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美好的。有人曾这样形容文学:有一种东西,不是太阳,但能闪闪发光;不是煤炭,但能熊熊燃烧;不是鲜花,但能散发芬芳;不是粮食,但能充实肚腹;不是春雨,但能滋润人的心田;不是瑞雪,但能带来丰收;不是石油,但能提供能量;不是歌舞,但能催人泪下。她,就是文学。文学写作,能给读者和作者本人带来愉悦。
写作来源于生活。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中国梦”全面开花的时代,作为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炎黄子孙,共同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拥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创造出来。如果你热爱写作,就必须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感悟人生的真谛,把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真善美加以提炼,在你的字里行间自然流露款款真情、友情、亲情。当然,生活中会有不如意的一面,你也可以通过写作鞭挞假恶丑,呼唤正义与良知。
写作,仅仅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远远不够,还必须有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最大的来源在于阅读。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启蒙时识读“上、中、下、人、口、手”起,三十多年了,我未能在书中觅到“黄金屋”和“颜如玉”,倒是略略领会到书中三味。哪三味?即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布衣者,百姓也。“学而优则仕”,古人孜孜攻读,博取功名,图个封官加爵,光宗耀祖,荫及子孙。芸芸众生,能大富大贵者毕竟少数,多数人只能做普普通通的社会公民。如今,社会上盛行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要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的营养。而作为智慧结晶的书籍,以其博大精深的知识、理性闪烁的光芒、深沉浩瀚的襟怀,给人以阳光般的人文关怀,温暖读书人的心灵。我常常想,能做得上纯正的读书人(哪怕只能算半个),也不失为怡然自得的人生。汉代严子陵,学富五车,屡拒昔日同窗当时天子汉武帝的征召,拒而出仕,一边垂钓一边治学,赢得千古清誉,令封侯拜相的衮衮诸公望尘莫及。而一代宗师孔子,在仕途上没有风生水起,但在学术上、教育上万世流芳,被推崇为圣人。
在物欲横流的年头,书渐渐被人们疏远。有人热衷于发财,千方百计各显神通地发财做款爷,以吃遍熊掌、猴脑、燕窝、鱼翅等山珍海味为荣。在精神世界里,书籍是人类巨大的精神财富。有书相伴,有书可读,即使三餐以“菜根”佐饭,爱读书的人也会觉得菜香饭香。一本好书在手,我常废寝忘食地“吃”书,只觉口齿生香。书,在人的心房播下忠、孝、礼、义和光明,绽放心香一瓣,让人觉得“菜根香”时,能耳聪目明,明辨是非,有所为,又有所不为。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一书,让无数的读者深深地警醒到“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诗书滋味长,此言不差。《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领我们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唐诗宋词元曲又令我们倍感“风景这边独好”。且不说鲁迅、莎士比亚、巴尔扎克、雨果、普希金、托尔斯泰、拜伦、高尔基、萨特、马尔克斯等世界文豪的不朽之作,单就莫言、陈忠实、贾平凹等时下作家们的生花妙笔之作,亦令千千万万的读者爱不释手,读之如饮琼浆玉液,如醍醐灌顶。遥想当年苏轼贬居海南岛,“居无竹,食无肉,饮无酒,出无车”,生活得何等窘迫,但盈满其胸的书卷之气以及由他倡导的当地求学之风,最终使他“突围”,虽一生经受宦海风浪之打击,却养成“也无风雨也无晴”之超脱,在书海中成熟为“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和“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书籍是五味生活的万花筒,是大千世界的缩影。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每个人的阅读口味也不一样,我们在阅读时,在尽可能博览的基础上精读一些适合自己口味的书籍,可有选择地读,以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眼光,汲取其中的精华,摒弃其中不合时宜的或带有误导性的见解。阅读一本好书,是愉悦的享受,犹如沐浴和煦的春风,如品味芳香的甘茶,似聆听知心友人的倾诉。而一本坏书,也可能把人引入歧途。
阅读,不能单纯地阅读,而要带有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书中的内容也许让你产生共鸣,也许给你带来启迪,你可以做读书笔记,必要时,还可以写一写读后感。这样,阅读的收效更大,更能给你带来愉悦。
有了生活和知识两方面的积累,写作起来就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往往得心应手,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不至于“乱花渐欲迷人眼”,更不至于“为赋新词强说愁”。至于文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始终相信勤能补拙,只要你长年累月坚持阅读与写作,“为伊消得人憔悴”,就可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就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畅享阅读与写作带来的成长快乐与成功喜悦!
作 者 简 介
唐宝洪,福建上杭人,现从事专业创作,系中国作家协会记者协会《文学月刊》特聘副主编、《文化闽西》杂志执行主编、福建省龙岩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以小说为主,涉及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戏剧、影视、文学评论等体裁,发表作品300多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海峡情缘》、《海峡风云》(合作),小说集《你为什么伤害我》、《朋友》、《情侣杯》,散文集《忧郁的残雪》,大型戏剧剧本《朔风吼》,大型人物传记《八闽开国将军》丛书(合作,任副总编)。
写作来源于生活。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中国梦”全面开花的时代,作为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炎黄子孙,共同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拥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创造出来。如果你热爱写作,就必须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感悟人生的真谛,把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真善美加以提炼,在你的字里行间自然流露款款真情、友情、亲情。当然,生活中会有不如意的一面,你也可以通过写作鞭挞假恶丑,呼唤正义与良知。
写作,仅仅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远远不够,还必须有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最大的来源在于阅读。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启蒙时识读“上、中、下、人、口、手”起,三十多年了,我未能在书中觅到“黄金屋”和“颜如玉”,倒是略略领会到书中三味。哪三味?即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布衣者,百姓也。“学而优则仕”,古人孜孜攻读,博取功名,图个封官加爵,光宗耀祖,荫及子孙。芸芸众生,能大富大贵者毕竟少数,多数人只能做普普通通的社会公民。如今,社会上盛行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要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的营养。而作为智慧结晶的书籍,以其博大精深的知识、理性闪烁的光芒、深沉浩瀚的襟怀,给人以阳光般的人文关怀,温暖读书人的心灵。我常常想,能做得上纯正的读书人(哪怕只能算半个),也不失为怡然自得的人生。汉代严子陵,学富五车,屡拒昔日同窗当时天子汉武帝的征召,拒而出仕,一边垂钓一边治学,赢得千古清誉,令封侯拜相的衮衮诸公望尘莫及。而一代宗师孔子,在仕途上没有风生水起,但在学术上、教育上万世流芳,被推崇为圣人。
在物欲横流的年头,书渐渐被人们疏远。有人热衷于发财,千方百计各显神通地发财做款爷,以吃遍熊掌、猴脑、燕窝、鱼翅等山珍海味为荣。在精神世界里,书籍是人类巨大的精神财富。有书相伴,有书可读,即使三餐以“菜根”佐饭,爱读书的人也会觉得菜香饭香。一本好书在手,我常废寝忘食地“吃”书,只觉口齿生香。书,在人的心房播下忠、孝、礼、义和光明,绽放心香一瓣,让人觉得“菜根香”时,能耳聪目明,明辨是非,有所为,又有所不为。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一书,让无数的读者深深地警醒到“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诗书滋味长,此言不差。《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领我们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唐诗宋词元曲又令我们倍感“风景这边独好”。且不说鲁迅、莎士比亚、巴尔扎克、雨果、普希金、托尔斯泰、拜伦、高尔基、萨特、马尔克斯等世界文豪的不朽之作,单就莫言、陈忠实、贾平凹等时下作家们的生花妙笔之作,亦令千千万万的读者爱不释手,读之如饮琼浆玉液,如醍醐灌顶。遥想当年苏轼贬居海南岛,“居无竹,食无肉,饮无酒,出无车”,生活得何等窘迫,但盈满其胸的书卷之气以及由他倡导的当地求学之风,最终使他“突围”,虽一生经受宦海风浪之打击,却养成“也无风雨也无晴”之超脱,在书海中成熟为“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和“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书籍是五味生活的万花筒,是大千世界的缩影。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每个人的阅读口味也不一样,我们在阅读时,在尽可能博览的基础上精读一些适合自己口味的书籍,可有选择地读,以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眼光,汲取其中的精华,摒弃其中不合时宜的或带有误导性的见解。阅读一本好书,是愉悦的享受,犹如沐浴和煦的春风,如品味芳香的甘茶,似聆听知心友人的倾诉。而一本坏书,也可能把人引入歧途。
阅读,不能单纯地阅读,而要带有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书中的内容也许让你产生共鸣,也许给你带来启迪,你可以做读书笔记,必要时,还可以写一写读后感。这样,阅读的收效更大,更能给你带来愉悦。
有了生活和知识两方面的积累,写作起来就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往往得心应手,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不至于“乱花渐欲迷人眼”,更不至于“为赋新词强说愁”。至于文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始终相信勤能补拙,只要你长年累月坚持阅读与写作,“为伊消得人憔悴”,就可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就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畅享阅读与写作带来的成长快乐与成功喜悦!
作 者 简 介
唐宝洪,福建上杭人,现从事专业创作,系中国作家协会记者协会《文学月刊》特聘副主编、《文化闽西》杂志执行主编、福建省龙岩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以小说为主,涉及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戏剧、影视、文学评论等体裁,发表作品300多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海峡情缘》、《海峡风云》(合作),小说集《你为什么伤害我》、《朋友》、《情侣杯》,散文集《忧郁的残雪》,大型戏剧剧本《朔风吼》,大型人物传记《八闽开国将军》丛书(合作,任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