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A股蓝筹风暴
一个普遍的看法认为,随着QFII进入中国股市,中国A股市场将进入一个以价值投资为主导的时代。最明显的例子是,虽然众多A股整体大市表现在2003年并不突出,但绩优蓝筹大盘股却出现一波十分了不起的行情。这肯定有一点道理,但事实是不是这么简单呢?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绩优股,是不是等同于我们现在在市场上见到的蓝筹大盘股呢?
2003年对A股市场的蓝筹大盘股来说是一个“完美风暴”的结合。
首先,2003年外资初次涉足中国A股市场,基于资源的限制,它们只会着眼于一些市值较大的股票。
另一方面,这些市值较大的股票又刚好集中于几个行业:石化、钢铁、银行、汽车、电力和其他基础设施(如港口)。它们的盈利能力跟中国的经济周期(特别是投资周期)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它们在2003年的盈利都十分好。
当然,最后一点不能忽视的是,它们也得益于过去一年多全球原材料价格因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劲需求所引发的一轮上升潮。
情况正在变化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应当如何展望2004年的情况呢?笔者始终认为,中国A股市场从去年开始的那股以盈利为主导的投资方向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这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但是2003年的绩优企业不一定是2004年或2005年的绩优企业。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特别是在投资领域)是不是已出现过热的情况。如果是这样的话,投资增长会不会在2004年减慢呢?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国的投资增长在2004年开始减慢的话,中国在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将有所下降(或起码增速趋缓)。
凑巧的是,企业正在这些领域大力扩充其生产能力。如果在未来两三年真的出现这种需求降温但供应能力急剧上升的情况,中国现在出现的短缺状况可能在两三年间又重新转回过剩,而这肯定对现在的大盘蓝筹股十分不利。
当然,乐观的人们会指出如城市化和中国产业向重化工化迈进等理由来支持投资增长会保持长期高增长、投资品需求会长期旺盛这种观点。这些理由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看看中国轻、重工业的比例情况,就会发现,对于一个人均GDP只有约1000美元的国家来说,中国重工业相对它的轻工业的比例是十分高的。同时,中国的自然资源非常短缺,它能否长期承受过去一两年间那种以投资和重工业所带动的经济增长?
2004年:何去何从
如果我们假设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几年会有所回落,而增长模式也逐步转向由居民消费所带动的话,那么我们就很有理由去怀疑,现在的大盘蓝筹股就一定是长期的绩优股呢?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想在2004年中跑赢大市,投资者可能需要反思去年那种泛行业的投资模式,而需更加重视现在微观层面的研究。所谓行行出状元,在各行各业,不管规模大小,各种企业都存在能成为明日之星类的上市公司。
最后,在2004年中投资可能需要留意的趋势还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农产品价格上升所带来的通胀率上升,而同时大量下游工业产品的通缩还十分严重。这将如何影响中国政府的宏观决策?哪些企业会从中得益?这些都需要考虑。
第二,在消费加速的情况下,中国居民会买什么呢?在住房和汽车消费已连续多年高增长后,它们会不会出现降温而被其他消费热点所代替?
第三,从过去一个多月的情况来看,2004年将是中国政府大力启动不同领域改革的一年,包括金融、税务和资本市场各方面,这将对不同企业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这也值得投资者关注。
作者为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兼A股研究部主管
一个普遍的看法认为,随着QFII进入中国股市,中国A股市场将进入一个以价值投资为主导的时代。最明显的例子是,虽然众多A股整体大市表现在2003年并不突出,但绩优蓝筹大盘股却出现一波十分了不起的行情。这肯定有一点道理,但事实是不是这么简单呢?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绩优股,是不是等同于我们现在在市场上见到的蓝筹大盘股呢?
2003年对A股市场的蓝筹大盘股来说是一个“完美风暴”的结合。
首先,2003年外资初次涉足中国A股市场,基于资源的限制,它们只会着眼于一些市值较大的股票。
另一方面,这些市值较大的股票又刚好集中于几个行业:石化、钢铁、银行、汽车、电力和其他基础设施(如港口)。它们的盈利能力跟中国的经济周期(特别是投资周期)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它们在2003年的盈利都十分好。
当然,最后一点不能忽视的是,它们也得益于过去一年多全球原材料价格因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劲需求所引发的一轮上升潮。
情况正在变化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应当如何展望2004年的情况呢?笔者始终认为,中国A股市场从去年开始的那股以盈利为主导的投资方向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这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但是2003年的绩优企业不一定是2004年或2005年的绩优企业。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特别是在投资领域)是不是已出现过热的情况。如果是这样的话,投资增长会不会在2004年减慢呢?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国的投资增长在2004年开始减慢的话,中国在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将有所下降(或起码增速趋缓)。
凑巧的是,企业正在这些领域大力扩充其生产能力。如果在未来两三年真的出现这种需求降温但供应能力急剧上升的情况,中国现在出现的短缺状况可能在两三年间又重新转回过剩,而这肯定对现在的大盘蓝筹股十分不利。
当然,乐观的人们会指出如城市化和中国产业向重化工化迈进等理由来支持投资增长会保持长期高增长、投资品需求会长期旺盛这种观点。这些理由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看看中国轻、重工业的比例情况,就会发现,对于一个人均GDP只有约1000美元的国家来说,中国重工业相对它的轻工业的比例是十分高的。同时,中国的自然资源非常短缺,它能否长期承受过去一两年间那种以投资和重工业所带动的经济增长?
2004年:何去何从
如果我们假设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几年会有所回落,而增长模式也逐步转向由居民消费所带动的话,那么我们就很有理由去怀疑,现在的大盘蓝筹股就一定是长期的绩优股呢?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想在2004年中跑赢大市,投资者可能需要反思去年那种泛行业的投资模式,而需更加重视现在微观层面的研究。所谓行行出状元,在各行各业,不管规模大小,各种企业都存在能成为明日之星类的上市公司。
最后,在2004年中投资可能需要留意的趋势还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农产品价格上升所带来的通胀率上升,而同时大量下游工业产品的通缩还十分严重。这将如何影响中国政府的宏观决策?哪些企业会从中得益?这些都需要考虑。
第二,在消费加速的情况下,中国居民会买什么呢?在住房和汽车消费已连续多年高增长后,它们会不会出现降温而被其他消费热点所代替?
第三,从过去一个多月的情况来看,2004年将是中国政府大力启动不同领域改革的一年,包括金融、税务和资本市场各方面,这将对不同企业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这也值得投资者关注。
作者为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兼A股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