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临帖就是继承前人的法度和技巧,是书法学习道路上的第一步,临帖的方法、字帖和文具的选择都有一些技巧。
【关键词】书法学习;临帖;字帖;文具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0-0058-02
【作者简介】黄继革,江海书画院(江苏海门,226100)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也是耸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书法艺术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明代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说:“凡学古者,其入门须用古人之法度,而其究竟,须连自己之丰神,不独书也。”此话不但说明了我们的传统书法应该有所发展、创新(即后代的书家当写出自己的风神),而且还说明了这种发展与创新当以继承(即用古人之法度)为基础。临帖就是掌握古人的法度,熟悉前贤的书写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不失掉我国书法的传统性、民族性,才能具有创新的坚实基础。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独树一帜的大书法家,无不重视临帖。一部杰出的王羲之《兰亭序》,历代临习者不计其数,至今尚有许多名家的临本流传,而王羲之本人,也是出入百家才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把古帖当作最好的老师,不断从中吸取新的营养,写出新的意境,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
临帖主要是面临(对临)和背临。“面临”就是将字帖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画,领会其精神,再下笔仿照字帖上的范字书写,越像越好。背临是指不看字帖,凭记忆把字背出来。这道关是必需的,只有背出来了才算是学到。我们平时学习书法还叫作“临摹”,就是除了对临和背临外,还有一种摹帖,“摹”,就是将薄纸蒙在字帖上,随字的大小、线条的粗细而把字描写出来。就是平时称之为描红,这样只能找找感觉,用途并不大。另外还有一种叫“意临”,是带有自己想法的临创作品,这里不作阐述。
一、临帖的方法
临帖前先读帖,仔细揣摩,深刻体会,只有了解帖的神采后再去临写,才能促进实际书写能力,进而融会贯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唐代书家孙过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谈到了读帖与临帖的辩证关系,只有对碑帖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才能下笔得之精髓。又如赵孟頫所言:“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黄庭坚“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的做法。“悉知其意”是首要前提,否则就会陷入“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风骨无金丹”(黄庭坚赞扬凝式诗句)的窘境。古人法帖,不仅是祖先留下的书法技巧之艺术瑰宝,更是一种历史的承载。从中可以诠释出当时的社会现象,及在当时社会大背景下作者的心境等诸要素。所以读帖当以采用将其放置在时代大背景下的纵横解读,进而再对帖本身的行气、笔势、韵味、点画等进行单体解析。
临帖的方法上,根据各人的时间和精力,确定每天的功课,学贵有恒,要临池不辍,求精勿贪多。每日熟练5到10个字,哪怕一个字,先从笔法(点画)上训练、继之在字法(结构)上写精写熟,不要急于求成,靠的是积累,凡事开头难,通过日积月累,融会贯通,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最后再整篇临写,即在章法(布局)上找法帖的气息。社会上很多学书者不得法,将临帖变成抄帖,浮于表面,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也有部分学书者临帖不专一,朝秦暮楚,经常换帖;还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无恒心,乃至几十年未入门庭,这是很遗憾的事。
二、如何选择字帖
初学临帖,宜专一深入。待有一定基础之后,再广泛涉猎,以取各家所长为我所用,自辟蹊径。但是名帖浩繁,怎么去选择?字体又分真草篆隶,又该先从哪里入手?宋代大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在谈到楷书与行书、草书的关系时,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说:“真(楷)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走),草如走(跑)。未有未能立而能行,未能行而能走者也。”就像一个人,先学会站立,方能走步,继而能跑一样,如果连走都不会就去学跑,恐怕没有一个不跌跤的。这方面,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有深切的体会。所以很多的书法家和教育家认为,学书法应该从楷书入手。楷书是较晚形成的一种书体,自汉末、魏、晋以后,到了唐代已达到了书法艺术的高峰,以形体方正(也就是现在俗称“方块字”)、结构严谨、疏密匀称而工整、易于使用和辨认,沿用至今。它不仅是学书法的基础,也是一个专业体系,有了楷书的功夫,上可以写隶、写篆;下可以写行、写草。对中小学生学习书法尤为贴切而实用。楷书入手以唐楷为先,唐楷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的书体,法度严谨,字形端庄,雅俗共赏。代表书家有欧阳询(欧楷)、颜真卿(颜楷)、柳公权(柳楷)等。选帖按个人喜欢为主,喜欢的风格就是有自己审美的暗合之处,学起来也容易上手。行书宜从二王体系入手(忌选用个性和风格独特的入手,如张瑞图、黄道周等等,这类上手快,容易写俗,也不容易跳出来),尤以王羲之的《圣教序》为佳,字多信息量大,再下涉别家,可得心应手。隶书宜从中庸一路入门,如《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等,再进入《张迁碑》、《石门颂》、《好大王碑》等个性鲜明的碑帖。
三、如何选择文具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字帖的选择是主要的,其次纸和笔的选用也很有讲究。在纸张方面,临帖以毛边纸为主,生熟适度,价廉物美。旧报纸也不错,随手可得,废物利用。笔的选择上很有讲究,毛笔依尺寸可以简单地分为:小楷、中楷、大楷。依笔毛的种类可分为:羊毫、狼毫、兼毫等。依笔锋长短又分为长峰、中锋、短锋。性能良好的毛笔有“四德”,即“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健”,即笔的锋、腰、根弹性良好,将笔毫重压后提起,能随即恢复原状。要判断所使用的是哪一种笔,直接看用它所书写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字欲棱角明确的,选用狼毫;姿媚丰腴,字欲丰满圆润的,选用羊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字欲挺劲有力,宜用短锋;写流畅的行草,宜用长锋羊毫;字欲粗犷浑厚,宜用羊毫大笔,书写精整工细的小字,宜用狼毫或兼毫小笔。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临帖是书法学习道路上的第一步,也是书法学习不断深入发展的终生之路。
【关键词】书法学习;临帖;字帖;文具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0-0058-02
【作者简介】黄继革,江海书画院(江苏海门,226100)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也是耸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书法艺术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明代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说:“凡学古者,其入门须用古人之法度,而其究竟,须连自己之丰神,不独书也。”此话不但说明了我们的传统书法应该有所发展、创新(即后代的书家当写出自己的风神),而且还说明了这种发展与创新当以继承(即用古人之法度)为基础。临帖就是掌握古人的法度,熟悉前贤的书写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不失掉我国书法的传统性、民族性,才能具有创新的坚实基础。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独树一帜的大书法家,无不重视临帖。一部杰出的王羲之《兰亭序》,历代临习者不计其数,至今尚有许多名家的临本流传,而王羲之本人,也是出入百家才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把古帖当作最好的老师,不断从中吸取新的营养,写出新的意境,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
临帖主要是面临(对临)和背临。“面临”就是将字帖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画,领会其精神,再下笔仿照字帖上的范字书写,越像越好。背临是指不看字帖,凭记忆把字背出来。这道关是必需的,只有背出来了才算是学到。我们平时学习书法还叫作“临摹”,就是除了对临和背临外,还有一种摹帖,“摹”,就是将薄纸蒙在字帖上,随字的大小、线条的粗细而把字描写出来。就是平时称之为描红,这样只能找找感觉,用途并不大。另外还有一种叫“意临”,是带有自己想法的临创作品,这里不作阐述。
一、临帖的方法
临帖前先读帖,仔细揣摩,深刻体会,只有了解帖的神采后再去临写,才能促进实际书写能力,进而融会贯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唐代书家孙过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谈到了读帖与临帖的辩证关系,只有对碑帖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才能下笔得之精髓。又如赵孟頫所言:“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黄庭坚“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的做法。“悉知其意”是首要前提,否则就会陷入“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风骨无金丹”(黄庭坚赞扬凝式诗句)的窘境。古人法帖,不仅是祖先留下的书法技巧之艺术瑰宝,更是一种历史的承载。从中可以诠释出当时的社会现象,及在当时社会大背景下作者的心境等诸要素。所以读帖当以采用将其放置在时代大背景下的纵横解读,进而再对帖本身的行气、笔势、韵味、点画等进行单体解析。
临帖的方法上,根据各人的时间和精力,确定每天的功课,学贵有恒,要临池不辍,求精勿贪多。每日熟练5到10个字,哪怕一个字,先从笔法(点画)上训练、继之在字法(结构)上写精写熟,不要急于求成,靠的是积累,凡事开头难,通过日积月累,融会贯通,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最后再整篇临写,即在章法(布局)上找法帖的气息。社会上很多学书者不得法,将临帖变成抄帖,浮于表面,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也有部分学书者临帖不专一,朝秦暮楚,经常换帖;还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无恒心,乃至几十年未入门庭,这是很遗憾的事。
二、如何选择字帖
初学临帖,宜专一深入。待有一定基础之后,再广泛涉猎,以取各家所长为我所用,自辟蹊径。但是名帖浩繁,怎么去选择?字体又分真草篆隶,又该先从哪里入手?宋代大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在谈到楷书与行书、草书的关系时,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说:“真(楷)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走),草如走(跑)。未有未能立而能行,未能行而能走者也。”就像一个人,先学会站立,方能走步,继而能跑一样,如果连走都不会就去学跑,恐怕没有一个不跌跤的。这方面,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有深切的体会。所以很多的书法家和教育家认为,学书法应该从楷书入手。楷书是较晚形成的一种书体,自汉末、魏、晋以后,到了唐代已达到了书法艺术的高峰,以形体方正(也就是现在俗称“方块字”)、结构严谨、疏密匀称而工整、易于使用和辨认,沿用至今。它不仅是学书法的基础,也是一个专业体系,有了楷书的功夫,上可以写隶、写篆;下可以写行、写草。对中小学生学习书法尤为贴切而实用。楷书入手以唐楷为先,唐楷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的书体,法度严谨,字形端庄,雅俗共赏。代表书家有欧阳询(欧楷)、颜真卿(颜楷)、柳公权(柳楷)等。选帖按个人喜欢为主,喜欢的风格就是有自己审美的暗合之处,学起来也容易上手。行书宜从二王体系入手(忌选用个性和风格独特的入手,如张瑞图、黄道周等等,这类上手快,容易写俗,也不容易跳出来),尤以王羲之的《圣教序》为佳,字多信息量大,再下涉别家,可得心应手。隶书宜从中庸一路入门,如《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等,再进入《张迁碑》、《石门颂》、《好大王碑》等个性鲜明的碑帖。
三、如何选择文具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字帖的选择是主要的,其次纸和笔的选用也很有讲究。在纸张方面,临帖以毛边纸为主,生熟适度,价廉物美。旧报纸也不错,随手可得,废物利用。笔的选择上很有讲究,毛笔依尺寸可以简单地分为:小楷、中楷、大楷。依笔毛的种类可分为:羊毫、狼毫、兼毫等。依笔锋长短又分为长峰、中锋、短锋。性能良好的毛笔有“四德”,即“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健”,即笔的锋、腰、根弹性良好,将笔毫重压后提起,能随即恢复原状。要判断所使用的是哪一种笔,直接看用它所书写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字欲棱角明确的,选用狼毫;姿媚丰腴,字欲丰满圆润的,选用羊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字欲挺劲有力,宜用短锋;写流畅的行草,宜用长锋羊毫;字欲粗犷浑厚,宜用羊毫大笔,书写精整工细的小字,宜用狼毫或兼毫小笔。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临帖是书法学习道路上的第一步,也是书法学习不断深入发展的终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