对于高年级的长课文,怎样才能避免费时低效呢?
《理想的风筝》篇幅长,教师有意识把课文分成若干部分,采用闯关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别朗读。学生读1-3节后,引导学生相机关注几个易混淆熟词的读法和写法,然后让学生再读第二节,感受春天的活力和美好。“这关有好多熟字很难读,祝贺大家顺利闯过了第一关!”“课文第5节中,多处出现多音字转的读音,有一定难度,愿意挑战吗?”教师出示“转”的不同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到白板上自主选择读音,产生意见分歧时根据意思进行辨析。学生情绪高涨,进一步体验了根据字义选择读音的学习方法。六年级学生同样需要激励,教师用长课文短读的方法让学生一次次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陶行知认为:“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一旦情感被激发,学习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二、在直观演示中自悟
词语教学形式多样,具体选用哪种方法更适合你的学生,这要因人因文而定了。
如理解《蜗牛的奖杯》中“遥遥领先”一词,教师出示蜻蜓、蜜蜂等昆虫图片,让学生摆一摆比赛的结果。学生摆上后教师不加表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很快指出蜗牛排在最前面是正确的,但离蜻蜓、蜜蜂太近,应该把它们远远甩在后面,那才叫“遙遥领先”,接着把蜗牛往前挪了一大截。对二年级学生,教师的词语教学没有简单化,此学习活动直观地再现了比赛结果,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让学生经历由错误到正确,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学生在摆图片中自然感悟了词语的意思。教学不是让学生适应你,而是应该考虑如何让自己的教学去适应学生。
三、在学习情境中体验
教学中常出现学生没有走进文本的现象,原因是教师只是站在理性的角度上设计学习活动。如教学《学棋》时,教师让学生看红衣少年专心致志的表现,一般老师这样操作: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学得专心?学生结合看、听、问简单说说,语言基本和课文差不多。另一位老师教学时不露痕迹地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中:我班也有一位象棋高手,他认真学习,虚心请教,在比赛中还获奖了呢!下面请他来教我们两招,好不好?学生兴致极浓。教师出示象棋棋盘,那位学生自信满满地教起下棋,下面同学聚精会神地听。教师微笑着告诉他们,刚才象棋高手很认真地教,下面小朋友都竖起耳朵听得特别仔细,生怕一不小心漏掉了知识。你们都像文中的红衣少年那样认真、仔细,教师引读书中有关语句。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受到了熏陶,体验了什么叫专心致志。比较两种教学设计,一种理性一种感性,一种生硬刻板一种沁人心脾。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设计,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四、在探究过程中明晰
《秦兵马俑》是说明文,小学生初次接触说明方法,有的老师处理时可能会简单化,让学生找找数字,告诉学生这是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另一位老师重结论更关注了过程。教师让学生找到写规模宏大的语句读一读,但不急于告诉说明方法的好处,而是出示一段文字:“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相当大,坑内有兵马俑无数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让学生比较这段话与文中语段,发现程度副词给人感觉模糊,而列举数字更具体清晰。教师追问学生20000平方米有多大?学生对特大的数字没概念,由此体会可以运用身边熟知的事物进行比较。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经过比较、判断以及相应的分析等认识活动,经历一个思维过程,形成的认识自然深刻得多。
五、在自主揣摩中出彩
学习《理想的风筝》一课,教师让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课文写了老师的几件事。在细读“谈腿疾”时,引导学生读后结合课文谈谈老师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在学生交流中扣住谈话时的一个“笑”字感受老师的幽默风趣和乐观,教师相机在“谈腿疾”前添上“笑”字,并感悟方法。接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写板书”部分,布置学习任务:默读课文,思考在“写板书”前可添加哪个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依据。组织交流时,直接让学生加板书,如“艰写板书”、“转写板书”……把学生的观点板书在黑板,然后引导学生谈各自的理由。在交流中联系上下文体会到尽管老师腿有残疾,仍乐此不疲转写板书,为老师的坚强和对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而感动。
这一设计放开教师紧牵的双手,还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添加板书中斟字酌句,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人物的形象显得更加饱满、清晰,同时让学生懂得了字词也可知冷暖。新课程提倡学生有个性的阅读感悟,学生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解放,思维的火花在迸发,精彩的发言在诞生。
课堂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因人因文而异,但不管哪种形式,都应该尊重学生的需求,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课堂学习活动没有最好的,只要是适合学生的就是有效的教育。
【作者单位: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江苏】
一、在长文短读中自乐
初读环节对有些学生来说是枯燥的,按部就班的逐节朗读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和疲惫感。尤其对于高年级的长课文,怎样才能避免费时低效呢?
《理想的风筝》篇幅长,教师有意识把课文分成若干部分,采用闯关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别朗读。学生读1-3节后,引导学生相机关注几个易混淆熟词的读法和写法,然后让学生再读第二节,感受春天的活力和美好。“这关有好多熟字很难读,祝贺大家顺利闯过了第一关!”“课文第5节中,多处出现多音字转的读音,有一定难度,愿意挑战吗?”教师出示“转”的不同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到白板上自主选择读音,产生意见分歧时根据意思进行辨析。学生情绪高涨,进一步体验了根据字义选择读音的学习方法。六年级学生同样需要激励,教师用长课文短读的方法让学生一次次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陶行知认为:“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一旦情感被激发,学习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二、在直观演示中自悟
词语教学形式多样,具体选用哪种方法更适合你的学生,这要因人因文而定了。
如理解《蜗牛的奖杯》中“遥遥领先”一词,教师出示蜻蜓、蜜蜂等昆虫图片,让学生摆一摆比赛的结果。学生摆上后教师不加表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很快指出蜗牛排在最前面是正确的,但离蜻蜓、蜜蜂太近,应该把它们远远甩在后面,那才叫“遙遥领先”,接着把蜗牛往前挪了一大截。对二年级学生,教师的词语教学没有简单化,此学习活动直观地再现了比赛结果,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让学生经历由错误到正确,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学生在摆图片中自然感悟了词语的意思。教学不是让学生适应你,而是应该考虑如何让自己的教学去适应学生。
三、在学习情境中体验
教学中常出现学生没有走进文本的现象,原因是教师只是站在理性的角度上设计学习活动。如教学《学棋》时,教师让学生看红衣少年专心致志的表现,一般老师这样操作: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学得专心?学生结合看、听、问简单说说,语言基本和课文差不多。另一位老师教学时不露痕迹地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中:我班也有一位象棋高手,他认真学习,虚心请教,在比赛中还获奖了呢!下面请他来教我们两招,好不好?学生兴致极浓。教师出示象棋棋盘,那位学生自信满满地教起下棋,下面同学聚精会神地听。教师微笑着告诉他们,刚才象棋高手很认真地教,下面小朋友都竖起耳朵听得特别仔细,生怕一不小心漏掉了知识。你们都像文中的红衣少年那样认真、仔细,教师引读书中有关语句。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受到了熏陶,体验了什么叫专心致志。比较两种教学设计,一种理性一种感性,一种生硬刻板一种沁人心脾。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设计,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四、在探究过程中明晰
《秦兵马俑》是说明文,小学生初次接触说明方法,有的老师处理时可能会简单化,让学生找找数字,告诉学生这是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另一位老师重结论更关注了过程。教师让学生找到写规模宏大的语句读一读,但不急于告诉说明方法的好处,而是出示一段文字:“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相当大,坑内有兵马俑无数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让学生比较这段话与文中语段,发现程度副词给人感觉模糊,而列举数字更具体清晰。教师追问学生20000平方米有多大?学生对特大的数字没概念,由此体会可以运用身边熟知的事物进行比较。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经过比较、判断以及相应的分析等认识活动,经历一个思维过程,形成的认识自然深刻得多。
五、在自主揣摩中出彩
学习《理想的风筝》一课,教师让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课文写了老师的几件事。在细读“谈腿疾”时,引导学生读后结合课文谈谈老师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在学生交流中扣住谈话时的一个“笑”字感受老师的幽默风趣和乐观,教师相机在“谈腿疾”前添上“笑”字,并感悟方法。接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写板书”部分,布置学习任务:默读课文,思考在“写板书”前可添加哪个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依据。组织交流时,直接让学生加板书,如“艰写板书”、“转写板书”……把学生的观点板书在黑板,然后引导学生谈各自的理由。在交流中联系上下文体会到尽管老师腿有残疾,仍乐此不疲转写板书,为老师的坚强和对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而感动。
这一设计放开教师紧牵的双手,还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添加板书中斟字酌句,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人物的形象显得更加饱满、清晰,同时让学生懂得了字词也可知冷暖。新课程提倡学生有个性的阅读感悟,学生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解放,思维的火花在迸发,精彩的发言在诞生。
课堂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因人因文而异,但不管哪种形式,都应该尊重学生的需求,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课堂学习活动没有最好的,只要是适合学生的就是有效的教育。
【作者单位: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