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集中学教材中的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生理卫生于一身,知识可谓包罗万象。但是,各科单元知识自成体系,独具特点,科学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又相辅相成,为了体现科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实现科学高效课堂的高效性,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科学课高效课堂的做法。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虽然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现在受到普遍重視,但是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主体地位的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学生出现问题时,就受到批评,甚至有些教师要学生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学生回答问题要符合自己的标准或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一致才算对。这种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形成了束缚,对学生的情感也是一种压抑,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自信心,不敢多举手。这也就是在低年级教学时学生回答问题非常踊跃而到高年级课堂上鸦雀无声的原因所在。因此,只有师生关系平等了,学生才有可能自主地进行思考,提出问题的假设,才能发挥潜能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抱着一种要从课堂上学到新知识的想法,以学生的思维和视角去看待问题。只有和学生站到一条线上,才能和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要时刻牢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我们在上课前必须认真阅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对每一个活动进行再思考。“用教材教”则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富于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智力水平和情感态度不完全一样,因此教学目标应该因人而确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跳一跳摘到“最近发展区”的果子。我们在制定科学课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兼顾全班学生,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提高。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我们可对探究活动做一些合理的调整,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充分有效地开展。在设计探究活动方案时,我们要尽量挖掘每个方案的价值,无意义的活动不设计,不容易落实的活动不设计。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课的教学必须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抓住课堂契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自然科学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最大的动力。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探究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并以积极主动和坚强的意志参与探究性活动。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科学》“铁钉生锈了”一课时,我饶有兴趣地给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铁锈,再拿出实物让学生比较没有生锈和生锈的铁制品的不同,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我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为什么商店里包装完好的铁钉没生锈?”铁生锈与什么有关?在生活中怎样减缓铁生锈的速度?……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电教手段,可以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最高效的教学效果。如上《有趣的食物联系》一课时,播放与此有关的电视录像,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多种可能情况,通过教师和课件中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诱导、启发,孩子获得了发散思维的方法,为他们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空间。通过实景再现,孩子身临其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教师要抓住教学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积极互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实现高效的小学科学教学效率。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虽然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现在受到普遍重視,但是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主体地位的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学生出现问题时,就受到批评,甚至有些教师要学生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学生回答问题要符合自己的标准或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一致才算对。这种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形成了束缚,对学生的情感也是一种压抑,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自信心,不敢多举手。这也就是在低年级教学时学生回答问题非常踊跃而到高年级课堂上鸦雀无声的原因所在。因此,只有师生关系平等了,学生才有可能自主地进行思考,提出问题的假设,才能发挥潜能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抱着一种要从课堂上学到新知识的想法,以学生的思维和视角去看待问题。只有和学生站到一条线上,才能和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要时刻牢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我们在上课前必须认真阅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对每一个活动进行再思考。“用教材教”则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富于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智力水平和情感态度不完全一样,因此教学目标应该因人而确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跳一跳摘到“最近发展区”的果子。我们在制定科学课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兼顾全班学生,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提高。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我们可对探究活动做一些合理的调整,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充分有效地开展。在设计探究活动方案时,我们要尽量挖掘每个方案的价值,无意义的活动不设计,不容易落实的活动不设计。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课的教学必须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抓住课堂契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自然科学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最大的动力。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探究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并以积极主动和坚强的意志参与探究性活动。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科学》“铁钉生锈了”一课时,我饶有兴趣地给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铁锈,再拿出实物让学生比较没有生锈和生锈的铁制品的不同,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我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为什么商店里包装完好的铁钉没生锈?”铁生锈与什么有关?在生活中怎样减缓铁生锈的速度?……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电教手段,可以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最高效的教学效果。如上《有趣的食物联系》一课时,播放与此有关的电视录像,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多种可能情况,通过教师和课件中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诱导、启发,孩子获得了发散思维的方法,为他们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空间。通过实景再现,孩子身临其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教师要抓住教学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积极互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实现高效的小学科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