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理
念。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合格人才所必备的信息素质。而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对此,笔者认为要从问题导入、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延伸课外这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问题导入 任务驱动 合作学习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219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分析、处理与运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课程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娱乐而非学习,想玩游戏、聊天,再加上教师又大多采用机械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掌握自然也是一知半解,更不要说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实现有效教学。而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探究,在探究中成为知识的主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运用水平。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问题导入,有效教学的“前奏”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而巧妙的导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于新知的学习上,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改变学生对课程本身的看法,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引导学生展开快乐学习,为实现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没悬念,直接展开教学,而是要善于运用高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来巧妙地设计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探究动机,进而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如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各学科教学都不能脱离生活的沃土。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设计问题,进而拉近学生与学科的距离,以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二、巧置任务,有效教学的“节拍”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所展开的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理解与掌握知识的效果。这正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方法,更加符合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是实现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成一个任务或是几个递进的小任务,以引导学生带着任务来展开明确的探究。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样才能设计出富有探索性、目标性的问题来,使得问题能够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引导学生运用已知来学习新知,进而实现对新知的主动构建。如果着眼于已知问题过于简单,着眼于未知问题过于复杂,这样的提问都是失败的,都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不利于学生主体探究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培养,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为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学情,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最佳切入点,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
三、合作学习,有效教学的“主旋律”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所展开的,可以解决个人所不能完成的探究活动。在合作学习中,各小组成员有着明确的分工与各自的责任,这样可以展现每个学生所特有的优势与特长,在小组成员科学分工,充分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来完成探究任务。当然为了更好开展合作学习,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分组。一般说来,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思路来进行小组的分配。一是同质分组。即将基础知识与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分成一组,优生一组,中等生一组,差生一组。针对不同小组的不同情况来提出不同的探究主题,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最近发展区,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二是异质分组,即将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小组内成员异质,而小组间成员同质,来完成同一探究主题,以真正发挥优生的优势,让优生带领中差生来共同完成。三是就近分组,即让相邻座位的四名学生一组,这样的分组更为方便。在分组的基础上再针对小组成员来进行科学分工,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以顺利完成探究。
2.互动探究。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实现生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取得成效。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民主而愉悦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个人不同见解,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体。
3.相机诱导。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并不是完全的旁观者,不顾不问,放任自流,而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与启发者,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探究中来。在学生思维困惑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引导学生自行修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探究,在师生之间形成教学互动。
四、延伸课外,有效教学的“高潮”
有效教学并不只是局限于课堂内,而是要向宽广的课外空间延伸,将学生的学习带入丰富的生活空间中,在丰富的课外实践中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进而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为此,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课外亲身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用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服务于现实生活,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这正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来为学校制作一个宣传网页,以让学生、外界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学校。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展开深入的调查,用所学知识来进行设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提高实践水平,同时也可以加深对学校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胡景景.任务驱动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1).
[2]张成红.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10(6).
[3]王海明.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责编 张宇)
念。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合格人才所必备的信息素质。而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对此,笔者认为要从问题导入、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延伸课外这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问题导入 任务驱动 合作学习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219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分析、处理与运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课程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娱乐而非学习,想玩游戏、聊天,再加上教师又大多采用机械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掌握自然也是一知半解,更不要说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实现有效教学。而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探究,在探究中成为知识的主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运用水平。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问题导入,有效教学的“前奏”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而巧妙的导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于新知的学习上,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改变学生对课程本身的看法,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引导学生展开快乐学习,为实现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没悬念,直接展开教学,而是要善于运用高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来巧妙地设计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探究动机,进而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如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各学科教学都不能脱离生活的沃土。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设计问题,进而拉近学生与学科的距离,以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二、巧置任务,有效教学的“节拍”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所展开的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理解与掌握知识的效果。这正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方法,更加符合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是实现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成一个任务或是几个递进的小任务,以引导学生带着任务来展开明确的探究。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样才能设计出富有探索性、目标性的问题来,使得问题能够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引导学生运用已知来学习新知,进而实现对新知的主动构建。如果着眼于已知问题过于简单,着眼于未知问题过于复杂,这样的提问都是失败的,都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不利于学生主体探究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培养,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为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学情,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最佳切入点,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
三、合作学习,有效教学的“主旋律”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所展开的,可以解决个人所不能完成的探究活动。在合作学习中,各小组成员有着明确的分工与各自的责任,这样可以展现每个学生所特有的优势与特长,在小组成员科学分工,充分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来完成探究任务。当然为了更好开展合作学习,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分组。一般说来,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思路来进行小组的分配。一是同质分组。即将基础知识与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分成一组,优生一组,中等生一组,差生一组。针对不同小组的不同情况来提出不同的探究主题,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最近发展区,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二是异质分组,即将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小组内成员异质,而小组间成员同质,来完成同一探究主题,以真正发挥优生的优势,让优生带领中差生来共同完成。三是就近分组,即让相邻座位的四名学生一组,这样的分组更为方便。在分组的基础上再针对小组成员来进行科学分工,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以顺利完成探究。
2.互动探究。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实现生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取得成效。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民主而愉悦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个人不同见解,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体。
3.相机诱导。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并不是完全的旁观者,不顾不问,放任自流,而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与启发者,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探究中来。在学生思维困惑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引导学生自行修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探究,在师生之间形成教学互动。
四、延伸课外,有效教学的“高潮”
有效教学并不只是局限于课堂内,而是要向宽广的课外空间延伸,将学生的学习带入丰富的生活空间中,在丰富的课外实践中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进而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为此,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课外亲身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用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服务于现实生活,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这正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来为学校制作一个宣传网页,以让学生、外界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学校。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展开深入的调查,用所学知识来进行设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提高实践水平,同时也可以加深对学校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胡景景.任务驱动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1).
[2]张成红.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10(6).
[3]王海明.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