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师和高职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两个主体,加强和创新高职教师思想品德建设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打造积极乐观的“阳光心态”,做“阳光教师”。即以精神饱满、充满阳光的积极快乐的情绪,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对于高职生而言,应围绕培养合格人才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的劳动观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上下大功夫。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高职教师;高职学生;思想品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59-01
中央16号文件指出:“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性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创新思想品德的教育已成为重要课题。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教师思想品德建设也亟待加强。
一、职业教师的现状与打造阳光心态的紧迫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高层次需要定位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教师大都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成就需要,通过多处人才、多出成果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与信赖。可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职校教师不仅经济待遇偏低,缺乏社会认同,而且由于生源、办学条件、社会背景等诸多原因使他们很难产生职业成就感,进而出现“职业倦怠”和心理疲劳,其外在表现就是出现烦恼、焦虑、抑郁的情绪,对所从事的工作情感淡漠、缺乏激情。对于教师来讲,情感淡漠、缺乏激情其实已经丧失了个人事业发展的必备要素。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授知识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而这种情况正是目前在我国职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职校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打造“阳光心态”,既以充满阳光、精神饱满的积极情绪状态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了。
二、“阳光心态”的具体内涵及其价值和意义
现代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幸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著名领导力研究专家、战略管理专家吴维库则把这种对待人和事的积极态度概括为“阳光心态”。“阳光心态”就是指对待人和事的积极、知足、感恩、达观的心智模式。具备“阳光心态”可以使人深刻而不浮燥、谦和而不张扬,自信而又有亲和力。
对于教师而言,具备“阳光心态”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教师的“阳光心态”直接影响学生积极的情绪反应。世界上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情绪教育,美国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许多世界一流大学都曾提出“情绪是科学教育之基”的教育思想。具备“阳光心态”的教师,情绪是积极稳定的,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
第二,教师的“阳光心态”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阳光心态”的外在传达,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情绪的渗透和感染,而且是内在价值体系的熏陶和教化。教师对自我情绪的认知、表达和调控,对学生情绪的觉察和把握,以及对教师事业的执着态度、敬业精神,对教学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关爱及科学的教育方法等,都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第三,教师具备“阳光心态”可以激发其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创造力,促进职校教师个人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长期从事这一工作会使人产生巨大的压力和疲惫感,“阳光心态”不仅可以调节教师的不良情绪,还可以激发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在困境中寻找个人事业发展的机遇,根除“职业倦怠”心理的消极影响。
三、职校教师打造“阳光心态”的策略
第一、了解职校生的特点,建立科学积极的学生观
职校教师除了要客观认识职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缺点外,还应关注他们的个性优势,那就是:有活力、兴趣广泛、性格率直、开朗活泼。一方面,我们不能以心目中固有的思维定势对职校学生过高的期望,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低的估价职校生。客观地讲,职校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基本属于不被老师关注和开发的“中间沉默层”。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所谓野草,是没被命名的鲜花”。职校学生独特的个性特点和成长经历必然蕴含独特的开发价值。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树立科学积极的学生观,充分认识职校生的发展潜力和个性优势,才能调动自己的教育积极性,不断开发自身的优势。
第二、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多维发展,确立自己的“职业成功点”
职业教育的特定目标,要求教师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人格心志甚至生存能力、个性精神等更广泛的方面给学生以教育和指导。职校教师可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我国职业教育规律,突破固有的教材设置、教学模式和教育制度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以及个人思维定势的束缚。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和兴趣,多角度为自己的事业选择立足点,确立自己的“职业成功点”和“职业生涯”方向,以饱满的热情,在创造性的工作中打造自己的“阳关心态”。
第三、做好个人身心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尽管教师承担着较高的社会期待和一定的道德压力,但教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因此,职校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职业角色有正确的认识,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保持适度的角色期待和成就动机,而非过分追求完美,使自己深陷疲劳之中。其次,职校教师对自己的优缺点也要有客观的认识,坦然接受自己,既不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掩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因缺点和弱项而自卑。职校教师只有悦纳自己,才能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体验到工作中的种种快乐,并把自己的快乐传达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黄中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载:党建研究,2005,8.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32.
[3]郑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6.
[4]孔春辉.校友文化培育初探,载: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4,2.
[5]张霞.职业学校教师的新发展,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
[6]衷敬华.高职院校学生的新现状、新问题、新对策,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0.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高职教师;高职学生;思想品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59-01
中央16号文件指出:“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性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创新思想品德的教育已成为重要课题。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教师思想品德建设也亟待加强。
一、职业教师的现状与打造阳光心态的紧迫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高层次需要定位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教师大都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成就需要,通过多处人才、多出成果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与信赖。可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职校教师不仅经济待遇偏低,缺乏社会认同,而且由于生源、办学条件、社会背景等诸多原因使他们很难产生职业成就感,进而出现“职业倦怠”和心理疲劳,其外在表现就是出现烦恼、焦虑、抑郁的情绪,对所从事的工作情感淡漠、缺乏激情。对于教师来讲,情感淡漠、缺乏激情其实已经丧失了个人事业发展的必备要素。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授知识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而这种情况正是目前在我国职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职校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打造“阳光心态”,既以充满阳光、精神饱满的积极情绪状态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了。
二、“阳光心态”的具体内涵及其价值和意义
现代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幸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著名领导力研究专家、战略管理专家吴维库则把这种对待人和事的积极态度概括为“阳光心态”。“阳光心态”就是指对待人和事的积极、知足、感恩、达观的心智模式。具备“阳光心态”可以使人深刻而不浮燥、谦和而不张扬,自信而又有亲和力。
对于教师而言,具备“阳光心态”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教师的“阳光心态”直接影响学生积极的情绪反应。世界上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情绪教育,美国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许多世界一流大学都曾提出“情绪是科学教育之基”的教育思想。具备“阳光心态”的教师,情绪是积极稳定的,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
第二,教师的“阳光心态”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阳光心态”的外在传达,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情绪的渗透和感染,而且是内在价值体系的熏陶和教化。教师对自我情绪的认知、表达和调控,对学生情绪的觉察和把握,以及对教师事业的执着态度、敬业精神,对教学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关爱及科学的教育方法等,都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第三,教师具备“阳光心态”可以激发其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创造力,促进职校教师个人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长期从事这一工作会使人产生巨大的压力和疲惫感,“阳光心态”不仅可以调节教师的不良情绪,还可以激发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在困境中寻找个人事业发展的机遇,根除“职业倦怠”心理的消极影响。
三、职校教师打造“阳光心态”的策略
第一、了解职校生的特点,建立科学积极的学生观
职校教师除了要客观认识职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缺点外,还应关注他们的个性优势,那就是:有活力、兴趣广泛、性格率直、开朗活泼。一方面,我们不能以心目中固有的思维定势对职校学生过高的期望,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低的估价职校生。客观地讲,职校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基本属于不被老师关注和开发的“中间沉默层”。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所谓野草,是没被命名的鲜花”。职校学生独特的个性特点和成长经历必然蕴含独特的开发价值。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树立科学积极的学生观,充分认识职校生的发展潜力和个性优势,才能调动自己的教育积极性,不断开发自身的优势。
第二、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多维发展,确立自己的“职业成功点”
职业教育的特定目标,要求教师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人格心志甚至生存能力、个性精神等更广泛的方面给学生以教育和指导。职校教师可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我国职业教育规律,突破固有的教材设置、教学模式和教育制度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以及个人思维定势的束缚。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和兴趣,多角度为自己的事业选择立足点,确立自己的“职业成功点”和“职业生涯”方向,以饱满的热情,在创造性的工作中打造自己的“阳关心态”。
第三、做好个人身心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尽管教师承担着较高的社会期待和一定的道德压力,但教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因此,职校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职业角色有正确的认识,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保持适度的角色期待和成就动机,而非过分追求完美,使自己深陷疲劳之中。其次,职校教师对自己的优缺点也要有客观的认识,坦然接受自己,既不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掩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因缺点和弱项而自卑。职校教师只有悦纳自己,才能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体验到工作中的种种快乐,并把自己的快乐传达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黄中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载:党建研究,2005,8.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32.
[3]郑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6.
[4]孔春辉.校友文化培育初探,载: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4,2.
[5]张霞.职业学校教师的新发展,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
[6]衷敬华.高职院校学生的新现状、新问题、新对策,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