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国中职毕业学生数为589.15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77%;从2005年开始,全国中职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就业问题异常严峻的形势下,中职学校何以能够在全国保持如此高的就业率?就业率高的学校有何独到之处?值得探寻。
连续四年超95%
6月10日,重庆市旅游学校的应届毕业生王峥正忙着收拾行李,他已被深圳市的一家旅游公司录用,即将成为这家公司深圳分公司的经理。临近毕业,该校毕业生宿舍基本已经人去楼空,多数学生已去用人单位报到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金融危机冲击,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今年尤为严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却依然保持强劲的势头,这一点在教育部刚刚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得到了印证。
5月26日,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用数据对中职生就业总体情况进行了说明:2005年~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平均就业率连续四年超过95%;2008年全国中职毕业生为589.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64.24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77%。
另外,统计发现,2008年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三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从专业就业情况来看,就业情况最好的专业是加工制造类,就业率高达97.25%;其次是信息技术类,就业率为96.55%;商贸旅游和土木水利工程类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处于就业率的平均水平。
从毕业生数量上看,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数量最多,占毕业生总数的27.46%;其次是信息技术类,占毕业生总数的23.23%;毕业生数最少的是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从就业去向情况来看,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365.18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9.38%;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为47.9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42%;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为46.9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20%。此外,在本省份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61.19%;到境外就业的毕业生数占就业学生数的0.55%;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占就业学生数的78.33%;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9.54%。
对于2009年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王继平表示,“今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喜人,就业率或将稳步上升。”
高就业率的背后
中职学校何以能够保持如此高的就业率?对此王继平认为,职业院校毕业生连年保持高就业率,得益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中职学校的不懈努力。可以说,职业教育发展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政策保驾护航
“毕业生就业情况是社会需求的一种反映,也是这类教育质量的一种体现。”王继平说,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率,教育部于2002年下发《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2004年又下发《教育部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两次发文从制度上保障了中职学生的就业。
2002年的《指导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具体提出了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以及具体的开展工作的主要途径,将工作细致化,给学校的具体工作以实际的抓手。
2004年《工作通知》更是明确指出,毕业生就业服务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为毕业生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开拓,疏通毕业生就业渠道,做好组织服务;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和跟踪服务。
另外,教育部的多次会议指出,各地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大用于毕业生就业的财政投入。
上海市教委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王向群指出,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对中职就业率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各地中等职业的大力发展都离不开教育部的支持,包括办学资金、师资培养、学生助学贷款等等。
王继平还透露,从今年起,教育部还将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工作,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必修课纳入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以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总之,教育部给予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以有效的政策保障,拨正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航向”。
地利:政府强力助推
在国家政策保障下,近年来,各地党委。政府都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优先的战略地位,很多地区实现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化联合办学的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职教发展创新之路。与之相配套,各级政府出台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从而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力后盾。
从2006年起,上海市教委对社会发展紧缺专业给予全额学费资助,鼓励初中毕业生报考,目前已设置的1500个左右的专业(点)基本适应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需要。此外,上海市率先建立中职毕业生就业统计公告制度,在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又启动“双月报”制度,使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稳定。
天津市政府设立了5.5亿元的职教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落户于天津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于6月27日至30日举行。今年大赛增设招聘环节,企业可在观摩比赛的同时,现场与来自全国的技能“高手”签订就业协议。
2007年、2008年两年,海南对职业教育投入超过10亿元,完成了16个市县职教中心建设任务,新扩建校舍面积达16.7万平方米。他们围绕旅游业、热带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等支柱产业开设专业,职业教育的路子越走越宽。海口经济学院2000年转型为职业教育学校后,提出了“学科专业设置和市场零距离。方针,如今在校学生达15000人,就业率达94.6%以上。
重庆建立了职业教育行业协调委员会,推动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层次合作。目前,重庆正在探索和推广“校企融合”模式,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八融合”:即学校与工厂融合,教师与车间融合,教师和师傅融合,学生和学徒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作品与产品融合,招生与招工融合,育人与增效融合。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地的职业教育发展都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他们认真考察市场需求,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就业率高已是自然。
王继平表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强劲的需求,另一方面体现了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得到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实行。人和:学校有所作为
有了政策保障与政府支持,中等职业学校自身的“作为”就十分关键了。自国家出台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以来,中职学校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从而赢得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对此,用人单位的说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太极集团重庆永川区中药材公司的员工70%以上是中职毕业生。谈起这些员工,副总经理周兴赞不绝口:“来了马上能用,又踏实肯干。经济适用的员工是最好的。”中等职业学校以自身的优势赢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正如王继平所言,中等职业学校有明确的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办学方针的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普遍实行,保障了中等职业学校自身的优势。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在用人单位集中的珠三角、长三角、成都和重庆都设立就业驻外办事处,搜集招聘信息和对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部分学生入学就和企业签订用工合同,学校根据企业的技能要求制订教学计划。
而值得探讨的是中职是如何做到这个优势的,下面的案例也许会告诉我们答案。
近年来,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以服务区域港口经济为目标,大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植根行业企业,突出技能教学,实施创业教育,毕业生当年一次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8%以上,最终就业率达100%。对口就业率在85%以上。2009届1164名毕业生,已有1144名签订就业合同,一次性就业率98.3%,其中1039名毕业生对口就业,占89.2%。
众所周知,校企合作一直是职业院校的优势之一,但是很多学校的校企合作都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样是校企合作,北仑职高不是像其他学校一样简单地向企业索要资金支持,而是把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请进校门,使教师和学生真正有了与企业一线人员面对面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企业技术人员的“一周一讲座”等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经验,而且借此机会架起了校企合作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学校可以了解企业需求与市场状况,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真正实现了学校与市场的对接。
此外,北仑职高非常重视扶助学生自主创业,并将扶植学生自主创业落到了实处,学生自主创业无外乎资金与技术两大难关,北仑职高的创业基金为学生解决了一定的资金问题,学校教师对创业学生的跟踪服务以及技术支持与指导,更是帮助自主创业学生解决了技术方面的燃眉之急。学校于2007年在全市率先设立优秀毕业生创业专项基金37.3万元,基金支持周期一般为2-3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知识、学技能的积极性与自主创业的热情。
无独有偶,北京市交通学校、重庆市旅游学校的就业率近几年也是连年攀升。记者在北京市交通学校了解到,该校实训车间的硬件设施已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职业院校的硬件设施相差无几,特别是轨道实验室,目前已经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特征的教育教学改革在这里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校校长李怡民自豪地说:“北京即将开通的地铁四号线里80%的关键技术管理岗位人员都是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
重庆市旅游学校则从教师入手,让教师了解一线企业的需求与技术,并以此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重庆旅游学校党委书记聂海英说,除了加强与酒店、旅行社、商贸物流公司合作外,他们抓住教师这个教育教学的关键,定期组织教师到学校合作的各类用工单位参观,到企业顶岗实践,参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面试参观,使学校教学“永远与市场同步,保证了学校的就业率”。
从以上三个学校的案例,可以看出,除了他们各自的就业优势与特色之外,他们都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个“实”字。不论在办学方针的落实上,在服务宗旨的确定上,还是在、人才的培养上,都是以“实”字为先,以“实”字为主导,可谓有所作为,才有所收获。
任何事情都不会无缘无故。无疑,中职学校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就业率,是国家政策保障、政府支持以及中职学校自身共同努力的结果。可以说,中职学校的发展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正因为此,才有了今天的高就业率,才有了今天的繁荣之势。
连续四年超95%
6月10日,重庆市旅游学校的应届毕业生王峥正忙着收拾行李,他已被深圳市的一家旅游公司录用,即将成为这家公司深圳分公司的经理。临近毕业,该校毕业生宿舍基本已经人去楼空,多数学生已去用人单位报到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金融危机冲击,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今年尤为严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却依然保持强劲的势头,这一点在教育部刚刚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得到了印证。
5月26日,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用数据对中职生就业总体情况进行了说明:2005年~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平均就业率连续四年超过95%;2008年全国中职毕业生为589.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64.24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77%。
另外,统计发现,2008年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三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从专业就业情况来看,就业情况最好的专业是加工制造类,就业率高达97.25%;其次是信息技术类,就业率为96.55%;商贸旅游和土木水利工程类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处于就业率的平均水平。
从毕业生数量上看,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数量最多,占毕业生总数的27.46%;其次是信息技术类,占毕业生总数的23.23%;毕业生数最少的是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从就业去向情况来看,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365.18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9.38%;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为47.9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42%;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为46.9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20%。此外,在本省份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61.19%;到境外就业的毕业生数占就业学生数的0.55%;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占就业学生数的78.33%;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9.54%。
对于2009年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王继平表示,“今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喜人,就业率或将稳步上升。”
高就业率的背后
中职学校何以能够保持如此高的就业率?对此王继平认为,职业院校毕业生连年保持高就业率,得益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中职学校的不懈努力。可以说,职业教育发展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政策保驾护航
“毕业生就业情况是社会需求的一种反映,也是这类教育质量的一种体现。”王继平说,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率,教育部于2002年下发《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2004年又下发《教育部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两次发文从制度上保障了中职学生的就业。
2002年的《指导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具体提出了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以及具体的开展工作的主要途径,将工作细致化,给学校的具体工作以实际的抓手。
2004年《工作通知》更是明确指出,毕业生就业服务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为毕业生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开拓,疏通毕业生就业渠道,做好组织服务;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和跟踪服务。
另外,教育部的多次会议指出,各地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大用于毕业生就业的财政投入。
上海市教委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王向群指出,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对中职就业率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各地中等职业的大力发展都离不开教育部的支持,包括办学资金、师资培养、学生助学贷款等等。
王继平还透露,从今年起,教育部还将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工作,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必修课纳入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以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总之,教育部给予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以有效的政策保障,拨正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航向”。
地利:政府强力助推
在国家政策保障下,近年来,各地党委。政府都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优先的战略地位,很多地区实现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化联合办学的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职教发展创新之路。与之相配套,各级政府出台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从而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力后盾。
从2006年起,上海市教委对社会发展紧缺专业给予全额学费资助,鼓励初中毕业生报考,目前已设置的1500个左右的专业(点)基本适应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需要。此外,上海市率先建立中职毕业生就业统计公告制度,在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又启动“双月报”制度,使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稳定。
天津市政府设立了5.5亿元的职教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落户于天津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于6月27日至30日举行。今年大赛增设招聘环节,企业可在观摩比赛的同时,现场与来自全国的技能“高手”签订就业协议。
2007年、2008年两年,海南对职业教育投入超过10亿元,完成了16个市县职教中心建设任务,新扩建校舍面积达16.7万平方米。他们围绕旅游业、热带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等支柱产业开设专业,职业教育的路子越走越宽。海口经济学院2000年转型为职业教育学校后,提出了“学科专业设置和市场零距离。方针,如今在校学生达15000人,就业率达94.6%以上。
重庆建立了职业教育行业协调委员会,推动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层次合作。目前,重庆正在探索和推广“校企融合”模式,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八融合”:即学校与工厂融合,教师与车间融合,教师和师傅融合,学生和学徒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作品与产品融合,招生与招工融合,育人与增效融合。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地的职业教育发展都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他们认真考察市场需求,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就业率高已是自然。
王继平表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强劲的需求,另一方面体现了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得到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实行。人和:学校有所作为
有了政策保障与政府支持,中等职业学校自身的“作为”就十分关键了。自国家出台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以来,中职学校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从而赢得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对此,用人单位的说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太极集团重庆永川区中药材公司的员工70%以上是中职毕业生。谈起这些员工,副总经理周兴赞不绝口:“来了马上能用,又踏实肯干。经济适用的员工是最好的。”中等职业学校以自身的优势赢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正如王继平所言,中等职业学校有明确的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办学方针的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普遍实行,保障了中等职业学校自身的优势。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在用人单位集中的珠三角、长三角、成都和重庆都设立就业驻外办事处,搜集招聘信息和对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部分学生入学就和企业签订用工合同,学校根据企业的技能要求制订教学计划。
而值得探讨的是中职是如何做到这个优势的,下面的案例也许会告诉我们答案。
近年来,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以服务区域港口经济为目标,大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植根行业企业,突出技能教学,实施创业教育,毕业生当年一次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8%以上,最终就业率达100%。对口就业率在85%以上。2009届1164名毕业生,已有1144名签订就业合同,一次性就业率98.3%,其中1039名毕业生对口就业,占89.2%。
众所周知,校企合作一直是职业院校的优势之一,但是很多学校的校企合作都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样是校企合作,北仑职高不是像其他学校一样简单地向企业索要资金支持,而是把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请进校门,使教师和学生真正有了与企业一线人员面对面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企业技术人员的“一周一讲座”等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经验,而且借此机会架起了校企合作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学校可以了解企业需求与市场状况,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真正实现了学校与市场的对接。
此外,北仑职高非常重视扶助学生自主创业,并将扶植学生自主创业落到了实处,学生自主创业无外乎资金与技术两大难关,北仑职高的创业基金为学生解决了一定的资金问题,学校教师对创业学生的跟踪服务以及技术支持与指导,更是帮助自主创业学生解决了技术方面的燃眉之急。学校于2007年在全市率先设立优秀毕业生创业专项基金37.3万元,基金支持周期一般为2-3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知识、学技能的积极性与自主创业的热情。
无独有偶,北京市交通学校、重庆市旅游学校的就业率近几年也是连年攀升。记者在北京市交通学校了解到,该校实训车间的硬件设施已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职业院校的硬件设施相差无几,特别是轨道实验室,目前已经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特征的教育教学改革在这里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校校长李怡民自豪地说:“北京即将开通的地铁四号线里80%的关键技术管理岗位人员都是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
重庆市旅游学校则从教师入手,让教师了解一线企业的需求与技术,并以此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重庆旅游学校党委书记聂海英说,除了加强与酒店、旅行社、商贸物流公司合作外,他们抓住教师这个教育教学的关键,定期组织教师到学校合作的各类用工单位参观,到企业顶岗实践,参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面试参观,使学校教学“永远与市场同步,保证了学校的就业率”。
从以上三个学校的案例,可以看出,除了他们各自的就业优势与特色之外,他们都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个“实”字。不论在办学方针的落实上,在服务宗旨的确定上,还是在、人才的培养上,都是以“实”字为先,以“实”字为主导,可谓有所作为,才有所收获。
任何事情都不会无缘无故。无疑,中职学校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就业率,是国家政策保障、政府支持以及中职学校自身共同努力的结果。可以说,中职学校的发展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正因为此,才有了今天的高就业率,才有了今天的繁荣之势。