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123456789dt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能够充分协调自己的知、情、行,使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并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四大途径,首要的是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即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作为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提高教学效率需要良好的情绪,学生情绪的良性反应是心理健康的显示。
  这里所谓的心理健康,即指教学对象——学生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正常,不出现任何缺陷或变态。学生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专注于读、写、听、说这些活动,无疑是效率的保证。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能证实这一点。多角度多渠道营造良好情绪至关重要:集体生活中须心理平衡,家庭环境中须和谐互敬,社会生活中须达观互助。否则谈不上在有限的时间内酿造最佳情绪而于兴奋状态牢固地掌握知识。“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
  要堵塞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的浸润,拒绝灯红酒绿的诱惑,使学生纵然不去“悬梁刺股”也起码对学习兴趣浓郁,教师必须得让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中自始至终饱满蓬勃。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很关键。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气氛,这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在这种心理气氛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积极主动。且容易受到“社会助长作用”的影响,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综合、联想、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
  我们不仅要用启迪心灵、调动情感的语言以及严谨的课堂结构和玄妙的授课艺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求知的殿堂,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灵巧驾驭,让每一位的学生心里充实、乐学。学生有了这种健康的心理,教学中往往会事半功倍。
  第二,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思维的积极状态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高涨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为学生积极思维奠定了基础。要“一抓就灵”,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就得千方百计鞭策他们去动脑筋记忆、推想。“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兴趣是积极思维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学生有了好奇心才会积极地观察思考、展开创新思维的内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向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思维变化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努力创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训练。
  如学习《赵州桥》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既减轻了流水时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用料”这句话的意思。对赵州桥这种设计特点,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做实验,体会拱形的力量。用一张纸做成纸桥,两岸可以用书和字典代替,上面可以放橡皮、尺子等较轻的东西,学生积极性很高,一下子就产生了兴趣。有的学生还想到了别的设计方法,虽然,有的同学实验不成功,但学生动了脑筋,进行了创新思维。旺盛的求知欲体现了思维的最佳状态,标志着健康的心理活动。“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话妙不可言。
  所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是可行的。
  第三,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投入感情,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感情倾注是心理健康的酵母。
  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思想感情专注了,投入了才能“乐”,反之,则是“乱弹琴”。语文教学大师于漪执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抒情诗时,之所以能让学生泪水奔流,是因为她善用深沉的感情、生动的教学语言把学生的心灵引进诗境,直至被感情之火熔化而哭成一片。客体与主体的谐振象征着健康心理的形成,获益匪浅。
  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创设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中出现某种心理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体验到:“如果对教材情有独钟,钻研得深透,并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他们就会沉浸其中,尽情游弋;否则,思想野马难以收缰,随意性导致记忆淡薄,劳而无获。”
  我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进行反复的配乐朗读,让学生体味到该诗语言平易简洁,却又极有表现力,不求其工而自工;而且画意鲜明,诗情浓郁,清词妙喻,络绎不绝。尤其是对琵琶女弹奏乐曲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为表现动人的乐曲,诗人运用了一连串新鲜生动的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深沉繁密,撼人心魄;“小弦切切如私语”——轻柔幽细,缠绵悱恻;“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悦耳,圆润动听;“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滑,生机盎然;“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缓慢,悲抑哽咽;“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时休止,余韵无穷;“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声骤起,高亢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强烈干脆,戛然而止。这些比喻,形象地再现了丰富的音乐情节,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乐曲中激扬幽抑、喜乐哀怨的变化。这种变化复杂却不混乱,是经过诗人匠心安排的。音色音调也是衔接的,其变化又起着对比的作用,从而构成优美而丰富的音乐情节,产生了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作为用文字来塑造声音形象的文章,重点应放在朗读上,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浓缩学生的思想感情、调动形象思维的过程。
  我想,课堂中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让其思维发酵,是行之有效的教法。
  第四,提高教学效率需要知识迁移能力,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必然结果。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仅是手段,不需要教才是目的。”叶老之话众人照做乐此不疲,是因为它拓出了一种教学境界;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关键要让学生自己走路,具备“渔”知的本领。
  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不仅仅是用能在课堂答问中思维敏捷、把握主旨、点中要害来衡量,尤为重要的却是能独立阅读和写作。语文材料博大精深,有限的课时内所撷只会是“欲换凡骨无仙丹”。
  加大课外阅读量不是看几本武打小说凑数,而要自觉自愿兴趣盎然地阅读不把学生误入歧途的健康书刊,并能苦钻深探,做摘录或笔记;写作也不是教师布置则写,反之则不写,一曝十寒,而应养成习惯,爱写常写,直至产生“灵感思维”,爆发创作能量。
  现实的状况是“阳春白雪”之作少人问津,“下里巴人”者趋之若骛。教师应对症下药,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介绍那些思想内容健康的名家名作,鼓励学生调动“读写听说”的语文综合能力去享受更奇、更险、风光更旖旎的未知世界。
  “阅读和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学生能主动阅读和写作了,才算是真正具备了知识迁移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总之,课堂心理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以及社会化进程。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是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协调一致,师生双方产生活泼、愉快的情感交流,教师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气氛包围下成功地进行教学,学生在心理稳定、信心十足的心态下不断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教师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心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了解一门学科的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与语文教学效率是成正例关系的,如何驾驭学生变化莫测的心灵是值得探究的奥秘,得其法者,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
   出版社,1989.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宿迁市宿城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性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促进发展、减轻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如何突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这是
现代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它的重点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也就是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要真正实现它的功能,必须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过时的教学模式,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的探讨县级基层医院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的规范化护理方案及要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前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迈进,许多人纷纷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是学生家长,而他们的子女却成了当今教育的难题——留守儿童。本文就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初中英语新教材集情景、游戏、歌曲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把这种兴趣引导并运用于课堂实践中,已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主攻方向。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愉悦心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打开教与学的良好局面的关键。学生喜欢、尊敬某个老师,也就可能喜欢他所教的学科,这样就更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
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在情感的驱动影响下进行的。情感是构成人的活动动机之一。而情感的表现具有两极性,即: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肯定积极的情感对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劳动效率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而否定消极的情感则抑制人的潜能发挥,降低工作学习效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引导,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地上好体育课。     一、 运用
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开放课堂,它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的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预设与生成相矛盾的状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用智慧捕捉课堂意外、学
目的 在临床上,研究对老年COPD患者采取中医综合护理方案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9日~2017年9月9日本院老年COPD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单双号原则分为两组,各40例
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本人多年数学的教学经验,介绍了如何从改变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数学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