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6年财政部颁布新准则,2007年在上市公司首先实施。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对公司的财务产生了重大影响,更加满足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更大限度地限制了企业内部人为追求短期利益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观;核心地位
一、资产负债表居于财务报表之首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表述,是由四张主表和一份附注组成。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下,由于资产负债观的引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替代了利润分配表,全面收益代替了会计收益,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成为其中的一个亮点。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最为关注的是企业利润表中净利润的大小,投资者根据企业净利润的大小判断盈利能力,银行根据企业净利润的大小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税务机关根据企业净利润的大小判断企业的纳税能力。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太关注于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导致各种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这迫使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资产负债表中,根据资产负债表的财务数据判断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从而更加确立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
资产负债表观和收入费用观原本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理论。资产负债观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因此,当资产的价值增加或是负债的价值减少时会产生收益;用公式表达为: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分配,而收入费用观则是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分配比来计量企业收益。两者除了在收益确认的方式下存在差异外,对于未实现损益的确认两者同样存在差异,在资产负债观下,收益的确认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因此,不需要考虑损益是否可以实现的问题;而收入费用观下,通过收入和费用配比得到的利润是企业当期已经实现的,而不存在暂计损益的问题。
资产负债观的引入体现在准则制定的多方面之中,其中,对报表体系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取消了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利润侵分配的过程,取而代之的是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另外,在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的出现也是资产负债表观下的直接产物,在利润表的项目列报中“综合收益”项目的出现也是资产负债观在准则中运用的体现。
二、资产负债表观更加满足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与国际会计理念趋同,扩大我国在世界范围内会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的国际会计地位。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我国新会计准则借鉴吸收了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成果,其一个重大突破在于是新准则体系凸显了资产负债表观在报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会计方法符合国际性,体现了不论记录、确认还是计量和报告均早已突破了国家界限,例如,在记录方面采用复式簿记系统,在确认方面采用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实现原则、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在计量方面采用货币计量假设、历史成本原则等,均已成为国际惯例,财务报表的编报等方面也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吻合,资产负债表也更加符合国际化,市场化要求。
三、资产负债表观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有助于避免企业内部人为追求短期利益、操纵利润的行为
(一)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资产负债观理念的确立要求企业管理层进一步关注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更加关注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营运效率。这些观念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新会计准则体系比以往更加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更加强调资产负债表对财务状况的真实、公允的反映;更强调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资产营运效率,而不仅仅是经营结果。因此,企业所提供的信息更能满足相关决策者的需要,更具有相关性。
(二)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凸显了资产负债表在报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要求企业提高资产负债信息质量。企业只有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即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增加的情况下,才表明企业价值增加了,股东财富增长了,突破了传统单纯的利润考核概念,有助于促使企业改善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产和资本结构,避免眼前利益和收益超前分配,提高决策水平,着眼于企业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三)利于减少企业利润操纵行为在资产负债观下对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只要企业的净资产增加了,就应当作为收益确认 (不包括新增投资或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所以,企业只有在净资产增加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收益,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企业操纵利润的行为。
(四)新会计准则体系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将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
在新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观保证了财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平衡,其主要目标是,将决策有用作为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指导思想是,以资产负债要素为核心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1)长期以来,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一直是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决策有用目标,并将其与受托责任作为新准则的两大财务报告目标;公允价值属性的引入使资产负债表反映的财务状况更加真实、公允,对决策也更具相关性。从这个角度,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目标是以决策有用观为主的;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际销售时,从原计入资本公积的持有收益转入当期损益中又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目标也兼顾了受托责任的要求。 (2)基于未来的角度理解、处理和报告财务事我国基本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显然“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指的过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指的是现在的状况、而“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指的是未来。资产的定义很好地诠释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时空观,即要求企业基于未来的角度理解、处理和报告过去的财务事项。在资产负债表观中,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只要预期不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就不能作为资产或负债列报,只能作为当期收入或费用列报。3、资产负债表的质量决定了财务报告的质量,资产负债表观要求企业基于经济业务实质上而不仅仅是金额形式上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尽管新会计准则引入了综合计量属性,但同时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同时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也非常谨慎,主要集中在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获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符合条件的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
综上所述,新准则以其创新的理念,向我們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信息规范标准。其中,着眼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凸显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要求企业提升资产负债信息质量,避免短期行为,就是贯穿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诸多重要创新理念之一。
参考文献
[1]石玮 对资产负债表观的财务报表勾稽关系分析 北京 注册税务师 2011(04)
[2] 杨丽 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观浅析 论文之家2009(11)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观;核心地位
一、资产负债表居于财务报表之首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表述,是由四张主表和一份附注组成。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下,由于资产负债观的引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替代了利润分配表,全面收益代替了会计收益,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成为其中的一个亮点。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最为关注的是企业利润表中净利润的大小,投资者根据企业净利润的大小判断盈利能力,银行根据企业净利润的大小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税务机关根据企业净利润的大小判断企业的纳税能力。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太关注于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导致各种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这迫使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资产负债表中,根据资产负债表的财务数据判断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从而更加确立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
资产负债表观和收入费用观原本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理论。资产负债观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因此,当资产的价值增加或是负债的价值减少时会产生收益;用公式表达为: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分配,而收入费用观则是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分配比来计量企业收益。两者除了在收益确认的方式下存在差异外,对于未实现损益的确认两者同样存在差异,在资产负债观下,收益的确认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因此,不需要考虑损益是否可以实现的问题;而收入费用观下,通过收入和费用配比得到的利润是企业当期已经实现的,而不存在暂计损益的问题。
资产负债观的引入体现在准则制定的多方面之中,其中,对报表体系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取消了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利润侵分配的过程,取而代之的是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另外,在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的出现也是资产负债表观下的直接产物,在利润表的项目列报中“综合收益”项目的出现也是资产负债观在准则中运用的体现。
二、资产负债表观更加满足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与国际会计理念趋同,扩大我国在世界范围内会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的国际会计地位。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我国新会计准则借鉴吸收了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成果,其一个重大突破在于是新准则体系凸显了资产负债表观在报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会计方法符合国际性,体现了不论记录、确认还是计量和报告均早已突破了国家界限,例如,在记录方面采用复式簿记系统,在确认方面采用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实现原则、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在计量方面采用货币计量假设、历史成本原则等,均已成为国际惯例,财务报表的编报等方面也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吻合,资产负债表也更加符合国际化,市场化要求。
三、资产负债表观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有助于避免企业内部人为追求短期利益、操纵利润的行为
(一)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资产负债观理念的确立要求企业管理层进一步关注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更加关注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营运效率。这些观念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新会计准则体系比以往更加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更加强调资产负债表对财务状况的真实、公允的反映;更强调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资产营运效率,而不仅仅是经营结果。因此,企业所提供的信息更能满足相关决策者的需要,更具有相关性。
(二)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凸显了资产负债表在报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要求企业提高资产负债信息质量。企业只有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即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增加的情况下,才表明企业价值增加了,股东财富增长了,突破了传统单纯的利润考核概念,有助于促使企业改善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产和资本结构,避免眼前利益和收益超前分配,提高决策水平,着眼于企业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三)利于减少企业利润操纵行为在资产负债观下对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只要企业的净资产增加了,就应当作为收益确认 (不包括新增投资或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所以,企业只有在净资产增加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收益,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企业操纵利润的行为。
(四)新会计准则体系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将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
在新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观保证了财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平衡,其主要目标是,将决策有用作为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指导思想是,以资产负债要素为核心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1)长期以来,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一直是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决策有用目标,并将其与受托责任作为新准则的两大财务报告目标;公允价值属性的引入使资产负债表反映的财务状况更加真实、公允,对决策也更具相关性。从这个角度,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目标是以决策有用观为主的;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际销售时,从原计入资本公积的持有收益转入当期损益中又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目标也兼顾了受托责任的要求。 (2)基于未来的角度理解、处理和报告财务事我国基本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显然“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指的过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指的是现在的状况、而“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指的是未来。资产的定义很好地诠释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时空观,即要求企业基于未来的角度理解、处理和报告过去的财务事项。在资产负债表观中,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只要预期不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就不能作为资产或负债列报,只能作为当期收入或费用列报。3、资产负债表的质量决定了财务报告的质量,资产负债表观要求企业基于经济业务实质上而不仅仅是金额形式上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尽管新会计准则引入了综合计量属性,但同时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同时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也非常谨慎,主要集中在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获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符合条件的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
综上所述,新准则以其创新的理念,向我們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信息规范标准。其中,着眼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凸显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要求企业提升资产负债信息质量,避免短期行为,就是贯穿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诸多重要创新理念之一。
参考文献
[1]石玮 对资产负债表观的财务报表勾稽关系分析 北京 注册税务师 2011(04)
[2] 杨丽 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观浅析 论文之家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