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率领金矿工人组成抗日联军
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有一支以祁致中为首的金矿工人队伍。这支队伍在松花江下游的三江地区赫赫有名。它创建于1933年6月。开始仅有二三十人,到1937年底曾一度发展到1500人。在1936年抗日联军统一建制之后,先被授予独立师番号,以后又扩编为第十一军。1938年东北抗日联军遭受重大挫折之时,第十一军也损失惨重。以后在李兆麟的率领下,参加了第三路军的西征,继续活跃在小兴安岭西麓的黑嫩地区,并坚持到抗战最后胜利。现在仍然健在的卢连峰老人就是当年祁致中的部下。卢连峰已85岁,离休前曾任广州空军后勤部营房部部长。
祁致中原籍山东,闯关东后到佳木斯地区的托腰子金矿当了工人。他为人义气,在工友中很有人缘,并有许多拜把兄弟。他们亲眼目睹日本矿警对工人兄弟的非人待遇,愤愤不平。终于有一天他和几个拜把兄弟一起动手打死了几名日本矿警,夺取了七八条枪,立即号召工人起义,上山打日本。有二三十名工人跟他走出矿区,宣布成立“东北山林义勇军”,并且仿照绿林好汉的做法报了个“山头”为“明山”。紧接着就利用伏击战、偷袭战的方法消灭了几批日伪军警。枪多了,人也多了。有些小股的山林队也逐步地投靠他。
到了1935年,也是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队伍逐步壮大时期。“明山队”在方正县境遇到了由赵尚志和冯仲云所率领的第三军,使他耳目一新。他曾多次听说过共产党是坚决抗日的,也很想使自己成为共产党那样的英雄。为此他主动求见赵尚志和冯仲云。冯仲云向他讲述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以及统一战线政策之后,他立即表示要跟共产党走。并且接受了冯仲云的建议,把自己的名字由原来的祁宝堂改为祁致中,说要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自己也立即废弃“明山”称号,摆脱胡子(土匪)的习俗。从此,他经常和抗日联军各部联合作战,还仿效第三军的样子整编了自己的队伍,加强了纪律性,战斗力也显著地提高了。
从独立师扩编为抗联第十一军
东北抗联共有十一个军。杨靖宇是第一军军长,王德泰是第二军军长,赵尚志是第三军军长,李廷禄是第四军军长,周保中是第五军军长,夏云杰是第六军军长……接下去还有第八、九、十军。祁致中是第十一军军长。我当年是在第四军当秘书。祁致中我见过一面,是个很年轻、很有朝气的人。
祁致中首先接触的是赵尚志的队伍,他也很佩服赵的英勇善战,但同时也感到赵尚志的个人英雄主义很厉害。赵尚志想收编他,他没有同意。
之后,他的队伍到汤原县活动。他主动地找到中共汤原县委,要求参加共产党,要求县委把他们的队伍改编为抗日联军。县委为了考验他,要他率队和汤原县的警察局打一次仗。他就用计把警察从城里引出来打了个伏击战,消灭了大部敌人。县委很满意,尔后又让他参加为期半个月的党训班,学习结束后接受了他为中共党员。随即又派三名党员到祁致中的部队任政工干部。
从此以后,他的部队战斗积极性更加高涨,率队在桦川、依兰、富锦一带活动,到处寻找可以消灭的目标,如区乡的自卫队、地主武装、公路上的运输队等,每次可以夺取10到20支以上的枪支,有时还可以夺取40到50支枪。在这样的影响下,有更多的小股山林队愿意接受他的收编。到1936年春天,队伍发展到400余人。北满省委决定将他的部队编入抗日联军序列,番号为独立师,祁致中被任命为师长。但与此同时,独立师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收编的队伍纪律性较差,有些人匪性难移,还有些人对共产党怀有敌意。祁致中本人也因取得一些胜利而产生了骄傲情绪,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有浓厚的表现。这些对祁致中的队伍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有些抗联领导人怀疑独立师依然是胡子队伍。
这些事引起了北满省委的重视。因之派李兆麟以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身份去独立师工作。李兆麟用了十天时间住在独立师,与祁致中以及其他几个主要领导干部交谈,探讨如何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问题。祁致中对李兆麟十分敬仰,随即按照他和李兆麟共同商定的办法整顿队伍,将一个严重破坏组织纪律的团长撤职;将一部分匪性难移的成员清理出队;加强队伍中共产党的组织建设,还发展了一批新党员。祁致中还检讨了自己的骄傲情绪,如曾说过自己打仗并不比赵尚志差等个人英雄主义论调等。
经过这次思想整顿和组织纪律整顿,部队的政治素质提高了。接连在富锦、同江、抚远等县消灭了几支伪保卫团、地主武装和乡镇警察队。这几次战斗的胜利也促成了头道林子警察署长李景荫的起义。他不光带出了80多条枪,还将自家私藏的两挺机枪也全部交给了祁致中,祁致中一时名声大噪。随即由北满省委决定将其部队扩编为抗联第十一军。
积怨赵尚志终致杀身之祸
1938年初,祁致中为了给自己的小型兵工厂购置一些机床,借用第七军的关系,越境到了苏联境内。不料苏联人不承认他,还将他扣留,并且把他和在他的前后越境的两位军长赵尚志和戴鸿宾关押在同一狱室里长达一年半之久,由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们三人长期关押于一室,内心很苦闷,并且经常谈论东北游击抗日中的路线、策略等问题。祁致中与赵尚志的观点存在很大分歧,尤其是对抗联第三军与第十一军的关系论及更多,两人常为此争得脸红脖子粗,仍互不相让。依笔者之见,祁致中英勇善战,但个人英雄主义较严重,而赵尚志的个人英雄主义更为厉害。譬如赵尚志曾说过:“没有我的抗联三军,东北的抗日联军就不会存在。”由此可见,在赵尚志、戴鸿宾、祁致中三人同关一间囚室达一年半之后,赵、祁两人之间由看法不同、性格不合所产生的积怨日深。
1939年5月,赵尚志、戴鸿宾、祁致中终于被苏联远东军以“误会”为由释放。苏军还帮助他们组织了一支百余人的部队回东北继续抗日。返国途中,一苏联军官宣布由赵尚志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实际上,苏联人有无权力任命他这个职务,赵尚志是欠慎重考虑的。6月27日,这支队伍乘船夜渡黑龙江,回到了我国东北境内。次日,赵尚志率队攻打了佛山县南部的乌拉嘎金矿,取得了胜利。据当年曾参加战斗的李在德同志回忆,在攻袭乌拉嘎金矿战斗中,祁致中的情绪有些反常,戴鸿宾率队打响之后,可祁却按兵未动,赵尚志催促无果,恼怒中自己带队冲了上去。时隔不久,7月2日,赵尚志向全体队员宣布了祁的“拒绝执行命令”的罪名,随即处死了祁致中。当时祁致中才年满26岁。
对处死祁致中的一些看法
从赵尚志对待祁致中的态度来看,不是一个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所应当采取的。祁致中出身于金矿工人,在杀死几名日本矿警之后,起初仿效绿林好汉;但当他后来积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的独立师后,英勇善战,积极抗日。对待这样一位不断追求进步的人,赵尚志作为一个有十几年党龄的领导应该把他作为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来爱护、教育、使用。但根据戴鸿宾的回忆材料,赵尚志经常以蔑视的态度,动不动就指责祁是胡子(土匪),甚至在一次争辩中,说自己是“东北党代表,我以党代表的资格,开除你的党籍”。赵从狭隘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绪出发,非要把祁致中压服不可。以上情况也可以佐证赵尚志为何在刚以总司令名义带队返东北数天之内就处死了祁致中。由此可以看到,当个人英雄主义膨胀到极限的时候,党性也就完全失去了存在的空间。
对赵尚志处死祁致中的理由是否正当,众说不一,但事后的负面效应却是不容置疑的。如戴鸿宾的不辞而别使赵尚志身边没有了可以带兵打仗的人。不到半年时间,原有的一百多人的队伍只剩二十几人。戴鸿宾找到北满省委并作了汇报之后,使省委得知赵尚志对省委有严重的对立情绪,因之不愿与赵尚志接触。赵尚志于1939年冬又被迫进入苏联境内。以后虽说在苏联人的调解下到第二路军担任周保中的副手,但不到半年他又流露了许多对周保中不满的情绪,使周保中视为难以与之共事的人。从此之后,他只能孤身独处。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人派他率四名抗联战士潜返东北境内伺机行动。他想利用这一时机再创造一个抗日游击战争新局面。但不仅未取得成功,还遭到日本人的暗算。不过他最终还是以一种壮烈英勇的姿态死去,作为抗日英雄,值得国人敬仰。
(作者为离休干部,曾任国防科工委副参谋长)
链接:东北抗日联军简介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反日游击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1936年2月至1937年12月是东北抗日联军组成、东北游击战争的新高潮期。
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有一支以祁致中为首的金矿工人队伍。这支队伍在松花江下游的三江地区赫赫有名。它创建于1933年6月。开始仅有二三十人,到1937年底曾一度发展到1500人。在1936年抗日联军统一建制之后,先被授予独立师番号,以后又扩编为第十一军。1938年东北抗日联军遭受重大挫折之时,第十一军也损失惨重。以后在李兆麟的率领下,参加了第三路军的西征,继续活跃在小兴安岭西麓的黑嫩地区,并坚持到抗战最后胜利。现在仍然健在的卢连峰老人就是当年祁致中的部下。卢连峰已85岁,离休前曾任广州空军后勤部营房部部长。
祁致中原籍山东,闯关东后到佳木斯地区的托腰子金矿当了工人。他为人义气,在工友中很有人缘,并有许多拜把兄弟。他们亲眼目睹日本矿警对工人兄弟的非人待遇,愤愤不平。终于有一天他和几个拜把兄弟一起动手打死了几名日本矿警,夺取了七八条枪,立即号召工人起义,上山打日本。有二三十名工人跟他走出矿区,宣布成立“东北山林义勇军”,并且仿照绿林好汉的做法报了个“山头”为“明山”。紧接着就利用伏击战、偷袭战的方法消灭了几批日伪军警。枪多了,人也多了。有些小股的山林队也逐步地投靠他。
到了1935年,也是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队伍逐步壮大时期。“明山队”在方正县境遇到了由赵尚志和冯仲云所率领的第三军,使他耳目一新。他曾多次听说过共产党是坚决抗日的,也很想使自己成为共产党那样的英雄。为此他主动求见赵尚志和冯仲云。冯仲云向他讲述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以及统一战线政策之后,他立即表示要跟共产党走。并且接受了冯仲云的建议,把自己的名字由原来的祁宝堂改为祁致中,说要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自己也立即废弃“明山”称号,摆脱胡子(土匪)的习俗。从此,他经常和抗日联军各部联合作战,还仿效第三军的样子整编了自己的队伍,加强了纪律性,战斗力也显著地提高了。
从独立师扩编为抗联第十一军
东北抗联共有十一个军。杨靖宇是第一军军长,王德泰是第二军军长,赵尚志是第三军军长,李廷禄是第四军军长,周保中是第五军军长,夏云杰是第六军军长……接下去还有第八、九、十军。祁致中是第十一军军长。我当年是在第四军当秘书。祁致中我见过一面,是个很年轻、很有朝气的人。
祁致中首先接触的是赵尚志的队伍,他也很佩服赵的英勇善战,但同时也感到赵尚志的个人英雄主义很厉害。赵尚志想收编他,他没有同意。
之后,他的队伍到汤原县活动。他主动地找到中共汤原县委,要求参加共产党,要求县委把他们的队伍改编为抗日联军。县委为了考验他,要他率队和汤原县的警察局打一次仗。他就用计把警察从城里引出来打了个伏击战,消灭了大部敌人。县委很满意,尔后又让他参加为期半个月的党训班,学习结束后接受了他为中共党员。随即又派三名党员到祁致中的部队任政工干部。
从此以后,他的部队战斗积极性更加高涨,率队在桦川、依兰、富锦一带活动,到处寻找可以消灭的目标,如区乡的自卫队、地主武装、公路上的运输队等,每次可以夺取10到20支以上的枪支,有时还可以夺取40到50支枪。在这样的影响下,有更多的小股山林队愿意接受他的收编。到1936年春天,队伍发展到400余人。北满省委决定将他的部队编入抗日联军序列,番号为独立师,祁致中被任命为师长。但与此同时,独立师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收编的队伍纪律性较差,有些人匪性难移,还有些人对共产党怀有敌意。祁致中本人也因取得一些胜利而产生了骄傲情绪,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有浓厚的表现。这些对祁致中的队伍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有些抗联领导人怀疑独立师依然是胡子队伍。
这些事引起了北满省委的重视。因之派李兆麟以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身份去独立师工作。李兆麟用了十天时间住在独立师,与祁致中以及其他几个主要领导干部交谈,探讨如何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问题。祁致中对李兆麟十分敬仰,随即按照他和李兆麟共同商定的办法整顿队伍,将一个严重破坏组织纪律的团长撤职;将一部分匪性难移的成员清理出队;加强队伍中共产党的组织建设,还发展了一批新党员。祁致中还检讨了自己的骄傲情绪,如曾说过自己打仗并不比赵尚志差等个人英雄主义论调等。
经过这次思想整顿和组织纪律整顿,部队的政治素质提高了。接连在富锦、同江、抚远等县消灭了几支伪保卫团、地主武装和乡镇警察队。这几次战斗的胜利也促成了头道林子警察署长李景荫的起义。他不光带出了80多条枪,还将自家私藏的两挺机枪也全部交给了祁致中,祁致中一时名声大噪。随即由北满省委决定将其部队扩编为抗联第十一军。
积怨赵尚志终致杀身之祸
1938年初,祁致中为了给自己的小型兵工厂购置一些机床,借用第七军的关系,越境到了苏联境内。不料苏联人不承认他,还将他扣留,并且把他和在他的前后越境的两位军长赵尚志和戴鸿宾关押在同一狱室里长达一年半之久,由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们三人长期关押于一室,内心很苦闷,并且经常谈论东北游击抗日中的路线、策略等问题。祁致中与赵尚志的观点存在很大分歧,尤其是对抗联第三军与第十一军的关系论及更多,两人常为此争得脸红脖子粗,仍互不相让。依笔者之见,祁致中英勇善战,但个人英雄主义较严重,而赵尚志的个人英雄主义更为厉害。譬如赵尚志曾说过:“没有我的抗联三军,东北的抗日联军就不会存在。”由此可见,在赵尚志、戴鸿宾、祁致中三人同关一间囚室达一年半之后,赵、祁两人之间由看法不同、性格不合所产生的积怨日深。
1939年5月,赵尚志、戴鸿宾、祁致中终于被苏联远东军以“误会”为由释放。苏军还帮助他们组织了一支百余人的部队回东北继续抗日。返国途中,一苏联军官宣布由赵尚志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实际上,苏联人有无权力任命他这个职务,赵尚志是欠慎重考虑的。6月27日,这支队伍乘船夜渡黑龙江,回到了我国东北境内。次日,赵尚志率队攻打了佛山县南部的乌拉嘎金矿,取得了胜利。据当年曾参加战斗的李在德同志回忆,在攻袭乌拉嘎金矿战斗中,祁致中的情绪有些反常,戴鸿宾率队打响之后,可祁却按兵未动,赵尚志催促无果,恼怒中自己带队冲了上去。时隔不久,7月2日,赵尚志向全体队员宣布了祁的“拒绝执行命令”的罪名,随即处死了祁致中。当时祁致中才年满26岁。
对处死祁致中的一些看法
从赵尚志对待祁致中的态度来看,不是一个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所应当采取的。祁致中出身于金矿工人,在杀死几名日本矿警之后,起初仿效绿林好汉;但当他后来积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的独立师后,英勇善战,积极抗日。对待这样一位不断追求进步的人,赵尚志作为一个有十几年党龄的领导应该把他作为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来爱护、教育、使用。但根据戴鸿宾的回忆材料,赵尚志经常以蔑视的态度,动不动就指责祁是胡子(土匪),甚至在一次争辩中,说自己是“东北党代表,我以党代表的资格,开除你的党籍”。赵从狭隘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绪出发,非要把祁致中压服不可。以上情况也可以佐证赵尚志为何在刚以总司令名义带队返东北数天之内就处死了祁致中。由此可以看到,当个人英雄主义膨胀到极限的时候,党性也就完全失去了存在的空间。
对赵尚志处死祁致中的理由是否正当,众说不一,但事后的负面效应却是不容置疑的。如戴鸿宾的不辞而别使赵尚志身边没有了可以带兵打仗的人。不到半年时间,原有的一百多人的队伍只剩二十几人。戴鸿宾找到北满省委并作了汇报之后,使省委得知赵尚志对省委有严重的对立情绪,因之不愿与赵尚志接触。赵尚志于1939年冬又被迫进入苏联境内。以后虽说在苏联人的调解下到第二路军担任周保中的副手,但不到半年他又流露了许多对周保中不满的情绪,使周保中视为难以与之共事的人。从此之后,他只能孤身独处。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人派他率四名抗联战士潜返东北境内伺机行动。他想利用这一时机再创造一个抗日游击战争新局面。但不仅未取得成功,还遭到日本人的暗算。不过他最终还是以一种壮烈英勇的姿态死去,作为抗日英雄,值得国人敬仰。
(作者为离休干部,曾任国防科工委副参谋长)
链接:东北抗日联军简介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反日游击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1936年2月至1937年12月是东北抗日联军组成、东北游击战争的新高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