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偏瘫后,当心血栓乱窜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悲剧:血栓从头堵到肺
  
  一天清晨,熟睡中的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只见邻居小王两眼泪汪汪地站在门口,执意请我马上去看看她正在医院抢救的奶奶。老人今年81岁,小王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祖孙俩的感情非常深。前几天就听小王说起,老人因为中风偏瘫住院了,不过好像恢复得还不错,小王现在这样子,莫非是出什么大问题?凭着多年行医经验,一种不详的预感渐渐涌上心头……
  “大姐,快帮我去医院看看吧,医生说奶奶得了肺栓塞,快不行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是不是医生弄错了?我奶奶患的是脑梗死,怎么现在连肺也梗了呀?”
  “等看了病人再说吧!”我关上门,和小王一起赶到了医院。
  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已经陷入了昏迷、奄奄一息,瘫痪侧的下肢明显肿胀、变粗。主治医生提供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螺旋CT及血液化验结果均支持了肺栓塞的诊断,我的预感也得到了证实。
  最后,老人没有再醒过来,死亡诊断是: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小王疑惑地问:“奶奶怎么一下子从头堵到肺了呢?”
  ……
  
  肺里的血栓从哪里来
  
  权威资料表明,脑卒中病人,特别是有肢体瘫痪的病人,有30%~60%的人会发生静脉血栓。这主要是由于脑卒中后偏瘫侧肢体不能活动,使该肢体血流缓慢、淤滞,红细胞、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等物质在缺血受损的血管内膜上形成血栓。血栓阻塞血管管腔后,会造成静脉回流障碍,毛细血管压力增高,血管通透性增高,局部出现炎性反应。所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周径增粗,伴有疼痛。
  至此病变并未结束,因为新形成的血栓与血管壁仅有轻度粘连,在血流变快时,其很容易在血流的冲击下,部分或全部脱落,并随血液流回到心脏,再经心脏泵入肺动脉。由于肺动脉血管管腔是逐渐变细的,当血管腔细到血栓不能通过时,就发生了栓塞。肺栓塞使肺循环阻力加大,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烦躁不安、晕厥、濒死感,严重者可猝死。
  简而言之,肺里的血栓主要来自下肢的深静脉,该血栓如同一辆肇事汽车,在向前的逃逸过程中(经血循环到心脏,再由心脏到肺循环)又堵塞了前面的交通要道(肺动脉),使交通瘫痪。
  
  从源头上阻断肺栓塞
  
  由于70%~90%的肺栓塞栓子来自下肢静脉,因此有效地对卒中偏瘫病人进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就能成功地阻断肺栓塞的源头。预防措施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药物预防,如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华法令口服等。药物预防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变化,防止出血。近年来,由于在脑梗死急性期常规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二是非药物预防,包括使用加压弹力袜、完全充气长筒靴间歇压迫和早期肢体运动等。肢体运动既可有效地预防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还可对其运动功能障碍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肢体运动最好有治疗师的指导,通过被动和主动地伸、屈、收、展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使患者的下肢肌肉收缩,促进静脉回流。对卒中偏瘫恢复期的病人,更要鼓励其多活动,生活尽量自理,千万不要照顾过度。
  
  慧眼识别“肇事”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周径增粗、疼痛或压痛,行走后患肢易疲劳或肿胀加重。如患肢比健肢周径长1厘米即有诊断意义。不过,约有半数以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无自觉症状和明显体征,这时候,可疑病人应做超声多普勒检查,其简便无创,准确率在90%左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确诊,多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疗效确切。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脑卒中病人多为高龄,常合并意识、语言、智能障碍而缺乏确切的主诉;有的病人伴有偏身感觉障碍,对疼痛刺激无反应;有的病人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末梢感觉减弱或消失;还有的病人因为瘫痪肢体远端有水肿,深静脉血栓形成出现轻度下肢肿胀,易被忽视,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增加鉴别诊断的难度。这就需要通过家属及医生的细致观察,尽早发现异常。
  
  你属于肺栓塞的高危人群吗?
  
  流行病學调查显示,美国肺栓塞年发病人数为63万,有5万~20万人死于肺栓塞,死亡率占住院病人的15%,居全部死因的第三位,漏诊率高达67%。肺栓塞以前曾被认为是我国的少见病,以至长期以来一直忽视对该病的识别与诊断。然而目前根据初步统计,我国肺栓塞绝非少数,而且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肺栓塞的这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漏诊率的特点已受到医务界的广泛重视。
  除脑卒中外,凡有血流缓慢、血黏度增高、静脉血管壁受损等病变的人均为肺栓塞的高危人群,例如创伤骨折、外科手术后中心静脉插管、妊娠后期、充血性心力衰竭、口服避孕药、长期卧床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活动受限(如长途乘飞机或乘车)等。其他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疾病还有:肾病综合征、血小板异常、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肥胖、遗传变异病等。
其他文献
“咳、咳、咳”“咯、咯——呸!”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的耳边时常会响起这样令人不愉快的咳嗽吐痰声,听的人难受,咳的人更痛苦。由于大气污染、吸烟、饮酒、过敏或在封闭式空调环境内超负荷工作等原因,近年来慢性咳嗽,特别是频频干咳者有日渐增多而又迁延难治的趋势。  干咳者常有特征表现:一阵阵剧烈咳嗽,多为呛咳,鼻咽干燥,喉咙甚痒,无痰或少痰,痰粘咳不出,症状一会儿重一会儿轻,血液、痰液检查没啥特殊异常,胸片
期刊
我今年77岁,是一个已有30多年病史的老慢支患者。  故事还得从那特殊岁月----1969年冬天讲起。当时,我奉命参加独立团的营房建设。所谓“营房”,其实就是在茫茫海涂的一方土地上用毛竹搭起架子,四周围上稻草编就的草扇,屋顶盖上稻草。“营房”尚未落成,突然北风骤起、大雪纷飞,既天寒地冻,又缺医少药,于是埋下了慢性支气管炎的种子。  有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不断进步、医药日益昌明的好时代。与时俱
期刊
问:我长期咳嗽、咳痰,最近觉得呼吸困难,活动时气急促,这是怎么回事?  时国朝:如果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要考虑肺气肿。肺气肿是由于长期慢性支气管炎导致气道狭窄,造成气体进多出少,气腔不断扩大。你可做肺功能检查,如果检查显示有气流阻塞,并且有气体陷闭(用力呼气后残留在肺内的容积增加),结合胸腔扩大、胸片有特征性改变等病史,可明确诊断。  问:体检胸片报告“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说明有慢性支气管
期刊
迎高考心理辅导系列之一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快要到了,对于考生来说,保持良好的心态参加高考,意义很大。专家认为,考前进行调整很关键;只有提前调整,到考试时才不会出现心理慌乱。作者曾专门就高考学生心理进行过调查和研究,也辅导过多名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分三期刊登考前心理辅导文章,希望考生及其家长能从中受到启发。  离高考还有三个月多一点。此时,审视自己,为自己制定适
期刊
最近,我回到了阔别两年的故乡休假。回顾这次休假,我觉得比较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就是把一种文明的饮食方式带回了家。先请读者仔细看看本文所附的照片中的家宴与普通家宴有什么不同?  一张餐桌上放着十几盆菜,菜上面放了几双黑红相间的公筷和白色的公勺,桌子的四周放着11个碗和11个碟子,每个碟子上放着一双筷子,这是我们全家——父母2人,我的小家3人,我妹妹的小家3人,我弟弟的小家3人,共11人在一起吃饭时摆放
期刊
肝臟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担负着营养物质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并具有重要的内分泌作用,素有人体“化工厂”之称。我国最常见的肝脏病变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其次是与饮酒有关的酒精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团聚,会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但过度的兴奋、劳累、酗酒、饮食不当等,则可能诱发肝病,特别是对原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会使病情雪上加霜,因此,肝病患者在节日期间尤应注意保护自己的肝脏。    一、
期刊
一、密切关注气候    ·冬季,人体的平均收缩压比夏季高12毫米汞柱,平均舒张压比夏季高6毫米汞柱。  ·气温每下降1℃,收缩压上升1.3毫米汞柱,舒张压上升0.6毫米汞柱。  ·增加血压自测,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高血压是一种与气象变化密切相关的疾病,这是因为高血压病患者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交感神经反应性比正常人明显升高,具体表现在:平时易紧张、激动,对环境改变不易适应等。冬季,寒冷
期刊
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由衷地说过,“农村工作的经历给我留下了人生最珍贵的回忆!”我所说的农村工作,指的是早年的地方病、传染病防治,以及近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农村工作的环境、条件可能很不优越,但物质条件差的时候,“战胜自己”,也可以做有益的工作,正是这一点让我终身难忘。  上世纪90年代,我偶然接触到一些病人,开始并不知道他们患的是艾滋病。但作为一名医生,遇到这样的事,总是想尽自己的努力做一些事。遇
期刊
2月9日是中国农历新年,新年期间,人们日常的生活规律常会被走亲访友、休闲娱乐、外出旅游等活动打乱,吃饭无定时、睡眠没保证。虽然这些生活上的小变动对正常人没有太大影响,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将直接导致其血糖控制难度增加。就医院掌握的资料来看,新年期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大,急诊就诊及住院人数明显较平时多,甚至有的患者就因为擅自停药、饮食失节,出现了急性并发症,被病魔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期刊
李爷爷因头痛、恶心、眩晕、视物模糊,到多家医院就医,医生按脑动脉供血不足为他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并没有好转,且有加重趋势。医生再次细问李爷爷过去的病史,才了解到他大剂量服用维生素E已多年,最后诊断为维生素E中毒,停服维生素E半个月后病情开始好转,一个月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李爷爷十分纳闷,维生素E不是营养药吗?怎么会中毒呢?  类似李爷爷这样的人并不罕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一些人错误地把维生素E当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