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作家莫言能获得最诺贝尔文学奖,与其大胆创新、先锋实验的作品语言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以冯广艺教授《变异修辞学》一书第三章“聚合关系变异”中的有关理论,赏析莫言小说语言中色彩变异和语体变异两种模式,从而分析得出其变异修辞的相关价值和审美体验。
关键词:莫言小说 变异修辞 聚合关系变异
一、引言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D·Saussure)把语言结构的内部关系非为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此二者是语言结构的基本关系,构成了语言结构的核心。语言的聚合关系表明,某类词语在组合上和表达上具有相同的功能,这种功能决定某类词语在语言结构中应该具备如下特征:其一是位置的稳定性,其二是功能的特有性。如果同一个功能类的某一个个体发生变异的话,特有性消失,这种聚合关系变异的现象,也充斥在莫言的小说作品里面。
二、词性变异
词性变异是指聚合变异的一种,即某类词语通过变异而具有另一类词语的表达功能。从变异修辞学的角度看,这种语言学领域的“活用”是由于“变异”造成的,莫言小说变异修辞中有名词变异为动词、形容词变异为动词、形容词变异为名词、拟声词变异为动词或名词等等。
(一)名词变异为动词
名词作为动词使用,是指在表达中名词用如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功能。例如:
(1)对不起,我的话可能刺伤了你,要不干吗要让额头上的灯心绒更灯心绒一些。(《红蝗》)
(2)我看到父亲从东厢房里出来,虾着腰,面色阴沉。(《四十一炮》)
例(1)中,额头上呈现“灯芯绒”状,可见愁怨之深,第一个“灯芯绒”是名词,第二个“灯芯绒”是名词作为动词使用,表现出怨恨加深的那种动态。(2)中的“虾”,本是一种海洋生物,“虾着腰”中的“虾”用作动词,形容弯腰的程度达到虾的弯曲角度。这两例名词作为动词使用都是表示一种程度和状态的改变,语言表达上静态里多了一种动感,增强了感染力。
(二)形容词变异为动词
形容词作为动词使用,指在表达中有意将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形容词具备了动词的功能。例如:
(3)我的幻想紧迫着爷爷的思维。(《红高梁家族》)
(4)围子里围子外狼藉着英勇抵抗者和疯狂进攻者的尸体。(《红高梁家族》)
(5)那碧绿是一种超级的碧绿,碧绿出了蓬勃的生命力。(《酒神》)
(6)我表现得越聪明,他就越宝贵我、越对我寄予希望。(《四十一炮》)
例(3)“紧迫”指没有缓冲的余地,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指我的想法都紧紧跟随着爷爷的思维变化,丝毫不懈怠。“狼藉”形容乱起八糟、杂乱不堪,如果说尸体狼藉,显得循规蹈矩,将“狼藉”用作动词,反倒突出了尸横遍野的惨烈状态。“碧绿”是颜色形容词,“碧绿出了蓬勃的生命力”中“碧绿”用为动词,表达出事物渐变成绿色的那种动态,展现出一种勃勃生机。“宝贵”是指珍贵,也是形容词,这里作为动词使用,将他重视和珍惜我的状态表达了出来。总之,将形容词作为动词使用,不仅形象而且富有动态化的效果。
(三)形容词作为名词使用
形容词作为名词使用,指在表达中形容词用如名词,具备了名词的特征。例如:
(7)从此之后,余占鳌嘴角上挂着两种笑容:左边愚蠢,右边狡猾,或者右边愚蠢,左边狡猾。(《红高梁家族》)
(8)所有的过渡性语言都被抛弃,好像有些夹生,但她吞下去夹生,用近乎无耻的口吻说:
“我有毛病,盐破她。”(“《酒神》)
例(7)中“愚蠢、狡猾、夹生”,都是形容词,在例句中作为名词使用。通过凸显人或
事物的性质、状态等,使言语表达更加具有可感性。例如“左边愚蠢、右边狡猾”,就是指愚蠢的、狡猾的表情,很真切地将余占鳌那种玩世不恭的表情描绘出来。“夹生”指事物没有熟透,例(8)中形容言语表达的状态是“夹生”,暗指在此时的解释是毫无用处的,“她吞下去夹生”,“夹生”用作名词,说明她直接就不做任何的解释。总之,形容词用作名词,使表达具备形象性,也增强了可感性。
(四)拟声词作为动词、名词使用
在莫言小说中,还存在拟声词作为动词或名词使用的变异修辞形式。例如:
(9)我在四棵梧桐树上都“滋滋”了,在大门上也“滋滋”了,在该“滋滋”的地方都“滋滋”了。(《生死疲劳》)
(10)我舍不得满天星斗、舍不得小北风的飕飕。(《四十一炮》)
例(9)“滋滋”是摹拟小解的声音,拟声词用为动词,表示小解的动作,既直接又形象。例(10)“飕飕”作为拟声词主要是形容风声和雨声,却在“小北风的飕飕”这个结构中充当了中心语,作为名词使用,生动地凸显北风所带来的寒意。通过整理所选文本中的词性变异的例旬,发现在莫言小说中每种词性变异的出现次数存在很大差异。
三、词语的理性义变异
理性义是词汇的基本义,理性义变异就是对已约定俗成的词义的一种偏离、一种突破,甚至是一种反叛,以收到特殊的语义效果;又可以叫作“返源”。这在过去似乎是一个不太常见的修辞手法,但莫言却使用较多。例如:
(11)大爷双耳一去,整个头部变得非常简洁。(《红高梁家族》)
(12)短刀一挑,骡蹄与骡腿彻底告别。(《酒神》)
(13)所有的狗,见了他,都夹紧尾巴,身体团结,满眼恐怖之光,喉发求饶
(14)这时候人的思维十分节约……其他的部分都混混沌沌,处于半休眠状态。(《白棉花》)
(15)一股霉烂的蒜苔味猛扑进他的意识里,引逗得他牵肠挂肚,直想呕吐。(《天堂蒜苔之歌》)
(16)巴比特抱着她的腰吃力地提拔她,肮脏不堪的裙子像皱巴巴的葱片一样褪上去,白里透青的腰臀却像鳗鱼一样滑下来。(《丰乳肥臀》) (17)空中盘旋着飞翔呜叫的鸟儿把一摊热乎乎的粪便黑白分明地丢在他的脖子上。(《欢乐十三章》)
(18)他只要一抬手,拉开那在脐间的浴衣带子。女司机便会襟怀坦荡。(《酒国》)
例(11)中,“简洁”是形容(说话、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这里用来形容罗大爷被割去双耳后的头部形象,完全颠覆了其理性义,通过这一很突兀的用词,凸显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例(12)中的“告别”本是离别分手,这里指用刀将骡蹄砍掉,“告别”一词用的既含蓄又巧妙。(13)中“团结”的理性义是“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而“身体团结”则是用“团结”一词巧妙地将身体蜷缩的状态展现出来。例(14)中的“节约”本是“节省”的意思,一般是节省金钱或财物等,这里形容思维,描写出当时思维停滞、混乱的状态。例(15)中的“牵肠挂肚”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现在只取其字面义,用于表示呕吐时的感觉。例(16)里“提拔”原指选拔提升,挑选合适的人员担任较高的职务。例(17)中的黑白分明,是指价值观上明辨是非曲直,此处直接形容掉落在脖子上的鸟粪,突出了它本身的“黑”与“白”。例(18)“襟怀坦荡”形容人的气度与胸襟,把它理性义剥离,直接形容女人脱衣服时的状态,如此搭配显示出幽默与滑稽。以上这些词语常用义的使用已流俗,在这里作者出人意料地选用了这个词的字面义,乍看突兀,仔细体会却发现十分贴切。
四、词语色彩义变异
词语的色彩义通常指词语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或情调,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义色彩两方面。色彩义变异即意在通过错位搭配,引导读者克服思维定势,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
在词语的色彩义中,感情色彩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褒词贬用
赋予褒义词以贬义的感情色彩,表达讽刺、厌恶、嘲笑等思想感情。
(19)杀了和尚,他逃离村庄,三教九流都沾过边,后来迷上了赌钱,赌技日新月异,精益求精。(《红高粱家族》)
(20)在驴旁边抖擞着的我曾外祖父以静衬动、以老衬少、以灰暗衬鲜明,更增添了我奶奶的光彩。(《红高粱家族》)
(21)几个妇女在人圈外的呼天号地,与重新爬到楼子上的狼狈不堪的吹鼓手奏出的咽气般的音乐相得益彰。(《红高粱家族》)
(22)这时候父亲看到衣冠楚楚的冷支队长从席棚里走出来了。(《红高粱家族》)
(23)我大姐从小就喜欢骂人、说脏话,她骂人的那些话精彩纷呈。(《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
(24)你想只要拿到钱,出了家门,往东一拐,跳过那条常年积存着臭气的蚊蝇沟,长年孽生着蚊蝇的臭水沟,沟里味道肥沃,沟畔青草繁茂,红花真美丽。(《十三步》)
例(19)中,“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精益求精”更是一种传达积极向上的专攻态度,这里二者来形容赌技,是褒词贬用,作用是讽刺他嗜赌成性。例(20)“抖擞”原义是“精神振作”富有褒义,但在此处是表达父亲慌张害怕时“颤抖”的模样,委婉表达了嘲笑意。例(21)中,“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这里将妇女们的呼号和鼓手奏出的“咽气般的音乐”说成是“相得益彰”,既是讽刺女人的哭号和鼓手的吹奏混晌出极为刺耳的噪音,也是表达一种厌恶之感。例(22)中“衣冠楚楚”是指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齐漂亮,这里形容猥琐的冷队长,实为反语,是一种褒词贬用。例(23)中,“精彩纷呈”特指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当主语是大姐的骂人话,无疑是褒词贬用,同时也自然地流露出我和大姐的亲昵。例(24)中的“肥沃”本意是土地含有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的,含褒义,现在特指水沟里的味道,突出的是“充足的臭”这种贬义。
(二)贬词褒用
贬词褒用是赋予贬义词以褒义色彩,表达一种积极的思想感情。
(25)我感觉到我深深地被他煽动了,激情似火,想展翅飞向天空。(《白棉花》)
(26)一时间,我家院子里六畜兴旺,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牲畜们受到感染,马嘶驴叫牛吼,犹如锦上添花,火上浇油。(《生死疲劳》)
(27)他象征着狂欢,象征重重枷锁的纷纷落地,象征着自由精神的飞扬跋扈。(《酒神》)
“煽动”是鼓动别人去做坏事,是贬义词。在例(25)中,我被他的激情所感染,却用了“煽动”,贬词褒用,从反面凸显了这份激情极具号召力,使人热血沸腾。例(26)中“火上浇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而在例句中“火上浇油”并列在“锦上添花”之后,贬义词用作褒义词,是对当时场面的一种描绘、一种渲染。例(27)中,“飞扬跋扈”形容气焰嚣张、目中无人,而“自由精神的飞扬跋扈”是贬词褒用,将自由精神的释放和发扬光大的那种势不可挡的状态展现出来。
变异修辞色彩义变异中的语用色彩变异包括大词小用和小词大用,在莫言小说中未暂发现小词大用的例句,却有大词小用的例句。
(三)大词小用
将描述重大人物或事件的词语用于描述较小的对象,以此改变词语的色彩。
(28)走到我面前时,它又瞥着我,用那双遥远的狗眼。(《白狗秋千架》)
(29)刺猬耸立着枯草般的毛刺在水渠边睡意未消地寻找着甲虫与爱情。(《白棉花》)
(30)奶奶神魂出舍,望着他脱裸的胸膛,仿佛看到强劲剽悍的血液在他黝黑的皮肤下川流不息。(《红高粱家族》)
(31)桌上放着一部摇把子电话机,两个干涸的墨水瓶和一盏玻璃罩子煤油灯。(《生死疲劳》)
(32)白炽的阳光里挟带着一股恶毒的辣味,晒着父亲棱岸的肩膀和两只崎岖的大脚。(《爆炸》)
例(28)里,“遥远”一般是形容漫长的时空感,而“狗眼”用“遥远”修饰,其实是想表达一种眼神的深邃感,时空和眼神大小对立,为后来“我”的回忆埋下了伏笔。“耸立”,形容高高地直立,多指山峰或建筑物,(29)中却说刺猬的毛刺“耸立”着,大词小用,意在彰显刺猬的毛刺那种直立、坚硬的形态。“川流不息”比喻时光的流逝,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例(30)中用来形容血液的流动,隐含着对余占鳌作为青年男性的那种强劲生命力的赞美。“干涸”本指河流、池塘等干枯无水,例(31)中却来形容墨水瓶,意在强调屋中陈设之破旧。例(32)中的“崎岖”本义指山路不平,用来修饰大脚时,内涵缩小,外延扩大,时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辛勤劳作的父亲粗糙不堪、高低不平的脚底。 五、语体变异
词语的语体变异也是一种聚合变异。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它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里,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形成的。语体词是构成有关语体在词汇方面的言语风格核心,即语体风格要素。科学体有科学体的语体词,艺术体有艺术体的语体词。属于甲语体的语体词,有意让其进入乙语体言语作品里,往往会产生特殊的修辞作用,这就是词语的语体变异。莫言的小说作品里,许多地方出现了词语的语体变异,体现了修辞的魅力。
(一)增强了艺术语言的幽默感
(33)爷爷从机械运动中醒过来,坐在没浸过人血的比较坚硬干燥的黑土上。(《红高粱家族》)
(34)母亲这次的长篇絮语仅仅是次彩排,等到半年后我们终于将高大瓦房盖起来的那天晚上,正式的演出才算开始。(《四十一炮》)
(35)让青绿的臭杞刺针灸着他冥顽不化的脑袋。(《红蝗》)
例(33)中的“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专有名词,这里很巧妙地将爷爷当时思维停滞、倍受刺激的麻木状态展现出来,为爷爷的苦难平添一份幽默色彩。例(34)中将母亲的长篇絮语说成是“彩排”和“演出”,不仅使本来惹人厌的“絮语”变得生动,而且更易于让读者接受。“针灸”是我国医学上针法和灸法的合称。例(35)中,让臭杞刺“针灸”着他冥顽不化的脑袋,是将冥顽不化作为一种病态,足见他思想顽固之深,颇令人玩味。
(二)使艺术语言具有新奇感
(36)奶奶鲜嫩茂盛,水份充足,她出口的细语被厚重的轿壁和轿帘吸收得干干净净。(《红高粱家族》)
(37)拐进高粱地后,雾更显凝滞,质量加大,流动感少。(《红高粱家族》)
(38)他说这个戏是特殊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带着荒诞但又庄严的色彩,是一个活生生的后现代的标本。(《生死疲劳》)
例(36)中的“鲜嫩茂盛”和“水份充足”是植物生物学中对植物生命力旺盛的特点描写,这种罕见的比拟手法巧妙地表达了少女勃发的生命气息和青春娇媚。例(37)中,把雾的状态变化以“质量”和“流动感”的物理概念来阐发,新奇而具有陌生化效果。例(38)中,“标本”是生物学的术语,“后现代的标本”指样板戏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和标签,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只是作为“标本”供学习研究时参考,新奇生动而准确地定位了样本戏的历史地位。
(三)使艺术语言具有形象感
(39)二月初九血红的悲壮的大半个月亮边上,护卫着几朵绿色的云。(《红高粱家族》)
(40)他的一条腿压在马肚子下,另一条腿却跨到马头前,两条腿拉成一个巨大的钝角。(《红高粱家族》)
(41)狂热的、残酷的、冰冷的爱情=胃出血+活剥皮+装哑巴。(《红高粱家族》)
例(39)中的“护卫”是军事用语,用来形容云与月亮的关系,把二者间的位置上的紧密性形象而活泼地描绘出来。例(40)中,“两条腿拉成一个巨大的钝角”,钝角是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将两腿叉开的幅度说成是钝角,甚是形象。例(41)中,“+、=”都是数学符号,用在这里,直观形象地罗列出了“狂热的、残酷的、冰冷的爱情”的惨烈后果。
六、结语
不论是词语的色彩变异,还是借助语体词的语体变异,有的是通过修辞格达到的,比如反语、比拟、夸张等,有的则是通过引申和改变词语含义达到的。在莫言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以上对两种聚合关系变异的恰到好处的拿捏,充分地体现了作者在语言上的大胆创新、别具一格。值得一提的是,词性变异也是聚合关系变异中的一种,在莫言作品中也有丰富的例证。在莫言小说语言的变异修辞研究的海域里,人们必将发现更多绮丽瑰宝。
关键词:莫言小说 变异修辞 聚合关系变异
一、引言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D·Saussure)把语言结构的内部关系非为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此二者是语言结构的基本关系,构成了语言结构的核心。语言的聚合关系表明,某类词语在组合上和表达上具有相同的功能,这种功能决定某类词语在语言结构中应该具备如下特征:其一是位置的稳定性,其二是功能的特有性。如果同一个功能类的某一个个体发生变异的话,特有性消失,这种聚合关系变异的现象,也充斥在莫言的小说作品里面。
二、词性变异
词性变异是指聚合变异的一种,即某类词语通过变异而具有另一类词语的表达功能。从变异修辞学的角度看,这种语言学领域的“活用”是由于“变异”造成的,莫言小说变异修辞中有名词变异为动词、形容词变异为动词、形容词变异为名词、拟声词变异为动词或名词等等。
(一)名词变异为动词
名词作为动词使用,是指在表达中名词用如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功能。例如:
(1)对不起,我的话可能刺伤了你,要不干吗要让额头上的灯心绒更灯心绒一些。(《红蝗》)
(2)我看到父亲从东厢房里出来,虾着腰,面色阴沉。(《四十一炮》)
例(1)中,额头上呈现“灯芯绒”状,可见愁怨之深,第一个“灯芯绒”是名词,第二个“灯芯绒”是名词作为动词使用,表现出怨恨加深的那种动态。(2)中的“虾”,本是一种海洋生物,“虾着腰”中的“虾”用作动词,形容弯腰的程度达到虾的弯曲角度。这两例名词作为动词使用都是表示一种程度和状态的改变,语言表达上静态里多了一种动感,增强了感染力。
(二)形容词变异为动词
形容词作为动词使用,指在表达中有意将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形容词具备了动词的功能。例如:
(3)我的幻想紧迫着爷爷的思维。(《红高梁家族》)
(4)围子里围子外狼藉着英勇抵抗者和疯狂进攻者的尸体。(《红高梁家族》)
(5)那碧绿是一种超级的碧绿,碧绿出了蓬勃的生命力。(《酒神》)
(6)我表现得越聪明,他就越宝贵我、越对我寄予希望。(《四十一炮》)
例(3)“紧迫”指没有缓冲的余地,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指我的想法都紧紧跟随着爷爷的思维变化,丝毫不懈怠。“狼藉”形容乱起八糟、杂乱不堪,如果说尸体狼藉,显得循规蹈矩,将“狼藉”用作动词,反倒突出了尸横遍野的惨烈状态。“碧绿”是颜色形容词,“碧绿出了蓬勃的生命力”中“碧绿”用为动词,表达出事物渐变成绿色的那种动态,展现出一种勃勃生机。“宝贵”是指珍贵,也是形容词,这里作为动词使用,将他重视和珍惜我的状态表达了出来。总之,将形容词作为动词使用,不仅形象而且富有动态化的效果。
(三)形容词作为名词使用
形容词作为名词使用,指在表达中形容词用如名词,具备了名词的特征。例如:
(7)从此之后,余占鳌嘴角上挂着两种笑容:左边愚蠢,右边狡猾,或者右边愚蠢,左边狡猾。(《红高梁家族》)
(8)所有的过渡性语言都被抛弃,好像有些夹生,但她吞下去夹生,用近乎无耻的口吻说:
“我有毛病,盐破她。”(“《酒神》)
例(7)中“愚蠢、狡猾、夹生”,都是形容词,在例句中作为名词使用。通过凸显人或
事物的性质、状态等,使言语表达更加具有可感性。例如“左边愚蠢、右边狡猾”,就是指愚蠢的、狡猾的表情,很真切地将余占鳌那种玩世不恭的表情描绘出来。“夹生”指事物没有熟透,例(8)中形容言语表达的状态是“夹生”,暗指在此时的解释是毫无用处的,“她吞下去夹生”,“夹生”用作名词,说明她直接就不做任何的解释。总之,形容词用作名词,使表达具备形象性,也增强了可感性。
(四)拟声词作为动词、名词使用
在莫言小说中,还存在拟声词作为动词或名词使用的变异修辞形式。例如:
(9)我在四棵梧桐树上都“滋滋”了,在大门上也“滋滋”了,在该“滋滋”的地方都“滋滋”了。(《生死疲劳》)
(10)我舍不得满天星斗、舍不得小北风的飕飕。(《四十一炮》)
例(9)“滋滋”是摹拟小解的声音,拟声词用为动词,表示小解的动作,既直接又形象。例(10)“飕飕”作为拟声词主要是形容风声和雨声,却在“小北风的飕飕”这个结构中充当了中心语,作为名词使用,生动地凸显北风所带来的寒意。通过整理所选文本中的词性变异的例旬,发现在莫言小说中每种词性变异的出现次数存在很大差异。
三、词语的理性义变异
理性义是词汇的基本义,理性义变异就是对已约定俗成的词义的一种偏离、一种突破,甚至是一种反叛,以收到特殊的语义效果;又可以叫作“返源”。这在过去似乎是一个不太常见的修辞手法,但莫言却使用较多。例如:
(11)大爷双耳一去,整个头部变得非常简洁。(《红高梁家族》)
(12)短刀一挑,骡蹄与骡腿彻底告别。(《酒神》)
(13)所有的狗,见了他,都夹紧尾巴,身体团结,满眼恐怖之光,喉发求饶
(14)这时候人的思维十分节约……其他的部分都混混沌沌,处于半休眠状态。(《白棉花》)
(15)一股霉烂的蒜苔味猛扑进他的意识里,引逗得他牵肠挂肚,直想呕吐。(《天堂蒜苔之歌》)
(16)巴比特抱着她的腰吃力地提拔她,肮脏不堪的裙子像皱巴巴的葱片一样褪上去,白里透青的腰臀却像鳗鱼一样滑下来。(《丰乳肥臀》) (17)空中盘旋着飞翔呜叫的鸟儿把一摊热乎乎的粪便黑白分明地丢在他的脖子上。(《欢乐十三章》)
(18)他只要一抬手,拉开那在脐间的浴衣带子。女司机便会襟怀坦荡。(《酒国》)
例(11)中,“简洁”是形容(说话、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这里用来形容罗大爷被割去双耳后的头部形象,完全颠覆了其理性义,通过这一很突兀的用词,凸显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例(12)中的“告别”本是离别分手,这里指用刀将骡蹄砍掉,“告别”一词用的既含蓄又巧妙。(13)中“团结”的理性义是“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而“身体团结”则是用“团结”一词巧妙地将身体蜷缩的状态展现出来。例(14)中的“节约”本是“节省”的意思,一般是节省金钱或财物等,这里形容思维,描写出当时思维停滞、混乱的状态。例(15)中的“牵肠挂肚”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现在只取其字面义,用于表示呕吐时的感觉。例(16)里“提拔”原指选拔提升,挑选合适的人员担任较高的职务。例(17)中的黑白分明,是指价值观上明辨是非曲直,此处直接形容掉落在脖子上的鸟粪,突出了它本身的“黑”与“白”。例(18)“襟怀坦荡”形容人的气度与胸襟,把它理性义剥离,直接形容女人脱衣服时的状态,如此搭配显示出幽默与滑稽。以上这些词语常用义的使用已流俗,在这里作者出人意料地选用了这个词的字面义,乍看突兀,仔细体会却发现十分贴切。
四、词语色彩义变异
词语的色彩义通常指词语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或情调,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义色彩两方面。色彩义变异即意在通过错位搭配,引导读者克服思维定势,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
在词语的色彩义中,感情色彩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褒词贬用
赋予褒义词以贬义的感情色彩,表达讽刺、厌恶、嘲笑等思想感情。
(19)杀了和尚,他逃离村庄,三教九流都沾过边,后来迷上了赌钱,赌技日新月异,精益求精。(《红高粱家族》)
(20)在驴旁边抖擞着的我曾外祖父以静衬动、以老衬少、以灰暗衬鲜明,更增添了我奶奶的光彩。(《红高粱家族》)
(21)几个妇女在人圈外的呼天号地,与重新爬到楼子上的狼狈不堪的吹鼓手奏出的咽气般的音乐相得益彰。(《红高粱家族》)
(22)这时候父亲看到衣冠楚楚的冷支队长从席棚里走出来了。(《红高粱家族》)
(23)我大姐从小就喜欢骂人、说脏话,她骂人的那些话精彩纷呈。(《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
(24)你想只要拿到钱,出了家门,往东一拐,跳过那条常年积存着臭气的蚊蝇沟,长年孽生着蚊蝇的臭水沟,沟里味道肥沃,沟畔青草繁茂,红花真美丽。(《十三步》)
例(19)中,“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精益求精”更是一种传达积极向上的专攻态度,这里二者来形容赌技,是褒词贬用,作用是讽刺他嗜赌成性。例(20)“抖擞”原义是“精神振作”富有褒义,但在此处是表达父亲慌张害怕时“颤抖”的模样,委婉表达了嘲笑意。例(21)中,“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这里将妇女们的呼号和鼓手奏出的“咽气般的音乐”说成是“相得益彰”,既是讽刺女人的哭号和鼓手的吹奏混晌出极为刺耳的噪音,也是表达一种厌恶之感。例(22)中“衣冠楚楚”是指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齐漂亮,这里形容猥琐的冷队长,实为反语,是一种褒词贬用。例(23)中,“精彩纷呈”特指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当主语是大姐的骂人话,无疑是褒词贬用,同时也自然地流露出我和大姐的亲昵。例(24)中的“肥沃”本意是土地含有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的,含褒义,现在特指水沟里的味道,突出的是“充足的臭”这种贬义。
(二)贬词褒用
贬词褒用是赋予贬义词以褒义色彩,表达一种积极的思想感情。
(25)我感觉到我深深地被他煽动了,激情似火,想展翅飞向天空。(《白棉花》)
(26)一时间,我家院子里六畜兴旺,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牲畜们受到感染,马嘶驴叫牛吼,犹如锦上添花,火上浇油。(《生死疲劳》)
(27)他象征着狂欢,象征重重枷锁的纷纷落地,象征着自由精神的飞扬跋扈。(《酒神》)
“煽动”是鼓动别人去做坏事,是贬义词。在例(25)中,我被他的激情所感染,却用了“煽动”,贬词褒用,从反面凸显了这份激情极具号召力,使人热血沸腾。例(26)中“火上浇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而在例句中“火上浇油”并列在“锦上添花”之后,贬义词用作褒义词,是对当时场面的一种描绘、一种渲染。例(27)中,“飞扬跋扈”形容气焰嚣张、目中无人,而“自由精神的飞扬跋扈”是贬词褒用,将自由精神的释放和发扬光大的那种势不可挡的状态展现出来。
变异修辞色彩义变异中的语用色彩变异包括大词小用和小词大用,在莫言小说中未暂发现小词大用的例句,却有大词小用的例句。
(三)大词小用
将描述重大人物或事件的词语用于描述较小的对象,以此改变词语的色彩。
(28)走到我面前时,它又瞥着我,用那双遥远的狗眼。(《白狗秋千架》)
(29)刺猬耸立着枯草般的毛刺在水渠边睡意未消地寻找着甲虫与爱情。(《白棉花》)
(30)奶奶神魂出舍,望着他脱裸的胸膛,仿佛看到强劲剽悍的血液在他黝黑的皮肤下川流不息。(《红高粱家族》)
(31)桌上放着一部摇把子电话机,两个干涸的墨水瓶和一盏玻璃罩子煤油灯。(《生死疲劳》)
(32)白炽的阳光里挟带着一股恶毒的辣味,晒着父亲棱岸的肩膀和两只崎岖的大脚。(《爆炸》)
例(28)里,“遥远”一般是形容漫长的时空感,而“狗眼”用“遥远”修饰,其实是想表达一种眼神的深邃感,时空和眼神大小对立,为后来“我”的回忆埋下了伏笔。“耸立”,形容高高地直立,多指山峰或建筑物,(29)中却说刺猬的毛刺“耸立”着,大词小用,意在彰显刺猬的毛刺那种直立、坚硬的形态。“川流不息”比喻时光的流逝,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例(30)中用来形容血液的流动,隐含着对余占鳌作为青年男性的那种强劲生命力的赞美。“干涸”本指河流、池塘等干枯无水,例(31)中却来形容墨水瓶,意在强调屋中陈设之破旧。例(32)中的“崎岖”本义指山路不平,用来修饰大脚时,内涵缩小,外延扩大,时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辛勤劳作的父亲粗糙不堪、高低不平的脚底。 五、语体变异
词语的语体变异也是一种聚合变异。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它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里,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形成的。语体词是构成有关语体在词汇方面的言语风格核心,即语体风格要素。科学体有科学体的语体词,艺术体有艺术体的语体词。属于甲语体的语体词,有意让其进入乙语体言语作品里,往往会产生特殊的修辞作用,这就是词语的语体变异。莫言的小说作品里,许多地方出现了词语的语体变异,体现了修辞的魅力。
(一)增强了艺术语言的幽默感
(33)爷爷从机械运动中醒过来,坐在没浸过人血的比较坚硬干燥的黑土上。(《红高粱家族》)
(34)母亲这次的长篇絮语仅仅是次彩排,等到半年后我们终于将高大瓦房盖起来的那天晚上,正式的演出才算开始。(《四十一炮》)
(35)让青绿的臭杞刺针灸着他冥顽不化的脑袋。(《红蝗》)
例(33)中的“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专有名词,这里很巧妙地将爷爷当时思维停滞、倍受刺激的麻木状态展现出来,为爷爷的苦难平添一份幽默色彩。例(34)中将母亲的长篇絮语说成是“彩排”和“演出”,不仅使本来惹人厌的“絮语”变得生动,而且更易于让读者接受。“针灸”是我国医学上针法和灸法的合称。例(35)中,让臭杞刺“针灸”着他冥顽不化的脑袋,是将冥顽不化作为一种病态,足见他思想顽固之深,颇令人玩味。
(二)使艺术语言具有新奇感
(36)奶奶鲜嫩茂盛,水份充足,她出口的细语被厚重的轿壁和轿帘吸收得干干净净。(《红高粱家族》)
(37)拐进高粱地后,雾更显凝滞,质量加大,流动感少。(《红高粱家族》)
(38)他说这个戏是特殊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带着荒诞但又庄严的色彩,是一个活生生的后现代的标本。(《生死疲劳》)
例(36)中的“鲜嫩茂盛”和“水份充足”是植物生物学中对植物生命力旺盛的特点描写,这种罕见的比拟手法巧妙地表达了少女勃发的生命气息和青春娇媚。例(37)中,把雾的状态变化以“质量”和“流动感”的物理概念来阐发,新奇而具有陌生化效果。例(38)中,“标本”是生物学的术语,“后现代的标本”指样板戏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和标签,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只是作为“标本”供学习研究时参考,新奇生动而准确地定位了样本戏的历史地位。
(三)使艺术语言具有形象感
(39)二月初九血红的悲壮的大半个月亮边上,护卫着几朵绿色的云。(《红高粱家族》)
(40)他的一条腿压在马肚子下,另一条腿却跨到马头前,两条腿拉成一个巨大的钝角。(《红高粱家族》)
(41)狂热的、残酷的、冰冷的爱情=胃出血+活剥皮+装哑巴。(《红高粱家族》)
例(39)中的“护卫”是军事用语,用来形容云与月亮的关系,把二者间的位置上的紧密性形象而活泼地描绘出来。例(40)中,“两条腿拉成一个巨大的钝角”,钝角是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将两腿叉开的幅度说成是钝角,甚是形象。例(41)中,“+、=”都是数学符号,用在这里,直观形象地罗列出了“狂热的、残酷的、冰冷的爱情”的惨烈后果。
六、结语
不论是词语的色彩变异,还是借助语体词的语体变异,有的是通过修辞格达到的,比如反语、比拟、夸张等,有的则是通过引申和改变词语含义达到的。在莫言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以上对两种聚合关系变异的恰到好处的拿捏,充分地体现了作者在语言上的大胆创新、别具一格。值得一提的是,词性变异也是聚合关系变异中的一种,在莫言作品中也有丰富的例证。在莫言小说语言的变异修辞研究的海域里,人们必将发现更多绮丽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