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 “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新考纲的内容值得我们研究思考。这个高考评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未来高考命题的基本遵循,当然,最后还是需要通过每一次高考命题来逐步实现。化学2018年与2017年考纲一致,笔者就新考纲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談一些认识,并对今年的高考题做一些前瞻。
一、实验类题
近年来随着新考纲的调整,实验部分新增了“正确选用实验装置”,“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新增内容注重再现实验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仪器如何连接,药品如何选取,进而达到设计合理实验方案的目的。预测在今年高考中,实验类型的题目会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多次出现。
解答该类试题的技巧:学生审题应认真分析①反应原理:在明确实验目的前提下,确定化学反应原理。并合理选择反应物或其代替物。③实验装置:仪器规格、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注意问题、连接顺序、是否有替代装置可用等。④操作步骤: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⑤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观察。⑥实验结论:直接结论或导出结论。
预测题:
治理氮氧化物(NOx)的污染是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NO能被灼烧的铁粉还原为N2,同时生成FeO。利用下列装置模拟该反应。
已知:①浓硝酸可氧化NO;②NaOH溶液能与NO2反应,不与NO反应。
(1)上述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装置D的作用是。
(3)装置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烧瓶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5)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NOx):NO NO2 2NaOH=2NaNO2 H2O。设计实验验证产物Na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限选试剂:稀硫酸、KI-淀粉溶液、双氧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现象实验结论
1 NaNO2具有氧化性
2 NaNO2具有还原性
(6)最终得到的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毒性较强。
已知①Ksp(AgNO2)=2.0×10-8,Ksp(AgCl)=1.8×10-10; ② Ka(HNO2)=5.1×10-4。
若鉴别NaNO2和NaCl两种固体,实验方法是(试剂自选)。
【答案】(1)f→e→j→i→h→g(或g→h)→b→c→d
(2)除去挥发出的HNO3、NO2等酸性气体 。
(3)2NO 2Fe△2FeO N2
(4)反应开始时,铜片表面出现无色气泡,铜片逐渐变小;烧瓶上部空间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红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烧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蓝色。
(5)1取适量NaNO2溶液,依次加入少许KI—淀粉溶液、稀硫酸溶液变蓝
2 取适量NaNO2溶液,滴加少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6)分别取两种固体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分别滴加酚酞试液,变红的为NaNO2。
二、离子平衡类综合题
新考纲中增加“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进行相关计算”,使离子平衡难度增大,成为了高考热点中的热点。多年以来全国高考化学试卷几乎年年涉及。其中呼声最高的是将离子平衡中的物理量融于图表中,要求考生由图上的信息获知酸(或碱)的电离常数、给定pH时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大小。它能有效地测试出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pH、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预测在今年高考中,以离子平衡为背景的图像题出现的几率会更大。
解答该类试题的技巧:首先分析横、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及其之间存在的关系,其次找图表中的特殊点(交叉点、拐点),也可以通过画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即辅助线),利用与图中曲线交点来分析物理量的变化,结合各平衡常数表达式的含义求解。
预测题:
常温下,0.1 mol?L-1的H2C2O4 溶液中H2C2O4 、HC2O-4♂ 、C2O2-4三者所占物质的量分数(分布系数)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HC2O-4 H C2O2-4,K=1×10-4.3
B. 将等物质的量的NaHC2O4、Na2C2O4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pH恰好为4.3
C. 常温下HF 的K=1×10-3.45,将少量H2C2O4 溶液加入足量NaF 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H2C2O4 F-= HF HC2O-4♂
D. 在 0.1 mol·L-1NaHC2O4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 (Na ) >c (HC2O-4♂)>c (H )>c (C2O2-4)>c (OH-)
【答案】B
以上是笔者对常考热点的一些看法,希望考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点,达到由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满怀信心备考!
(作者单位:河北正中实验中学050800)
一、实验类题
近年来随着新考纲的调整,实验部分新增了“正确选用实验装置”,“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新增内容注重再现实验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仪器如何连接,药品如何选取,进而达到设计合理实验方案的目的。预测在今年高考中,实验类型的题目会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多次出现。
解答该类试题的技巧:学生审题应认真分析①反应原理:在明确实验目的前提下,确定化学反应原理。并合理选择反应物或其代替物。③实验装置:仪器规格、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注意问题、连接顺序、是否有替代装置可用等。④操作步骤: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⑤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观察。⑥实验结论:直接结论或导出结论。
预测题:
治理氮氧化物(NOx)的污染是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NO能被灼烧的铁粉还原为N2,同时生成FeO。利用下列装置模拟该反应。
已知:①浓硝酸可氧化NO;②NaOH溶液能与NO2反应,不与NO反应。
(1)上述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装置D的作用是。
(3)装置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烧瓶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5)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NOx):NO NO2 2NaOH=2NaNO2 H2O。设计实验验证产物Na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限选试剂:稀硫酸、KI-淀粉溶液、双氧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现象实验结论
1 NaNO2具有氧化性
2 NaNO2具有还原性
(6)最终得到的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毒性较强。
已知①Ksp(AgNO2)=2.0×10-8,Ksp(AgCl)=1.8×10-10; ② Ka(HNO2)=5.1×10-4。
若鉴别NaNO2和NaCl两种固体,实验方法是(试剂自选)。
【答案】(1)f→e→j→i→h→g(或g→h)→b→c→d
(2)除去挥发出的HNO3、NO2等酸性气体 。
(3)2NO 2Fe△2FeO N2
(4)反应开始时,铜片表面出现无色气泡,铜片逐渐变小;烧瓶上部空间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红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烧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蓝色。
(5)1取适量NaNO2溶液,依次加入少许KI—淀粉溶液、稀硫酸溶液变蓝
2 取适量NaNO2溶液,滴加少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6)分别取两种固体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分别滴加酚酞试液,变红的为NaNO2。
二、离子平衡类综合题
新考纲中增加“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进行相关计算”,使离子平衡难度增大,成为了高考热点中的热点。多年以来全国高考化学试卷几乎年年涉及。其中呼声最高的是将离子平衡中的物理量融于图表中,要求考生由图上的信息获知酸(或碱)的电离常数、给定pH时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大小。它能有效地测试出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pH、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预测在今年高考中,以离子平衡为背景的图像题出现的几率会更大。
解答该类试题的技巧:首先分析横、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及其之间存在的关系,其次找图表中的特殊点(交叉点、拐点),也可以通过画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即辅助线),利用与图中曲线交点来分析物理量的变化,结合各平衡常数表达式的含义求解。
预测题:
常温下,0.1 mol?L-1的H2C2O4 溶液中H2C2O4 、HC2O-4♂ 、C2O2-4三者所占物质的量分数(分布系数)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HC2O-4 H C2O2-4,K=1×10-4.3
B. 将等物质的量的NaHC2O4、Na2C2O4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pH恰好为4.3
C. 常温下HF 的K=1×10-3.45,将少量H2C2O4 溶液加入足量NaF 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H2C2O4 F-= HF HC2O-4♂
D. 在 0.1 mol·L-1NaHC2O4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 (Na ) >c (HC2O-4♂)>c (H )>c (C2O2-4)>c (OH-)
【答案】B
以上是笔者对常考热点的一些看法,希望考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点,达到由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满怀信心备考!
(作者单位:河北正中实验中学05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