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当教师的,不能回避“学困生”这个词。在我们所教学生中,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思想素质”或者“学习成绩”与一般同学相比有着一定差距的学生。他们需要的不是我们的忽略、冷落、歧视、抛弃,而是我们的关心、亲近、呵护、帮助。要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要深究成“困”的原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长期的。只有找到病源,从源头挖起,病才可能根除。我们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接触,仔细、深入地触及其内心深处,感知学生的灵魂。要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多沟通,多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想一想,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犯错误的原因和动机。同时,想办法接触他的同学和朋友,从侧面了解其活动的环境和背景。还可直接同家长联系,采用通电话、写信、约会、家访等形式,更深层次的了解其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变化过程、成长经历等等。只要我们为转化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及手段。
二、要讲究解“困”的方法
无论是“思想素质”不够好还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们都要尊重其人格和情感,要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他们,并与他们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多关心他们、诱导他们、亲近他们、帮助他们,并用良好的师德影响他们、以精湛的教育艺术启发他们,让他们真正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主动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和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逐步提高其思想素质和学业成绩。
对“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学生,要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在非智力结构中,兴趣是一个最活跃,最现实的构成要素,对人的个性发展和事业的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上,要给学困生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改进方法,提高效率,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建立“结对子”的促学小组对其进行帮助,同时,我们做老师的要多给他们开“小灶”,选取不同的教育场所,运用灵活的教育方式,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第一,在备课时认真考虑学困生,精心设计适合学困生的教学内容和教法;第二,在课堂上把学困生放在优先的位置上,做到优先提問,优先发言;第三,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教会学困生思维方法;第四,辅导时多留意他们,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五,批改作业时,尽量运用面批面改的方式,发现错误时要帮助他们找出其差距,分析其原因,并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补充养料;第六,评价时把学困生放在重点位置上,激励他们上进,增强信心。总之,要让他们真正学懂某个知识点,尝到些许甜头,从而产生学习欲望,主动迎接新的挑战。
三、要巩固解“困”的成果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说服教育,情理感化后,思想上会出现一定的波动,有的会强烈的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技巧等,行为上可能暂有收敛。这个时候班主任切不可认为工作已毕,从而放弃努力,如果老师忽视了严格的管理,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各个方面的不良表现可能又会出现,因为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上容易接受好的思想观念,但更容易回归到以前曾根深蒂固的坏思想。所以要想稳定并优化逐步培养起来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需要一定的检查和督促措施:建立班级督查制度,由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督促或向老师反映,对有反复的同学要罚写说明书,让其反思;对不再犯错,表现良好的学生,适当奖励,以强化转化效果。但奖罚要适度,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既爱护自己,又期望自己彻底改好的良苦用心,从而从情感上说服自己,行动上努力克制自己,久而久之,不良思想逐步淡化,直至消失。同时,老师应和家长经常联系,相互交流情况,还要协调家长和学生的关系,让家长协助做好督促强化转变的工作。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便不再容易出现不良表现或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其人格和性格、学习习惯就会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我们做出长期的、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彻底胜利。
一、要深究成“困”的原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长期的。只有找到病源,从源头挖起,病才可能根除。我们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接触,仔细、深入地触及其内心深处,感知学生的灵魂。要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多沟通,多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想一想,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犯错误的原因和动机。同时,想办法接触他的同学和朋友,从侧面了解其活动的环境和背景。还可直接同家长联系,采用通电话、写信、约会、家访等形式,更深层次的了解其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变化过程、成长经历等等。只要我们为转化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及手段。
二、要讲究解“困”的方法
无论是“思想素质”不够好还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们都要尊重其人格和情感,要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他们,并与他们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多关心他们、诱导他们、亲近他们、帮助他们,并用良好的师德影响他们、以精湛的教育艺术启发他们,让他们真正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主动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和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逐步提高其思想素质和学业成绩。
对“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学生,要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在非智力结构中,兴趣是一个最活跃,最现实的构成要素,对人的个性发展和事业的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上,要给学困生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改进方法,提高效率,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建立“结对子”的促学小组对其进行帮助,同时,我们做老师的要多给他们开“小灶”,选取不同的教育场所,运用灵活的教育方式,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第一,在备课时认真考虑学困生,精心设计适合学困生的教学内容和教法;第二,在课堂上把学困生放在优先的位置上,做到优先提問,优先发言;第三,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教会学困生思维方法;第四,辅导时多留意他们,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五,批改作业时,尽量运用面批面改的方式,发现错误时要帮助他们找出其差距,分析其原因,并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补充养料;第六,评价时把学困生放在重点位置上,激励他们上进,增强信心。总之,要让他们真正学懂某个知识点,尝到些许甜头,从而产生学习欲望,主动迎接新的挑战。
三、要巩固解“困”的成果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说服教育,情理感化后,思想上会出现一定的波动,有的会强烈的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技巧等,行为上可能暂有收敛。这个时候班主任切不可认为工作已毕,从而放弃努力,如果老师忽视了严格的管理,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各个方面的不良表现可能又会出现,因为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上容易接受好的思想观念,但更容易回归到以前曾根深蒂固的坏思想。所以要想稳定并优化逐步培养起来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需要一定的检查和督促措施:建立班级督查制度,由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督促或向老师反映,对有反复的同学要罚写说明书,让其反思;对不再犯错,表现良好的学生,适当奖励,以强化转化效果。但奖罚要适度,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既爱护自己,又期望自己彻底改好的良苦用心,从而从情感上说服自己,行动上努力克制自己,久而久之,不良思想逐步淡化,直至消失。同时,老师应和家长经常联系,相互交流情况,还要协调家长和学生的关系,让家长协助做好督促强化转变的工作。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便不再容易出现不良表现或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其人格和性格、学习习惯就会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我们做出长期的、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彻底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