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入园后,活动空间、接触人群扩展了,感染致病的机会增加了,而免疫系统还不健全,抗病能力相对较弱,这些都导致幼儿患病率升高。幼儿经常患病,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牵涉家长的精力,若引发严重的并发症还可能导致心脑、生殖系统等重要脏器受损,危害终身。那么幼儿园该怎样做好防护措施,增强幼儿体能,提高幼儿的抗病能力呢?
一、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
1.卫生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很多,比如五勤: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勤剪指甲、勤理发。以洗手习惯的养成为例,我们让幼儿学习《洗手歌》(小手亲亲香肥皂,搓搓小手冒泡泡,拧开龙头冲洗掉,小手轻轻点头笑);开健康课,讲解细菌是怎样进入肚子里使人生病的,让幼儿知道洗手的重要性;在盥洗间的水池边与幼儿视线平齐的墙上张贴洗手步骤图,提醒幼儿正确洗手。
2.饮食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习惯,用小红花、小贴纸等小奖品鼓励幼儿从心理上接纳多种食物。
3.排便习惯的培养。对中、小班幼儿,注重培养每天排便的习惯。到了大班下学期,有意识地训练幼儿定时排便的习惯,为即将入小学做好准备。
4.午睡习惯的培养。养成幼儿午睡的习惯,保证每天午睡时间不少于2小时。
5.积极锻炼的习惯。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幼儿积极参与体格锻炼,保证每日的锻炼时间不少于2小时。
二、积极开展体格锻炼
1.开展病史调查,防患于未然。幼儿园应了解幼儿的基本健康状况,避免因不知情导致幼儿由于自身健康原因出现意外,调查内容详见表格。2.人员的要求。幼儿户外活动时至少要有两位教师在旁,幼儿的活动要始终在监护教师的视线范围内。平衡木、独木桥等设施设备的高度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外出远足等活动,教师要事先明确活动的要求,教育幼儿主动躲避风险,学会自我防护。还可以请家长或家长志愿者参与每一次的外出活动,既让幼儿增长见识、锻炼身体,同时又保证了出行的安全。
3.场地的选择。幼儿园意外事故大都发生在户外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等处。这些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定期检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尽量有足够的场地与设施供幼儿使用。如果场地不足,可采用分时段活动,避免空间的拥挤,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活动量的控制。锻炼要循序渐进,过度锻炼会造成幼儿身体的拉伤、跌倒、骨折等意外伤害。比如,冬天锻炼至微汗即可提醒幼儿休息。幼儿活动前,应备好擦汗毛巾(专人专用,混用会引起皮肤病、结膜炎等疾病的传染)。活动后,提醒幼儿及时擦去汗水,不要一次大量喝水。
需要说明的是,正在患呼吸道疾病,中、重度先天性心脏病,哮喘发作期的患儿不适宜参加运动。肥胖儿由于体重过重,身体欠灵活,活动量不宜过大,活动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外伤事故。
5.活动项目选择。可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学习、训练等活动来增强幼儿的体能,同时帮助幼儿掌握自护技能。
三、确保食品安全营养
(一)食品安全监管
1.供货商的选择。供货商要有资质,具备两证(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畜产品供货商还需有畜产品经营许可证;供货商是生产厂家的,还要具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2.食品的要求。采购的食品要新鲜、卫生、无毒、无害。所有食品都要有检测报告,定型包装食品标注信息要符合国家商标法相关规定,如要有生产日期、保质期、规格、储存条件、生产厂家等详细信息。采购的畜禽类产品,每批次都要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农产品要有蔬菜农药残留物检测报告;粮油牛奶每批次要有各类成分检测报告。
3.食品操作环节的要求。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把关,从人员的设置、食物加工流程到采购、验收、制作、储存、运输、留样、清洗、消毒等环节都要加强监管。
4.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幼儿园自营的食堂大多数自己加工面食,酵母、苏打等添加剂的使用都要按照国家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要求,专人、专账、专柜、专秤、专锁进行专门管理。
5.对于饮用水进行监管。专人、专锁、专用器皿对饮用水进行管理,并且要设专门的督促检查人员。
(二)营养保证
1.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营养食谱。幼儿咀嚼消化能力相对较弱,食材要新鲜,烹煮要相对烂软,切配的大小要适宜,绿叶菜要占半数以上。每天粗细粮搭配,增加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率。食谱符合平衡膳食的原则,品种多样,比例合理,营养均衡。
2.减少维生素在烹饪过程中的损失。维生素B、C和叶酸等都有增加人体抗病能力的功效,操作过程要尽可能减少这些营养的损失。如米要避免过度淘洗,菜要先洗后切,烹饪要急火快炒,有些菜加醋、勾芡。
3.有意识添加特殊营养。视黄醇、钙、锌对人体有特殊的功效,如果缺乏会造成视觉、皮肤、神经系统功能、骨骼等发育异常。制定食谱时要有意识地添加含特殊营养的食品,如含钙丰富的虾皮、五香干,含视黄醇丰富的动物肝脏。
4.定期进行体格发育情况测评,对特殊幼儿进行干预。视力、身高、体重每年测量两次。根据幼儿体格发育评估结果,对特殊幼儿实行专门化的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饮食、运动、行为心理方面的干预。
四、预防传染病的蔓延
发生传染病后,关键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加强晨检,隔离患儿。从出现第一例传染病患儿并被隔离治疗开始,在晨检中密切关注有无新增病例发生。
2.及时上报,接受指导。发现传染病及时向上级疾控部门、教育局汇报疫情。
3.加强宣传,班级进入检疫期。多种渠道(网络、板报、一线通、例会、讲座等)宣传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并告知家长、教师隔离期和检疫期的注意事项。例如发放《告家长书》,具体内容为:
近日园内部分班级个别幼儿出水痘,园内进行了如下处理:(1)每日开窗通风。(2)幼儿进门洗手。(3)加强锻炼,延长户外活动时间。(4)全园教工进行了防病工作培训。(5)饮食上注意富含维生素的有色菜和清热败毒食品的添加。(6)提醒幼儿经常饮水。(7)加强晨间检查,发现患儿及时隔离,患儿所在班级进入检疫期。(8)加强了消毒。每日用臭氧消毒灯消毒各室空气,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玩具,地面、台面、设施表面以及物体表面(如扶手、门把手、水龙头、门边、桌椅表面、墙面、窗台、床沿等)均用“84”消毒液湿抹。(9)疫情已上报疾病控制中心并得到了他们的指导。
请家长配合做到:(1)密切注意幼儿有无发烧,头面部、颈部、躯干、四肢等处有无皮肤出疹情况,一旦发现可疑症状立即就医,并告之幼儿园老师。(2)提醒幼儿勤洗手、多喝水、多吃维生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3)幼儿放学后及时离园,不与其他幼儿在操场或公园拥抱、握手、打闹、玩耍。(4)上下楼梯请家长牵好幼儿的手,尽量不让幼儿摸扶手等公共设施。(5)春季是各类传染病高发期,提醒幼儿不吃手,不随意在路边吃食。(6)近期尽量不带幼儿去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动。
4.加强消毒,园内开辟专用通道。园内增加消毒次数(一日一次消毒空气、桌椅、扶手、地面、台面、玩具、物品),为检疫期幼儿开辟专用的活动场地、专用的楼梯,提供户外专用小椅子便于活动。专人负责幼儿良好习惯的落实,尤其是每日进门及饭前便后用肥皂、流水洗手。
5.增加户外锻炼时间,保证营养供给。延长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日2小时以上;保证幼儿营养的同时,注意增加提高免疫力的食品,如菌类的摄入。
6.缺勤情况及时报告,实施每日问询制。班级每日上报幼儿出勤情况,对于缺勤幼儿每日询问原因,及时上报保健室。
7.追踪病情变化情况。例如:×月×日××班无新增患儿,解除检疫;×月×日××班新增1例患儿——×××,检疫期延至×月×日。
一、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
1.卫生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很多,比如五勤: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勤剪指甲、勤理发。以洗手习惯的养成为例,我们让幼儿学习《洗手歌》(小手亲亲香肥皂,搓搓小手冒泡泡,拧开龙头冲洗掉,小手轻轻点头笑);开健康课,讲解细菌是怎样进入肚子里使人生病的,让幼儿知道洗手的重要性;在盥洗间的水池边与幼儿视线平齐的墙上张贴洗手步骤图,提醒幼儿正确洗手。
2.饮食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习惯,用小红花、小贴纸等小奖品鼓励幼儿从心理上接纳多种食物。
3.排便习惯的培养。对中、小班幼儿,注重培养每天排便的习惯。到了大班下学期,有意识地训练幼儿定时排便的习惯,为即将入小学做好准备。
4.午睡习惯的培养。养成幼儿午睡的习惯,保证每天午睡时间不少于2小时。
5.积极锻炼的习惯。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幼儿积极参与体格锻炼,保证每日的锻炼时间不少于2小时。
二、积极开展体格锻炼
1.开展病史调查,防患于未然。幼儿园应了解幼儿的基本健康状况,避免因不知情导致幼儿由于自身健康原因出现意外,调查内容详见表格。2.人员的要求。幼儿户外活动时至少要有两位教师在旁,幼儿的活动要始终在监护教师的视线范围内。平衡木、独木桥等设施设备的高度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外出远足等活动,教师要事先明确活动的要求,教育幼儿主动躲避风险,学会自我防护。还可以请家长或家长志愿者参与每一次的外出活动,既让幼儿增长见识、锻炼身体,同时又保证了出行的安全。
3.场地的选择。幼儿园意外事故大都发生在户外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等处。这些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定期检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尽量有足够的场地与设施供幼儿使用。如果场地不足,可采用分时段活动,避免空间的拥挤,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活动量的控制。锻炼要循序渐进,过度锻炼会造成幼儿身体的拉伤、跌倒、骨折等意外伤害。比如,冬天锻炼至微汗即可提醒幼儿休息。幼儿活动前,应备好擦汗毛巾(专人专用,混用会引起皮肤病、结膜炎等疾病的传染)。活动后,提醒幼儿及时擦去汗水,不要一次大量喝水。
需要说明的是,正在患呼吸道疾病,中、重度先天性心脏病,哮喘发作期的患儿不适宜参加运动。肥胖儿由于体重过重,身体欠灵活,活动量不宜过大,活动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外伤事故。
5.活动项目选择。可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学习、训练等活动来增强幼儿的体能,同时帮助幼儿掌握自护技能。
三、确保食品安全营养
(一)食品安全监管
1.供货商的选择。供货商要有资质,具备两证(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畜产品供货商还需有畜产品经营许可证;供货商是生产厂家的,还要具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2.食品的要求。采购的食品要新鲜、卫生、无毒、无害。所有食品都要有检测报告,定型包装食品标注信息要符合国家商标法相关规定,如要有生产日期、保质期、规格、储存条件、生产厂家等详细信息。采购的畜禽类产品,每批次都要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农产品要有蔬菜农药残留物检测报告;粮油牛奶每批次要有各类成分检测报告。
3.食品操作环节的要求。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把关,从人员的设置、食物加工流程到采购、验收、制作、储存、运输、留样、清洗、消毒等环节都要加强监管。
4.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幼儿园自营的食堂大多数自己加工面食,酵母、苏打等添加剂的使用都要按照国家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要求,专人、专账、专柜、专秤、专锁进行专门管理。
5.对于饮用水进行监管。专人、专锁、专用器皿对饮用水进行管理,并且要设专门的督促检查人员。
(二)营养保证
1.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营养食谱。幼儿咀嚼消化能力相对较弱,食材要新鲜,烹煮要相对烂软,切配的大小要适宜,绿叶菜要占半数以上。每天粗细粮搭配,增加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率。食谱符合平衡膳食的原则,品种多样,比例合理,营养均衡。
2.减少维生素在烹饪过程中的损失。维生素B、C和叶酸等都有增加人体抗病能力的功效,操作过程要尽可能减少这些营养的损失。如米要避免过度淘洗,菜要先洗后切,烹饪要急火快炒,有些菜加醋、勾芡。
3.有意识添加特殊营养。视黄醇、钙、锌对人体有特殊的功效,如果缺乏会造成视觉、皮肤、神经系统功能、骨骼等发育异常。制定食谱时要有意识地添加含特殊营养的食品,如含钙丰富的虾皮、五香干,含视黄醇丰富的动物肝脏。
4.定期进行体格发育情况测评,对特殊幼儿进行干预。视力、身高、体重每年测量两次。根据幼儿体格发育评估结果,对特殊幼儿实行专门化的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饮食、运动、行为心理方面的干预。
四、预防传染病的蔓延
发生传染病后,关键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加强晨检,隔离患儿。从出现第一例传染病患儿并被隔离治疗开始,在晨检中密切关注有无新增病例发生。
2.及时上报,接受指导。发现传染病及时向上级疾控部门、教育局汇报疫情。
3.加强宣传,班级进入检疫期。多种渠道(网络、板报、一线通、例会、讲座等)宣传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并告知家长、教师隔离期和检疫期的注意事项。例如发放《告家长书》,具体内容为:
近日园内部分班级个别幼儿出水痘,园内进行了如下处理:(1)每日开窗通风。(2)幼儿进门洗手。(3)加强锻炼,延长户外活动时间。(4)全园教工进行了防病工作培训。(5)饮食上注意富含维生素的有色菜和清热败毒食品的添加。(6)提醒幼儿经常饮水。(7)加强晨间检查,发现患儿及时隔离,患儿所在班级进入检疫期。(8)加强了消毒。每日用臭氧消毒灯消毒各室空气,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玩具,地面、台面、设施表面以及物体表面(如扶手、门把手、水龙头、门边、桌椅表面、墙面、窗台、床沿等)均用“84”消毒液湿抹。(9)疫情已上报疾病控制中心并得到了他们的指导。
请家长配合做到:(1)密切注意幼儿有无发烧,头面部、颈部、躯干、四肢等处有无皮肤出疹情况,一旦发现可疑症状立即就医,并告之幼儿园老师。(2)提醒幼儿勤洗手、多喝水、多吃维生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3)幼儿放学后及时离园,不与其他幼儿在操场或公园拥抱、握手、打闹、玩耍。(4)上下楼梯请家长牵好幼儿的手,尽量不让幼儿摸扶手等公共设施。(5)春季是各类传染病高发期,提醒幼儿不吃手,不随意在路边吃食。(6)近期尽量不带幼儿去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动。
4.加强消毒,园内开辟专用通道。园内增加消毒次数(一日一次消毒空气、桌椅、扶手、地面、台面、玩具、物品),为检疫期幼儿开辟专用的活动场地、专用的楼梯,提供户外专用小椅子便于活动。专人负责幼儿良好习惯的落实,尤其是每日进门及饭前便后用肥皂、流水洗手。
5.增加户外锻炼时间,保证营养供给。延长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日2小时以上;保证幼儿营养的同时,注意增加提高免疫力的食品,如菌类的摄入。
6.缺勤情况及时报告,实施每日问询制。班级每日上报幼儿出勤情况,对于缺勤幼儿每日询问原因,及时上报保健室。
7.追踪病情变化情况。例如:×月×日××班无新增患儿,解除检疫;×月×日××班新增1例患儿——×××,检疫期延至×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