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引导作用,抓住学生特点与教材特点,灵活选用多样手段与方法,引发学生学习热情,巧用自学指导、课堂点评等,点拨学生思维,发掘学生亮点,激励鼓舞学生,进一步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热情。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师引导;思考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体现在激趣引导、点拨启发等方面,而不是强迫或抑制,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此,笔者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思考了教师该如何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
一、灵活导入,愉悦情绪,引发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突破口”,尤其是新颖独特、精彩生动的导入,可以营造出或轻松愉悦、或引发好奇心、或震撼人心、或引入思考的良好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情感投入,使其不知不觉间融入新知学习活动。同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要用好导入环节,围绕不同历史学习内容,同时考虑到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历史漫画、历史故事、历史歌谣、影视作品等多变有趣的导入方法,灵活呈现历史知识,本课教材内容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但是比较死板,趣味性不强。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诱导同学们情绪愉悦的融入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上课伊始的“激趣”引导作用。
如教学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六必修二第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时,借助(幽默讽刺的“小孩与妈妈地对话”剧情表演,引人思考。
旁白: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30年代,倾听一段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的一段对话:
小孩:妈妈,天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
妈妈: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父亲现在失业了,没有钱买煤啊!
小孩:父亲为什么会失业呢?
妈妈:因为生产的煤太多了。
旁白:这是多么奇特而又罪恶的情景啊!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就要大量开采煤。一方面,煤矿工人家里因为没有钱买煤而挨冻;另一方面,又是从地下挖出来的煤“太多了”而卖不出去。这种“产品过剩”引发了经济危机。
师:现在随着这引人深思的剧情进入那奇特却又罪恶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起透过这场经济危机来看看那时候的“自由放任”真的完美无缺吗。
二、自学指导,梳理思路,增强学习效率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最佳的途径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经过亲身感知与体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感悟才会更深刻,也能更好的把握其中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但这并不是代表完全“放羊”式学习,教师还应该进行自学指导,调整学生思维。因为即便是高中生,知识与能力还是不够完善的,面对各种自学活动,也会遭遇困惑,陷入“迷宫”。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对学生予以帮助与疏导,适时提醒,巧妙提示,灵活引导,使其转变思维角度,弥补漏洞,高效学习。
如学生相互讨论时,历史教师融入其中,启发点拨,引领正确思维。比如教学必修三专题一中的“百家争鸣”与“儒学的兴起”这两课后,设置自学思考题,让学生自学与讨论。学生讨论时,历史教师要有选择性、有目的的参与,点拨学生迷惑之处,打开学生思维,调控“跑题”情况,调节讨论进程。而后结合知识重点,展示四个高考历史题。学生做题后,教师提问点拨,分步解疑,梳理与点拨解题思路与方法,突破难点。另外,还要指导学生科学学习方法与策略,使其多层次、多方位思考,完善知识建构。如指导学生论从史出,试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由点线面、纵横方向来整合历史知识,并注意其他学科内容、乡土历史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拓展思路,比较归纳,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
三、点评引导,激励鼓舞,提高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还体现在课堂评价中,通过有效点评,可让学生获得启示,悟出道理,还可帮助学生发现闪光点,提高学习信心与学习热情。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巧用课堂点评,具有多元化、激励性、“引之得当”的评价语言,发掘学生思维闪光点,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答问,也帮助学生拓展延伸,深入质疑与思考,有所建构,有所发展,打造活跃高效的历史课堂。
如教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第二课《辛亥革命》时,要求学生自读课本,分析辛亥革命兴起原因。然后再相互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此时,有同学发言说道:在二十世纪的初期,中国清朝政府和英美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自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时候中国也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对于这位学生的主动发言,教师合理点评:你从由时间方面入手,还能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展开练习,值得表扬。但还要留意此时中国清政府的一些政策也有所变化。通过这一点拨,学生想到了清政府实施了新政,实行了预备立宪。教师予以肯定,继续诱导:由革命党人的视角来分析呢?其他同学补充道:革命党人建立了不少革命团体,有了同盟会;发起多次武装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但给武昌起义留下宝贵经验。点评引导:不错,由军事与组织角度进行了归纳,那湖北当地又给武昌起义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学生答问后,再提问其他学生是否还有补充的,并在学生答问基础上归纳总结。这样,通过评价点拨,激励鼓舞,开启思路,逐步引领他们由当时的社会现状、湖北当地状况以及革命党人所做的一些努力等入手,深入思考与探索,探寻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以及大致概况,生成良好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引导作用,抓住学生特点与教材特点,灵活选用多样手段与方法,引发学生学习热情,巧用自学指导、课堂点评等,点拨学生思维,发掘学生亮点,激励鼓舞学生,进一步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杨远方.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 2008
[2]朱琳.新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内容的分析及教学对策的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 2011
[3]许泷杰.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4]赵鹏.论新课标下高中历史的备课[D].华中师范大学2011
[5]陈朝晖.高中历史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5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师引导;思考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体现在激趣引导、点拨启发等方面,而不是强迫或抑制,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此,笔者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思考了教师该如何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
一、灵活导入,愉悦情绪,引发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突破口”,尤其是新颖独特、精彩生动的导入,可以营造出或轻松愉悦、或引发好奇心、或震撼人心、或引入思考的良好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情感投入,使其不知不觉间融入新知学习活动。同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要用好导入环节,围绕不同历史学习内容,同时考虑到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历史漫画、历史故事、历史歌谣、影视作品等多变有趣的导入方法,灵活呈现历史知识,本课教材内容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但是比较死板,趣味性不强。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诱导同学们情绪愉悦的融入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上课伊始的“激趣”引导作用。
如教学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六必修二第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时,借助(幽默讽刺的“小孩与妈妈地对话”剧情表演,引人思考。
旁白: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30年代,倾听一段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的一段对话:
小孩:妈妈,天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
妈妈: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父亲现在失业了,没有钱买煤啊!
小孩:父亲为什么会失业呢?
妈妈:因为生产的煤太多了。
旁白:这是多么奇特而又罪恶的情景啊!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就要大量开采煤。一方面,煤矿工人家里因为没有钱买煤而挨冻;另一方面,又是从地下挖出来的煤“太多了”而卖不出去。这种“产品过剩”引发了经济危机。
师:现在随着这引人深思的剧情进入那奇特却又罪恶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起透过这场经济危机来看看那时候的“自由放任”真的完美无缺吗。
二、自学指导,梳理思路,增强学习效率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最佳的途径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经过亲身感知与体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感悟才会更深刻,也能更好的把握其中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但这并不是代表完全“放羊”式学习,教师还应该进行自学指导,调整学生思维。因为即便是高中生,知识与能力还是不够完善的,面对各种自学活动,也会遭遇困惑,陷入“迷宫”。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对学生予以帮助与疏导,适时提醒,巧妙提示,灵活引导,使其转变思维角度,弥补漏洞,高效学习。
如学生相互讨论时,历史教师融入其中,启发点拨,引领正确思维。比如教学必修三专题一中的“百家争鸣”与“儒学的兴起”这两课后,设置自学思考题,让学生自学与讨论。学生讨论时,历史教师要有选择性、有目的的参与,点拨学生迷惑之处,打开学生思维,调控“跑题”情况,调节讨论进程。而后结合知识重点,展示四个高考历史题。学生做题后,教师提问点拨,分步解疑,梳理与点拨解题思路与方法,突破难点。另外,还要指导学生科学学习方法与策略,使其多层次、多方位思考,完善知识建构。如指导学生论从史出,试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由点线面、纵横方向来整合历史知识,并注意其他学科内容、乡土历史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拓展思路,比较归纳,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
三、点评引导,激励鼓舞,提高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还体现在课堂评价中,通过有效点评,可让学生获得启示,悟出道理,还可帮助学生发现闪光点,提高学习信心与学习热情。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巧用课堂点评,具有多元化、激励性、“引之得当”的评价语言,发掘学生思维闪光点,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答问,也帮助学生拓展延伸,深入质疑与思考,有所建构,有所发展,打造活跃高效的历史课堂。
如教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第二课《辛亥革命》时,要求学生自读课本,分析辛亥革命兴起原因。然后再相互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此时,有同学发言说道:在二十世纪的初期,中国清朝政府和英美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自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时候中国也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对于这位学生的主动发言,教师合理点评:你从由时间方面入手,还能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展开练习,值得表扬。但还要留意此时中国清政府的一些政策也有所变化。通过这一点拨,学生想到了清政府实施了新政,实行了预备立宪。教师予以肯定,继续诱导:由革命党人的视角来分析呢?其他同学补充道:革命党人建立了不少革命团体,有了同盟会;发起多次武装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但给武昌起义留下宝贵经验。点评引导:不错,由军事与组织角度进行了归纳,那湖北当地又给武昌起义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学生答问后,再提问其他学生是否还有补充的,并在学生答问基础上归纳总结。这样,通过评价点拨,激励鼓舞,开启思路,逐步引领他们由当时的社会现状、湖北当地状况以及革命党人所做的一些努力等入手,深入思考与探索,探寻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以及大致概况,生成良好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引导作用,抓住学生特点与教材特点,灵活选用多样手段与方法,引发学生学习热情,巧用自学指导、课堂点评等,点拨学生思维,发掘学生亮点,激励鼓舞学生,进一步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杨远方.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 2008
[2]朱琳.新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内容的分析及教学对策的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 2011
[3]许泷杰.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4]赵鹏.论新课标下高中历史的备课[D].华中师范大学2011
[5]陈朝晖.高中历史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