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用地分等定级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农村土地資源调查、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重点探讨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与土地开发潜力的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土地开发生态潜力因素评价体系的建立,以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开发;资源平衡
中图分类号:[D92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开发逐渐成为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焦点。土地开发指的是因人类生产活动的需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及经济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以及提高土地的利用深度所开展的活动,这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土地资源开发的生态潜力会影响到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构造,并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生态效益,从而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效益及综合效益。农用地分等定级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内容,与土地开发潜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表1),是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与土地开发潜力的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希望对土地开发生态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有所帮助。
表1 生态潜力指标与分等定级因素对应表
1 环境影响潜力分析
环境影响潜力分析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水土保持改良度、土壤改良度和植被覆盖率。因待开发土地多处于未利用状态,植被覆盖率一般较低,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碱化。因此水土保持改良度指标为综合指标,反映项目建设后,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的改善程度,该指标可通过比较有无项目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等面积指数进行评价。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RL表示水土保持指数;
SLi表示水土流失面积,Ssi表示土地沙化面积,SYi表示盐碱化面积(其中i=1,表示开发前,i=2,表示开发后)。
土地开发工程多包涵对项目区原有土地进行填坑、平整、路渠电配套、土壤培肥等。土壤改良度指标反映项目建设后,项目区土壤的理化性状的改良程度。该指标同样为综合指标,包括土壤质地、土壤肥力、耕作层厚度。其数值可以采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因素评价结果。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RTL表示土壤改良指数;
Fi表示土壤肥力因素分值,Hi表示耕作层厚度因素分值,Zi表示土壤质地因素分值(其中i=1,表示开发前,i=2,表示开发后)。
植被覆盖率指标反映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情况,即农业环境的改良程度,该指标最能直观反映土地开发工程的生态效益潜力,可通过计算项目区植被覆盖变化率衡量,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RVC表示项目区植被覆盖变化率;
RV1表示开发后项目区植被覆盖率;
RV2表示开发前项目区植被覆盖率。
2 资源平衡潜力分析
土地开发的生态目的是对项目区各种生物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并通过开发提高其利用效益。理论上对土地不断加大肥料和水资源投入,即使末级土地同样可获得高产出,土地的开发包括对项目区进行肥力改造,但工程实施所能带来的各项产出是无法突破项目区可供利用资源的上限,因此这种开发是以牺牲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的功能为代价,在造成投资浪费的同时,过度的施用肥料特别是化学肥料是对土地生产潜力的剥削,将突破土地自我恢复极限,造成土壤板结。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将造成地面塌陷,最终使开发效益整体下降。故土地开发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价需考虑项目区各种资源条件的承受能力,该指标可衡量项目工程所取得的预期效益是否是在对土地友好利用的前提下进行。
项目区内唯一“无限”资源是光温,对该指标的评价反映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在资源可持续条件下是否仍有挖掘潜力。
因此,资源平衡影响潜力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水资源平衡度、单位面积肥料施用程度及光温资源利用度。
水资源平衡度指标反映,项目建成后对项目区降水和地下水的利用程度,特别是对项目区地下水的开采程度。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RW表示项目区开发后水资源平衡度;
LD表示项目区可提供的地下水最高值;
θD表示在不引起项目区地下水下降前提下的最高开采比率;
LJ表示项目区降水最高量;
θJ表示项目区降水最高利用率;
L表示项目区开发后水资源最高需求。
单位面积肥料施用程度反映,项目建成后单位面积土地产出达到预期目标所需施用化肥数量。
光温资源利用度反映,项目建成后对项目区的光温资源利用程度,可用农用地分等因素体系中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衡量,其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RL表示光温生产潜力指数;
LT1项目区利用的光温资源;
LT项目可供利用的光温资源。
3 土地开发生态潜力因素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指标量化
土地开发生态潜力评价体系所包含的各因素、各指标数据来源于农用地分等定级对应因素成果值或根据其测算方法计算而得,包括比率和数值,但相互之间缺乏统一可比性。根据多因素多目标评价方法,通过计算各单项指标的相对完成值来进行统一评价。
单项指标的相对完成值是各单项指标的实际值与该指标在该区域相应指标最高值的比率。
公式为:
式中:Ri为指标i的量化值,即单项指标i的相对完成值;
Ki为指标i的评价值;
Kimax为该区域内指标i的最高值。
3.2 赋予权重
权重的确定包括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和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权重的确定应组织相关行业的专家或项目建设者、受益者,采用特尔菲法或层次分析法,赋予或求取各单项指标的权重[7]。对单项目评价,应考虑项目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项目建设所需解决的首要目标,对因素的权重进行平衡调整,进而修改工程方案。对多项目进行评价选择,需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需求进行项目权重平衡,但同一地区不同区位项目间比较必须采用相同权重体系,具体评价因素及指标权重如下表所示:
表2 土地开发项目生态潜力因素汇总表
3.3 计算综合指数
先求取各因素量化指数,即将单项指标的量化值与其对应的权重值相乘,并对所有选入评价指标的计算值求和,计算出土地开发项目的生态因素评价指数,并将指数与各自权重值相乘后求得潜力最终综合指数,公式如下:
式中:M为开发生态潜力评价的综合指数值;
Wi为指标i的权重值;
N为开发潜力评价所选的指标个数。
如果土地开发项目的生态评价指数均无负值,即项目实施未产生负效应,则可采用几何平均法求取生态潜力最终综合指数。
式中:M为开发潜力评价的综合指数值;
M1、M2分别为环境影响潜力、资源平衡影响潜力因素评价指数值;
W1、W2分别为环境影响潜力、资源平衡影响潜力因素的权重值。
3.4 指数判别及应用
因各判别因素评价量化指数均为各单项指标的实际值与该指标在该区域相应指标最高值的比率,故综合指数可划分为不同区间以判别项目的潜在生态效益和开发适宜性。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3 开发潜力因素综合指数分级表
经综合指数判别后,存在问题的开发项目可根据各单项相对完成值、综合指标值和各因素指数值列表,查询土地开发方案及项目区自然条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分析效益低下原因,以求确定项目区影响开发潜力的因素,修改开发方案,确定要进行修正的因素,以明确该项目区自然条件适宜开发度,从而提高项目开发潜力,减少盲目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农用地分等定级是一项国家基础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对丰富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内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处理好农用地分等定级与土地开发潜力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二者的重要因素,并建立健全土地开发生态效益评价体系,以提高我国农业土地利用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苗利梅;范树印;郧文聚.农业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资源与产业.2007年第06期
[2] 寇瑾;牛红光;丛岳君. 浅谈城镇土地定级的内容_方法和原则[J].西部资源.2007年第06期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开发;资源平衡
中图分类号:[D92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开发逐渐成为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焦点。土地开发指的是因人类生产活动的需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及经济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以及提高土地的利用深度所开展的活动,这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土地资源开发的生态潜力会影响到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构造,并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生态效益,从而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效益及综合效益。农用地分等定级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内容,与土地开发潜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表1),是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与土地开发潜力的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希望对土地开发生态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有所帮助。
表1 生态潜力指标与分等定级因素对应表
1 环境影响潜力分析
环境影响潜力分析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水土保持改良度、土壤改良度和植被覆盖率。因待开发土地多处于未利用状态,植被覆盖率一般较低,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碱化。因此水土保持改良度指标为综合指标,反映项目建设后,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的改善程度,该指标可通过比较有无项目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等面积指数进行评价。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RL表示水土保持指数;
SLi表示水土流失面积,Ssi表示土地沙化面积,SYi表示盐碱化面积(其中i=1,表示开发前,i=2,表示开发后)。
土地开发工程多包涵对项目区原有土地进行填坑、平整、路渠电配套、土壤培肥等。土壤改良度指标反映项目建设后,项目区土壤的理化性状的改良程度。该指标同样为综合指标,包括土壤质地、土壤肥力、耕作层厚度。其数值可以采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因素评价结果。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RTL表示土壤改良指数;
Fi表示土壤肥力因素分值,Hi表示耕作层厚度因素分值,Zi表示土壤质地因素分值(其中i=1,表示开发前,i=2,表示开发后)。
植被覆盖率指标反映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情况,即农业环境的改良程度,该指标最能直观反映土地开发工程的生态效益潜力,可通过计算项目区植被覆盖变化率衡量,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RVC表示项目区植被覆盖变化率;
RV1表示开发后项目区植被覆盖率;
RV2表示开发前项目区植被覆盖率。
2 资源平衡潜力分析
土地开发的生态目的是对项目区各种生物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并通过开发提高其利用效益。理论上对土地不断加大肥料和水资源投入,即使末级土地同样可获得高产出,土地的开发包括对项目区进行肥力改造,但工程实施所能带来的各项产出是无法突破项目区可供利用资源的上限,因此这种开发是以牺牲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的功能为代价,在造成投资浪费的同时,过度的施用肥料特别是化学肥料是对土地生产潜力的剥削,将突破土地自我恢复极限,造成土壤板结。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将造成地面塌陷,最终使开发效益整体下降。故土地开发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价需考虑项目区各种资源条件的承受能力,该指标可衡量项目工程所取得的预期效益是否是在对土地友好利用的前提下进行。
项目区内唯一“无限”资源是光温,对该指标的评价反映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在资源可持续条件下是否仍有挖掘潜力。
因此,资源平衡影响潜力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水资源平衡度、单位面积肥料施用程度及光温资源利用度。
水资源平衡度指标反映,项目建成后对项目区降水和地下水的利用程度,特别是对项目区地下水的开采程度。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RW表示项目区开发后水资源平衡度;
LD表示项目区可提供的地下水最高值;
θD表示在不引起项目区地下水下降前提下的最高开采比率;
LJ表示项目区降水最高量;
θJ表示项目区降水最高利用率;
L表示项目区开发后水资源最高需求。
单位面积肥料施用程度反映,项目建成后单位面积土地产出达到预期目标所需施用化肥数量。
光温资源利用度反映,项目建成后对项目区的光温资源利用程度,可用农用地分等因素体系中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衡量,其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RL表示光温生产潜力指数;
LT1项目区利用的光温资源;
LT项目可供利用的光温资源。
3 土地开发生态潜力因素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指标量化
土地开发生态潜力评价体系所包含的各因素、各指标数据来源于农用地分等定级对应因素成果值或根据其测算方法计算而得,包括比率和数值,但相互之间缺乏统一可比性。根据多因素多目标评价方法,通过计算各单项指标的相对完成值来进行统一评价。
单项指标的相对完成值是各单项指标的实际值与该指标在该区域相应指标最高值的比率。
公式为:
式中:Ri为指标i的量化值,即单项指标i的相对完成值;
Ki为指标i的评价值;
Kimax为该区域内指标i的最高值。
3.2 赋予权重
权重的确定包括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和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权重的确定应组织相关行业的专家或项目建设者、受益者,采用特尔菲法或层次分析法,赋予或求取各单项指标的权重[7]。对单项目评价,应考虑项目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项目建设所需解决的首要目标,对因素的权重进行平衡调整,进而修改工程方案。对多项目进行评价选择,需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需求进行项目权重平衡,但同一地区不同区位项目间比较必须采用相同权重体系,具体评价因素及指标权重如下表所示:
表2 土地开发项目生态潜力因素汇总表
3.3 计算综合指数
先求取各因素量化指数,即将单项指标的量化值与其对应的权重值相乘,并对所有选入评价指标的计算值求和,计算出土地开发项目的生态因素评价指数,并将指数与各自权重值相乘后求得潜力最终综合指数,公式如下:
式中:M为开发生态潜力评价的综合指数值;
Wi为指标i的权重值;
N为开发潜力评价所选的指标个数。
如果土地开发项目的生态评价指数均无负值,即项目实施未产生负效应,则可采用几何平均法求取生态潜力最终综合指数。
式中:M为开发潜力评价的综合指数值;
M1、M2分别为环境影响潜力、资源平衡影响潜力因素评价指数值;
W1、W2分别为环境影响潜力、资源平衡影响潜力因素的权重值。
3.4 指数判别及应用
因各判别因素评价量化指数均为各单项指标的实际值与该指标在该区域相应指标最高值的比率,故综合指数可划分为不同区间以判别项目的潜在生态效益和开发适宜性。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3 开发潜力因素综合指数分级表
经综合指数判别后,存在问题的开发项目可根据各单项相对完成值、综合指标值和各因素指数值列表,查询土地开发方案及项目区自然条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分析效益低下原因,以求确定项目区影响开发潜力的因素,修改开发方案,确定要进行修正的因素,以明确该项目区自然条件适宜开发度,从而提高项目开发潜力,减少盲目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农用地分等定级是一项国家基础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对丰富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内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处理好农用地分等定级与土地开发潜力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二者的重要因素,并建立健全土地开发生态效益评价体系,以提高我国农业土地利用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苗利梅;范树印;郧文聚.农业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资源与产业.2007年第06期
[2] 寇瑾;牛红光;丛岳君. 浅谈城镇土地定级的内容_方法和原则[J].西部资源.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