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无论从学生知识建构的角度需要,还是调动学生的非智力目的出发,都应该成为我们组织教学的前提和贯穿教学始终的主线,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怎样利用“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呢?
一、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问题的难易要适度,太难学生会感觉到茫然,太简单又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我国早在《学记》中,就要求教师: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所以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提出问题应适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即提出问题必须介于“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之间,并且能使学生意识到“已知”“未知”之间,“已学”和“未学”之间的连接。并产生“已学”“未学”之间的连接;产生“已知”“未知”, “已学”和“未学”之间的矛盾。
例如《眼睛和眼镜》一课,学生已掌握照相机原理,我们可以在这一认知基础上,提出问题,眼睛的哪一部分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哪一部分相当于胶片?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眼睛为什么即能看清近处物体,也能看清远处物体?眼睛靠什么调节像的清晰度?通过提问、讨论抓住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课生动、难忘效果好。
二、创设情境,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积极创设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好奇、好疑、好问,同时进行联想、幻想,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浪花,达到培养创造思维的目的。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又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或利用教学仪器做实验,或引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例,或讲中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故事,或搞各种活动都能引发情境,把学生引入奇妙的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热情。例如:拉马德堡半球(抽出空气后),再强有力的学生也拉不开。让空气进入球中,不拉自开。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体验了大气压强的强大。进而联想人类生活在大气底层,宇航员冲出大气层等等。产生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讲热气球原理时,让学生用酒精灯给空塑料袋加热,塑料袋就腾空而起,过一会塑料袋下落。问:塑料袋为什么会上升?又为什么会下降?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到惊奇,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会使他们终身难忘。
三、教师要“善待问”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善待问”,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好处。要知道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且不可有学生观念总不及教师的意见正确,学生提出的问题总不及教师设计的问题有价值的想法。在教学中怕麻烦,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记现象,记结论,不让学生思考、发问,这种被动式的教育,只能扼杀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四、善用“拓展式”提问,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
每节新知识学完后,不要让学生觉得没有问题了。而是还有许多要探究的未知领域,使学生有一种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情感。盼望老师下节再来,甚至有追着老师问问题,想自己上网或查资料揭开心中疑团的愿望。
例如:讲完《眼睛和眼镜》后,让学生联想,你知道目前有那些矫正视力的方法?如果你是医生,你会用那些方法治疗近视眼和远视眼?人的眼睛虽然完美,但无法看到微生物和天体,你有什么办法使人看到他们呢?这一问题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学习做了铺垫。
总之,培养学生学会“提问”是“问题教学”的重要一步,如果教学能使学生懂得如何提出问题,懂得自己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们一把钥匙,他们就可以用这把钥匙开启各种各样的门。
一、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问题的难易要适度,太难学生会感觉到茫然,太简单又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我国早在《学记》中,就要求教师: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所以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提出问题应适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即提出问题必须介于“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之间,并且能使学生意识到“已知”“未知”之间,“已学”和“未学”之间的连接。并产生“已学”“未学”之间的连接;产生“已知”“未知”, “已学”和“未学”之间的矛盾。
例如《眼睛和眼镜》一课,学生已掌握照相机原理,我们可以在这一认知基础上,提出问题,眼睛的哪一部分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哪一部分相当于胶片?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眼睛为什么即能看清近处物体,也能看清远处物体?眼睛靠什么调节像的清晰度?通过提问、讨论抓住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课生动、难忘效果好。
二、创设情境,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积极创设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好奇、好疑、好问,同时进行联想、幻想,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浪花,达到培养创造思维的目的。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又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或利用教学仪器做实验,或引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例,或讲中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故事,或搞各种活动都能引发情境,把学生引入奇妙的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热情。例如:拉马德堡半球(抽出空气后),再强有力的学生也拉不开。让空气进入球中,不拉自开。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体验了大气压强的强大。进而联想人类生活在大气底层,宇航员冲出大气层等等。产生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讲热气球原理时,让学生用酒精灯给空塑料袋加热,塑料袋就腾空而起,过一会塑料袋下落。问:塑料袋为什么会上升?又为什么会下降?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到惊奇,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会使他们终身难忘。
三、教师要“善待问”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善待问”,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好处。要知道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且不可有学生观念总不及教师的意见正确,学生提出的问题总不及教师设计的问题有价值的想法。在教学中怕麻烦,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记现象,记结论,不让学生思考、发问,这种被动式的教育,只能扼杀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四、善用“拓展式”提问,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
每节新知识学完后,不要让学生觉得没有问题了。而是还有许多要探究的未知领域,使学生有一种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情感。盼望老师下节再来,甚至有追着老师问问题,想自己上网或查资料揭开心中疑团的愿望。
例如:讲完《眼睛和眼镜》后,让学生联想,你知道目前有那些矫正视力的方法?如果你是医生,你会用那些方法治疗近视眼和远视眼?人的眼睛虽然完美,但无法看到微生物和天体,你有什么办法使人看到他们呢?这一问题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学习做了铺垫。
总之,培养学生学会“提问”是“问题教学”的重要一步,如果教学能使学生懂得如何提出问题,懂得自己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们一把钥匙,他们就可以用这把钥匙开启各种各样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