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8月1日,《中国好声音》第三季节目现场,来自河南洛阳的“90后”漂亮女孩李琪,拖着戴夹具的左腿,蹒跚地走上舞台,以一首自己改编的中音歌《爱我别走》震惊四座,其独特的沙哑音震撼四位导师,那英连声用“灵魂黑嗓”赞美她的声音,杨坤则大声地宣告:“我们的时代来了!”
鲜为人知的是李琪年幼时是个“鸭嗓子”,因不堪讥讽压力,患上功能性失声症伴随声带小结,成了不能说话的“哑女”。父母鼓励女儿做一个撕裂嘴也不怕痛、只为鸣啸长空的“天鹅宝宝”。在科学治疗和艰苦的训练下,李琪终于蜕变成拥有完美音色的“天鹅公主”,冲向蓝天!
美少女不堪嘲讽,患功能性失声症变“哑女”
1990年5月,李琪出生于河南洛阳。父亲李晓军是洛阳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人,母亲戚燕在台里当编导。李琪是独女,很受宠爱,爱哭。上幼儿园的时候,有的家长听她说话后,遗憾地说:“小丫头长得真不错,就是声音沙哑了点,真可惜呢!”
受家庭的熏陶,李琪自小展现了良好的文艺天赋。
小学四年级,父亲为她找了一名专业老师指导唱歌。试音后,老师遗憾地告诉李晓军:“你女儿的嗓音太沙哑,不适合唱歌。”李晓军怕女儿失望,委婉地告诉李琪:“你的声音不太适合唱歌,但宝贝长得漂亮,又聪明,咱们考虑学别的吧。”李琪当场泪流满面。
李琪开始变得敏感、自卑,如有人说她声音沙哑,她就暴躁地和人辩解。一次,语文老师让她背课文,她刚背了两句,几个调皮的男生就捏着嗓子跟着学,引起全班同学哄笑。她噙着眼泪,默默坐在凳子上。下课后,她冲出教室,跑回家对着妈妈狂喊:“你们为什么要生下我?为什么我的声音这么难听?”戚燕把她紧紧搂在怀里。
夫妻俩带女儿到医院做喉镜检查。医生告知:患者得了声带小结,不切除就不排除恶变可能。因她年龄小还在发育中,不能手术切除,只能做保守治疗。
让夫妻俩欣慰的是,当他们在市中心医院检查时,一位喉科专家认为可对李琪中药治疗,等青春期体质增强,病灶可能消失。此后,李琪开始服中药。
2002年,李琪升入初中。表姐告诉她,女孩在13-15岁时会变声。她偷偷在房间模仿女同学甜美声音,结果声音更加沙哑。一次,她听到同学议论,说她的声音为“破锣”。她悄悄地录了一段朗诵,刚听了几句,她就把录音全部删除,捂着耳朵,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2004年,李琪进入初三,教室里已很少听到她的声音,与人交流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如“嗯,啊,哦”之类的单音节。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梦见自己变成了“哑巴”。她一身冷汗地惊醒,赶紧喊“爸、妈”,结果只能半张嘴,真的没有任何声音发出来!
第二天,李晓军夫妇赶紧带女儿去医院检查,结果李琪患上了功能性失声症,医生说她声带小结并没有明显的改善,但最重要原因还是她过度自卑和恐惧引起的,如果不能及时医治,她将变成一个真正的“哑巴”!李晓军夫妇痛心不已。他们带着女儿几乎跑遍全省的大医院,10月底,李晓军通过一位医生朋友帮忙,请专家做了一次会诊,专家发现李琪声带闭合尚好,未见病理性异常,随后制订了一套治疗方案。专家认为,除了药物治疗,还要加强语音训练。经过初期治疗,李琪能正常说话了,但声音小,不圆润。
又经过半个月治疗,李琪的声音变得更嘶哑。医生告诉李晓军夫妇:患者必须通过声带配合腹部呼吸进行科学的震动,设法扩展声腔音域,才能恢复说话功能。略懂乐理的戚燕决定当女儿的声乐老师。李晓军想起自己的播音技能,能够扩展音域,让声音圆润动听。
两种训练几乎同时开始。戚燕用钢琴弹奏,让女儿听唱,培养准确的音色唱辨能力。因为女儿嗓音沙哑,戚燕为了帮她纠正一个音色,几乎唱哑了嗓子。
一天上午,李晓军用标准普通话选读女儿爱听的童话《丑小鸭》,问李琪想不想和他读得一样好听。李琪说:“爸爸,我是鸭嗓子,我行吗?”李晓军肯定地说:“琪琪,你现在就像只哑声的‘丑小鸭’,但将来会变成会唱歌的‘天鹅公主’。我们一起训练!”李琪害羞地点点头:“爸爸,我想做‘天鹅公主’!”
爱“孵化”着天鹅公主,更用自我顽强拯救自己
李晓军系统教女儿吐字发音,训练句子的感情色彩。刚开始,李琪总是把平舌音说成翘舌音,李晓军用夹子夹住女儿的舌头,逼着她纠正发声。一天,李琪舌头被拉得呕吐了一地,李晓军心疼得再也不敢夹舌头,李琪却主动求妈妈帮她“上刑”。李晓军心疼落泪。
11月初,李晓军开始帮助李琪进行语音训练。早上天刚亮,父女俩就准时出现在王城公园里,李晓军帮女儿调整呼吸,纠正发音习惯,用腹部呼吸推出共鸣腔。为使女儿心情更加放松,此后,父女俩又来到风景秀美的重渡沟,一起到山中训练。一次,见李琪静静地坐在小溪边听汩汩的流水声,李晓军忽然有了灵感,跟女儿一起边听边模仿。李琪学得也快。李晓军非常兴奋,又带着她听古筝独奏、竹林风声,让她模仿。半个月后,李琪就可以说标准的普通话,而且特别喜欢唱歌。
李晓军夫妇很清楚:女儿虽然说话声腔、吐音清晰了,唱歌却需要很大肺活量,李琪的歌声就像从狭小铁罐里闷声发出的,音色沉闷狭窄,很难听。一天,李晓军在一部动物电视纪录片里看到:小天鹅宝宝成长期间,要把嘴张到最大幅度练发声,只为了长大后,能拥有更广阔的嘶鸣音域预警来保护自己,练习过程经常导致嘴角撕裂出血。他让女儿反复看这部纪录片,还带她到动物园、到天然湿地,模仿天鹅宝宝学拉嗓子。刚开始,李琪要张大嘴,仰脖子,嘴角被扯裂出血,很疼。几天下来她受不了,大哭:“爸,我不练了,我不当歌星了!”李晓军抱着女儿耐心地劝说:“天鹅宝宝都不怕痛,天鹅公主还怕吗?”李琪看着父亲期待的眼神,哽咽着张大嘴仰起脖子,拉嗓子。
经过半年的艰苦训练,李琪的声音不仅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而且音色饱满圆润。
2005年9月,李琪考上盘绵第二完全中学,上高中了。一天,李晓军听到女儿无意中哼的英文歌很好听,发现英文发音爆发力强,而且音区低,更适合女儿练习。于是,他鼓励李琪学英文歌。一次,李琪在班级晚会彩排时,在台下跟着哼歌,一个同学不知她的变化,嘲笑她:“你嗓子比哭还难听,别糟蹋音乐了。”李琪一气之下快步跑上舞台,拿起麦克风,荡气回肠地唱了一首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全场都惊呆了!
鲜为人知的是李琪年幼时是个“鸭嗓子”,因不堪讥讽压力,患上功能性失声症伴随声带小结,成了不能说话的“哑女”。父母鼓励女儿做一个撕裂嘴也不怕痛、只为鸣啸长空的“天鹅宝宝”。在科学治疗和艰苦的训练下,李琪终于蜕变成拥有完美音色的“天鹅公主”,冲向蓝天!
美少女不堪嘲讽,患功能性失声症变“哑女”
1990年5月,李琪出生于河南洛阳。父亲李晓军是洛阳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人,母亲戚燕在台里当编导。李琪是独女,很受宠爱,爱哭。上幼儿园的时候,有的家长听她说话后,遗憾地说:“小丫头长得真不错,就是声音沙哑了点,真可惜呢!”
受家庭的熏陶,李琪自小展现了良好的文艺天赋。
小学四年级,父亲为她找了一名专业老师指导唱歌。试音后,老师遗憾地告诉李晓军:“你女儿的嗓音太沙哑,不适合唱歌。”李晓军怕女儿失望,委婉地告诉李琪:“你的声音不太适合唱歌,但宝贝长得漂亮,又聪明,咱们考虑学别的吧。”李琪当场泪流满面。
李琪开始变得敏感、自卑,如有人说她声音沙哑,她就暴躁地和人辩解。一次,语文老师让她背课文,她刚背了两句,几个调皮的男生就捏着嗓子跟着学,引起全班同学哄笑。她噙着眼泪,默默坐在凳子上。下课后,她冲出教室,跑回家对着妈妈狂喊:“你们为什么要生下我?为什么我的声音这么难听?”戚燕把她紧紧搂在怀里。
夫妻俩带女儿到医院做喉镜检查。医生告知:患者得了声带小结,不切除就不排除恶变可能。因她年龄小还在发育中,不能手术切除,只能做保守治疗。
让夫妻俩欣慰的是,当他们在市中心医院检查时,一位喉科专家认为可对李琪中药治疗,等青春期体质增强,病灶可能消失。此后,李琪开始服中药。
2002年,李琪升入初中。表姐告诉她,女孩在13-15岁时会变声。她偷偷在房间模仿女同学甜美声音,结果声音更加沙哑。一次,她听到同学议论,说她的声音为“破锣”。她悄悄地录了一段朗诵,刚听了几句,她就把录音全部删除,捂着耳朵,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2004年,李琪进入初三,教室里已很少听到她的声音,与人交流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如“嗯,啊,哦”之类的单音节。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梦见自己变成了“哑巴”。她一身冷汗地惊醒,赶紧喊“爸、妈”,结果只能半张嘴,真的没有任何声音发出来!
第二天,李晓军夫妇赶紧带女儿去医院检查,结果李琪患上了功能性失声症,医生说她声带小结并没有明显的改善,但最重要原因还是她过度自卑和恐惧引起的,如果不能及时医治,她将变成一个真正的“哑巴”!李晓军夫妇痛心不已。他们带着女儿几乎跑遍全省的大医院,10月底,李晓军通过一位医生朋友帮忙,请专家做了一次会诊,专家发现李琪声带闭合尚好,未见病理性异常,随后制订了一套治疗方案。专家认为,除了药物治疗,还要加强语音训练。经过初期治疗,李琪能正常说话了,但声音小,不圆润。
又经过半个月治疗,李琪的声音变得更嘶哑。医生告诉李晓军夫妇:患者必须通过声带配合腹部呼吸进行科学的震动,设法扩展声腔音域,才能恢复说话功能。略懂乐理的戚燕决定当女儿的声乐老师。李晓军想起自己的播音技能,能够扩展音域,让声音圆润动听。
两种训练几乎同时开始。戚燕用钢琴弹奏,让女儿听唱,培养准确的音色唱辨能力。因为女儿嗓音沙哑,戚燕为了帮她纠正一个音色,几乎唱哑了嗓子。
一天上午,李晓军用标准普通话选读女儿爱听的童话《丑小鸭》,问李琪想不想和他读得一样好听。李琪说:“爸爸,我是鸭嗓子,我行吗?”李晓军肯定地说:“琪琪,你现在就像只哑声的‘丑小鸭’,但将来会变成会唱歌的‘天鹅公主’。我们一起训练!”李琪害羞地点点头:“爸爸,我想做‘天鹅公主’!”
爱“孵化”着天鹅公主,更用自我顽强拯救自己
李晓军系统教女儿吐字发音,训练句子的感情色彩。刚开始,李琪总是把平舌音说成翘舌音,李晓军用夹子夹住女儿的舌头,逼着她纠正发声。一天,李琪舌头被拉得呕吐了一地,李晓军心疼得再也不敢夹舌头,李琪却主动求妈妈帮她“上刑”。李晓军心疼落泪。
11月初,李晓军开始帮助李琪进行语音训练。早上天刚亮,父女俩就准时出现在王城公园里,李晓军帮女儿调整呼吸,纠正发音习惯,用腹部呼吸推出共鸣腔。为使女儿心情更加放松,此后,父女俩又来到风景秀美的重渡沟,一起到山中训练。一次,见李琪静静地坐在小溪边听汩汩的流水声,李晓军忽然有了灵感,跟女儿一起边听边模仿。李琪学得也快。李晓军非常兴奋,又带着她听古筝独奏、竹林风声,让她模仿。半个月后,李琪就可以说标准的普通话,而且特别喜欢唱歌。
李晓军夫妇很清楚:女儿虽然说话声腔、吐音清晰了,唱歌却需要很大肺活量,李琪的歌声就像从狭小铁罐里闷声发出的,音色沉闷狭窄,很难听。一天,李晓军在一部动物电视纪录片里看到:小天鹅宝宝成长期间,要把嘴张到最大幅度练发声,只为了长大后,能拥有更广阔的嘶鸣音域预警来保护自己,练习过程经常导致嘴角撕裂出血。他让女儿反复看这部纪录片,还带她到动物园、到天然湿地,模仿天鹅宝宝学拉嗓子。刚开始,李琪要张大嘴,仰脖子,嘴角被扯裂出血,很疼。几天下来她受不了,大哭:“爸,我不练了,我不当歌星了!”李晓军抱着女儿耐心地劝说:“天鹅宝宝都不怕痛,天鹅公主还怕吗?”李琪看着父亲期待的眼神,哽咽着张大嘴仰起脖子,拉嗓子。
经过半年的艰苦训练,李琪的声音不仅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而且音色饱满圆润。
2005年9月,李琪考上盘绵第二完全中学,上高中了。一天,李晓军听到女儿无意中哼的英文歌很好听,发现英文发音爆发力强,而且音区低,更适合女儿练习。于是,他鼓励李琪学英文歌。一次,李琪在班级晚会彩排时,在台下跟着哼歌,一个同学不知她的变化,嘲笑她:“你嗓子比哭还难听,别糟蹋音乐了。”李琪一气之下快步跑上舞台,拿起麦克风,荡气回肠地唱了一首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全场都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