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述的时间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njihuo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国家经历社会结构转型和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剧烈变化中,每一个伴随巨变的个体心灵都同样遭受着无法想象的阵痛和精神磨难。在这种历史的激变中,我们享受诸多惊喜刺激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选择不安和焦虑。我们的记忆被不断快速的涂抹,修改,重新塑造和颠覆,我们通过不断失忆来确保自身心理的安定与常态,这种集体无意识的不安正在成为时代转变的典型心理症候。一方面,我们需要面对不知所措的变迁护持自己仅有的记忆来理清生命的线索,另一方面,伴随太多的颠覆,我们不断学习失忆,学习删除,才有勇气和力量面对处在变化之中的社会环境。那些暂时与片刻的感受不时把人们从瞬间安慰抛向长久不安,我们经历着不停在前进或退后的此岸,并在飘摇中不断偏守着某个不确定的彼岸。当代艺术准确地呈现了这种历史性的心照,它既是暂时的,支离破碎的有关记忆与抹煞记忆的真实心理再现,也是被压抑的集体无意识的感官释放,是对历史变革中的天路历程的心灵书写,也是对此时此刻的时间意义上的视觉回应。
  这种在后殖民文化冲击之下冲刷出来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潮流中,中国传统艺术和审美思维也在必然经历一个重新发现的过程。无论是对传统图像的挪用,还是对传统智慧的重新阐释,都成为当代艺术中去殖民化的一种努力,或是一种策略,从某种意义来看,它更像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视觉重建。但是这里所指并非肤浅的取悦西方的中国元素。
  相对当代艺术中的夸张的戏剧性和唯我性,我更希望能够越过当下,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去重述越过此刻这个时间之外的东西。这种东西所具有的稳定性会给我自己带来心理的安慰。
  选择中国古代山水作品作为我的表现主题,事实上是在寻找一种避开当下性的方式,或者说是摆脱时代性不安的方式,一种用稳定的记忆面对不确定失忆的方式,一种对失忆的反抗。我选择了我最喜欢的古代画家的作品,通过重述把它变成另外一个东西,另一幅画。决定这种取向和工作方式的根本原因源自对个人视觉记忆的信念。它是我在此时对彼刻的心照。
  认真阅读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山水画的漫长演变,我找到了这个时间。这个时间是恒定的,我们几乎很难察觉具体的时间对一个恒定时间的干扰,或者说历史的转变对时间的明显干预,我们能够看到的更多是审美方向和语言方式的转变。那些时代的艺术家对当下的所有反应都通过人格化的语言方式在共同塑造一个能够超离具体时间的更为稳定的时间概念,这个集体塑造的时间概念形成了一种可以带来精神慰籍的连续的图像记忆,能够让人脱离当下的所有不安和伤痛。无论我在郭熙或者王冼的作品面前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我会脱离了所在的具体时间。
  如何重述这个记忆和时间一直是我工作的中心。在我的理解中,当代艺术家对古典阵营和传统政体的反叛已经结束了,作为西方解读中国当代精神符号的中国面孔也在成为过去,时间在清理这些过去时的时候仍然留恋地把它认为是当下,事实上那是过去二十年的艺术家集体创造的一个神话。这个神话在成为过去。我们对当代艺术的固有理解正在成为过去。在当代艺术通过反抗和破坏竞相走向极端的过程中,倒退也是一种当下的姿态。它有助于我们从所有短期的巨变当中疏离出来,从坐过山车的心跳和幻灭感中疏离出来,不只关注眼前,或者刚刚过去的二,三十年,而是去感受一个更宽泛的时间概念,个体生命的感受就会更符合常态。
  艺术家 车建全
  1967年生于天津,199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1992年至1996年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200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特聘), 广东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专家。
其他文献
本研究在茶叶高产优化施肥模型、茶园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和肥力质量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方法、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ComGIS)和关系数据库技术,在Vi
根据鲜水河上游流域48个样点数据与1981年的土壤普查资料,采用RS、GIS、GPS与多元统计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鲜水河上游流域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随海
植物在养分富集的区域通过增加侧根的生长适应土壤养分的异质性。但是这种作用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本研究中通过玉米自交系478,在分根系统中的反应研究生长素可能在其中发生
尿素作为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氮肥品种,其肥效短、利用率低及其不合理施用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已日趋被人们关注。硫素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之一,随着农业系统中硫投入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